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90)
2023(6218)
2022(5117)
2021(4805)
2020(3877)
2019(8607)
2018(8543)
2017(15866)
2016(9007)
2015(9867)
2014(9801)
2013(9867)
2012(9167)
2011(8450)
2010(8701)
2009(8107)
2008(8021)
2007(7466)
2006(6960)
2005(6217)
作者
(25997)
(22587)
(21804)
(20849)
(13583)
(10833)
(9852)
(8652)
(8330)
(7876)
(7579)
(7448)
(6875)
(6816)
(6789)
(6723)
(6690)
(6355)
(6230)
(6214)
(5644)
(5533)
(5433)
(5295)
(5145)
(5116)
(4947)
(4755)
(4601)
(4585)
学科
(48531)
(41295)
经济(41234)
农业(32288)
(31187)
管理(16393)
业经(15748)
方法(12797)
农业经济(12341)
数学(11811)
数学方法(11671)
中国(10403)
(10187)
企业(10187)
(10044)
地方(9956)
(9405)
农村(9388)
(9382)
发展(8584)
(8483)
土地(7472)
收入(7405)
建设(7191)
(7014)
(6904)
劳动(6902)
(6796)
(6770)
及其(6565)
机构
学院(129592)
大学(124152)
(55090)
经济(53969)
管理(49091)
(48022)
研究(44359)
理学(42430)
理学院(42007)
管理学(41293)
管理学院(41068)
农业(36296)
中国(36148)
业大(28745)
科学(27140)
(25485)
中心(23099)
农业大学(22467)
(22452)
(22361)
(22073)
研究所(20193)
(18088)
(17781)
师范(17637)
经济管理(17354)
(17343)
财经(17209)
(16766)
(15898)
基金
项目(85664)
科学(67389)
研究(65367)
基金(61393)
(53375)
国家(52732)
科学基金(44786)
社会(42706)
社会科(40008)
社会科学(39997)
(35969)
基金项目(32930)
(28561)
编号(28458)
教育(28389)
(28238)
自然(26832)
自然科(26167)
自然科学(26162)
自然科学基金(25716)
资助(23520)
成果(22594)
(20280)
(19041)
重点(18785)
课题(18572)
国家社会(17771)
(17524)
(17156)
(16799)
期刊
(70633)
经济(70633)
(56227)
农业(38254)
研究(36182)
中国(31283)
学报(22799)
科学(20946)
业经(19490)
大学(18479)
学学(17596)
(16655)
(15847)
金融(15847)
(14593)
农业经济(14467)
农村(13929)
(13929)
教育(13652)
管理(12116)
问题(10889)
技术(10236)
(10216)
农村经济(9229)
世界(8844)
经济问题(8701)
社会(8343)
业大(8324)
社会科(7747)
社会科学(7747)
共检索到202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义  李梦玄  
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福利思想和阿特金森的广义均值不平等测度理论,在以物质生活水平、知识技能、健康状况和农村环境四个子维度作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具有全维度分布敏感性的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新模型,论证了该模型具有"路径独立"和"子群一致"的特性。依据2001-2010年中国农村社会的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新模型测度并对比分析了2001-2010年期间在考虑了分布不平等影响后的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发展趋势和特点,探讨了由不平等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变化。研究表明:在维度福利方面,物质生活福利增幅最大,但福利分布的不平等程度也最高;知识技能和健康状况两维度的福利增幅和分布的不平等程度均居中;环境状况维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余谦  高萍  
本文基于收入分配与公平、医疗保障、教育文化、农业生产四个子系统构造了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并基于对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农户抽样调查结果,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各指标在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中的权重,实际测算了1994~2008年的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文化和医疗保障对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水平影响最大,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围绕农业总产值上下波动,并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趋势检验表明,该福利指数能较好衡量中国农村社会的福利水平,可为政府投资决策和绩效评价提供参考性的评判标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阳鑫  张应良  
本文利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四期平衡面板数据,参考Maasoumi个体福利函数以及Kakwani指数的构造方法,构建了老年人福利不平等指数,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及工具变量模型分析了养老金对农村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的影响。发现养老金能显著缓解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状况,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于混同均衡,养老金通过缩小收入差距缓解了农村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状况。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目标任务,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及缴费补贴等进行相应的设计与安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林元  朱祎  陈前恒  
本文通过于2012年在北京市范围内对1025个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进行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69.12%的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特质和机遇是别人能够成功的主要因素",而非家庭背景和体制中的不公平因素。与其他人群相比,尽管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遭受着最严重的客观机会不平等,但并不是对机会不平等感知最强烈的人群。新生代、选择"城市居民"作为参照群体、男性、收入低或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持有机会不平等观点的概率高。这些研究发现以期能对政策制定起到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庄天慧   张永奇  
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数据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基于互联网使用广度、强度指标,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提升了农村信息不平等。且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其影响更为显著。引入电子商务指数表征信息深度指标后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农村信息不平等的促进作用依然成立,且这种正向影响对于先导省份更加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注重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缓解农村信息不平等具有更强的削弱力。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在国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注入新动能的现实条件下,政府除了纠正要素市场的整体扭曲,也应注重不同类型的市场扭曲,才能有效打破中国农村的“数字鸿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超  李强  王会  刘霞婷  宋中丽  
在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居高不下和社会阶层趋于固化的双重背景下,农地流转能否缩小收入差距以及低收入家庭能否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都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利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和收入转移矩阵,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探讨农地流转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根据所处地区、农地流转数量和租金支付形式(有偿流转或无偿流转)探索其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从静态维度考察,农地流转能够有效缩小农村内部整体的收入差距,但把收入差距拆解成两极、高端和低端三个局部来看,加剧和缓解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存在。从动态维度考察,参与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整体的收入流动性,能够改善趋于僵化的动态收入分配格局,并且农村低收入家庭可以通过农地流转实现阶层跃迁。从异质性维度考察,农地流转对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主要发生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这一效果并不明显;大规模转入农地和有偿转出农地均会大幅缩小整体的静态收入不平等程度。因此,政府在继续推动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同时要注重交易方式的规范化和市场化以推动有偿流转,对不同流转规模进行差异化政策支持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毛学峰  刘靖  
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依据CHIP家庭微观调查1988—2007年的数据,使用基尼系数分解以及非参数分解等多种方法,本文试图对本地非农就业、外出务工等不同类型的家庭从业模式与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首先,从整体的收入分布来看,早期的农村地区的发展更多伴随着不平等程度提高,而后期经济增长则带来更多福利改善;其次,家庭主要非农收入来源是本地非农就业,外出务工所得具有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而本地非农就业则具有扩大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其作用程度也有所改变;最后,经济增长成果惠及不同群体,但并非平均分配,不同群体获益情况不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袁方  史清华  
本文从不平等的两个方面即收入不平等和可行能力不平等,研究了农民工福利和不平等的关系。利用2009年上海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在福利分类模型的框架下对农民工福利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可行能力和收入不平等对农民工福利水平存在负向影响,但针对不同农民工群体,其影响效果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可行能力不平等对高收入群体的福利存在显著影响,对于第Ⅰ类农民工群体,可行能力不平等对其福利存在正向影响,而对第Ⅳ类群体的福利则存在负向影响;且可行能力不平等对第Ⅰ类和第Ⅲ类农民工群体的收入和福利关系存在显著的负调节作用;(3)收入不平等严重损害低收入低可行能力农民工群体的福利,而对高收入高可行能力...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江求川  
收入并非决定居民福利的唯一因素,收入不平等亦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不平等。正确评价居民的福利不平等状况,还需要引入非货币维度。本文探讨了我国多维福利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及分解。结果表明,总体的福利不平等虽在上升,但增幅远小于同期的收入不平等增幅;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和收入是福利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收入差距扩大,其逐渐成为福利不平等的主导因素;健康对福利不平等的影响较小但呈上升趋势;收入、健康和教育之间的相关性强化了居民福利不平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扬扬  
本文通过计算并分解2001~2010年中国农村贫困指数发现,一改以往下降趋势,各项贫困指数均呈现有升有降的变动态势;H指数和I指数是影响总体贫困状况的主要因素,且以H指数最为主要;经济增长对缓解贫困具有正向作用,收入差距不利于减贫。具体来说,贫困标准越高,经济增长惠贫效果越好;FGT指数α值越大,经济增长惠贫效果越弱。这些差异说明,经济发展更多地惠及较富裕的贫困人口,较穷的贫困人口很难直接从经济增长中获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江克忠  刘生龙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2010年和2014年的数据,通过对贫困指标的测算和分解,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贫困发生率在下降,但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趋于恶化;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恶化了贫困状况,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增大。基于不平等的收入结构分解,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高,以下依次是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主要集中于高收入组家庭,而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集中于贫困等低收入组家庭。基于收入和不平等的回归分解,研究发现:包括自然生态条件等村庄特征变量、家庭人口结构等家庭特征变量、户主受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等个体特征变量,对家庭总收入、不同来源收入和收入不平等都存在有差别的影响。未来扶贫工作的难度增大,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体系的同时,要基于精准扶贫的理念,因地制宜、因户因人而异,采取有差别的扶贫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江克忠  刘生龙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2010年和2014年的数据,通过对贫困指标的测算和分解,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贫困发生率在下降,但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趋于恶化;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恶化了贫困状况,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增大。基于不平等的收入结构分解,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高,以下依次是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主要集中于高收入组家庭,而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集中于贫困等低收入组家庭。基于收入和不平等的回归分解,研究发现:包括自然生态条件等村庄特征变量、家庭人口结构等家庭特征变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穗  
本文利用1995年、2002年和2007~2009年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缓慢,整体收入流动性不强;2000年以来,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重视的加强,农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在2007~2009年有了明显的上升。非农就业、教育等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日益突出,而农村家庭少子化和老龄化的趋势不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993~1995年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归功于代表绝对流动的收入增长累进性部分超过了代表相对流动的收入再排序部分;2000~2002年和2007~2009年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诚  姚远  
21世纪以来,社会资本在反贫困治理中被各界人士寄予厚望。但它到底会扩大还是缩小收入不平等,仍无共识。运用分位数回归发现:家庭社会资本和社区社会资本对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不平等的影响截然相反。前者对于特困家庭的作用更小,是扩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因素。而社区社会资本特别有利于低收入家庭,它的提高会显著降低农村的不平等程度。因此,培育农民自发组织、发展正规专业的社团组织等社会性力量,对缓解贫困、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等有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贾珅  
运用微观家户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地区的收入状况、收入不平等与居民自评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居民自评健康与家户人均收入水平存在倒"U"型关系,控制家户人均收入水平后,地区性收入不平等本身也与居民自评健康存在倒"U"型关系。同时,在村庄、县和省水平上分别测算了收入不平等状况,进一步考察了三个不同维度的收入不平等与居民自评健康之间的关系。估计结果显示只有在县级水平上测算的收入不平等与居民自评健康存在显著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