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38.195.54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00)
2023(11103)
2022(9348)
2021(8237)
2020(6792)
2019(14776)
2018(14509)
2017(27128)
2016(14675)
2015(15951)
2014(15690)
2013(15246)
2012(13961)
2011(12753)
2010(13186)
2009(12493)
2008(11810)
2007(10532)
2006(9776)
2005(9075)
作者
(41707)
(34781)
(34599)
(33006)
(21984)
(16523)
(15671)
(13175)
(13161)
(12338)
(12095)
(11483)
(11065)
(10975)
(10857)
(10833)
(10246)
(10130)
(9992)
(9870)
(8761)
(8438)
(8368)
(8043)
(7970)
(7752)
(7649)
(7529)
(7008)
(6816)
学科
(78961)
经济(78903)
管理(41180)
(36576)
(27661)
企业(27661)
方法(26389)
数学(23351)
数学方法(23137)
地方(19554)
中国(18504)
(18435)
业经(15225)
(15121)
(14506)
地方经济(13258)
农业(12989)
(12248)
(10895)
贸易(10882)
环境(10705)
(10473)
(10449)
银行(10422)
(10080)
金融(10078)
(9933)
(9631)
理论(9610)
(9095)
机构
学院(207996)
大学(206707)
(95764)
经济(93952)
管理(76342)
研究(73885)
理学(64604)
理学院(63887)
管理学(62822)
管理学院(62423)
中国(57400)
(43705)
(42852)
科学(42195)
(36722)
(34253)
中心(34214)
财经(34078)
(33462)
研究所(32840)
经济学(30923)
(30733)
业大(28893)
经济学院(27555)
(27195)
师范(26942)
北京(26716)
农业(26522)
(26289)
(26088)
基金
项目(133136)
科学(105131)
研究(99129)
基金(96662)
(84064)
国家(83363)
科学基金(71450)
社会(65681)
社会科(62468)
社会科学(62454)
(52147)
基金项目(49581)
教育(45495)
自然(43415)
(42847)
自然科(42360)
自然科学(42351)
自然科学基金(41626)
编号(40127)
资助(39458)
成果(32836)
重点(30531)
(30364)
(29132)
国家社会(28220)
课题(27961)
(27218)
创新(25541)
教育部(25356)
人文(25035)
期刊
(114443)
经济(114443)
研究(67731)
中国(43534)
(34623)
(31257)
学报(30430)
管理(29317)
科学(27653)
大学(23350)
教育(23181)
学学(21571)
(21269)
金融(21269)
农业(21082)
经济研究(20014)
技术(19053)
财经(17388)
业经(17236)
(15242)
问题(14182)
技术经济(12052)
图书(11970)
统计(11364)
(11070)
(10886)
世界(10076)
(9910)
商业(9612)
国际(9383)
共检索到33019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曹麦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本被视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在对无形资产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估算了我国宏观层面的无形资产投资规模及无形资本存量,并将其引入增长核算模型,测算各类要素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得到以下结论:2003—2021年,我国无形资产投资规模增长快速,高于同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以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结构看,无形资产投资中创新资产占比最高,但其中的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还需要加强;计算机信息化资产和经济竞争力资产占比相对较低,尤其是经济竞争力资产中的员工人力资本和企业组织资本投资支出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从贡献率看,无形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率显著上升,近10年来贡献率上升近10个百分点;TFP对经济增长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在考虑无形资产要素后,TFP的贡献率有所下降,这表明以往TFP的测算可能被高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国培  王伟斌  
一、引言在经济增长的贡献上,除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外,全要素生产率(TFP)或者说技术进步的提高是重要的因素。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主要有增长核算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随机前沿模型(SFA)方法等。此外,由Dale W.Jorgenson提出的KLEMS方法为TFP的估计与国际比较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目前并没有哪种方法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各方法也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除估计方法外,基础数据的选择也有重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管驰明  李春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效率的重要指标,文章运用索洛残差法估算出上海市1979-2011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对上海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发现1992-2011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6.06%,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0.56%;说明全要素生产率对上海经济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占锋  段小梅  
为了明确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视角,利用劳动力份额和产值变化分别构建比较静态和跨期动态产业结构变迁指标,借助STATA 13. 1统计软件,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等定量方法研究2000—2017年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结果表明:在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和质量提升过程中,比较静态和跨期动态的产业结构变迁均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效应,且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经济增长不同时段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且结构效应逐渐由劳动力转移为主向以技术等其他要素转移为主变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利华  张思阳  
将行业的产出表述为关于资本、劳动、能源和原材料投入的函数,构建了工业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模型,将工业各行业按投入要素密集程度划分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三大类。根据实证结果对工业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三类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变化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利用Domar权重分析了这三类行业对工业总增长贡献的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卫平  
运用T orngv ist-T he il指数法和增长账户法测算了1985~2003年期间我国TFP的变动及其对玉米产出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1985~2003年我国玉米TFP的年均增长率为2.23%,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为66.13%。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我国玉米TFP增长还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特征,粮食生产和流通制度的变革,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玉米市场价格变动可能是产生玉米TFP生产率波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帮喜  赵文睿  
本文对全劳动生产率(TLP)的提出、发展与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在理论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和TLP进行了对比,并以CIP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81—2010年中国37个行业的TLP增长率和TFP增长率,比较发现,不同方法测算TFP增长率所得结果在具体数值和分布上均有较大差异,并且数据间隔时长或缺失时长的增加会导致TFP增长率的低估;而TLP的测算是以全劳动量的计算为基础,其绝对数值不会随着方法的选择和数据的可获得性而产生较大差异,因此结果更为稳健。除此之外,本文具体分析了通过CIP数据测算所得的1981—2010年37个行业的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8个行业大类对TLP增长的贡献率,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魏佳朔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充分依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强化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这是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遵循,是我国实现粮食产量增长的历史经验,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上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期间(2009-2020年),我国小麦、稻谷、玉米三类粮食作物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出整体增长的态势,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五成;但相比之下,稻谷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较慢、贡献较低;不同地区、不同农户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明显,特别是非粮食主产区、小规模种粮农户全要素生产率在产出增长中的贡献有待提升。未来,要遵循新发展理念,通过改善耕地质量与细碎化程度、加速粮食种业前沿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等路径,充分发挥全要素生产率在推动粮食产能提升中的源泉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魏佳朔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充分依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强化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这是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遵循,是我国实现粮食产量增长的历史经验,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上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期间(2009-2020年),我国小麦、稻谷、玉米三类粮食作物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出整体增长的态势,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五成;但相比之下,稻谷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较慢、贡献较低;不同地区、不同农户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明显,特别是非粮食主产区、小规模种粮农户全要素生产率在产出增长中的贡献有待提升。未来,要遵循新发展理念,通过改善耕地质量与细碎化程度、加速粮食种业前沿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等路径,充分发挥全要素生产率在推动粮食产能提升中的源泉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刚  刘灵芝  伍国勇  赵佳佳  
[目的] 通过测算水禽全要素生产率来评估水禽的投入产出效率,同时分别对比各养殖区域之间TFP的增长率及贡献的差异。[方法] 依托全国22个省、市水禽投入产出数据,基于索洛残差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水禽TFP指数、TFP增长率和TFP贡献率3个角度展开分析。[结果](1)全国水禽TFP均值为1.352,大多数地区的水禽TFP指数均大于1,山东省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为全国第一;(2)全国水禽TFP增长率平均值为0.19,水禽TFP贡献率平均值为120%,TFP贡献率和增长率较上一年都有所提升;(3)区域差异比较后发现,西南地区的水禽TFP指数、TFP增长率和水禽TFP贡献率的均值最大,而华中地区的3个指标均值均为全国最小,水禽的TFP区域特征呈现出“北向南移”趋势。[结论] 技术进步对水禽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说明水禽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投入;突发事件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水禽产量的增长,说明不仅要预防突发事件,而且要不断挖掘发事件后的边际效应;水禽TFP区域差异显著,要求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后因地制宜施策,最终提升水禽生产要素投入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文章基于2004—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生猪养殖的投入、产出数据,利用变系数生产函数估计生猪养殖的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并利用新增长核算法测算生猪养殖TFP的增长率及其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1)生猪养殖的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均呈现动态变化特征。其中,资本产出弹性在4种生猪养殖模式中均呈现上升趋势,而劳动产出弹性在散养模式中呈现下降趋势,但在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模式中趋于稳定。(2)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TFP增长率的均值依次为0.338%、0.378%、0.636%、0.719%,其中,与要素无关的TFP是生猪养殖TFP增长的首要来源。(3)在4种生猪养殖模式中,投入要素和TFP均能驱动生猪养殖产出增长,但投入要素的驱动效应要大于TFP的驱动效应。在投入要素内部,资本投入是驱动生猪养殖产出增长的第一要素。在TFP内部,与要素无关的TFP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最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龚斌磊  
本文利用刀切模型平均法,综合考虑5种生产率分析模型,并根据各模型解释能力赋予不同权重,旨在得到更全面而准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增长核算表解析了1990—2015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内部结构。结果显示,中国农业增长中投入要素的贡献率已经减弱,其中,劳动力和土地的贡献率低于化肥和农机;而生产率的贡献率却在增强,其中,技术贡献率日趋提高,特别是效率还有提升空间。本文研究表明,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持续增长,前提是需要保证投入要素的稳定供给,重点是要促进农业效率的不断提高,而长期动力应该是增加农业科研的持续投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延利  刘丹  王玲玲  冯英浚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与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家已明确提出管理要素参与分配。通过定量测算的方法研究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将管理看作是促进效益提高的一种组织行为,提出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的概念并建立增长速度方程,以此为基础并根据效益的动态变化,提出管理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的定量测算方法,并进行实证检验。定量测算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为管理要素参与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纲  樊纲  李岩  
针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仅仅依赖于投入驱动的观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随后提出了四点中国经济存在效率提升的证据。接着在回顾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新兴经济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上要与发达国家不同 ,并指出了具体方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志明  修静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问题是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分析发现,近年来东北三省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下降,经济增长更多是依靠加大投资实现的。因此,推进经济转型、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是东北三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以人为核心推动改革,千方百计稳增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全方位推进创新。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