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96)
2023(7642)
2022(6456)
2021(5625)
2020(4736)
2019(10260)
2018(10254)
2017(19433)
2016(10556)
2015(11813)
2014(11872)
2013(11830)
2012(10884)
2011(9974)
2010(10152)
2009(9423)
2008(9131)
2007(8452)
2006(7651)
2005(7362)
作者
(29374)
(24871)
(24626)
(23649)
(15647)
(11754)
(11106)
(9407)
(9385)
(8940)
(8561)
(8393)
(7995)
(7914)
(7906)
(7609)
(7393)
(7360)
(7265)
(7230)
(6325)
(5966)
(5890)
(5707)
(5643)
(5589)
(5573)
(5517)
(4922)
(4777)
学科
管理(43332)
(40537)
经济(40442)
(35411)
(30009)
企业(30009)
(15823)
方法(15423)
(14881)
数学(12997)
环境(12863)
数学方法(12849)
(12565)
中国(11424)
业经(10586)
(9852)
(9452)
财务(9426)
财务管理(9401)
(9371)
企业财务(8927)
(8813)
银行(8805)
(8667)
(8567)
贸易(8561)
(8409)
体制(8389)
(8328)
农业(8204)
机构
大学(153315)
学院(152766)
(65960)
经济(64590)
管理(60549)
理学(51410)
理学院(50932)
管理学(50296)
管理学院(50006)
研究(49064)
中国(39616)
(35871)
(31276)
财经(27150)
科学(25758)
(25145)
(24393)
中心(23671)
(23024)
(21376)
经济学(20555)
研究所(20105)
财经大学(19963)
北京(19637)
业大(19466)
(19228)
(18702)
师范(18535)
经济学院(18366)
(17803)
基金
项目(97462)
科学(78795)
研究(73642)
基金(73296)
(62377)
国家(61822)
科学基金(54631)
社会(49716)
社会科(47196)
社会科学(47190)
基金项目(38218)
(37568)
教育(34168)
自然(34118)
自然科(33318)
自然科学(33313)
自然科学基金(32727)
(31063)
编号(29359)
资助(29187)
(25200)
成果(23978)
(22675)
重点(21551)
国家社会(20889)
(20413)
课题(20340)
教育部(20246)
(20158)
人文(19840)
期刊
(79750)
经济(79750)
研究(49903)
中国(34328)
(29835)
管理(24839)
学报(19973)
(19782)
科学(19726)
(17877)
金融(17877)
教育(16744)
大学(16556)
学学(15399)
财经(14044)
业经(13709)
经济研究(12941)
农业(12323)
技术(12053)
(12046)
问题(9584)
商业(8251)
(7650)
财会(7500)
理论(7254)
会计(7242)
(7089)
技术经济(6742)
现代(6705)
(6613)
共检索到242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艳菊  袁财华  
为研究在消费者具有低碳偏好的环境下,未被强制要求减排的制造商在可以自愿加入碳减排的情形下其是否选择加入碳减排的问题,文章建立了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碳排放权市场价格和政府免费碳配额这三个因素时的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分析证明了制造商愿意加入碳减排时三个因素应满足的条件及其相对重要性。同时得出了制造商单位产品实际碳排放量随各因素变化的规律。最后,用算例对以上规律进行了说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艳菊  袁财华  
为研究在消费者具有低碳偏好的环境下,未被强制要求减排的制造商在可以自愿加入碳减排的情形下其是否选择加入碳减排的问题,文章建立了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碳排放权市场价格和政府免费碳配额这三个因素时的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分析证明了制造商愿意加入碳减排时三个因素应满足的条件及其相对重要性。同时得出了制造商单位产品实际碳排放量随各因素变化的规律。最后,用算例对以上规律进行了说明。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于春海  于传洋  兰博  
针对企业制造/再制造生产决策问题,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企业制造/再制造的两期最优非线性规划生产决策模型,探讨企业在碳交易机制与消费者偏好共同影响下的最优制造/再制造生产策略,包括:最优产量策略、最优定价策略,最后进行数值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偏好程度越大,企业越会积极地进行再制造生产,同时企业的利润也越大;企业的制造/再制造生产决策与政府分配给企业的初始碳排放配额无关,但是会受到单位碳排放量交易单价的影响。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于春海  于传洋  兰博  
针对企业制造/再制造生产决策问题,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企业制造/再制造的两期最优非线性规划生产决策模型,探讨企业在碳交易机制与消费者偏好共同影响下的最优制造/再制造生产策略,包括:最优产量策略、最优定价策略,最后进行数值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偏好程度越大,企业越会积极地进行再制造生产,同时企业的利润也越大;企业的制造/再制造生产决策与政府分配给企业的初始碳排放配额无关,但是会受到单位碳排放量交易单价的影响。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杜学美  唐星  解正品  
考虑到再制造产品的异质性和消费者的偏好差异,引入广告绩效和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构建了再制造产品一阶段静态和两阶段定价模型,通过对两个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和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了消费者偏好下企业再制造产品的最优定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偏好变化对制造商的价格决定和利润有不同的影响,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变小,消费者越理性,再制造生产愈加谨慎,制造商会提高新产品价格获得利润;在没有产量约束的情况下,再制造件的最优决策价格恒定,不受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的影响;在有产量约束的情况下,再制造件的价格随着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的减小而减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代应  林金钗  覃燕红  宋寒  
在消费者低碳偏好外部动力下,引入零售商的利他偏好,分别建立了完全自利下、零售商利他偏好下基于批发价格契约的低碳供应链决策模型,探讨了零售商利他偏好对低碳供应链相关决策及其协调性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和数值分析发现:利他型零售商只有当其利他偏好较小时,才愿意与自利型制造商合作;零售商的利他偏好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制造商投资减排,因而制造商更倾向于与利他偏好型零售商合作;但零售商的利他偏好行为不能实现低碳供应链的协调,也不能减缓低碳供应链的"双边际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超  王国利  
为了研究在政府给定碳排放总量的约束下,面临随机需求的制造商的产能决策问题,在改进报童模型的基础上,比较了碳排放总量约束前后的制造商最优产量和单位产品减排量的变化,发现了排放总量约束使得最优产量减少。然后,在市场减排努力函数拉动需求的前提下,给出了制造商的最优产量和单位产品减排量之间的关系式,并且证明了减排努力函数可以是任意线性函数或者非线性的凹函数。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印证了结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蒋晓芬  高广阔  孙浩  
基于碳限额交易政策背景及消费者的低碳偏好,构建供应链自主减排模式下基于不同合作程度的两阶段博弈及外包减排模式下基于减排效益分享的三阶段博弈模型,比较分析有关均衡结果,得到外包减排模式的选择条件及最优效益分享比例。研究表明:减排投资差异因子到达一定阈值时,供应链的最优选择是外包减排,而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的加深会降低这一阈值;自主减排模式下的合作程度越高供应链减排率及利润越大,但仍低于外包减排模式;外包减排模式下,供应链减排率和节能服务公司利润与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呈正向变动关系,与减排收益分享比例呈反向变动关系;供应链总利润与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呈正向变动关系,与减排收益分享比例呈倒U型变动关系。最后通过算例对以上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利娥  施国洪  陈敬贤  
针对制造商价格领导权的供应链结构,将消费者分为高低碳偏好消费者和低低碳偏好消费者,通过建立单一传统渠道决策模型和双渠道决策模型,研究了电子渠道低碳效用对制造商双渠道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存在消费者低碳偏好差异时,只要电子渠道的低碳效用大于零,制造商就会开通电子渠道进行双渠道经营以增加自身的利润;但是双渠道决策的均衡解不唯一,均衡结果取决于电子渠道低碳效用的大小;当制造商采取双渠道经营时,制造商和供应链的利润增加,但是零售商的利润降低,渠道冲突加剧;制造商和供应链的利润均随高低碳偏好消费者比例和电子渠道低碳效用的增加单调递增。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友东  谢鑫鹏  
在低碳环境下,研究了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低碳供应链成本分摊决策问题。考虑消费者具有环保意识,因此在购买产品时会考虑产品的碳排放。分别讨论了零售商参与减排成本分摊契约和双方Nash讨价还价成本分摊契约两种形式对碳减排、产品定价和整个供应链及其成员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两种契约形式中,零售商都可以实现与制造商共同降低碳排放的目标,从而促进制造商提高碳减排率,提高供应链利润。但是基于Nash讨价还价方式的减排成本分摊契约的供应链绩效高于零售商成本分摊契约下的供应链绩效。同时消费者低碳偏好增加可以激励零售商更多地分摊减排成本,在此基础上,利用Nash讨价还价模型确定了零售商为制造商提供减排成本分摊的比例范围及其最优解。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减排因子对不同决策结构的定价、零售商减排分摊比例、供应链利润等决策的影响。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友东  谢鑫鹏  
在低碳环境下,研究了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低碳供应链成本分摊决策问题。考虑消费者具有环保意识,因此在购买产品时会考虑产品的碳排放。分别讨论了零售商参与减排成本分摊契约和双方Nash讨价还价成本分摊契约两种形式对碳减排、产品定价和整个供应链及其成员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两种契约形式中,零售商都可以实现与制造商共同降低碳排放的目标,从而促进制造商提高碳减排率,提高供应链利润。但是基于Nash讨价还价方式的减排成本分摊契约的供应链绩效高于零售商成本分摊契约下的供应链绩效。同时消费者低碳偏好增加可以激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陈克贵  王新宇  黄敏  任亮  
在消费者低碳偏好和产品残值变化下,研究制造商的碳减排、生产及定价联合决策、以及对销售商的销售激励契约设计问题。不同于以往的研究假设残值不变,本文考虑残值依赖于清仓期库存以及碳减排问题。提出委托代理模型,求解模型并从理论上分析残值的变化和碳减排成本对双方决策和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残值变化率的增加只导致制造商的收益和生产量下降,不影响制造商的碳减排、定价、销售契约及零售商的决策和收益,但碳减排成本将导致制造商的收益和双方决策变量的下降。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结论,对供应链的运营实践有指导意义。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廖治通  
消费者不仅在意产品的功能,还在意交易中的公平性,因此研究了消费者公平关切对制造商渠道选择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单渠道和双渠道供应链决策模型,通过逆向归纳法,得出不同渠道选择策略下制造商和零售商最优利润。研究发现:消费者公平关切下,渠道间竞争适中或激烈时制造商均不开通直销渠道。制造商在渠道间竞争较弱时主动开通直销渠道,并且开通直销渠道并非总是使得零售商利润受损。渠道间竞争适中时,直销渠道的开通有利于增加零售商利润。渠道间竞争较弱或适中时,直销渠道总是增加整个供应链利润。渠道间竞争激烈时,直销渠道对所有供应链成员造成损失。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郭军华  孙林洋  张诚  倪明  朱佳翔  
在碳限额交易政策及消费者低碳偏好条件下,针对两个制造商(一个碳减排、一个不进行碳减排)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分析了碳限额及消费者碳排放敏感系数对产品零售价和最优碳减排量的影响,并利用Shapley值法协调供应链。研究发现:最优碳减排量、产品零售价不仅依赖于碳限额和消费者碳排放敏感系数,还与初始碳排放量相关;清洁型制造商最优碳排放量为零;政府应该实行差异化碳限额交易政策,对于中间型及轻污染型制造商应该适当降低碳限额,对于重污染型制造商应该适当提高碳限额并给予企业碳减排补贴;对于清洁型及中间型制造商,政府应该提供低碳消费补贴;另外政府还应该加强节能环保宣传。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细玉  覃艳华  余小艳  
考虑由单个零售商和单个受资金约束的制造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该文研究了提前支付融资策略和银行贷款融资策略对双渠道供应链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最优定价及碳减排决策的影响,并给出了制造商在不同初始资金水平下的融资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集中决策下,双渠道供应链有资金约束时的最优碳减排率和利润要小于没有资金约束时的最优碳减排率和利润;分散式决策下,采用提前支付融资策略时,制造商的最优线上销售价格、最优批发价格随批发价格折扣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制造商的最优碳减排率、零售商的最优线下销售价格随批发价格折扣率的增大而减少;采用银行贷款融资策略时,制造商的最优线上销售价格、最优批发价格以及零售商的最优线下销售价格随批发价格折扣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制造商的最优碳减排率随批发价格折扣率的增大而减少;无论批发价格折扣率或银行贷款利率如何变化,采用提前支付融资策略对制造商有利;当批发价格折扣率或银行贷款利率较小时,采用提前支付融资策略对零售商有利,而当批发价格折扣率或银行贷款利率较大时,采用银行贷款融资策略对零售商有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