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50)
2023(14702)
2022(12771)
2021(11984)
2020(9864)
2019(22662)
2018(22665)
2017(43074)
2016(23850)
2015(26529)
2014(26771)
2013(26495)
2012(24671)
2011(22347)
2010(22528)
2009(20451)
2008(19969)
2007(17654)
2006(15562)
2005(14057)
作者
(71730)
(59745)
(59295)
(56221)
(37928)
(28764)
(26881)
(23666)
(22638)
(21555)
(20274)
(20273)
(19121)
(19061)
(18655)
(18295)
(17939)
(17615)
(16970)
(16928)
(15032)
(14887)
(14478)
(13541)
(13443)
(13368)
(13331)
(13175)
(12328)
(12015)
学科
(97018)
经济(96917)
管理(64191)
(63270)
(50947)
企业(50947)
方法(40036)
数学(34178)
数学方法(33793)
中国(28461)
(26940)
地方(25481)
(22716)
业经(22244)
(21967)
农业(18353)
(17327)
(17144)
贸易(17131)
(16521)
(16065)
银行(16006)
理论(15802)
技术(15688)
(15544)
(15519)
金融(15517)
(15406)
环境(15259)
(13832)
机构
大学(337699)
学院(337287)
(129252)
管理(128990)
经济(126209)
研究(121151)
理学(111077)
理学院(109672)
管理学(107629)
管理学院(107036)
中国(88204)
科学(78351)
(73831)
(63524)
(63511)
(58902)
研究所(58097)
业大(54311)
中心(53707)
(50378)
农业(50053)
北京(47142)
(46891)
财经(46822)
师范(46396)
(43643)
(42561)
(41597)
(37966)
技术(37660)
基金
项目(230892)
科学(179592)
研究(166160)
基金(164446)
(145793)
国家(144505)
科学基金(121602)
社会(101864)
社会科(96291)
社会科学(96265)
(91916)
基金项目(87515)
自然(80543)
自然科(78644)
自然科学(78621)
(78117)
自然科学基金(77191)
教育(75923)
资助(67836)
编号(67566)
成果(55531)
(52901)
重点(52390)
(49909)
(47979)
课题(47974)
创新(44711)
科研(44381)
计划(43507)
大学(41923)
期刊
(147062)
经济(147062)
研究(100416)
中国(69509)
学报(60097)
(58947)
科学(53606)
管理(47948)
大学(43583)
(42640)
教育(41901)
农业(41012)
学学(40987)
(30264)
金融(30264)
技术(28609)
业经(25377)
经济研究(23078)
财经(22338)
(21665)
问题(19011)
(18993)
图书(18746)
科技(17387)
(16155)
理论(16067)
技术经济(15695)
业大(15590)
现代(15159)
商业(15015)
共检索到504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游明鸿  刘金平  白史且  张新全  鄢家俊  
试验对川西北高原老芒麦种子落粒性与种子发育期及产量性状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盛花期后20~22 d为落粒起始时间;落粒有种柄脱落与小穗柄脱落两种途径,但种柄脱落占主导地位;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持续时间分别为4~6d、4~6 d、6~8 d、6~8 d,落粒率分别为4.73%、20.78%、75.67%、87.73%;种子发育中、后期倒伏植株的落粒率低且千粒重大;落粒起始时间与植株高度和小花柄直径呈显著负相关;乳熟前期(26 d)落粒受种群密度与枝条直径影响大,种子芒长是此阶段落粒的主要因素(R=0.9971);蜡熟期(32~36 d)植株越高、枝条越细、小穗数/枝越少、小花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晓  闫洁  李青丰  吕梅  
应用解剖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对老芒麦种子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 ,其种子发育过程的形态变化具有禾本科植物的典型特征 :胚胎发育为禾本型 ,胚乳为核型胚乳 ,其最外一层细胞发育为糊粉层 ,籽实皮由内珠被及子房内表皮发育而成 ;但有其特性 :合子未显示出极性 ,中贮藏有丰富的淀粉粒 ,第 1次分裂为横分裂 ,偶有斜向分裂 ,之后顶细胞纵分裂 ,基细胞横分裂 ;宿存助细胞可保留到椭圆形原胚时期 ,与丝状器都有PAS正反应 ,显示了宿存助细胞及丝状器与营养物质的转运有关 ;少数种子有胚发育迟缓的现象 ;不同种子发育的早期原胚之间存在淀粉粒含量的差异 ;约有 1%的成熟种子中缺胚或胚极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占武  李晓芝  刘彦利  
对从冬小麦根际分离获得的微生物菌株进行了室内两种介质栽培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蛭石 +田土 +适量磷酸二铵、尿素栽培介质试验结果与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相一致 ,而采用纯蛭石的栽培结果则相差较大 ;根际微生物主要对冬小麦根长、根干重、根系活力、冬前分孽、有效穗数等产量性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千粒重、穗粒数影响不大 ;筛选到一株优良的根际微生物链霉菌St56,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 ,可使冬小麦的根长、根干重、根系活力、冬前分蘖、有效穗数及终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11 33 % ,15 37% ,18 52 % ,19 37% ,12 2 8%和 15 64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文旭  陈素英  胡春胜  尹春梅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华北平原山前平原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根据冬小麦播种前的土壤耕作方式的不同,设深耕处理、少耕处理和免耕处理3类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明显影响小麦的出苗率,传统翻耕处理出苗率比免耕高出27.1%~46.2%。由于秸秆的覆盖,免耕处理小麦返青期低温偏低,导致生育期推迟7~10 d,后期作物生长受到明显影响,是造成免耕处理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免耕处理蒸发较小和小麦根系不发达,NO3--N淋失到土壤剖面的100 cm以下,不仅使氮肥利用率低,也是造成免耕减产原因之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小纯  汤丰收  张新友  孙贯升  潘中耀  
花生一级侧枝发育具有不均衡性。第一、二对侧枝出现早 ,伸长快 ,其他一级侧枝出现晚 ,伸长慢。 86 0 36 - 2 6 - 1第一、二对侧枝发育相对较早 ,而其他一级侧枝发育较晚 ;海花 1号和豫花 1号第一、二对发育相对较晚 ,而其他一级发育较快 ;豫花 7号和鲁花 9号居中。海花1号一级侧枝及第一对侧枝的二级侧枝数最多 ,86 0 36 - 2 6 - 1的一级侧枝数及第一对侧枝的二级侧枝数最少。在花针期之前第一对侧枝的伸长与主茎基本同步 ;花针期之后 ,第一对侧枝伸长速度超过主茎。 86 0 36 - 2 6 - 1的一级侧枝长及株高居首位。 86 0 36 - 2 6 - 1第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鹏  王长发  苗芳  郑锦娟  李小芳  王一  
为了揭示小麦冠层温度对产量作用的实质,探索小麦低温育种工作的技术路线,以1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籽粒灌浆各阶段的冠层温度和源库活性指标分别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对冠层温度指数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和决策分析,对品种的产量结构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灌浆期冠层温度指数与各源库活性综合指标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冠层温度指数与籽粒充实指数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负相关,而与潜在库容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各因素对籽粒充实指数的决定作用顺序为冠层温度指数>千粒库容>千粒重,各因素对潜在库容的决定作用顺序为千粒库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袁俊秀  尚勋武  杨文雄  王化俊  马小乐  
选用强、中筋10个春小麦品种(系)分四期播种,研究不同筋力类型、不同播期的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强筋小麦产量与面粉筋力可同步提高,中筋小麦则相反;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延伸性间呈负相关,中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呈显著负相关,与面团延伸性呈极显著正相关。Ⅰ播期时,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呈正相关,其余播期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在四个播期均为负相关,与面团延伸性均为正相关。随灌浆期日均温的升高,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千粒重与面团变形功的相关系数先升高后逐渐降低;随灌浆期日照时数的增加,千粒重与面团变形功的相关系数逐步升高,但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的相关系数则先上升后下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永光  郝丽珍  王萍  张进文  刘杰才  胡宁宝  赵清岩  
在1998-2002年预备试验的基础上,于2003-2004年期间研究了不同播期对沙芥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直播法,每隔15 d播种1次,共12个播种期。结果表明:沙芥从播种至出苗需7~18 d,种子发芽出土的活动起始温度为12.56℃,有效积温为69.07℃;各播种期株高、总叶片数、株展、茎粗、一级分枝数、返青率、种子产量均随播种期推后而降低,且播种过晚,翌年才出苗;一年生植株安全越冬且翌年能抽薹开花的日历苗龄为59 d以上,植株形态指标为株高9.6 cm,株展为15.5 cm,平均叶片数为5.8片,茎粗为0.8 cm以上;二年生植株生长势、种子产量与一年生苗生长势呈正相关,返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华伟  孙黛珍  王曙光  史雨刚  杨进文  闫雪  王绘艳  景蕊莲  范华  
为明确春小麦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以CIMMYT提供的28份春小麦品系为试材,在雨养及灌溉条件下,对主穗小穗数、穗粒数、不孕小穗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和小区产量等性状进行考察,分析春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力,评价春小麦品系的抗旱性,用GGE双标图对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遗传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小麦的抗旱性与多种产量性状相关;2种水分条件下主穗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的遗传力较大(42.79%78.87%)。不同水分条件下主要产量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遗传相关程度存在差异。通过对产量相关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德强  杨凯  张志毅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y introspecific controlled crossing between a female Populus tomentosa Carr.(clone 5082) and male P.tomentosa Carr. var. truncata Y. C. Fu et C. H. Wang, var. nov. 3?193 seeds were obtained and then dibbled on 1/2 MS medium in vitro, and cultured by 25℃ ligh...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红  马颖敏  赵梁军  
探讨了脱落酸与马拉巴栗种子的发育和萌发关系。以不同发育阶段的马拉巴栗种子和离体胚为试材,观测了种子发育中内源ABA含量变化和外源ABA对种子及离体胚的萌发影响。结果表明:马拉巴栗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子叶和胚轴的AB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最高值出现在花后50 d,最高值分别为791.45、352.68和567.85 ng/g(FW),种皮中ABA具有向内扩散的趋势,含量始终高于子叶和胚轴。随着种子的成熟,种子对外源ABA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种皮ABA含量与种子活力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出苗率呈显著负相关,去除种皮能使萌发率和活力指数大大增加。可见ABA是马拉巴栗种皮内含有的萌发抑制物质,且抑制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广生  梅方竹  陈艳华  
在大田条件下对 6个冬小麦品种 (系 )不同生育时期根系活力 (0~ 2 0cm耕层 )的变化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整个生育期内 ,不同小麦品种 (系 )的根系活力变化总趋势相似 ,但不同的品种 (系 )间存在差异 ,华麦 9号、2 10 15、鄂恩 1号、华麦 8号等 4个品种 (系 )根系活力在拔节期增至最大值 ,而鄂麦 12号、92 14等 2个品种 (系 )在孕穗期达最大值。小麦整个生育期内的根系活力的平均值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但不同生育期根系活力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并不相同 ,分蘖期根系活力对单株成穗数影响较大 ,孕穗期根系活力对穗粒数影响较大 ,千粒重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经川  刘兆晔  姜鸿明  刘维正  赵倩  丁晓义  邱化蛟  
利用 11个不同的小麦基因型 ,对茎质系数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茎质系数在小麦基因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与单茎草重、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穗数、经济系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重穗型品种的茎质系数极显著地高于多穗型品种 ,但其经济系数、子粒产量 /草产量 (库源比 )极显著地低于多穗型品种 ,选育中间型品种可以实现高产与抗倒的有机结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鲁清林  周祥椿  柴守玺  叶石  
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北移区(武威)和原种植区(清水)两地生长发育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冬麦北移河西后生育期表现为冬前生长期延长,越冬期延长,拔节至抽穗期缩短,抽穗至成熟期也缩短。农艺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冬麦北移河西后,株高降低,单株成穗数增多,并且主穗与分蘖穗的差异缩小,千粒重提高,主穗穗粒数减少,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等均明显提高。若加强北移区小麦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粒重,产量可进一步提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娟  吕慧  钟悦鸣  陈利俊  李景文  马青  
【目的】叶片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器官,叶片结构性状的改变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探讨胡杨叶形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理解其适应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明确胡杨异形叶结构性状特征与其个体发育之间的关系,在额济纳人工胡杨林内调查不同树龄、繁殖期与非繁殖期胡杨树冠下层叶片的长与宽以分析其叶形的变化规律。【结果】胡杨异形叶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随着树龄增加,胡杨叶长减小,叶宽增加,叶长宽比减小;树龄对叶片长、宽和长宽比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53. 1%、38. 6%和66. 1%。繁殖期对胡杨叶形变化具有显著影响,6年生胡杨繁殖期叶长和叶长宽比显著小于非繁殖期叶片,而叶宽显著大于非繁殖期叶片。非繁殖期的胡杨叶形则随树龄增加由条形叶向卵形叶逐渐转变。胸径与胡杨叶片形态特征显著相关,随着胸径增大,胡杨叶长与叶长宽比减小,叶宽增大;在一元回归分析中,胸径对胡杨叶片形态特征的解释率均大于0. 5(R2> 0. 5,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