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92)
- 2023(15942)
- 2022(13848)
- 2021(13089)
- 2020(10707)
- 2019(24385)
- 2018(24159)
- 2017(46629)
- 2016(25260)
- 2015(27861)
- 2014(27374)
- 2013(26764)
- 2012(24599)
- 2011(21874)
- 2010(21482)
- 2009(19799)
- 2008(18647)
- 2007(16110)
- 2006(13971)
- 2005(11739)
- 学科
- 济(93807)
- 经济(93614)
- 管理(69272)
- 业(64635)
- 企(53762)
- 企业(53762)
- 方法(42249)
- 数学(35322)
- 数学方法(34895)
- 农(27351)
- 中国(25610)
- 财(23711)
- 学(23102)
- 业经(22416)
- 地方(21875)
- 农业(18123)
- 理论(17498)
- 环境(16900)
- 和(16782)
- 制(16567)
- 贸(16019)
- 贸易(16010)
- 易(15448)
- 务(15119)
- 财务(15048)
- 技术(15036)
- 财务管理(15025)
- 企业财务(14191)
- 划(13688)
- 银(13484)
- 机构
- 学院(340467)
- 大学(340310)
- 管理(134051)
- 济(127756)
- 经济(124822)
- 理学(116885)
- 理学院(115473)
- 管理学(113325)
- 研究(113050)
- 管理学院(112706)
- 中国(82054)
- 科学(73238)
- 京(72228)
- 财(58747)
- 农(56396)
- 所(55921)
- 业大(53031)
- 中心(52083)
- 研究所(51455)
- 江(49284)
- 财经(47759)
- 范(47745)
- 师范(47317)
- 北京(44907)
- 农业(44253)
- 经(43393)
- 州(42031)
- 院(41793)
- 师范大学(38320)
- 经济学(37995)
- 基金
- 项目(243390)
- 科学(191508)
- 研究(177407)
- 基金(175992)
- 家(153753)
- 国家(152444)
- 科学基金(131280)
- 社会(112065)
- 社会科(105383)
- 社会科学(105354)
- 省(95744)
- 基金项目(94730)
- 自然(86290)
- 自然科(84293)
- 自然科学(84272)
- 自然科学基金(82738)
- 教育(81319)
- 划(80903)
- 编号(73074)
- 资助(70674)
- 成果(58147)
- 重点(54475)
- 部(52666)
- 发(51826)
- 创(50740)
- 课题(49736)
- 创新(47233)
- 科研(46614)
- 国家社会(45252)
- 教育部(45116)
- 期刊
- 济(139299)
- 经济(139299)
- 研究(96828)
- 中国(64159)
- 学报(56525)
- 科学(52048)
- 农(51333)
- 管理(46332)
- 财(44172)
- 大学(42220)
- 教育(40301)
- 学学(39643)
- 农业(35700)
- 技术(27887)
- 融(26208)
- 金融(26208)
- 业经(24456)
- 财经(22158)
- 经济研究(21832)
- 图书(18959)
- 经(18881)
- 业(18127)
- 问题(18104)
- 科技(17105)
- 版(16721)
- 资源(16559)
- 理论(15731)
- 现代(14985)
- 技术经济(14755)
- 实践(14552)
共检索到485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淇蔚 李咏华 范雪怡
文章将老龄人口的社会视角同绿地布局的空间视角相融合,以强化绿地规划的"适老性"。选取杭州市区为例,基于人口统计、城市规划等数据资料,应用GIS分析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与绿地空间可达性特征。结果表明:1人口规模呈现"集中—分散",人口密度呈现"核心—外围递减",圈层分布呈现"内环—中环—外环"格局;2绿地要素基本覆盖城市核心区域,空间盲点主要集中在行政边界附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老龄视角下绿地空间可达性的四种模式以及绿地空间布局改善提升的规划建议,旨在为老龄议题下的绿地空间规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
老龄化 空间可达性 绿地规划 杭州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桑丽杰 舒永钢 祝炜平 苏飞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最小距离法和基于路网的行进成本分析法,对不同尺度的杭州城市休闲绿地空间可达性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杭州城市休闲绿地的平均可达时间为3.8 min,92.11%的居民可在10 min内到达一处休闲绿地;可达性最差(可达时间30~50 min)的居民区分布在主城区的边缘地带。②风景区类休闲绿地的可达时间为20.33 min,可达性最好的是西湖风景区绿地和西溪湿地风景区绿地。③各乡镇街道到风景区绿地的可达性呈现出以西湖为中心的不严格的圈层结构,距离西湖风景区越远,可达性越差。最后探讨了杭州城市休闲绿地可达性的差异,以期为城市休闲绿地研究提供新思路,为杭州城市休闲绿地的空间格局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城市休闲绿地 可达性 GIS 杭州市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媛媛 汪孟 胡淼 姜文丽 王宏涛 陈京
公共绿地空间的配置影响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该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语义分析方法,探究以公园绿地为代表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呈现沿长江对称集聚分布,且呈现汉阳、武昌双核布局模式,各级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均垂直于长江走向。2)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布局形式以自然为基底,凸显了山水公园的特征。3)社区尺度下,基于步行出行方式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呈现沿江向内陆圈层式递减规律,并以地铁出行方式有效补充公园绿地整体可达性。应通过下移公园绿地布局尺度,发挥公园多元功能性助力韧性社区建设;从主题、空间、媒介等方面打造体现地方文化的公共绿地,推动公园绿地的文化转向;适时对接居民需求,将公园绿地空间打造成“可情感表达”“可感知体验”“可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旨在丰富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类型和拓展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视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魏云龙 蔡建国
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指数、经济发展指数及社会效益指数概念,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杭州市2005-2014年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并且计算出生态服务功能可持续性发展综合指数。结果表明:2005-2014年间杭州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由1 440.67×106元增加至2 463.22×106元;10a间杭州市生态服务功能可持续性发展综合指数分别为0,0.008,0.107,0.341,0.105,0.781,1.020,0.834,0.772,0.836,可持续发展能力逐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琴诗 朱喜钢 吴伟进 刘风豹 钭利珍
以杭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城市因子生态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杭州市99个街道,99项指标进行社会区分析,构建市民化空间结构与阶段特征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影响杭州市社会区形成的主因子有5个,主要社会区类型有6种,呈明显的交叉与散点分布特征;(2)杭州市主城区已表现出综合素质、社会身份、生存职业、基本社保等不同程度的市民化特征;(3)杭州市市民化空间结构呈一定程度的中心集聚与镶嵌式分布,市民身份与行为素质的转变是未来杭州城镇化内涵式转型的重要任务。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嘉欣 陈兵 章银柯 洪传春 王宇 邵锋
【目的】研究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与社会公平性,为提升公园绿地质量、保障弱势群体环境正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杭州市上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手机信令、大众点评、兴趣点(POI)等多源大数据,组建数据库,引入公园质量评价结果、吸引力算法和高斯衰减函数,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步行和公共交通模式下居住小区级老龄人口获取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值,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公园绿地的社会公平性差异及其成因。【结果】(1)上城区各类公园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得分高于平均值的公园绿地占21.37%。(2)不同交通模式下的可达性程度差异较大,步行模式下65.98%的居住小区可达性程度极低,而公共交通模式下可达性值极低的小区占33.81%;随着时间阈值的增大,可达性均出现高值扩散、低值消退的趋势;2种交通模式可达性均呈现集聚分布,公共交通模式下集聚程度更高。(3)上城区公园绿地存在社会不公平现象,步行模式下不公平程度最高,公平性低值达74.8%;叠加分析显示:不公平区域集中在上城区中部,呈片状分布。【结论】公园绿地供给与老龄人口需求之间存在不公平现象。将来,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时应提升现有公园绿地服务质量,完善交通网络,适度增加绿地数量和改善小区居住环境。图7表2参36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晓萍 蔡晓彤 陈亮 崔寅 陈明晶 王福章 吴媛 叶丹
浙江省杭州市城市绿地原有的养护监管方式较为传统而简单,信息传递不敏捷,失误多,操作步骤繁琐,整改速度慢,数据统计分析困难,不低碳等。2005年,杭州市绿化管理站独立开发了杭州市城市绿地养护网络化管理及质量评价系统,该系统是以城市绿化养护质量为管理内容的网上即时处理系统,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技术架构,使用ASP+ACCESS技术框架,利用系统的3个功能模块对城市绿地的日常养护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动态的监管,实现了绿化养护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2005-2008年,该系统应用实效结果表明,不仅增强了行政监管的主动性,提高了绿化养护管理的科技含量,并且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雪雁
杭州数字社区建设位列全国前茅。然而数字社区建设的投入究竟带来哪些成效还值得研究。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通过实地访谈调查和随机问卷调查,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杭州数字社区建设是否提高了居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以及社区居民之间的信任与社区参与程度,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数字社区 社会资本 政府信任 和谐社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大鹏 马斌 王悦
绿地公园服务的均衡性是对绿地公园服务可持续性的表征,对城市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影响。研究以包头市2016年的绿地公园、交通网络以及建设用地面积为基础,借助传统累积耗费距离算法(Z法)和包含阻力系数的引力累积耗费距离算法(Z_s法)测算绿地公园的可达性阻力和服务范围,统计分析了不同可达性阻力下的建设用地面积,基于此,测算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型下研究区内绿地公园服务的均衡性,其结果可为城市绿地公园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可达性 绿地公园 服务 均衡性 包头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双金 马爽 张永民
现有对城市公园绿地利用的评价多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覆盖率等指标衡量,忽略了对绿地使用者(城市居民)的关注,致使很难真正从评价结果得知公园绿地的空间配置是否合理。从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与居民的访问偏好等要素着眼,探究两者匹配程度,采用腾讯宜出行及百度规划路径时间等开源大数据,更具客观性、真实性地评价了郑州主城区公园绿地。结果表明:郑州主城区街旁绿地访问密度均值最高,专类公园访问密度均值最低,街旁绿地可达性高,社区公园次之,专类公园可达性在部分区域较好。郑州主城区公园绿地整体利用匹配度较差,其中综合公园利用匹配度最高,社区公园与街旁绿地次之,分布在郊区的专类公园匹配度最低,未能被妥善利用。绿化程度、社会活力、地价、绿地面积和形态指数对城市公园绿地的利用匹配度有影响,但对不同种类的公园绿地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可以有选择地提高这些指标来改善相应公园绿地的利用匹配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江 胡晓鸣
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基于调研所获取的杭州市创意产业企业基本情况,借助GIS空间分析手段,通过对杭州市创意产业的总体及各行业空间分布强度特征、圈层特征和功能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创意产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旨在寻找创意产业发展规律与当前存在问题,为国内相关城市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创意产业 空间分布 杭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岳文泽 张亮
在城市快速增长背景下,本研究以杭州为案例,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初步构建基于空间一致性的规划实施评价方法体系,多维度评价杭州市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的空间引导与管控效果。不同维度的评价表明本轮城市总体规划在控制城市增长,实现城市空间有序管理方面并不成功。主要表现在:1杭州市城市扩展呈现多中心离散开发格局;2大量产业用地超出规划范围,成为推动城市向外扩展的动力。在外部政策、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下规划预测出现偏差,政策调整及反馈不及时是影响规划空间管控效果的主要因素。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蒋雪丽 王小德 崔青云 盛彩金
采用典型样地法,对浙江省杭州市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指数等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城市公园绿地植物丰富,共记录绿化植物44科79属120种,地被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最大,其次分别是乔木层、小乔木及灌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Ea)以乔木层的最大。与自然群落相比,乔木层较丰富,草本层种类偏少,灌木层缺少更新苗。群落类型主要分3种:类型Ⅰ为乔木-草本(小乔木及灌木-草本),类型Ⅱ为乔木-地被灌木-草本(乔木-小乔木及灌木-草本),类型...
关键词:
园林学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公园 杭州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子琳 李志刚 程晗蓓
城市公园绿地(UPGS)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UPGS可达性可促进城市宜居、提高居民福祉。进入新时代,在建设“生态文明”和“人民城市”的背景下,关注中国大城市UPGS可达性的公平性问题意义重大。论文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从供给、需求2个方面综合测度可达性,从局部、整体角度评估了UPGS可达性的空间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了可达性与居民社会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以此探讨社会公平性。研究发现:(1)区域型、全市型和综合型UPGS可达性空间分布优于社区型UPGS可达性空间分布;(2) UPGS的总体可达性在中心城区呈现“核心—边缘”逐渐递减的空间形态,UPGS数量多、密度大的区域的社区具有更高的可达性水平;(3) UPGS可达性与居民社会经济条件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房价较高的社区,居民的UPGS可达性也较高,UPGS可达性反映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明显。建议未来应重视更加精细化的UPGS布局优化和调控,不同区域和社会群体需求采取选择性策略,落实精准施策。论文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应用大数据和新技术优化指标数据源,采用UPGS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游憩设施和安全条件等指标精细化测度公园品质,并考虑了多种交通模式、实时路况以及不同年龄群体的选择偏好等因素,综合测度可达性,创新了研究方法;从城市经济结构视角出发,从房价入手探讨UPGS的公平性问题,拓展了已有分析框架,为中国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布局和空间资源配置提供了支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敏 周耀烈
物联网被誉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其广泛应用必将有力推动各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为解决杭州市农产品企业流通管理中存在的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保障问题、产品流通的成本控制与效能问题、市场信息掌控能力与供求主导性问题,提高商品流通效能,文章提出,首先要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智能溯源;其次要通过物联网对物流过程进行监控,提高物流效率;其三要通过物联网构建供应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智能通道。
关键词:
物联网 农产品 流通 效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