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3)
- 2023(8169)
- 2022(7168)
- 2021(6577)
- 2020(5755)
- 2019(13706)
- 2018(13509)
- 2017(26847)
- 2016(14911)
- 2015(17002)
- 2014(17470)
- 2013(17440)
- 2012(16451)
- 2011(14795)
- 2010(15219)
- 2009(14700)
- 2008(15019)
- 2007(13900)
- 2006(12249)
- 2005(11326)
- 学科
- 济(64176)
- 经济(64103)
- 管理(42805)
- 业(40325)
- 企(32742)
- 企业(32742)
- 方法(30820)
- 数学(27648)
- 数学方法(27406)
- 银(20269)
- 银行(20124)
- 制(19479)
- 中国(19367)
- 行(18751)
- 财(18722)
- 农(16050)
- 地方(14391)
- 融(13673)
- 金融(13671)
- 务(12309)
- 财务(12288)
- 度(12281)
- 制度(12273)
- 学(12271)
- 财务管理(12258)
- 贸(11963)
- 贸易(11952)
- 业经(11933)
- 易(11414)
- 企业财务(11322)
- 机构
- 大学(216997)
- 学院(214230)
- 济(91202)
- 经济(88926)
- 管理(82228)
- 研究(71953)
- 理学(69148)
- 理学院(68363)
- 管理学(67294)
- 管理学院(66889)
- 中国(63826)
- 京(46649)
- 财(44868)
- 科学(42647)
- 农(39222)
- 所(36555)
- 中心(36525)
- 江(35657)
- 财经(35149)
- 研究所(32827)
- 经(31644)
- 业大(31315)
- 农业(31042)
- 北京(29466)
- 经济学(29046)
- 州(28845)
- 银(28314)
- 范(27399)
- 银行(27199)
- 师范(27148)
- 基金
- 项目(134977)
- 科学(105754)
- 基金(98601)
- 研究(97160)
- 家(84865)
- 国家(84173)
- 科学基金(72317)
- 社会(62340)
- 社会科(59212)
- 社会科学(59187)
- 基金项目(52629)
- 省(52396)
- 自然(46699)
- 自然科(45617)
- 自然科学(45604)
- 自然科学基金(44791)
- 教育(44708)
- 划(44225)
- 资助(41139)
- 编号(39294)
- 成果(32321)
- 部(30444)
- 重点(30229)
- 发(28751)
- 创(27312)
- 课题(26977)
- 科研(26191)
- 教育部(26155)
- 创新(25725)
- 国家社会(25617)
共检索到337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梦 李晓庆
本文根据2008~2011年间我国51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加入不良贷款坏产出的城市商业银行成本效率进行测算和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中等资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效率水平较高;东、中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平均效率水平不及西部地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进铭 廖鹏 谢娟娟
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我国1 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并与未考虑不良贷款的情况下得到的银行效率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商业银行并没有因为资产规模大而带来更高的收益和绩效,其效率值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未考虑不良贷款时得到的银行效率值低于不良贷款约束下的银行效率,在银行效率的测度中考虑不良贷款是很有必要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俊 李菊
本文以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为视角,将不良贷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考察,采用方向距离函数和SBM方法对我国63家主要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定量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Mann-Whitney方法就跨区域经营对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测度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整体上受到自身资本实力、市场定位以及所处地域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出不足;但通过跨区域经营发展,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施华强
本文用国有企业软预算约束和国有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形成的双重软预算约束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内生性。通过对国有企业沉没成本的维持成本、国有商业银行复活投机和地方政府利用双重软预算约束而形成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地悲剧"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和积累的动态机制,指出了逐步硬化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预期对从根本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决定性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儒昞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我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不良贷款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到2006年6月末,我国商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兵 朱宁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影响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优于大型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贷款是银行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规模变化;外资银行的进入和M_2的供给增长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浩 方盈赢
本文基于2004—2016年95家城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了政商关系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商关系越"亲清",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越低。其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两者存在互补关系,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政府透明度、市场分配经济资源比重、减轻农民税费负担、减轻企业税外负担、律师等市场中介服务条件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对降低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此外,政商关系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还存在异质性影响,相比低不良贷款率省份和外资入股的城市商业银行,"亲清"的政商关系更能降低高不良贷款率省份和无外资入股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本文的研究对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和防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丹娜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但是,较高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一直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降低我国不良贷款的产生已成为目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芳 丁文锋
与金融领域的其他改革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显得有些滞后,此间严峻的不良贷款问题明显成为其改革进程的巨大障碍。十几年来,各方为扫清这一障碍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须做通盘考虑,既要有全方位的宏观视角,又要有行之有效的微观思路,综合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外因素,才能有效克服此障碍。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内外因素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小果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提出运用利息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和诱导作用控制不良贷款的产生,强调只有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不良贷款的新增。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利息率 不良贷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梅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制度根源是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安排 ,政府对信贷决策的干预以及导致企业骗贷和拖欠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缺失。要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的再生问题 ,就必须进行制度上的创新 ,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孙丽 张雨濛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势严峻,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引起了政府、社会和银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上市银行的利润几乎全部处于下降状态,2015年三个季度的拨备覆盖率不但逐季下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甚至已经接近150%的监管红线,银行对不良贷款的承受能力正不断减弱。本文针对16家上市银行重点分析了不良贷款的行业、地区分布和贷款对象的结构特征,发现2015年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华东及沿海一带,行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等产能过剩的行业,公司不良贷款高于个人,而且随着不良资产规模的扩大,行业及地区的范围都会有所扩散,商业银行对不良...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拨备覆盖率 风险管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崔向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曾诗鸿 刘煜辉 段辰菊
本文从日本、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具有高不良贷款的现实出发研究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代理人)的行为,第一部分的引言强调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行为的必要性,并且对现有文献进行了回顾。第二部分扩展了基本的监管模型,研究了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的经理人员(代理人)在支付矩阵下的行为,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是因为商业银行在不同的行为参数下,依赖自己的行为参数从效用最大化出发进行博弈的结果。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行为 支付矩阵 概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