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51)
2023(5637)
2022(4609)
2021(4067)
2020(3444)
2019(7548)
2018(7232)
2017(14145)
2016(7845)
2015(8527)
2014(8579)
2013(8287)
2012(7738)
2011(6975)
2010(7208)
2009(6508)
2008(6452)
2007(5897)
2006(5091)
2005(4841)
作者
(22857)
(19177)
(18777)
(18455)
(12192)
(9324)
(8498)
(7261)
(7144)
(6948)
(6550)
(6385)
(6196)
(6161)
(6058)
(5891)
(5697)
(5665)
(5609)
(5505)
(4763)
(4750)
(4545)
(4439)
(4387)
(4300)
(4164)
(4151)
(4011)
(3850)
学科
(31985)
经济(31934)
(22248)
管理(22114)
(17231)
企业(17231)
方法(15248)
数学(13699)
数学方法(13523)
中国(10889)
(9489)
(8793)
(7478)
(7028)
业经(6566)
(6475)
银行(6468)
(6220)
农业(6124)
地方(5918)
(5916)
金融(5916)
(5545)
财务(5533)
财务管理(5522)
(5475)
贸易(5471)
企业财务(5352)
技术(5322)
(5315)
机构
大学(112266)
学院(110965)
(47903)
经济(46920)
管理(41484)
研究(37696)
理学(35902)
理学院(35512)
管理学(34869)
管理学院(34660)
中国(28470)
(24223)
(22682)
科学(22386)
财经(19490)
(19343)
(18726)
中心(18329)
(17801)
(17800)
研究所(16997)
业大(16246)
经济学(16054)
农业(15190)
财经大学(14700)
经济学院(14680)
(14512)
师范(14330)
北京(13932)
(13883)
基金
项目(76165)
科学(61180)
基金(57701)
研究(53734)
(50852)
国家(50436)
科学基金(43676)
社会(36732)
社会科(35031)
社会科学(35024)
基金项目(29735)
(28998)
自然(28038)
自然科(27523)
自然科学(27515)
自然科学基金(27061)
教育(25416)
(24633)
资助(23913)
编号(19798)
(17509)
重点(17178)
成果(16517)
国家社会(16227)
(15698)
(15594)
(15369)
教育部(15309)
人文(14745)
科研(14704)
期刊
(48994)
经济(48994)
研究(34489)
中国(22579)
学报(19317)
(18716)
(17148)
科学(16669)
管理(15221)
大学(14634)
学学(13687)
教育(13123)
(13038)
金融(13038)
农业(11049)
财经(10124)
(8757)
经济研究(8743)
技术(8626)
业经(7444)
问题(6841)
统计(6072)
(5738)
(5639)
(5458)
图书(5431)
(5415)
技术经济(5229)
理论(5120)
决策(4871)
共检索到166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玢  许健  
投入产出模型常被用来刻画最终需求变动对就业的完全影响。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以线性就业系数为基础,即假定行业产出的就业弹性等于1。然而大量研究表明,绝大多数行业产出的就业弹性小于1,若使用传统模型就会高估最终需求变动对就业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引入就业弹性提出了一个局部非线性化的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最终需求的就业效应;然后,利用固定效应变系数回归模型估算了54个非农行业的就业弹性,并对行业就业弹性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利用所构建的模型和行业就业弹性的估算结果,对国家"四万亿投资"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测算,并与传统模型的测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局部非线性的投入产出就业模型有效修正了传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晋自力  
商品订价应考虑价格需求弹性晋自力长期以来,商品流通企业商品销售价格的确定普遍采用了加成订价法,即按成本加若干百分比来订价。这不完全合理,因为任何忽视市场需求弹性的订价,不论从短期或是长期衡量,都不可能获得最高利润。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玉鸣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和2001~2007年截面平均值数据,对中国省域旅游产业生产函数的弹性系数进行了实证估计研究。空间自相关Moran’sⅠ和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ISA检验显示,中国省域旅游产业产出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明显的集群趋势;纳入空间依赖性的省域旅游产业生产函数估计结果发现,资本投入对中国省域旅游产业的弹性系数为0.74,而劳动投入的弹性系数为0.40,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由此,在省域旅游弹性估算研究时不容忽视空间效应的作用,制定差异化的提高资本和劳动投入及其配置效率的旅游发展策略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吴红宇  曹和平  
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对于就业的效应究竟是正是负,目前理论界并没有一致的论证结果。本文首先从市场结构和企业应对措施两个角度,梳理了西方学界关于最低工资对就业影响的作用机理,然后建立一个涉及农民工、企业和政府三方的博弈模型,推导出行业就业弹性对劳动参与的关键作用,并利用全国各省市六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最低工资的实施标准按行业设置比目前按地区"一刀切"的模式更具科学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潘林  马士华  冷凯君  初叶萍  
以两个差异化制造商和一个共同零售商组成的多对一型供应链系统为对象,从需求交叉弹性视角,探讨多对一型供应链中制造商联盟定价决策问题。研究表明:对于制造商而言,在互补型供应链中,当负向需求交叉弹性效应较低时,纵向联盟定价是占优策略;反之,集中联盟定价是占优策略,且均能实现帕累托改进。在竞争型供应链中,当正向需求交叉弹性效应较低时,集中联盟定价是占优策略;反之,横向联盟定价是占优策略,但零售商与消费者利益均将受到损害,难以实现帕累托改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金钊  杨仁树  高小旺  
根据高层钢框架结构的实际变形情况,以带刚性节点的十字型梁柱组合单元为计算模型,推导了钢框架结构构件内力与层间位移之间的关系式,并采用sap2 0 0 0程序和有关试验结果验证了公式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结果表明,框架钢结构的层间位移主要由梁的转动产生的变形和在考虑P- Δ效应下的柱的变形2部分组成,其中梁的转动产生的变形约70 %~75 % ,而考虑P- Δ效应下产生的柱变形约2 5 %~30 %。本文中推导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采用带有刚性节点的十字梁柱单元来计算钢框架的侧移是完全可行的。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关志民  陶瑾  
基于前景理论对多维风险环境下的弹性供应链网络设计和运作集成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使用了能够反映决策者风险规避行为特征的效用函数,通过随机情境生成技术模拟多维风险环境,并使用非线性缺货惩罚成本限制缺货量,从而确保供应链网络具有应对多维风险环境的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周期非线性混合整数随机规划模型。文中给出了模型求解的线性转化方法与求解算法,并通过具体的数值算例与灵敏度分析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与实际应用价值。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长琼  罗琦  
针对一个包含了供应商、工厂、分销中心以及最终客户的四级供应链网络设计问题,在考虑工厂与分销中心两级中断的基础上,融合转运策略来设计供应链网络,并且将弹性系数以约束形式加入模型中,建立了以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为目标的供应链网络模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具体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为供应链网络设计的决策者应对中断风险提供了有效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勇  吴清烈  杨德礼  
本文在需求不确定且与努力水平具有相关性的前提下,建立了弹性数量契约模型;通过引入回馈与惩罚策略,解决了单纯的弹性数量契约无法实现供应链协作这一问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小康  郑莹  
文章在考虑贸易方式差异的情况下,重新估算了中国企业的进口逃税弹性。根据Fisman and Wei(2004)的研究,企业为了逃避关税通关时会低报真实进口价值,因此税率越高的行业逃税越多。文章认为,由于加工贸易进口免税,加工贸易越密集的行业逃税倾向越小。如果不考虑贸易方式的差异,会错误估计进口逃税弹性。结合COMTRADE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实证估计发现:加工贸易进口比例越低的行业,中国报告的进口额相对出口国报告的出口额越低。并且,在加工贸易进口比例更高的行业中,关税税率对进口逃税的影响更小。当加工贸易进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旭升  王婧  
文章由修改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劳动力需求方程,找到影响就业弹性的因素:资本存量、实际工资、技术因素和市场化程度;并将这些因素与就业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需求量、资本存量、职工工资、技术因素和市场化程度之间具有协整关系;资本投入的增加对就业量的带动作用不显著;技术因素虽然短期对就业有挤出效应,但其增长效应大于挤出效应;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具有较高吸收就业的能力,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形势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车伟  蔡昉  
通过分析中国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和特点、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以及劳动力价格变化与就业等之间的关系 ,本文尝试回答经济增长能否创造出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同时 ,根据对就业弹性变化趋势的研究 ,文章在最后还简要分析了WTO的就业效应。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车伟  
在纪念劳动科学研究所建所20周年“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对策研讨会”上张车伟、高书生的发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