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1)
2023(12355)
2022(10127)
2021(9462)
2020(8031)
2019(18307)
2018(17550)
2017(33749)
2016(18142)
2015(20626)
2014(20273)
2013(20405)
2012(19250)
2011(17465)
2010(17726)
2009(16963)
2008(16197)
2007(14525)
2006(12717)
2005(11850)
作者
(51497)
(42677)
(42601)
(40921)
(27600)
(20727)
(19497)
(16474)
(16390)
(15442)
(14765)
(14639)
(13810)
(13722)
(13656)
(13504)
(12747)
(12497)
(12360)
(12073)
(10806)
(10420)
(10308)
(9754)
(9685)
(9663)
(9606)
(9290)
(8828)
(8558)
学科
(81950)
经济(81861)
管理(51470)
(51203)
(41791)
企业(41791)
方法(40509)
数学(36760)
数学方法(36374)
中国(29880)
(29210)
金融(29209)
(27266)
银行(27255)
(26363)
(23377)
(20056)
(19625)
(17724)
贸易(17703)
(17296)
业经(15733)
(15180)
财务(15146)
财务管理(15111)
(14845)
企业财务(14596)
地方(14595)
农业(12791)
(12595)
机构
大学(262725)
学院(259270)
(120773)
经济(118585)
管理(97991)
研究(91497)
理学(83424)
理学院(82546)
管理学(81274)
管理学院(80794)
中国(80700)
(58736)
(55259)
科学(49985)
财经(46936)
(45110)
中心(44915)
(42853)
经济学(40645)
研究所(40532)
(40168)
(38167)
经济学院(36754)
北京(35596)
财经大学(35330)
业大(33656)
(32504)
农业(31451)
(31163)
(30768)
基金
项目(167148)
科学(133479)
基金(126584)
研究(122064)
(109775)
国家(108934)
科学基金(94054)
社会(81893)
社会科(78173)
社会科学(78152)
基金项目(64408)
(60929)
自然(58649)
自然科(57451)
自然科学(57436)
自然科学基金(56500)
教育(56226)
资助(54375)
(52391)
编号(46516)
(39321)
成果(39288)
重点(37734)
国家社会(36026)
(35324)
(34899)
教育部(34587)
(33041)
人文(32844)
创新(32811)
期刊
(125550)
经济(125550)
研究(84132)
中国(53628)
(45511)
(45253)
金融(45253)
学报(38408)
管理(36792)
科学(35801)
(35531)
大学(29833)
学学(28096)
财经(24878)
教育(23987)
农业(22880)
经济研究(22433)
(21403)
技术(20439)
业经(17073)
(17012)
问题(16813)
统计(15618)
国际(15238)
理论(14252)
世界(13861)
(13555)
技术经济(13190)
(13010)
实践(12504)
共检索到407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姚晓阳  孙晓蕾  李建平  
金融系统处于高压力状态会影响其正常的资源配置功能,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目前金融压力指数已经成为评估金融市场稳定性及货币政策效率的重要工具,但国内研究大多利用月度数据进行压力指数构建,时效性不足,无法为监管者或市场参与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本文从货币、债券、股票、外汇四个子市场选取11个日度市场指标分别构建子市场压力指数。在集成整体金融压力指数时,依据子市场压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确定子市场的"基础权重",并进一步借鉴资产投资组合理论考虑子市场间的时变相关结构对整体压力指数的即时影响。通过中国金融市场典型事件验证了本文构建的金融压力指数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中国金融市场提供了理论和数据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德才  何宜庆  卢晓勇  张元桢  
为了分析中国金融市场之间动态相关性,文章选择了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四个金融市场,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MRS)的DCC-MVGARCH模型,对上述四个金融市场间的动态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呈现明显的非对称特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步斌  何文举  
选取中国股票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银行部门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九个重要因素指标,构建具有时效性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FSI);同时,基于Granger线性因果检验结果,构建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指数(SPMI)带有解释变量的自回归模型,分析FSI与SPMI的关系及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压力对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FSI每增加1个单位,SPMI长期将下降0.6305个单位。构建的金融压力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金融机构在不同时期所承受的压力,并揭示我国所面临金融压力的大小和预测我国经济发展形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敏波  梁爽  
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日益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核心关切。囿于数据频率,基于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评估的金融系统性风险监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中央银行及时进行风险应对,利用金融市场交易数据进行风险监测可极大程度克服滞后性问题。本文根据中国金融市场特点,选取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17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运用经验累积分布函数法分别构造了各子市场的压力指数,以各子市场之间时变的相关关系刻画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染特征,合成金融市场压力指数,并通过建立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对金融市场压力状态进行识别。金融市场压力指数能有效反映样本域内的压力事件,并兼具稳健性、能逐日监测等优点,为监测评估系统性金融风险、选择政策实施窗口和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等提供了有力工具。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董秋仙   徐闽军   刘汝良   刘君   夏辰光  
为弥补部件相关失效对系统可靠性分配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可靠性分配方法。将影响系统可靠性分配的因素分为复杂度、技术水平、环境条件、可维修性、运行时间和成本敏感性,用于确定组成部件可靠性分配权重的大小。其中,前3个因素为客观因素,对其进行定量描述并确定其大小;后3个因素为主观因素,通过使用LNNWMM算子刻画这三者的综合得分。通过Copula函数建立系统可靠性分配模型,并以THP6513重型数控卧式铣镗床主轴系统为例,分别对部件相关失效和独立失效的子系统可靠性分配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失效相关性的6个子系统可靠性分别为0.972 0、0.983 5、0.982 9、0.977 8、0.981 9和0.979 8,均略低于部件独立失效的各子系统的可靠性,能降低产品的制造和维修成本。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春红  杨扬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反映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程度及金融体系压力状况的金融压力指数(FSI),通过FSI与GDP增长率的IRF脉冲响应函数图验证了来自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冲击在滞后5个季度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数据显示压力指数曾经历过两次巨大的波动并于2008年1月达到峰值100点,虽然指数近年来走势平缓,但现阶段又出现略微上升的态势。从各部门对金融压力贡献度看,银行、股票和外汇市场主导了大部分的压力变化,但债券、基金和保险市场的重要性也在最近几年开始凸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仲文娜  朱保华  
本文立足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现状,从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银行部门和房地产市场六个维度选取金融压力基础指标,引入动态相关系数和动态信用权重对个体指标进行加总,构建月度的中国金融体系压力指数(CFSSI),并利用金融压力事件识别法和马尔科夫转移自回归(MS-AR)模型,对该指数识别我国金融体系压力状态的效果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CFSSI可以较好地捕捉我国金融体系整体压力的趋势和波动特征,这为实时监测我国金融体系风险状况提供了一种可选的量化工具。与其他FSI的比较表明,在基础指标中加入影子银行、银行同业、金融市场杠杆等指标,以及在加总方法中使用动态相关系数,是CFSSI能够更好地刻画金融体系压力趋势特征的重要因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庄晓玖  
本文将金融自由化定义为利率自由化、信贷控制放松、进入壁垒降低、银行自治加强、银行产权多元化、证券市场改革、资本和经常帐户开放等七个方面的综合反映,通过对中国金融改革过程中上述七个方面的各项措施进行评估,采取主成份分析法进行数据综合,构建出了从1982年到2006年的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本文认为中国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将完全自由化定义为100%,目前自由化程度已达到了71%。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何德旭  娄峰  
本文分别从宏观经济安全、中观经济安全、微观金融市场机构和国际外部风险冲击四个方面选择22个基础指标,构建了中国金融安全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主观赋值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基础指标权重,刻画了1985~2011年期间中国金融安全状况。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变化趋势与金融安全状况的历史事实基本吻合,初步验证了本文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适用性和正确性,可以用来反映和评价中国金融的安全状况。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郝玉贵  贺广宜  李昀泽  
考察金融业上市公司采用大数据战略对公允价值分层计量价值相关性的影响,以2010—2015年披露公允价值分层计量信息的中国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面板数据随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金融行业,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公允价值信息价值相关性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其公允价值分层计量资产与负债整体具有价值相关性,且公司采用大数据战略可以显著增强其资产公允价值第一、第二层次的价值相关性,效果随着计量层次由第一层次到第三层次而逐渐下降,对第三层次无显著影响;同时显著增强了其负债公允价值第一、第二层次的价值相关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贾洪文  胡殿萍  
城镇化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金融是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在城镇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研究城镇化与金融发展内在关系,对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中国金融发展与城镇化相关性的有关理论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研究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对金融发展的新要求,然后进一步通过实证部分分析中国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最后综合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中国金融发展应在哪些方面做出调整以促进城镇化建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国祥  李波  
本文选取2007年1月4日至2015年9月30日银行、股票、债券和外汇市场相关指标的日度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首次构建了日度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CFSI),该指数不仅可以准确测度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压力情况,为实时监测金融风险提供量化工具,还能用于研究金融压力对宏观经济的动态传导效应,为政策制定者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金融压力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通过对CFSI建立MS-VAR模型发现,我国金融压力有明显的两区制特征,样本区间内CFSI大多时间处于平稳下降区制,而处于上升区制的时间段则与国内外的一些重大金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国祥  李波  
本文选取2007年1月4日至2015年9月30日银行、股票、债券和外汇市场相关指标的日度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首次构建了日度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CFSI),该指数不仅可以准确测度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压力情况,为实时监测金融风险提供量化工具,还能用于研究金融压力对宏观经济的动态传导效应,为政策制定者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金融压力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通过对CFSI建立MS-VAR模型发现,我国金融压力有明显的两区制特征,样本区间内CFSI大多时间处于平稳下降区制,而处于上升区制的时间段则与国内外的一些重大金融压力事件相吻合,说明CFSI的走势能够准确地反映我国的金融压力情况。随后本文选取2007年1月至2015年9月CFSI、CPI、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月度数据,首次建立TVP-VAR模型研究了CFSI对物价水平、经济增长和利率水平的动态传导效应。模型通过了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1)CFSI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以负向为主,并且不同区制下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CFSI在上升区制内对CPI负向影响的强度较高,在平稳下降区制内负向影响的强度较低。(2)CFSI在不同区制内对经济增长均有明显的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CFSI在上升区制内对经济增长负向影响的强度较高,在平稳下降区制内负向影响的强度较低。(3)CFSI在不同区制内对利率水平会产生不同的影响,CFSI在平稳下降区制内对利率会产生持续的正向影响,短期内影响较强,中长期内影响不断减弱;而在上升区制内,CFSI短期会对利率产生正向影响,中长期内则转变为持续的负向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良松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要求中央银行能够及时地监测金融市场总体状况,而现有指标多数局限于分析单个金融市场。2008金融危机后,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等机构开发出金融市场压力指数监测整个金融市场压力情况,从而更好地来评估货币政策效率和金融市场稳定状况。本文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市场3种常用的金融压力指数,采用6个指标分别描述影响我国金融市场投资者信心和流动性状况的因素,并据此编制中国金融市场压力指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数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波动率指数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能够较好地刻划我国金融市场压力变动情况。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左昊华  何小锋  
本文沿着虚拟经济部门对货币供求关系产生结构性影响的思路,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吸收大量现金资产、从而对实体经济中通货膨胀压力起到了吸收或分流的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提出,在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前提下,资本市场规模扩张速度与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相差不大时,最有利于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