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77)
- 2023(17285)
- 2022(14970)
- 2021(14025)
- 2020(11879)
- 2019(27216)
- 2018(26946)
- 2017(52117)
- 2016(28039)
- 2015(31621)
- 2014(31392)
- 2013(30687)
- 2012(27825)
- 2011(24890)
- 2010(24843)
- 2009(23105)
- 2008(22532)
- 2007(19677)
- 2006(17183)
- 2005(15263)
- 学科
- 济(107001)
- 经济(106843)
- 管理(87063)
- 业(82676)
- 企(69452)
- 企业(69452)
- 方法(51269)
- 数学(44409)
- 数学方法(43760)
- 财(31679)
- 中国(29583)
- 农(28915)
- 制(25499)
- 业经(25237)
- 学(22156)
- 地方(20380)
- 务(20289)
- 财务(20200)
- 财务管理(20152)
- 贸(19755)
- 贸易(19744)
- 银(19567)
- 银行(19525)
- 理论(19342)
- 易(19205)
- 企业财务(19050)
- 农业(18750)
- 行(18484)
- 融(17831)
- 金融(17827)
- 机构
- 大学(391494)
- 学院(389150)
- 管理(157467)
- 济(153851)
- 经济(150400)
- 理学(136161)
- 理学院(134716)
- 管理学(132166)
- 管理学院(131436)
- 研究(123314)
- 中国(96394)
- 京(82079)
- 财(76137)
- 科学(74924)
- 财经(60349)
- 所(59574)
- 中心(58274)
- 农(57794)
- 江(57548)
- 业大(55904)
- 经(54790)
- 研究所(53982)
- 北京(51575)
- 范(50250)
- 师范(49786)
- 经济学(46618)
- 州(46478)
- 院(45479)
- 财经大学(45145)
- 农业(44924)
- 基金
- 项目(268002)
- 科学(211940)
- 研究(197556)
- 基金(195903)
- 家(169162)
- 国家(167779)
- 科学基金(146106)
- 社会(125116)
- 社会科(118538)
- 社会科学(118509)
- 省(104005)
- 基金项目(103379)
- 自然(95239)
- 自然科(93044)
- 自然科学(93023)
- 教育(91548)
- 自然科学基金(91306)
- 划(87275)
- 资助(81120)
- 编号(80714)
- 成果(65241)
- 部(59480)
- 重点(59292)
- 创(55687)
- 发(55434)
- 课题(54966)
- 创新(51971)
- 制(51782)
- 教育部(51744)
- 科研(51425)
- 期刊
- 济(165552)
- 经济(165552)
- 研究(117060)
- 中国(73846)
- 财(59358)
- 学报(58363)
- 管理(58146)
- 科学(54070)
- 农(51842)
- 大学(45685)
- 教育(43741)
- 学学(42748)
- 融(38356)
- 金融(38356)
- 农业(35109)
- 技术(34735)
- 财经(29148)
- 业经(27828)
- 经济研究(26218)
- 经(24812)
- 问题(21202)
- 图书(20259)
- 理论(19311)
- 技术经济(18307)
- 版(18001)
- 科技(17958)
- 实践(17740)
- 践(17740)
- 业(17626)
- 统计(17290)
共检索到569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宗光 朱炳晓 廖世龙
结合FMECA的风险诊断方法、C-POWA算子在区间数信息集结的算法步骤以及权重乘子在动态评价的应用,提出制造业供应链核心制造商风险动态评估模型。以单一供应商、单一制造商与单一分销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运作模型为基础,应用流程图法分析制造业供应链中核心制造商运作环节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应用FMECA分析法诊断风险因素属性指标值大小,依据C-POWA算子在多序列属性区间数信息集结的算法步骤对属性区间指标值进行集结,应用权重乘子确定评估指标动态权重。最后,以实际算例对上述过程进行验算分析,以此说明该评估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王静 陈希
针对存在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制造商风险应对问题,基于分层决策、综合决策两种不同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决策方式,分析了由保留冗余产能、储备库存和启用备选制造商等风险应对策略所构成的中断风险应对方案。在此基础上,以供应链期望收益最大为目标,构建了考虑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制造商风险应对方案决策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所给出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并探讨了决策方式和备选制造商生产延迟时间对最优中断风险应对方案的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丽君 闫伟超 孙世敏
供应链带来竞争和效益优势的同时,也带来诸多财务风险。基于能量释放理论,考虑供应链财务风险传导及挡板效应,改进能量分析模型。通过构建传导财务风险流及吸收率体系,综合运用模糊评价法、德尔菲法,对系统财务风险能量予以量化。该模型能减少财务风险源的缺失,减掉挡板吸收的风险,为供应链财务风险量化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展示该模型应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房成哲 冯志芳 刘杰
本文建立了一个带有时间参量的动态闭环供应链模型,由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市场组成,其中制造商存在库存能力约束,且授权下游零售商回收相应消费市场中的废旧品,自身只负责生产和再制造活动。本模型中,消费者需求具有波动性,故引入时间参量t。随着需求的不断波动,生产商库存出现变化,进而影响到自身利润。同时,生产商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和废旧回收品数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运用改进的变分不等式和动态投影系统,建立了整个闭环供应链的均衡条件,并进行模拟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指导建议。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赵道致 原白云 夏良杰 谢鑫鹏
在碳排放总量限制和排放交易政策约束下,分析了由两个制造商和一个占主导地位的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联合减排问题。考虑产品需求受减排率和低碳推广影响且两产品间存在部分替代性,文中借助有同时选择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制造商减排和零售商低碳推广相结合的联合减排模式,得到了联合减排模式下两制造商各自的最优减排率和零售商的最优低碳推广程度;并与制造商单独减排模式对比,发现当零售商销售两产品的边际利润比满足一定条件时,零售商有动机为制造商提供不同程度的低碳推广参与联合减排,并且在联合减排模式下制造商的减排率有所增加;最后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东静 杜建国
文章建立了制造商作为主导、零售商处于跟随的二阶段绿色供应链,通过参照二者为完全理性决策者的博弈结果,将二者同时具有过度自信状态时对绿色供应链决策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数理分析后认为,随着制造商过度自信系数的增大,制造商趋向于产品批发价、产品绿色度的提高,零售商则趋于产品零售价的提高,而制造商效用、零售商效用以及绿色供应链总效用则趋于降低;随着零售商过度自信系数的增大,制造商会趋于产品批发价和绿色度的降低,制造商的效用也降低,而零售商的效用则增大,且只有在制造商过度自信系数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产品的零售价和绿色供应链系统的效用才会随着零售商过度自信的增大而增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乔艳芬 舒良友
当今社会的市场竞争已经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好坏已经对供应链竞争力的强弱产生重要影响。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关系是供应链成员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其关系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关系好坏的取决于合作中的供给产品、技术能力和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作用,明确了在每一方面又存在多种影响因素,且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存在着差异,这些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供应链上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关系,最终决定了供应链运行的好坏。
关键词:
供应链 核心企业 合作关系 影响因素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道平 李小燕 赵亮
在碳交易机制背景下考虑普通制造商和低碳制造商存在竞争的情形,分别构建集中和分散模式下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并对减排率以及产品销售价格进行求解。针对分散决策造成的供应链利润损失情况,采用Shapley值法对供应链进行协调,并给出契约协调机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Shapley值法的有效性,并对碳交易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敏感性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表明:Shapley值法的引入提高了供应链成员以及供应链的总利润,实现了供应链协调;碳交易机制的实施减少了碳排放总量,但较高的碳交易价格会降低供应链利润;消费者价格敏感性的增加使得普通制造商、低碳制造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整体利润均降低。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细玉 覃艳华 余小艳
考虑由单个零售商和单个受资金约束的制造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该文研究了提前支付融资策略和银行贷款融资策略对双渠道供应链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最优定价及碳减排决策的影响,并给出了制造商在不同初始资金水平下的融资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集中决策下,双渠道供应链有资金约束时的最优碳减排率和利润要小于没有资金约束时的最优碳减排率和利润;分散式决策下,采用提前支付融资策略时,制造商的最优线上销售价格、最优批发价格随批发价格折扣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制造商的最优碳减排率、零售商的最优线下销售价格随批发价格折扣率的增大而减少;采用银行贷款融资策略时,制造商的最优线上销售价格、最优批发价格以及零售商的最优线下销售价格随批发价格折扣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制造商的最优碳减排率随批发价格折扣率的增大而减少;无论批发价格折扣率或银行贷款利率如何变化,采用提前支付融资策略对制造商有利;当批发价格折扣率或银行贷款利率较小时,采用提前支付融资策略对零售商有利,而当批发价格折扣率或银行贷款利率较大时,采用银行贷款融资策略对零售商有利。
关键词:
双渠道供应链 资金约束 碳减排 融资策略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浩鑫 于天阳 关志民 曲优
本文以一个具有失望规避行为的制造商与一个完全理性的零售商所构成的低碳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考虑了低碳技术创新投资的不确定性,分别在制造商主导(MS)、零售商主导(RS)及双方权力对等(Nash)三种渠道权力结构下,通过构建相应的博弈模型探讨低碳供应链最优减排水平与定价等相关决策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三种权力结构下的最优结果。研究表明:失望规避程度与单位低碳产品减排水平及制造商效用负相关;制造商主导时,其效用最大,但单位低碳产品减排水平最低,零售商主导和权力对等两种情形下的单位低碳产品减排水平(或制造商效用)存在关于减排成本系数及失望规避程度的阀值效应。此外,通过数值分析发现零售商期望利润在自身主导时最高,在双方权力对等时次之,在制造商主导时最低;而供应链总期望利润在制造商主导时最低,在其他两种情形下的大小关系同样存在关于减排成本系数及失望规避程度的阈值效应。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习栋 马士华
考虑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系统,该系统中存在制造商构建的网络直销渠道和传统零售渠道两种分销模式。研究了考虑服务溢出效应和不考虑服务溢出效应的两种情况下制造商的风险态度对供应链双方市场策略的影响。借助数值分析,探讨了考虑服务溢出效应的情况下,服务溢出效应对供应链双方需求、期望收益和零售商服务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服务溢出效应在一定范围之内时,服务溢出效应对供应链双方的需求、期望收益和零售商的服务水平具有积极影响。在服务溢出效应和不考虑服务溢出效应的两种情况下,风险规避型的制造商采取的市场策略是不同的。
关键词:
双渠道 风险态度 服务水平 服务溢出效应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陈兆波 李晓卿 田春英
设备可靠性是影响供应不确定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企业内部的维修策略对整条供应链的运营策略产生的具体影响,在考虑设备维修的情况下,针对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运用Stackelberg博弈的方法研究制造商的最优维修策略和定价策略以及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研究结果表明,制造商的预防性维修次数存在上限且最大维修次数与设备可靠性无关;预防性维修策略有助于提高制造商的产量,降低产品的批发价格,但制造商的最优产出量不会达到企业的最大产能;收益共享契约能够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制造商在任何情形下都具有提高设备可靠性的动机,但零售商只会在市场规模较大时才存在为制造商提供设备改造资金的动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舒良友 晏启鹏
在制造商为核心的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之间利益和目标的冲突,相互信任的缺失,所属主体不同和企业文化的差异,以及供应链中不同合作伙伴所处地位的差异往往给制造商带来合作伙伴风险。制造商只有通过平等对待合作伙伴,建立相互信任、主动适应合作伙伴的战略和文化、采取灵活动态合作合同形式、完善信息共享平台等策略才能实现对合作伙伴风险的控制,最终达到构建供应链的目的。
关键词:
管理工程 供应链 伙伴风险 控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丁军飞 陈伟达 王文宾
研究竞争环境下制造商的研发策略以及该策略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建立由供应商、研发制造商和普通制造商构成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分别分析了集中式决策模型以及分散式决策模型下研发制造商是否实施研发策略的两种情形,并探讨了研发策略对消费者剩余、环境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最后,采用Shapley值法对供应链进行协调。研究表明:实施研发策略不会改变核心零部件的采购价,但会降低普通制造商的产量,并提高研发制造商和供应链的总产量;实施研发策略可以引导企业采取较低的产品定价策略,提高供应商和研发制造商的利润,并降低普通制造商的利润,且能够提高消费者剩余;若环境影响降低系数大于某阈值,实施研发策略能够降低环境影响并提高社会福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潘林 马士华 冷凯君 初叶萍
以两个差异化制造商和一个共同零售商组成的多对一型供应链系统为对象,从需求交叉弹性视角,探讨多对一型供应链中制造商联盟定价决策问题。研究表明:对于制造商而言,在互补型供应链中,当负向需求交叉弹性效应较低时,纵向联盟定价是占优策略;反之,集中联盟定价是占优策略,且均能实现帕累托改进。在竞争型供应链中,当正向需求交叉弹性效应较低时,集中联盟定价是占优策略;反之,横向联盟定价是占优策略,但零售商与消费者利益均将受到损害,难以实现帕累托改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