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1)
- 2023(7839)
- 2022(7073)
- 2021(6607)
- 2020(6091)
- 2019(14388)
- 2018(14333)
- 2017(27718)
- 2016(15576)
- 2015(17866)
- 2014(18393)
- 2013(18288)
- 2012(17160)
- 2011(15688)
- 2010(16419)
- 2009(15322)
- 2008(15371)
- 2007(14263)
- 2006(12311)
- 2005(11140)
- 学科
- 济(69202)
- 经济(69132)
- 管理(47489)
- 业(44757)
- 企(38079)
- 企业(38079)
- 方法(35750)
- 数学(31817)
- 数学方法(31300)
- 农(17151)
- 财(16263)
- 中国(15690)
- 学(14725)
- 制(12802)
- 地方(12745)
- 业经(12738)
- 技术(11751)
- 理论(11634)
- 贸(11610)
- 贸易(11604)
- 易(11221)
- 农业(11205)
- 和(10628)
- 务(10134)
- 财务(10093)
- 财务管理(10065)
- 银(9720)
- 银行(9690)
- 企业财务(9516)
- 划(9195)
- 机构
- 大学(229880)
- 学院(227880)
- 济(91468)
- 管理(91062)
- 经济(89280)
- 理学(78014)
- 理学院(77203)
- 管理学(75585)
- 管理学院(75169)
- 研究(74072)
- 中国(56287)
- 京(48515)
- 科学(46359)
- 财(41760)
- 农(40429)
- 所(38290)
- 江(36477)
- 中心(36019)
- 业大(35412)
- 研究所(34620)
- 财经(32869)
- 农业(31836)
- 北京(30435)
- 范(30012)
- 师范(29693)
- 经(29540)
- 州(29006)
- 经济学(26792)
- 院(25922)
- 技术(25012)
- 基金
- 项目(148047)
- 科学(116295)
- 研究(106726)
- 基金(106541)
- 家(92488)
- 国家(91728)
- 科学基金(78767)
- 社会(65577)
- 社会科(62155)
- 社会科学(62135)
- 省(59035)
- 基金项目(56126)
- 自然(52310)
- 教育(51663)
- 自然科(51189)
- 自然科学(51176)
- 自然科学基金(50255)
- 划(49737)
- 资助(45254)
- 编号(44746)
- 成果(37624)
- 部(33292)
- 重点(33213)
- 创(30954)
- 课题(30894)
- 发(30612)
- 创新(28878)
- 科研(28793)
- 教育部(28462)
- 大学(27878)
- 期刊
- 济(100367)
- 经济(100367)
- 研究(63578)
- 中国(46060)
- 学报(35886)
- 农(35858)
- 财(33720)
- 科学(32638)
- 管理(32397)
- 教育(28274)
- 大学(26686)
- 学学(24717)
- 农业(23537)
- 技术(22733)
- 融(20269)
- 金融(20269)
- 财经(16185)
- 业经(15703)
- 经济研究(14854)
- 统计(13850)
- 经(13815)
- 图书(13729)
- 技术经济(13488)
- 问题(13484)
- 业(12989)
- 策(12804)
- 理论(11574)
- 决策(11491)
- 版(11174)
- 科技(10826)
共检索到341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初向华 侯景亮
文章运用期望效用、博弈论和动态规划法综合考虑能力声誉和合作声誉,探讨了项目团队成员的激励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既考虑团队成员的能力声誉又考虑其合作声誉,成员是合作型的概率下降,而非合作型成员冒充合作型成员的耐心程度增强,非合作型成员更愿意选择合作行为;团队成员能力声誉与最优激励系数呈负相关的关系。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分析了同时考虑合作和能力声誉的激励的有效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施建刚 林陵娜 唐代中
现有知识共享激励研究大都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基础上,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这一假设存在较大局限性。本文将传统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相分离的激励模式转化为整合激励模式,运用博弈模型构建了基于横向公平偏好的知识共享激励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与数据模拟,结果表明:项目团队成员知识共享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均衡状态下,个体激励和团队激励对成员的知识共享努力水平具有互补性。知识共享风险成本较低(高)情形下,个体激励与横向公平偏好负相关(呈倒U型关系),团队激励与横向公平偏好正相关(呈U型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雅鸿 李健
文中剖析了团队及知识型团队的特征和重要意义,探讨了知识型"人"的历史角色转变,针对知识型团队的绩效激励难题,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基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将委托代理理论引入到知识型团队的绩效激励机制中,论证了知识型团队内的委托代理关系。同时,文中给出一个企业集团总部知识型团队绩效考核的实际案例,分析了该案例中关于知识型团队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定义了知识型团队绩效考核系统中的结果型指标、过程型指标和风险型指标等三大类指标,在此基础上来分析知识型团队存在委托代理情况下的绩效考核机制。经过严密的数理逻辑推论,
关键词:
知识型团队 绩效激励 团队代理 团队文化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朱宾欣 马志强 LEON Williams
将声誉效应引入众包竞赛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接包方为考虑未来绩效收益而提高当前努力。建立并求解了显性和隐性声誉效应下连续两个任务阶段的动态激励模型,探讨了显性声誉修正系数、隐性声誉系数以及参赛者数量对激励效果的影响,并与无声誉激励机制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声誉激励机制通过单位绩效激励强度和固定奖励水平两条途径起作用,增大隐性声誉系数有助于提高每个任务阶段的努力程度,显性声誉不确定性则会降低第2任务阶段的努力程度;各种条件下实施声誉激励对第1任务阶段中的努力程度和单位绩效奖励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参赛者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弱化第1任务阶段中棘轮效应,但也会降低声誉激励机制对努力程度的正向价值,扩大声誉激励机制对单位绩效奖励的负向价值。
关键词:
众包竞赛 声誉效应 动态激励机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孔峰 刘鸿雁
为研究如何激励经理努力提高企业未来业绩,假设经理承担着两项任务:声誉激励其提高企业当前业绩,报酬激励其提高未来业绩;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框架下,本文研究了声誉和长期报酬对经理提高未来业绩的激励效果。本文把企业业绩分为当期业绩和长期(即未来)业绩,并假设委托人目标是长期企业业绩最大化,而不是当期业绩最大化。同时本文对经理努力成本函数的假设有重大改进:给出了经理长期和短期努力的具体的成本函数形式,考虑了两种任务即努力间的关联性情况,假设长期努力和当期努力有不同的成本系数。目前相关模型的成本函数最多只能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中的前两个。因此,运用本文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得出的结论更明确、直观,并且更符合...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美莲 曾阳艳 陈武华
考虑医疗旅游供应链中协助机构和服务提供商双方的声誉效应,为降低医疗旅游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建立了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两种情景下的双重声誉委托代理模型,运用最优化理论得出协助机构的最优激励机制决策,并与不考虑双重声誉效应的情形进行对比。结论发现,完全信息情形下,协助机构仅需通过固定报酬就可以激励服务提供商努力工作,且最优激励合同与服务提供商的风险规避度和外生不确定因素无关;不完全信息情形下,在一定条件下引入双重声誉激励机制,可以提高服务提供商的努力水平和激励报酬以及协助机构的期望收益,即双重声誉激励机制可以实现医疗旅游供应链的帕累托改进。此时,服务提供商的风险厌恶程度和外生不确定因素对激励机制的最优配置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琦峰 程园园 宋平
农产品质押融资是突破涉农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模式。农产品质押融资业务中引入第四方物流,在解决农产品质押融资开展受限问题的同时,也引发了银行、第四方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双重代理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构建银行、第四方物流及第三方物流的双重委托代理模型,把物流企业的声誉效应引入模型中,求解得到考虑声誉与不考虑声誉两种情况下的最优激励参数,并进行算例演示。结果表明:考虑物流企业的声誉效应后,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努力水平提高,获得的激励系数增大;银行单期期望收益增加。可见,引入声誉的激励机制能实现更好的激励效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敏 李莹
通过对知识型员工特点进行分析,结合虚拟教学团队这种特殊的团队组织形式,借鉴心理契约理论,对广播电视大学虚拟教学团队的维护和运行进行阐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心理契约、针对知识型员工个人特点和虚拟团队组织特点的激励模型与激励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宏如
针对基于员工帮助计划(EAP)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特点,文章应用博弈论进行相应的定量,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促进企业持续和谐地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冠峰 韩宏稳
为探索如何有效激励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本研究通过深入访谈,提炼出16个新生代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同时,基于江苏、安徽和新疆等地区企业调研数据研究发现,对新生代知识型员工起相对主导作用的激励因素依次为:个人成长与发展、薪酬福利、工作挑战性、公司前景、领导素质等。最后,依据上述分析析,从提从提供职业生涯管理、构建激励性薪酬福利体系和关注多元化激励"菜单"三方面提出激励对策,为现代企业管理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启龙 周晶 盛昭瀚
分析了声誉效应在PPP项目中的作用机理,并把声誉效应引入到PPP项目的激励体系之中,构建了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相结合的最优动态激励契约模型。研究认为,声誉效应能够通过外部性效应和内部性效应对项目投资方产生影响,相比于纯粹的显性激励机制,引入声誉效应的隐性激励机制能够增加政府部门在PPP项目中的收益分享比例并且能够加强投资方的努力行为。
关键词:
PPP 显性激励 隐性激励 声誉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亚南 马鸣萧
本文设计了知识型团队薪酬"三次分配"理论模型,即基于组织、团队和个人三个绩效层次的分配,力求充分考虑各个层次目标与利益的平衡。"三次分配"在理论上有利于解决团队内部"搭便车"问题,能够充分发挥知识型团队运作方式的优势,最终达到个人、团队和组织的"三赢"目标。
关键词:
知识型团队 团队薪酬 三次分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彪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兼职。本文在总结出兼职员工特征的基础上,从组织与兼职员工之间的博弈关系出发,构建了兼职员工的声誉模型——一个简单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本文得出了一个结论:只要组织与兼职员工之间博弈的次数足够多,就可以通过声誉的正负激励的效应,达到抑制兼职员工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目的,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构建兼职员工声誉激励的几条措施。
关键词:
兼职员工 声誉 激励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傅勇
地方政府行为的模式决定大国的分权绩效。本文在同一个框架下考察增长型地方政府的形成机制,并探讨了与此伴随的扭曲成本。本文发现,中央政府以政绩考核为核心的政治激励将地方政府的注意力集中到增长而不是租金上,有效的财政激励保证了地方政府能稳定地分享增长果实;同时,对外资的竞争使得地方政府不能囿于本地既得利益。本文证明了为增长而竞争是财政支出结构扭曲的激励来源:降低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增加对公共物品的投入将提升社会福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卢福财 胡平波
本文分析了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稳定的意义与影响因素。在Vickers和Barro分别对Kreps的声誉模型简化处理后的模型基础上,从网络组织成员之间合作的博弈关系角度,构建了成员的声誉模型——一个单边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声誉对网络组织成员的激励效应,以及声誉与网络组织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基本结论在有利于经济连续稳定的合作环境中,声誉效应是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重要激励机制,在声誉效应的激励机制下,成员之间合作是有效率的。应用本文模型所给出的分析方法与结论,对我国企业网络组织成员存在的机会主义等问题,给出了作者自己的解释,对声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提出建议。
关键词:
网络组织 合作 声誉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