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34)
- 2023(12129)
- 2022(10863)
- 2021(10310)
- 2020(8672)
- 2019(20041)
- 2018(20044)
- 2017(38624)
- 2016(21214)
- 2015(24103)
- 2014(24358)
- 2013(24224)
- 2012(22152)
- 2011(19716)
- 2010(20066)
- 2009(18427)
- 2008(18006)
- 2007(15799)
- 2006(14239)
- 2005(12744)
- 学科
- 济(79577)
- 经济(79469)
- 管理(60995)
- 业(58008)
- 企(46465)
- 企业(46465)
- 方法(36106)
- 数学(30035)
- 数学方法(29577)
- 农(22665)
- 中国(22413)
- 财(20850)
- 业经(19050)
- 学(18224)
- 地方(17971)
- 制(17005)
- 理论(15848)
- 贸(15040)
- 农业(15038)
- 贸易(15027)
- 易(14578)
- 和(13463)
- 银(12895)
- 银行(12861)
- 技术(12502)
- 务(12456)
- 财务(12375)
- 财务管理(12342)
- 教育(12291)
- 行(12203)
- 机构
- 大学(298680)
- 学院(297061)
- 管理(120326)
- 济(109663)
- 经济(106644)
- 理学(102855)
- 理学院(101696)
- 管理学(99845)
- 管理学院(99284)
- 研究(95690)
- 中国(72777)
- 京(65056)
- 科学(60687)
- 财(53089)
- 所(47633)
- 江(45798)
- 中心(45216)
- 农(44541)
- 业大(42943)
- 研究所(42900)
- 范(42462)
- 师范(42090)
- 北京(41940)
- 财经(41545)
- 州(37945)
- 经(37449)
- 院(34982)
- 农业(34465)
- 师范大学(33851)
- 技术(32091)
- 基金
- 项目(199649)
- 科学(155868)
- 研究(148456)
- 基金(142616)
- 家(123087)
- 国家(122005)
- 科学基金(105159)
- 社会(91082)
- 社会科(86053)
- 社会科学(86026)
- 省(78648)
- 基金项目(76588)
- 自然(68543)
- 教育(68043)
- 自然科(66941)
- 自然科学(66928)
- 自然科学基金(65701)
- 划(65592)
- 编号(62309)
- 资助(59227)
- 成果(51741)
- 重点(43810)
- 部(42868)
- 课题(42547)
- 发(42216)
- 创(40726)
- 项目编号(38748)
- 科研(37915)
- 创新(37811)
- 大学(37426)
- 期刊
- 济(126383)
- 经济(126383)
- 研究(88239)
- 中国(58086)
- 学报(45271)
- 管理(43975)
- 科学(41103)
- 农(40449)
- 财(39606)
- 教育(37778)
- 大学(34197)
- 学学(31250)
- 农业(27967)
- 技术(26815)
- 融(25937)
- 金融(25937)
- 图书(25303)
- 业经(21614)
- 财经(19262)
- 经济研究(18284)
- 书馆(17973)
- 图书馆(17973)
- 问题(16681)
- 经(16352)
- 理论(16192)
- 实践(15110)
- 践(15110)
- 情报(14318)
- 科技(14315)
- 技术经济(13588)
共检索到446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妍峰 高雍 徐国勋
发展旅游公交是缓解旅游旺季景区交通压力的根本举措,合理的网络设计是提升其吸引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旅游公交背景分析,提出了一种考虑服务水平的旅游公交网络设计问题,并对其进行路线和站点容量设计,以减少游客的出行时间和旅游公交公司运营成本为目标,建立整数规划模型。设计混合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其中遗传算法对旅游公交路线进行设计,贪心算法用来求解站点容量。数值实验对问题特性和算法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服务水平系数影响旅游公交路线和站点容量。并且,服务水平系数能够很好的在游客满意度和公司运营成本之间进行平衡。混合遗传算法可以求解更大规模的问题,并能在短时间内求得质量较好的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抚生
系统分析了我国城市旅游公共交通服务的发展现状、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旅游公共交通的规划编制、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完善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合理定价、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旅游 公共交通 服务 发展 政策协调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爽 王能民 何正文 马云高
针对电子产品的售后维修服务问题,建立了一个同时考虑成本和服务质量的多目标逆向物流网络优化模型;该问题是多目标的NP-hard问题,应用NSGA-II算法和多目标模拟退火算法(MOSA)两种多目标进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对其求解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多组算例测试结果表明,NSGA-II相比MOSA更具优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玲玲 黄正东 江海燕 蔡云楠
便宜、快速、方便的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与长时间、长距离通勤、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并存是目前中国大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城市问题。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失配(职住失衡)被认为是导致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就业可达性方法来测度城市居民的居住与就业(职住)空间关系,并以广州为例,揭示公共交通系统网络下,中低收入人群职住空间关系的特征和差异,以为城市公共住房、公共交通、产业等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基于广州案例有两个发现:第一,低可达性人数多于高可达性人数。其中,低可达性"蓝领"较"粉领"多,且其主要居住在非中心城区;而居住在中心城区的高可达性"粉领"人数较"蓝领"多。第二,与国外大城市相似,居住在中心城区能给广州中低收入人群带来一定的就业可达性优势。不同点在于,居住在广州非中心城区的高可达性"蓝领"人数多于居住在中心城区的高可达性"蓝领"。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魏素豪 宗刚
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局部静态拥堵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公共交通网络运行效率提高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改变线路“同质性”假设,在线路“异质性”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将轴辐式网络设计运用到公共交通领域中来,综合考虑居民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单位运输可变成本、不变成本、枢纽换乘成本等要素,将枢纽间大型客车干线运输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进行量化,构建了基于单分配、多枢纽、混合式网络结构特征的轴辐式公共交通网络优化模型,旨在多重约束下通过枢纽布局降低网络运输成本,提高公共交通网络站点的可达性。最后根据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分析与讨论的方式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魏素豪 宗刚
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局部静态拥堵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公共交通网络运行效率提高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改变线路"同质性"假设,在线路"异质性"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将轴辐式网络设计运用到公共交通领域中来,综合考虑居民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单位运输可变成本、不变成本、枢纽换乘成本等要素,将枢纽间大型客车干线运输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进行量化,构建了基于单分配、多枢纽、混合式网络结构特征的轴辐式公共交通网络优化模型,旨在多重约束下通过枢纽布局降低网络运输成本,提高公共交通网络站点的可达性。最后根据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曦 王兆峰
测度旅游流空间集聚与扩散的常规方法需要旅游流流向数据,这类数据获取困难且可信度难以保证,空间数据分析是缓解该难题的可选方法。1999—2011年湖南地级旅游流空间集聚的探索性分析表明,旅游流在近10年来显著地向长株潭地区集聚并以其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但湘西地区接受扩散效应的能力还比较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空中交通网络对旅游流集聚与扩散的贡献度非常大。因此,湖南需要从3个方面着力优化大湘西快速交通网络,充分利用旅游流的空间扩散效应,在旅游资源富集的大湘西地区形成旅游产业集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唐建平
交通网络是影响区域旅游发展与空间合作的重要瓶颈和先决条件。首先,厘清了交通网络促进区域旅游空间合作机制创新的具体路径,以大湘西地区为例,分析了大湘西地区旅游空间合作推进中的交通制约以及机制限制。基于交通网络改进的角度,提出构建区域发展"一核一廊一带"的战略格局,在此指导下提升区域旅游交通建设的重点任务及其保障机制和体制创新。文章能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方 戢晓峰 梁斐雯 张玲
为分析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复杂性特征,选取节点度、平均最短距离、聚类系数、有效性及介数等指标,对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定量评估。利用随机攻击与蓄意攻击分别对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鲁棒性进行测试,并以云南省为例评估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与实际性能。结果表明:昆明、普洱是云南旅游公路网络最重要的节点,旅游航空网络的平均最短距离最小,旅游铁路网络的连接最为紧密;旅游公路网络与旅游铁路网络的度值分布集中于1~5,旅游航空网络的度值介于1~11;在蓄意攻击情况下,云南旅游交通网络的平均最短距离急剧上升后快速下降,网络在较短时间内崩溃;云南旅游交通网络对于中心节点过于依赖,缺乏中心节点外围的环形交通保护及节点间的旅游交通预备通道,而改善关键交通节点的抗毁性可以有效提升网络整体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詹璇 林爱文 孙铖 乔卫
本文以构建公共交通网络为切入点,运用改进的多中心性评价模型测度了武汉都市发展区公共交通网络中心性,并结合GIS核密度分析法与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了公共交通网络中心性和银行网点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性与空间结构。主要研究结论为:(1)武汉都市发展区公共交通网络中心性具有城市多中心指向性特征,且由中心向外围圈层递减;(2)银行网点布局呈现"核心—中心—过渡区—外围"多层次结构,且具有空间不均衡性;(3)公共交通网络各中心性指标与银行网点具有不同程度的空间正相关。银行网点受接近中心性的影响最大,直达性次之,介数中心性最小;(4)局域上,公共交通网络中心性指标与银行网点的耦合关系存在空间不平稳性与空间异质性。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是主要的空间关联模式;高—高聚集主要位于银行网点布局的核心圈层,低—低聚集点缀于外围圈层,高—低聚集与低—高聚集介于核心圈层与外围圈层之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杜超 王姣娥 刘斌全 黄鼎曦
住房市场化与较高住房需求带来住房价格的迅速提升,进而引发住房可负担性下降等问题,租赁住房逐步成为居民的另一主要择居方式。城市交通作为重要因素之一,对住宅租赁价格的影响仍需深入探讨。论文以北京市为例,运用交通网络中心性指标,研究道路网络及公共交通网络对住宅租赁价格影响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①以出行时间为基础构建交通网络,公交网络总体拟合程度高于道路网络;公交网络中邻近中心性即相对可达性拟合程度最高,而道路网络中介中心性即中转功能拟合程度最高;②城市中心-城市中部-城市外围的环状结构中,中心性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差异,道路邻近中心性及公交各类中心性对城市中心及中部具有重要影响,城市外围主要受道路邻近中心性及介中心性影响;③基于拟合程度最高的公交网络邻近中心性的影响模式分析,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换乘站点、轨道交通站点、重要地面公交站点等在城市中心及中部对租赁价格影响较高,而城市外围仅轨道交通站点及换乘站点影响较高;④道路设施网络与公交组织网络结构特性导向下的驱动力差异、交通网络各功能空间效应的区位指向、城市不同空间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外部效应差异促进了道路与公交网络中心性对租赁价格影响的空间分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文娟 熊元斌
随着旅游公共服务的快速发展,建立科学的旅游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已经成为理论与实践上的共同要求。文章以效力、效率和公平性为评价标准,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旅游公共服务复杂的内容进行逐层分析,尝试性地建立了一套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且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完成了对其在2003~2012年间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纵向评价。
关键词:
旅游公共服务 层次分析法 体系 武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张青松
公路交通网络是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条件,也是产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以大湘西地区为例,构建公路交通网络与乡村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交通优势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大湘西地区公路交通与乡村旅游发展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大湘西地区交通优势度呈现出以吉首、鹤城为双中心向周边逐渐递减的圈状分布格局,中部地区公路交通优势较明显;2)乡村旅游发展区域极化态势较为显著,在空间上形成了以通道、鹤城、吉首和永定为极核,周边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指数逐渐递减的“核心-外围”空间格局;3)大湘西地区公路交通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性处于中等水平,高耦合协调类型市县区呈现点状分布,而低耦合协调类型市县区则主要分布于凤凰、泸溪和沅陵往南的大片区域。
关键词:
公路交通 乡村旅游发展 耦合协调 大湘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张青松
公路交通网络是乡村旅游发展重要条件,也是产业发展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以大湘西地区为例,构建公路交通网络与乡村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交通优势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大湘西地区公路交通与乡村旅游发展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大湘西地区交通优势度呈现出以吉首、鹤城为双中心向周边逐渐递减的圈状分布格局,中部地区公路交通优势较明显;2)乡村旅游发展区域极化态势较为显著,在空间上形成了以通道、鹤城、吉首和永定为极核,周边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指数逐渐递减的“核心-外围”空间格局;3)大湘西地区公路交通与乡村旅游耦合协调性处于中等水平,高耦合协调类型市县区呈现点状分布,而低耦合协调类型市县区则主要分布于凤凰、泸溪和沅陵往南的大片区域。
关键词:
公路交通 乡村旅游发展 耦合协调 大湘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立新 杨效忠
跨界旅游区是中国重要的潜在旅游目的地,而可达性大小是制约其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构建景区区内可达性、景区区外可达性两类指标,运用GIS软件定量分析大别山跨界旅游区景区可达性,生成空间格局示意图,发现:(1)国道、省道、县道构成的普适性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对景区区内可达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高速公路、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可以有效提高景区区内可达性;(2)普适性交通网络对景区区外可达性的影响力最弱,高速公路在改善景区区外可达性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普通铁路的影响力不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仅对停靠站附近的景区有所影响。最后构建了景区、交通、旅游集散地耦合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