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8)
- 2023(9288)
- 2022(7726)
- 2021(7670)
- 2020(6635)
- 2019(15091)
- 2018(15065)
- 2017(30074)
- 2016(16034)
- 2015(18461)
- 2014(18574)
- 2013(18406)
- 2012(16878)
- 2011(14974)
- 2010(15640)
- 2009(14962)
- 2008(14869)
- 2007(13105)
- 2006(11864)
- 2005(10658)
- 学科
- 济(66242)
- 经济(66080)
- 管理(49126)
- 业(44240)
- 企(37539)
- 企业(37539)
- 方法(30871)
- 财(28383)
- 数学(26063)
- 数学方法(25506)
- 中国(21703)
- 农(18779)
- 制(16917)
- 学(16752)
- 业经(14423)
- 理论(13482)
- 务(13317)
- 财政(13306)
- 财务(13274)
- 财务管理(13224)
- 企业财务(12502)
- 银(12185)
- 银行(12174)
- 行(11545)
- 和(11454)
- 贸(11169)
- 贸易(11157)
- 农业(11097)
- 地方(11057)
- 体(10966)
- 机构
- 大学(228434)
- 学院(226757)
- 济(92957)
- 经济(90913)
- 管理(88246)
- 理学(74956)
- 理学院(74204)
- 管理学(72796)
- 管理学院(72380)
- 研究(71384)
- 中国(58290)
- 财(54793)
- 京(48459)
- 科学(40895)
- 财经(39456)
- 江(35501)
- 经(35498)
- 所(34935)
- 中心(33893)
- 北京(31058)
- 研究所(30578)
- 农(30327)
- 范(29993)
- 师范(29786)
- 经济学(29222)
- 财经大学(28964)
- 业大(28631)
- 州(27887)
- 经济学院(26208)
- 院(25619)
- 基金
- 项目(138965)
- 科学(109489)
- 研究(106140)
- 基金(100458)
- 家(85181)
- 国家(84461)
- 科学基金(72970)
- 社会(68802)
- 社会科(64254)
- 社会科学(64232)
- 省(53299)
- 基金项目(51890)
- 教育(50620)
- 编号(45080)
- 自然(45055)
- 划(44859)
- 自然科(43987)
- 自然科学(43977)
- 自然科学基金(43160)
- 资助(42114)
- 成果(38617)
- 部(31979)
- 重点(30806)
- 课题(30733)
- 创(28525)
- 发(28505)
- 教育部(28065)
- 项目编号(27869)
- 国家社会(27651)
- 性(27317)
- 期刊
- 济(107669)
- 经济(107669)
- 研究(74056)
- 中国(49884)
- 财(46328)
- 管理(33211)
- 学报(30015)
- 教育(28935)
- 科学(28919)
- 农(27727)
- 大学(23972)
- 融(23067)
- 金融(23067)
- 学学(22001)
- 财经(20442)
- 技术(19916)
- 农业(18283)
- 经济研究(18139)
- 业经(17684)
- 经(17517)
- 问题(14425)
- 图书(12713)
- 统计(12331)
- 理论(11532)
- 贸(11449)
- 技术经济(11099)
- 策(10919)
- 商业(10749)
- 会计(10682)
- 财会(10659)
共检索到355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杨志安 侯昭瑞 林子琪
在研究土地财政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土地财政模式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土地财政的具体形式或类型。土地财政模式是在一定经济和社会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以财政社会学为视角,把土地财政模式划分为贡纳型土地财政、租金型土地财政、利润型土地财政和税收型土地财政。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为租金型土地财政,应转型为税收型土地财政。同时认为,土地财政模式转型实际上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制度变迁过程。
关键词:
土地财政模式 转型 财政社会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匡凯
土地征收制度会受到财政政策影响。1959-1982年,财政权力下放、重工业优先支出,致使农村通货膨胀、地方征地权力增大,所以征地审批机关级别提高、权力回收,补偿标准上调。1982-1998年,分税制促使政府通过城市扩张提高GDP,加之通货膨胀使得征地程序更严格,补偿标准提高。新世纪公共财政下,法律细化了"公共利益"范围、提高了征地透明度,农民参与土地分红。财政从家财型向税收型转变,应当要严格征地程序,加强社会保障,处理好"央-地"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贺蕊莉
在土地需求能力和供给成本的相互作用下,地方财政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依赖于节节攀升的房价,土地性税收依赖于活跃的楼市交易。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行为中最具风险的行为是扩大拆迁规模、过度举债和滥用税收排斥,在维系租金型收入制度的同时,滥用公债型收入制度、损害税收型制度。应建立地方税体系缓解地方财政收入冲动,同时要限制城市拆迁规模、加强对地方政府约束、规范税收管理、加大公共住房建设力度。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邓靖
土地财政主要是指地方政府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转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以获得市政建设资金,或作为抵押品获得银行贷款,用于弥补财政收入不足。土地是稀缺性的生产要素,根据市场经济理论,经济行为主体利用其获得经济收益属理性行为,且我国当前又处于城镇化、工业化以及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势必会增加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所以,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获得土地出让收入本质上并无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杰 黄玮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补充养老保险的一种形式,是国家政策支持下的一项制度安排,具有明确的政策性和准公共性,受政策影响很大。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年金的影响体现在企业年金制度运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缴费环节、积累环节和领取环节。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先后经历了两个代表性模式,即前端征税的TEE模式和后端征税的EET模式,每一种税收优惠模式的选择都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府、市场与社会的结构形式具有紧密联系。财政社会学视角下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模式选择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企业年金的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社会安全阀"的功能,进而从深层次理解大力发展企业年金的政策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保春
我国地方政府向城镇国有土地使用者征费的制度始于1987年。198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将土地使用费改为土地使用税;1989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管理的通知》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遴杰 饶富杰
近年来,由于国内地方政府显著依赖土地财政,地方债务危机开始显现。为此,学界主张地方财政应改变单纯依靠卖地的现状,寻求一条长久持续且风险可控的土地管理与收益制度。在此背景下,美国目前的土地管理制度与不动产税体系备受推崇。本期刊载两位专家的研究,分析了美国建国以来的土地管理制度与收益模式的变化,探讨了两者如何有效互动,以求总结出可供我国进一步改革参考的经验。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蔡琛
中国财政学对公共预算问题的研究,未能融合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也未实现必要的"市场细分"。近期的研究取向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谋划:组建"中国公共预算研究会";尽快完成中国近代预算史的抢救性研究与实现预算术语统一化;按照正确的顺序继续推进"三部曲"的预算规范化进程。
关键词:
公共预算 主流化 “三部曲”进程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振坡 梅林 张颖
鉴于新形势下探寻"土地财政"适时转型路径对于地方政府的重要性,剖析我国"土地财政"的公共属性以及公共职能;从制度根源和驱动因素方面论述"土地财政"形成的必然性;并进一步揭示"土地财政"的本质是基于土地信用为城镇化建设融资。在研究基础上,就"土地财政"转型提出短期应对策略和长期改革措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炜光 任晓兰
财政学是一门交叉的综合社会科学,而财政社会学正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而不仅是政府施政的角度来研究财政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探求公共财政发展规律的科学门类。财政社会学致力于通过对税收和预算制度变革的研究,探求推进现代国家的建构和政治文明进步的途径,为财政学研究开辟了新境界。从葛德雪、熊彼特到耶希特、兹尔坦,上个世纪后半期在美国的复兴,西方的财政社会学者进行了不懈的学术探索,而我国古代的财政思想也与其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当代中国正在向"税收国家"和"财政国家"转型,政府养活人民的"财政幻觉"正在消失,在这个意义上,引入财政社会学思维变得日益重要。经我国学者的努力,或许财政社会学的复兴之地正是在中国。
关键词:
财政社会学 财政学 税收国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志广
2005年10月,第五届国际财政社会学研讨会将在德国埃尔福大学(Erfurt University)召开,按照研讨会征文通知的说法,财政社会学思想长期以来受到忽略,现在是其被重新认识的时候了,并且各国之间巨大的发展差异为财政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但国外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内还知者寥寥,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则几乎仍为空白。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对财政社会学及其研究成果进行介绍,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庆瑜 吕庆明
行为经济学与财政幻觉共同的基础是认知偏差,在此基础上财政幻觉具有乐观和悲观两种不同的类型。相较于乐观的财政幻觉而言,悲观的财政幻觉是实现财政民主的更优选择。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禀赋效应、现状偏见、锚定效应、心理账户理论可以解释财政幻觉产生机理,并深化对财政幻觉现象的认知。通过对上述行为经济学原理的正向或逆向应用,财税制度安排可以产生乐观或悲观不同的财政幻觉。在财政民主的背景下,制度选择过程中可以借助财税制度产生的悲观的财政幻觉来觉醒纳税人的民主观念和权利意识,为财政民主的实现奠定观念内核。
关键词:
财政幻觉 行为经济学 原理应用 制度选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隗易
本文对传统社会中大量存在的非正式财政收入进行了分析,说明了非正式财政的表现形式与财权配置特点,并通过一个委托代理模型阐释了非正式财政收入产生的原因。旨在说明,中央政府从自身收入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推动了非正式财政收入的形成。当前,非正式财政收入仍以各种形式大量存在,因此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以史为鉴,切不可忽略非正式财政收入与正式财政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史锦华
财政社会学注重解释在不同财政体制下国家的政治形态和不同政治形态的国家在财政制度变迁中的社会变化,从而使财政制度成为理解和分析国家形态—社会制度—政治制度三维度间关系的重要支撑和基础。财政社会学强调"税收讨价还价—政治民主模式"的政治价值取向,并由此将税收国家与政治民主相对应。面对这种制度变迁路径下所产生的"中国困惑",财政社会学提出了税收制度改革和"国退民进"的解决方案。在构建中国财政学理论框架的过程中,有必要借鉴财政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但同时需扬弃其现有理论中特定的话语特权和政治价值判断,要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发展来构建未来中国的财政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援成
汇率变动对财政收支的关系相当复杂。作者从分析进口、出口、对外债务、外汇储备、税收以及市值变动六大因素与财政收支的一般关系入手,考察了弹性分析方法,提出了测算汇率影响财政收支的简易计算公式,并对1994年的各项影响作了粗略估测。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外汇储备风险对财政收支潜在影响最大,而如何规避外汇风险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汇率,弹性分析,财政收入,外汇储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