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4)
2023(14865)
2022(12582)
2021(11336)
2020(9906)
2019(22655)
2018(22176)
2017(42784)
2016(23637)
2015(26527)
2014(26552)
2013(26818)
2012(24964)
2011(22565)
2010(23238)
2009(22064)
2008(22591)
2007(20759)
2006(18525)
2005(16933)
作者
(71312)
(59953)
(59864)
(56795)
(37891)
(29020)
(27224)
(23383)
(22605)
(21602)
(20662)
(20308)
(19399)
(19055)
(18856)
(18419)
(18205)
(17527)
(17484)
(17448)
(15137)
(14983)
(14742)
(13899)
(13573)
(13486)
(13467)
(13444)
(12311)
(12265)
学科
(106596)
经济(106460)
(96134)
(77981)
企业(77981)
管理(76808)
(48525)
方法(47196)
数学(38252)
数学方法(37837)
(32837)
业经(32210)
农业(31944)
中国(25512)
(22621)
(21923)
财务(21893)
财务管理(21852)
(21686)
贸易(21678)
(21350)
(21126)
企业财务(20637)
技术(19479)
地方(19439)
(18060)
(17320)
理论(16842)
(16360)
(16157)
机构
学院(354330)
大学(350113)
(148640)
经济(145606)
管理(138998)
理学(118748)
研究(117705)
理学院(117457)
管理学(115549)
管理学院(114908)
中国(93906)
(75703)
(74053)
科学(73139)
(69630)
(61160)
农业(58624)
(58051)
业大(57072)
中心(56017)
研究所(55247)
财经(54799)
(49532)
北京(45903)
(45069)
经济学(44905)
(44702)
师范(44665)
(41536)
经济学院(40842)
基金
项目(229396)
科学(181463)
基金(167349)
研究(166463)
(145922)
国家(144578)
科学基金(124083)
社会(107385)
社会科(101561)
社会科学(101524)
(91599)
基金项目(88925)
自然(79950)
自然科(78091)
自然科学(78066)
自然科学基金(76719)
(75895)
教育(74761)
资助(67615)
编号(67350)
成果(53900)
重点(51734)
(51320)
(50269)
(49459)
(46738)
课题(45977)
创新(45731)
国家社会(44319)
科研(44292)
期刊
(173193)
经济(173193)
研究(101806)
(74321)
中国(71497)
(56746)
学报(55601)
科学(53761)
管理(50429)
农业(49927)
大学(42220)
学学(40069)
(34837)
金融(34837)
业经(33457)
教育(31115)
技术(31107)
(27271)
财经(27244)
经济研究(25240)
问题(23879)
(23474)
技术经济(20660)
(18992)
(18217)
世界(17910)
资源(17671)
统计(17514)
商业(16597)
现代(16411)
共检索到538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梁流涛  
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L生产率指数方法,测度考虑"非意欲"产出情况下的中国大陆地区1997年-2009年间31个省(市)农业土地生产效率,从静态和动态的视角考察农业土地生产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结论显示:①1997年-2009年间全国农业土地生产效率的平均值为0.692,提升空间较大。研究期内农业土地生产效率年均增长0.6%,但变化趋势表现为较大的波动性;②农业土地生产效率空间差异较大,东部地区不仅效率值较高,而且呈上升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同时呈下降趋势;③农业土地生产效率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而目前农业技术对农业土地生产率的贡献相对较小。不同区域农业土地生产效率变化的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珺  
意欲性是个动态的概念,它要求有生命的施事主体对形容词所表达的性质、状态或程度不仅能够且必须在意志行为或动作行为的控制下向意欲主体所希望的方向发生改变。通过分析形容词入句后的语义指向,提取出几个基本语义特征:[生命度]、[可变度](包括自主和可控)、[自变/使成]、[本原]和[感情度]。意欲性包含三层含义:(1)形容词所表达的性状能够受意志行为或动作行为控制。(2)意欲主体所希望的方向。(3)性质或状态发生改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曲茜茜  解百臣  殷可欣  
本文采用考虑非理想产出的SBM-DEA(Slack Based Measure-DEA:SBM-DEA)模型分析2005年-2009年中国30个省市区火电行业运行效率差异。研究过程中,以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厂用电量和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理想产出纳入考察范围。首先,结合国家政策和各省市区电源结构特点,分析引起效率变化的深层次原因。然后,以2008年为例,对各省市区进行SBM效率全排序并分析投入产出指标的对偶价格。最后,结合各地区电力供需形势,找出改进火电行业效率,实现资源、环境、电力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①把非理想产出引入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更能够满足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汤杰新  唐德才  吉中会  
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2003-2013年中国环境规制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问题。结果发现:2003年中国环境规制有效省市在布局上表现出较强的东部、西部"双边效应",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有效省市逐渐转为无效,直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环境规制又重新变为有效,而东部沿海一直处于有效状态;从2003-2013年,中国环境规制效率在数量上表现出一定的"两极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规制有效省份越来越多,"两极效应"又逐渐减弱;由变异系数检测中国环境规制效率区域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差异程度仍然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祝丽云  何枫  张庆芝  徐晓宁  
经典DEA模型将决策单元视为一个"黑箱",忽视决策单元内部各生产过程之间的联结机制,因而不能真正反映系统的有效性。针对多阶段生产过程中存在非期望最终产出的问题,借鉴单阶段"黑箱"非期望SBM方法,并基于网络SBM DEA模型构建了多阶段投入产出导向的非期望网络SBMDEA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黑箱"非期望SBM模型相比,新建模型能更准确更合理地评估存在非期望产出的多阶段生产过程的整体效率以及各阶段效率,更大程度地挖掘各投入产出变量的可调整空间,具有更好的鉴别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丹  
本文将资源环境因素引入传统的农业生产率分析框架,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度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后中国30个省份1998—2011年的农业绿色生产率水平,并对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导致效率损失的现象,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不同区域农业绿色生产率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普遍较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化发展程度、畜牧业结构以及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绿色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是未来我国农业绿色生产率政策创新的重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丹  王美强  陈莹文  
通过构建包含正向生产过程和逆向废弃物处理过程的两阶段工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考虑外源投入和非期望要素的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2010—2015年的循环经济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各地区2010—2015年的循环经济整体效率偏低,平均值为0.774,且省际间效率差异较大。(2)导致区域间循环经济整体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逆向废弃物处理阶段效率水平低下。(3)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因正向生产效率低下导致整体效率水平最低;中部地区整体效率水平最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个子阶段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整体效率水平与中部相当,但其逆向废弃物处理效率则明显偏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桂元  郑亚豪  
文章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前提下,采用DEA视窗分析模型,研究了2005~2010年安徽省17个地市经济发展的相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经济发展效率最高、皖南次之,皖中最低;通过对地区经济发展效率与经济规模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效率并不明显地受地区经济规模的影响;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提高是改进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主要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瑞风  薛俭  刘汝丽  
物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物流产业发展从资源优先到效率优先的转变有助于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文章通过三阶段DEA模型对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物流效率进行测度与比较,结果发现:(1)调整前有天津等4个省份处于效率前沿面,调整后减少为3个,除去已处于效率前沿面的省份,其他省份的物流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区域物流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规模效率的提升;(2)外部环境变量对区域物流效率的影响显著,居民消费水平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区域物流效率负相关,地区人均GDP与区域物流效率正相关;(3)整体而言,中国区域物流效率呈波动上升态势,但各地区的物流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与中部地区物流效率较高,东北和西部地区物流效率较低,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瑾  
研究选取30个省市区的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12年我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将污染物作为投入处理与数据线性转换这两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差异不大;DEA有效的省市绝大多数位于华北和华东地区;非DEA有效的20个省市区全部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水资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污水再生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指标与目标值差距过大是造成内蒙古等14个省市区循环经济运行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海良  黄德春  张继国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核心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本文使用1999-2009中国30个省区市际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DEA模型,测算出含有非合意性产出的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以此为基础,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和分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值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且东部、中部、西部水资源利用效率依次递减;我国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呈发散趋势,各省份之间效率的差距在扩大;经济水平、水资源价格对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产业结构和政府影响力却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方大春  
本文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近10年来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总体分析,再对2009年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从时间角度来看,近1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总体情况比较好;从空间角度来看,2009年各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差异较大,并且多个地区生产要素投入存在冗余,出现DEA非有效。其次,并对全国整体DEA有效,而各地区却存在DEA非有效之间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提出几方面建议:需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出、优化中央财政支农的投入领域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方叶林  娜塔莎  张天逸  
非期望产出是效率测度必须要考虑的指标之一。本文利用中国大陆2000—2016年的省域数据,引入碳排放测度方法,将非期望产出纳入星级饭店效率的测度体系,进一步分析其时空演化的稳健性。主要结论有:考虑非期望产出后,效率均值出现微弱的下降,反映当前星级饭店的低碳经营理念仍需进一步推进。2000—2016年中国大陆星级饭店综合效率主要由规模效率驱动,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的态势。重心分析表明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表现出大致相同的空间演化轨迹,总体上向东北发生偏移,纯技术效率重心总体上向西南发生偏移。不考虑空间因素,各项效率维持原有水平的概率表现出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大于纯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稳定性相对较低;考虑空间因素后,星级饭店效率维持原有稳定格局概率均大大降低。未来中西部地区在适度增加投入的同时,需要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东部地区要严格控制星级饭店数量,同时需要大力推进集约化生产方式,倡导绿色生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孟菲  郑晶  
基于2007—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农业生产(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分三个阶段进行检验,并分析各省份农业TFP的时间演变特征及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1)与不考虑环境因素和考虑环境因素得出的农业TFP相比,考虑农业碳吸收量得出的农业TFP更精确。(2)中国农业TFP在时间维度和空间区域上差异明显且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3)农业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技术效率保持稳定态势,对农业TFP增长的贡献度有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孟菲  郑晶  
基于2007—2017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农业生产(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分三个阶段进行检验,并分析各省份农业TFP的时间演变特征及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1)与不考虑环境因素和考虑环境因素得出的农业TFP相比,考虑农业碳吸收量得出的农业TFP更精确。(2)中国农业TFP在时间维度和空间区域上差异明显且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3)农业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技术效率保持稳定态势,对农业TFP增长的贡献度有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