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17)
2023(19514)
2022(16596)
2021(15463)
2020(13393)
2019(30900)
2018(30972)
2017(60002)
2016(33004)
2015(37512)
2014(37771)
2013(37552)
2012(34427)
2011(31152)
2010(31686)
2009(29864)
2008(29901)
2007(27053)
2006(23894)
2005(21814)
作者
(97321)
(80988)
(80943)
(77232)
(51783)
(38893)
(36781)
(31667)
(30716)
(29273)
(27552)
(27430)
(25990)
(25903)
(25231)
(24954)
(24520)
(24168)
(23463)
(23361)
(20303)
(20211)
(19813)
(18558)
(18298)
(18235)
(18152)
(18097)
(16431)
(16102)
学科
(137511)
经济(137319)
(112458)
管理(108868)
(98884)
企业(98884)
方法(63950)
数学(53215)
数学方法(52377)
(42086)
(40504)
业经(36872)
中国(34214)
(30893)
(28407)
财务(28309)
财务管理(28256)
(27672)
农业(27294)
企业财务(26775)
地方(25720)
理论(25420)
(23950)
贸易(23938)
技术(23666)
(23473)
(23145)
(21509)
银行(21446)
(21309)
机构
学院(480487)
大学(479488)
(190814)
管理(189816)
经济(186476)
理学(162845)
理学院(161064)
管理学(158090)
管理学院(157206)
研究(155795)
中国(120431)
(102610)
科学(96931)
(93069)
(81985)
(79734)
(74599)
财经(72966)
中心(72051)
业大(72015)
研究所(71804)
(65922)
北京(65003)
农业(64348)
(61495)
师范(60902)
(59670)
经济学(56669)
(56036)
财经大学(53684)
基金
项目(313575)
科学(245932)
研究(229205)
基金(226423)
(196371)
国家(194659)
科学基金(167639)
社会(142616)
社会科(135029)
社会科学(134990)
(123903)
基金项目(119220)
自然(109847)
自然科(107268)
自然科学(107241)
教育(106367)
自然科学基金(105321)
(103114)
编号(94804)
资助(94656)
成果(77671)
重点(69928)
(69024)
(65821)
(65793)
课题(65246)
创新(61076)
科研(60086)
教育部(59083)
大学(58760)
期刊
(216735)
经济(216735)
研究(141951)
中国(94789)
(76019)
(75383)
学报(74854)
管理(73266)
科学(68601)
大学(56871)
教育(53891)
学学(53416)
农业(51081)
技术(44366)
(43744)
金融(43744)
业经(36724)
财经(36275)
经济研究(33116)
(31021)
(28775)
问题(28421)
技术经济(25449)
图书(24369)
(23168)
统计(23152)
理论(22807)
现代(22037)
科技(21932)
财会(21864)
共检索到719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荣俊美  陈强  贾婷  
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下,政府既要激励企业基础研究投入,也要提高企业科研成果开放比例,从而扩大知识溢出带来的社会收益;科技领军企业既要投入基础研究以抢占未来科技前沿,也要进行市场化发展以维持企业运营。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考虑科技领军企业直接参与基础研究、出资委托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基础研究两种投入模式,构建“政-企”“企-学”与“政-企与学”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探究政府税收优惠、资金投入、产权协调等激励机制的优化设计,对比不同研发模式的激励机制与效率,并利用Matlab R2020a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表明:(1)相同的政府激励机制,对企业不同基础研究投入模式的激励效果不同;(2)政府对不同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模式应制定差异化的固定资金支持与开放度,尤其应加强企业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产权激励;(3)利润率较低的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努力水平和投入规模更高,利润率较高的企业应在企业产权比重高的政策下选择委托科研模式;(4)企业基础研究投入规模带来的社会声誉价值对不同模式的投入规模和基础研究努力水平均具有提升作用,获得收益的周期越长,对开放式创新生态建设、委托科研模式的成功率均不利。最后,结合我国现状,为完善基础研究投入激励机制提出相关对策,为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战略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杜刚  魏宁  
以激励供应商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出发点,重点讨论了核心企业采用何种方法 ,激励供应商在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投入更大的主观意愿和行为,从而提升企业推行社会责任的水平,最终实现供应商和核心企业双赢的局面。主要选用改进的Shapley值法构建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的供应商激励机制模型,并以电线电缆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预测  [作者] 田刚  马志强  梅强  庄晋财  李守伟  罗建强  
本文针对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所组成的共生系统,提出了事前合同与事后调整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模式。即在合作之初基于各方投入确定初始的利益分配方案,合作后综合考虑各方的实际贡献、承担风险与合作性等影响利益分配的因素,并应用网络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以对初始分配方案进行调整。鉴于激励企业创新对提高共生系统竞争力的重要性,进一步基于创新激励指数对分配策略加以修正。最后通过实例证明该分配模式更为合理、更符合实际。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娴庆  
人力资源是出版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 ,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则是激励机制。本文从管理学中激励理论的视角出发 ,结合出版业实际 ,就出版企业激励机制的可行性运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晓芳  顾少波  黄欣  
股权激励是完善企业长期激励机制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自 90年代开始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在国内开始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时至今日 ,在激励方式和效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践中 ,股权激励的具体方式非常繁多 ,容易引起混淆。因此 ,本文对股权激励中的员工持股计划、经理层持股及股票期权三种主要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研究 ,为股权激励的具体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西桂权  付宏  类淑霞  
为解决多任务多阶段众包创新委托代理的激励问题,使接包方更努力完成任务,文章基于现代经济学公平偏好理论,建立了考虑任务参与者公平偏好的双任务两阶段委托代理模型。借助模型分析了众包创新过程中公平偏好程度与接包方的努力程度、产出分享比例及众包创新绩效等的关系。结果显示,对称信息情况下公平偏好程度对众包创新的两个阶段产出效益无影响。非对称信息情况下随着公平偏好强度增大,发包方收益和接包方努力水平也在提高,而固定收入、产出分享系数在减小。通过模型仿真也发现公平偏好程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过于频繁地采取相同的激励措施会降低激励效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西桂权  付宏  类淑霞  
为解决多任务多阶段众包创新委托代理的激励问题,使接包方更努力完成任务,文章基于现代经济学公平偏好理论,建立了考虑任务参与者公平偏好的双任务两阶段委托代理模型。借助模型分析了众包创新过程中公平偏好程度与接包方的努力程度、产出分享比例及众包创新绩效等的关系。结果显示,对称信息情况下公平偏好程度对众包创新的两个阶段产出效益无影响。非对称信息情况下随着公平偏好强度增大,发包方收益和接包方努力水平也在提高,而固定收入、产出分享系数在减小。通过模型仿真也发现公平偏好程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过于频繁地采取相同的激励措施会降低激励效果。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诗江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企业内部创业的各种模式,并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在对企业内部创业的必要性和各类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企业内部创业激励和约束的系统性方法。本研究对于企业开展内部创业及创新活动有系统性的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虞群娥  
面对当前外资金融机构对我国金融企业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争夺 ,中国金融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激励机制的建设。本文认为 ,我国金融企业应按照激励要素产生、传导、持续原理 ,遵循竞争性、公平性、激励性、经济性等原则 ,设计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中国国情的激励机制。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艳霞  杨瑾  段永瑞  
研究了非同质员工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分别考虑对非同质员工采用不同的激励策略和相同的激励策略两种情况。运用团队委托-代理理论,考虑员工之间的互助行为,引入协同效应与团队分享,将团队激励和个人激励相结合,建立员工激励模型,分析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协同效应和团队分享等激励因素对企业和员工收益的影响。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员工能力系数、风险规避程度和产出不确定性对企业和员工收益的影响。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朱宾欣  马志强  LEON Williams  
将声誉效应引入众包竞赛的激励机制可以促使接包方为考虑未来绩效收益而提高当前努力。建立并求解了显性和隐性声誉效应下连续两个任务阶段的动态激励模型,探讨了显性声誉修正系数、隐性声誉系数以及参赛者数量对激励效果的影响,并与无声誉激励机制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声誉激励机制通过单位绩效激励强度和固定奖励水平两条途径起作用,增大隐性声誉系数有助于提高每个任务阶段的努力程度,显性声誉不确定性则会降低第2任务阶段的努力程度;各种条件下实施声誉激励对第1任务阶段中的努力程度和单位绩效奖励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参赛者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弱化第1任务阶段中棘轮效应,但也会降低声誉激励机制对努力程度的正向价值,扩大声誉激励机制对单位绩效奖励的负向价值。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罗彪  朱晓梅  
HM模型是对薪酬契约进行激励机制分析的基本工具,但其立论于"经济人"假设,忽略了个体社会化属性与需求导致的心理效用偏差。考虑经营者"薪酬竞争"和"非物质需求"两类心理偏好构建拓展委托-代理模型,通过数学分析表明:产出分享系数与企业盈利能力、经营者薪酬竞争偏好正相关,与企业非物质激励、经营者非物质需求偏好负相关;两类心理偏好综合影响薪酬契约的激励结构、经营者的努力水平、所有者的代理成本。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洪慧娟  张景顺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叶华  
一、我国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状况分析企业高管层的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是高管的薪酬激励。目前有按地区工资和行政级别;年薪制和高管持股等形式。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在对高管层薪酬激励中存在以下问题:(1)薪酬激励强度不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