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0)
- 2023(6062)
- 2022(4487)
- 2021(3994)
- 2020(3241)
- 2019(6932)
- 2018(6993)
- 2017(13510)
- 2016(7089)
- 2015(7926)
- 2014(8008)
- 2013(7341)
- 2012(6498)
- 2011(5686)
- 2010(5817)
- 2009(5267)
- 2008(5017)
- 2007(4592)
- 2006(4206)
- 2005(4021)
- 学科
- 济(29244)
- 经济(29188)
- 业(21072)
- 管理(20276)
- 企(15469)
- 企业(15469)
- 农(11694)
- 中国(10574)
- 方法(9944)
- 业经(8351)
- 数学(8277)
- 数学方法(8225)
- 农业(8014)
- 财(6555)
- 制(5709)
- 发(5633)
- 学(5466)
- 地方(5447)
- 贸(5017)
- 贸易(5013)
- 产业(4889)
- 发展(4862)
- 展(4858)
- 银(4847)
- 银行(4839)
- 易(4833)
- 融(4800)
- 金融(4800)
- 行(4656)
- 结构(4416)
- 机构
- 大学(101216)
- 学院(100785)
- 济(43545)
- 经济(42789)
- 管理(39747)
- 研究(34704)
- 理学(34466)
- 理学院(34142)
- 管理学(33559)
- 管理学院(33403)
- 中国(26179)
- 京(21075)
- 科学(19896)
- 财(19548)
- 农(16969)
- 所(16926)
- 财经(15918)
- 中心(15850)
- 研究所(15386)
- 江(15022)
- 经(14577)
- 业大(14184)
- 范(13888)
- 师范(13751)
- 经济学(13489)
- 北京(13128)
- 农业(12973)
- 院(12356)
- 经济学院(12111)
- 财经大学(11865)
- 基金
- 项目(69114)
- 科学(55906)
- 基金(52196)
- 研究(51258)
- 家(46432)
- 国家(45576)
- 科学基金(39268)
- 社会(35167)
- 社会科(33199)
- 社会科学(33190)
- 基金项目(27481)
- 省(25749)
- 自然(24249)
- 自然科(23705)
- 自然科学(23699)
- 自然科学基金(23315)
- 教育(22896)
- 划(21521)
- 编号(20784)
- 资助(19772)
- 成果(16496)
- 部(15404)
- 国家社会(15376)
- 重点(15138)
- 发(14810)
- 创(14020)
- 课题(13575)
- 教育部(13507)
- 制(13394)
- 人文(13251)
共检索到151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瑾瑞 张睿凌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基线调查以及2013年和2015年追踪调查数据,本文使用因子分析和非随机断点回归设计等方法,以家庭为分析的基本单位,从补偿性消费行为理论的视角探究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家庭消费需求及其结构变动。研究发现:①老年家庭的补偿性消费需求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上升,但这个过程并不是连续的,而是在63岁和71岁两个年龄节点处存在显著跳跃,与政策节点相比略有延迟;②63岁断点处向上跳跃的幅度为5~7个百分点,跳跃幅度较小,而71岁断点处向上跳跃的幅度大约为20%。仿照联合国的年龄划分标准,可将63岁作为我国老年人进入年轻老年的年龄节点,71岁作为进入老年阶段的年龄节点;③不同断点处支撑老年家庭补偿性消费需求结构变动的影响因子并不相同。驱动63岁年龄节点跃动最显著的影响因子是教育培训,这可能是为了延迟补偿年轻时的教育缺憾,或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但也不能排除对孙辈的教育负担;驱动71岁年龄节点跃动最显著的影响因子是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和交通通讯,旅游支出减少可能是经济或身体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国家为满70周岁的老年人出游提供了各种优惠和减免政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周涵
本文采用1991年至2016年年度数据,通过建立SVAR模型定量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会提高城镇家庭消费水平,符合生命周期假说。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是把双刃剑,有利于扩大内需;(2)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使老年城镇家庭敢消费、愿意消费;(3)大力发展老龄产业,通过"银发产业"带动银发消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戴明锋 李爱民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日益严峻,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基于CSS(2017)的居民调查数据,采用半参数可加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老龄化对中国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和消费结构密切相关,年轻家庭居民消费支出高于老年家庭,在文化、教育、娱乐支出发展性消费和享受性消费方面,老年家庭支出低于年轻家庭和混合家庭。基于可加的半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家庭老龄化给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带来负的影响;在消费的各分项支出中,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暴晓丽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采用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研究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老龄化人口的基本消费支出仍主要集中在衣食住等基本需求方面,在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保健等商品方面潜在需求很大。而相较于年轻人,对总支出及商品价格的敏感程度较高,即老龄化人口在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保健等非基本需求的消费品方面,总支出弹性及价格弹性要大于非老龄化人口。未来,应加大此类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升级,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潜力。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消费结构 价格弹性 支出弹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丁增才 贺学强
文章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研究样本,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测度各省的教育“内卷化”程度,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教育“内卷化”对于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内卷化”会显著抑制家庭的消费水平,在缓解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教育“内卷化”会导致家庭增加教育和住房的支出,同时挤出家庭的文化娱乐和医疗保障支出。背后的原因是,教育“内卷化”的压力会驱动家庭寻求更多的“影子教育”,教育成本的增加挤压了家庭其他领域的消费。异质性分析发现,教育“内卷化”抑制家庭消费的结果,主要见诸于受儒家文化影响程度更深、中产家庭更多以及父辈对教育更加重视的样本。文章丰富了教育内卷的经济后果研究,或许能够为释放我国消费潜能提供另一种可能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赞 赵丽清 陈杰
老年人消费已成为决定居民消费总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因素。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居民退休后的消费会显著下降,被称为"退休消费困惑"。本文基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的大样本微观数据,系统分析中国老年家庭的消费行为特征,尤其重点探讨中国是否存在"退休消费困惑"。研究发现,中国老年家庭的消费有较高的收入弹性,但健康水平对其消费有显著的挤压效应。并且,中国老年家庭在退休后总消费水平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2~3个百分点的提升,尤其近些年份在较发达地区,退休对消费的提振作用更明显。这对在扩大内需和应对老龄化战略中如何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老年消费 退休 退休消费困惑 消费需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代金辉 马树才
文章在世代交叠跨期最优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之间的理论模型,运用山东省城镇居民1992—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协整、误差修正及VAR模型从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实际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的加深是居民实际消费行为变化的原因;人口老龄化与山东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负相关;人口年龄结构与各类消费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的大小和方向有差异。老龄化与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率正相关,与居住、医疗保健、交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宇鹏
文章在跨期最优消费理论基础上,以平均消费倾向作为居民消费行为评价指标,建立分析人口老龄化与平均消费倾向关系的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对2001~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因素显著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老年人口抚养比越高,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越高;少儿人口抚养比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家庭未成年人抚养总支出对抚养数量弹性较小。研究还发现,消费习惯是近年来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之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子洋
“老龄化”“少子化”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一个阶段内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如何把握“老龄化”“少子化”叠加对我国居民消费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是当前急需破解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我国微观层面的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就“老龄化”“少子化”叠加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比较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城乡差异性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整体上而言,“老龄化”会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而“少子化”对消费具有促进作用。然而,“老龄化”“少子化”叠加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仍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且这种正向促进作用呈现出东中西不断减小的趋势性特征。但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则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且“老龄化”“少子化”叠加对我国东中西不同地区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会由于居民家庭性质的异质性(城镇或农村)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具体而言,“老龄化”“少子化”叠加对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表现为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表现为“挤出效应”,且这种“挤出效应”在西部地区表现得更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勇
人口老龄化除了会直接影响城镇家庭消费之外,还会通过住房价格间接影响城镇家庭消费。根据城镇家庭对未来住房价格变动的异质性预期,将城镇家庭划分为耐心家庭和缺乏耐心家庭。在包括耐心和缺乏耐心家庭以及住房开发企业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加入人口老龄化冲击和住房偏好冲击,以研究人口老龄化通过房价收入比对城镇家庭消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会提高耐心家庭消费率,而会抑制缺乏耐心家庭消费率。人口老龄化会通过生命周期假说的直接财富效应显著提高耐心家庭消费率。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房价收入比的间接替代效应显著抑制缺乏耐心家庭消费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国景 陈永福
本文基于11880个城镇住户调查样本数据,在食物消费模型中引入整合个人生命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的系统性综合特征的家庭成人等价尺度,实证分析食物消费影响因素,尤其是测度家庭成人等价尺度对食物消费的影响,并揭示不同家庭成员的食物消费成人当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家庭结构和收入是影响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在食物分析中引入基于个人和家庭生命周期建立的成人等价尺度。成人等价尺度测算结果表明,与其他家庭构成的家庭成员相比,独生子女家庭成员的食物支出成人等价尺度相对较高,这种差异对于17岁以下的孩子尤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60岁以上老年人的食物支出成人等价尺度先增后减,特别是65岁以后下降趋势明显。研究结论表明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与年轻人在食物支出上的差异以及家庭结构的变迁,未来食物需求分析和预测应该根据这些变化和差异做出相应调整,这有助于粮食安全政策的制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石明明 江舟 邱旭容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本文谨慎定义老龄家庭后实证检验了老龄化对我国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老龄化将使家庭消费支出显著下降并对大多数消费分项支出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同时会大幅提升家庭医疗服务支出;收入是老龄化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中间变量。基于城乡分类子样本研究发现,乡村家庭受老龄化冲击异常严重,乡村医疗服务供给存在较大缺口。基于分层的城镇子样本回归发现,老龄化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冲击集中体现在较低分位家庭。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毅 张波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农村家庭的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和ELES模型,研究了老龄化和养老保障对中国农村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养老保障对中国农村家庭特别是有养老负担家庭的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低消费水平和高消费水平的农村家庭中,养老负担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弱;有养老保障的家庭在各个消费项目上无论是消费意愿还是消费质量都要高于无养老保障的家庭,没有养老负担且有养老保障的家庭生活质量最高,而既有养老负担又无养老保障的家庭生活质量最差。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负担 养老保障 家庭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佩茹
畅通国内大循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就是促进居民消费。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4-2-1结构的家庭比例持续升高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健全,赡养老人的负担也落在了成年子女身上,这可能将对居民消费产生一定程度的负向冲击。本研究基于调查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了影响家庭养老保障支出的客观因素。此外,为克服内生性问题,本文进一步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检验了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支出对不同类型家庭消费的挤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养老保障支出对家庭消费存在挤出效应,尤其是养老保障支出对核心消费的挤出效应最大。不同老年人口的子样本结果表明,老年人口数量越多,养老保障支出对核心消费的挤出效应越强,而对边际消费的挤出效应越不明显。为此,本文提出应持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提供适合老年人工作岗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家庭消费 养老保障支出 挤出效应 GMM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永奇 单德朋
稳步增加养老财富储备,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基于CFPS微观数据,探讨了家庭老年照料及其成本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照料成本显著促进了家庭金融资产投资规模,但使家庭更倾向于投资无风险资产。此外,母亲照料和中强度照料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尤为显著。家庭之间的良性代际互动,有利于减弱家庭预防性动机,实现投资多元化。社会照料虽然能与家庭老年照料形成互补效应,但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经济效果并不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为理解家庭金融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政府制定养老与金融协同发展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