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4)
2023(11793)
2022(10587)
2021(9868)
2020(8376)
2019(19172)
2018(19211)
2017(36878)
2016(20403)
2015(23006)
2014(23137)
2013(22827)
2012(20931)
2011(18716)
2010(18800)
2009(17177)
2008(16616)
2007(14444)
2006(12713)
2005(11145)
作者
(59327)
(48866)
(48666)
(46363)
(31022)
(23562)
(22167)
(19282)
(18623)
(17495)
(16977)
(16431)
(15448)
(15322)
(15090)
(14865)
(14821)
(14537)
(13914)
(13893)
(12230)
(12006)
(11670)
(11114)
(11089)
(10917)
(10913)
(10765)
(9843)
(9692)
学科
(77706)
经济(77614)
管理(59852)
(53183)
(45177)
企业(45177)
方法(37188)
数学(31047)
数学方法(30666)
(21799)
中国(19821)
(19660)
环境(19318)
(18409)
业经(18397)
地方(17573)
理论(15165)
(14989)
农业(14509)
(13953)
(13397)
(12991)
贸易(12983)
教育(12846)
(12542)
技术(12368)
(11805)
财务(11740)
财务管理(11719)
企业财务(11107)
机构
大学(286906)
学院(285263)
管理(114870)
(105855)
经济(103249)
理学(99824)
理学院(98668)
管理学(96902)
管理学院(96398)
研究(93015)
中国(67911)
(61705)
科学(60858)
(47795)
(47108)
(46456)
业大(45047)
中心(43057)
研究所(42678)
(42609)
(40347)
师范(40004)
北京(38892)
财经(38706)
农业(36857)
(35002)
(34719)
(33836)
师范大学(32337)
技术(30394)
基金
项目(200159)
科学(156673)
研究(146404)
基金(143719)
(125211)
国家(124106)
科学基金(106393)
社会(90701)
社会科(85830)
社会科学(85804)
(79253)
基金项目(77465)
自然(70040)
自然科(68265)
自然科学(68250)
教育(67165)
自然科学基金(66992)
(66670)
编号(60550)
资助(58566)
成果(49287)
重点(44628)
(43354)
(42401)
课题(41427)
(41156)
科研(38263)
创新(38217)
项目编号(37141)
大学(37059)
期刊
(116674)
经济(116674)
研究(81701)
中国(53250)
学报(47862)
科学(43053)
(42246)
管理(40392)
教育(36021)
大学(35822)
(34952)
学学(33342)
农业(29469)
技术(23869)
(21403)
金融(21403)
业经(19771)
图书(19448)
财经(18012)
经济研究(16830)
问题(15368)
(15221)
(14843)
科技(14723)
资源(14592)
理论(14351)
(14011)
实践(13461)
(13461)
书馆(13331)
共检索到410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旭军  白灿  韩克勇  
共享经济的发展使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构建生态圈实现价值的共创共享。但是,目前对生态圈的评判仍没有十分规范与全面的评价体系。对生态圈成员从商业伦理的角度进行评价能够使企业规避合作风险,有效选择合作伙伴。基于生态圈及生态圈伦理相关理论,考虑多种文化和环境的因素,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的生态圈伦理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打分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该指标体系可以实现对生态圈伦理较为全面的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文英  陆根法  姜冬梅  刘丽莉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深层次上讲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正确认识。本文分析了环境伦理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价值,提出了公众环境伦理教育的内容以及针对政府、企业、学校、农村和社区等不同对象进行的环境伦理教育中各有特点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慧  闫莹  
团购网站运营效率的提升有利于团购生态系统价值的创造。本文基于平台战略理论,结合团购特点,构建平台生态圈下的团购网站运营效率模型,采用超效率DEA-Tobit两阶段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团购网站运营相对有效,即使产出同比减少50%以上,仍能位于效率前沿面上;个别相对无效的团购网站日后应注重网页结构和内容的设计。由于商户和网站自身对团购网站运营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建议团购网站制定多元的定价策略和精准的产品策略。为激发团购生态圈的网络效应,还需注意投诉次数带来的负面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薇  
本文首次把环境等外生因素纳入中国保险业效率研究的框架中,通过构建多阶段DEA模型,重新测算了中国保险机构1999-2006年共284个样本数据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研究发现,外部环境等因素对效率估计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保险业整体效率水平较调整前出现了明显下降,而且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于纯技术无效,说明中国保险业整体效率改进应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管理水平。随着保险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有保险机构因依靠相对有利的外部环境使其效率水平被严重高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丽  崔彩贤  
农村环境问题促使人们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来反思人类面对环境与发展、人与自然之矛盾的价值取向。农民的生态道德理念与农民在特定生态环境中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课题组对陕西合阳县城后村、黑镇村、浪后村的村民进行农民生态道德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农民生态道德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生态道德情感不稳定,生态道德行为与认知不一致。农民生态道德培育成为乡村环境保护的伦理诉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力  林春逸  
生态广西建设不仅需要物质上、技术上和制度上的支撑,更需要伦理道德上的支撑。基于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生态经济体系是生态广西建设的核心内容,循环经济伦理便成为了生态广西建设的重要伦理支撑。在建设生态广西的进程中,我们要践行循环经济伦理道德,为生态广西建设提供一种更深远更持久的力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云江  张敏生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重大问题 ,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针对我国环境问题和民众环境伦理意识淡薄的实际 ,提出环境保护中要提高人们伦理意识 ,端正环保主体的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 ,自觉选择环境治理技术 ,实现无公害化生产 ;确保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落实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施。探讨环境保护和建设中 ,通过汲取传统文化中环境伦理精华 ,提升环保从业人员环境伦理意识 ,加大环保政策和法规执行力度 ,强化环保宣传与教育等途径。指出提高公众环境伦理意识 ,无须增加多少投资 ,也能解决许多环境问题。参 6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俊林  杨小丽  
目前,国内高等医学院校中为研究生开设科研伦理教育课程的比例较低,也尚未见医学研究生科研伦理教育效果评估的报道。有鉴于此,依照“知—信—行”模式,设计一套针对医学研究生的科研伦理教育方案以及科研伦理教育效果评估策略,以重庆、四川、山东、湖南、甘肃、广州等地高等医学院校在校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实证调查验证医学研究生对科研伦理教育方案及科研伦理教育评估策略的认同情况,以期为教育部门和高等医学院校科学设计研究生科研伦理教育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医学研究生对科研伦理教育方案和评估策略高度认同,其中最希望获得的教育内容是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甄别和科研诚信教育;最佳的教学形式是科研案例教学和科研项目实践教学;教育效果最重要的评估内容是科研伦理规范知晓情况、接受程度和科研失范行为发生情况;教育效果评估主体主要是导师和课程教学老师。基于此,从增设科研伦理教育课程、合理设置科研伦理教育内容、加强科研伦理教育效果评估等三方面,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科研伦理教育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慧媛  吴开尧  
本文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中国区域经济的环境技术效率,使用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测算了区域经济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产出没有出现环境无效率,而由能源投入和污染排放所产生的无效率值合计为0.2202,约占到环境无效率总量的71.82%;东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始终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纯技术进步仍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最大贡献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文淑惠  陈灿  
基于我国2010—2017年40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后财政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地区差异、变动趋势、效率水平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2012年和2013年略有波动外,财政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值在逐年上升。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我国各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均得到提升,其中,东部城市综合效率的提升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中西部城市则主要是由规模效率提升引起。最后,讨论了环境变量对财政支出冗余的影响,并针对不同地区及煤炭衰退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叶国洪  
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学习新的环境论理。这就需要通过教育来建立作为未来公民的学生新的环境论理及价值观 ,了解人与环境的互动 ,培养对环境的尊重及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本文还对环境教育的目的、方法、课程设置、学  合人师资培养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立春  
何谓生态公民?生态公民何以蕴含伦理精神、何种伦理精神以及如何培育这样的伦理精神?这些问题试图从深层回答生态公民如何从知到行、知行合一,以及如何实现知、情、意、行之贯通等现实难题。从伦理学视角观之,这种使生态公民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且知行合一的动力就是伦理精神。伦理学维度中的"精神"指向"良知","伦理精神"是指"具有普遍性的良知"。生态公民以生态共同体之和谐、稳定、美丽为出发点彰显了人类的"普遍性良知"与"共有之善",共善—幸福—和谐是其精神追求,集体记忆—主体觉醒—学会伦理地思考是培育生态公民精神的根本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立春  
生态公民身份的伦理认同本质上是公民如何意识到与自然的共生性,由此形成对生态共同体的理解、坚守、认同和回归,进而将其内化为个体观念和行为依据,养成一种内生型德性品质和生态自觉精神。生态公民的德性实现过程就是公民对生态共同体及其理念的内化和分享过程,其首要德性是关爱,关爱不仅可以实现全球伦理的生态共享,还能唤醒主体的道德良知,表现为自觉的伦理行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红  
环境决策是指决策在环境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即依据需求、偏好和价值观等一系列因素对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等多项行为进行思考和评估,进而选择出最优决策方案的过程。相比一般的公共政策决策,环境决策表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延展性以及广泛的社会性等特点。其实质是解决利益冲突问题,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利益的协调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它的深层根源在于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价值冲突,而化解这些多元价值冲突离不开伦理判断。在实际环境决策中,主要有功利主义、道义论和美德伦理三种伦理形式作为支撑,但是作为一种人际伦理,它们在处理环境决策问题时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局限与束缚。环境伦理是对人际伦理的一种深度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