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03)
- 2023(3562)
- 2022(3019)
- 2021(2685)
- 2020(2121)
- 2019(4990)
- 2018(4812)
- 2017(9052)
- 2016(5024)
- 2015(5493)
- 2014(5325)
- 2013(5406)
- 2012(5109)
- 2011(4786)
- 2010(4762)
- 2009(4483)
- 2008(4315)
- 2007(3793)
- 2006(3572)
- 2005(3270)
- 学科
- 济(21410)
- 经济(21367)
- 管理(12269)
- 业(10241)
- 中国(9495)
- 企(7756)
- 企业(7756)
- 方法(7624)
- 数学(6546)
- 数学方法(6451)
- 学(6309)
- 地方(6214)
- 城市(5969)
- 农(4548)
- 城市经济(4292)
- 环境(3970)
- 财(3766)
- 理论(3606)
- 业经(3504)
- 发(3359)
- 制(3220)
- 农业(3154)
- 和(2782)
- 划(2713)
- 贸(2551)
- 贸易(2549)
- 地方经济(2458)
- 方城(2448)
- 教育(2430)
- 易(2406)
- 机构
- 大学(75967)
- 学院(73196)
- 研究(31556)
- 济(27806)
- 经济(26974)
- 管理(25116)
- 中国(21694)
- 科学(21586)
- 理学(21511)
- 理学院(21126)
- 管理学(20616)
- 管理学院(20494)
- 京(17987)
- 农(17028)
- 所(16735)
- 研究所(15393)
- 农业(13841)
- 业大(13686)
- 中心(13480)
- 江(11842)
- 院(11831)
- 财(11683)
- 北京(11292)
- 范(10922)
- 师范(10717)
- 省(9671)
- 科学院(9611)
- 研究院(9368)
- 财经(9278)
- 州(9129)
- 基金
- 项目(52589)
- 科学(41369)
- 基金(39057)
- 家(36627)
- 国家(36262)
- 研究(33328)
- 科学基金(30248)
- 社会(21728)
- 自然(21618)
- 自然科(21141)
- 自然科学(21132)
- 基金项目(20867)
- 自然科学基金(20744)
- 社会科(20502)
- 社会科学(20494)
- 省(19735)
- 划(18252)
- 资助(15748)
- 教育(14960)
- 重点(12352)
- 编号(11879)
- 发(11650)
- 计划(11403)
- 部(11286)
- 创(10434)
- 科研(10240)
- 创新(9816)
- 科技(9804)
- 成果(9451)
- 国家社会(9240)
共检索到112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成斌 巩娜鑫
文章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家庭照料行为对老漂族在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照料行为对老漂族的城市居留意愿有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照料晚辈型的老漂族与子女共同居留在城市的意愿显著降低。就人口特征来讲,健康状况差的老年男性不愿意与子女共同居留在城市的倾向更为明显,社会融入与生活习惯制约了老漂族的居留意愿,这可能与代际均衡重心下移导致的养老需求,特别是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及传统的性别分工有关。整体上老漂族与子女共同居住的意愿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而家庭照料分工影响下的部分老漂族表现出不愿意继续与子女共同居住的倾向,表明部分养老需求出现分化,但当前社会保障体制的约束与社会文化模式的惯性等因素使多数老年人在面临养老选择时不得不依赖于家庭。
关键词:
家庭照料行为 居留意愿 代际观念 老漂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潇 陈新造
本文利用2015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90后"流动青年在广东城市的居留意愿表现特征,实证研究人口、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其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90后"流动青年的城市居留意愿具有鲜明的分类结构特征,总体上倾向于"没想好"这一选项,其中已婚和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留居意愿;婚姻、教育程度、收入支出比、职业身份、就业身份等变量指标对"90后"流动青年在广东城市居留的意愿有显著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郡郡 刘玉萍
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福利理论,使用模糊数学法对流动人口的可行能力进行测度和比较,并采用考虑样本选择偏误的"两步法"估计框架,实证检验了可行能力对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的可行能力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经济状况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福利状态较好,但政治参与方面的福利状态较差,且不同城市流动人口的可行能力具有显著差异;可行能力不仅对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当前居留选择有显著影响,亦是流动人口在进行居留时限决策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潇 陈新造
本文利用2015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90后"流动青年在广东城市的居留意愿表现特征,实证研究人口、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其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90后"流动青年的城市居留意愿具有鲜明的分类结构特征,总体上倾向于"没想好"这一选项,其中已婚和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留居意愿;婚姻、教育程度、收入支出比、职业身份、就业身份等变量指标对"90后"流动青年在广东城市居留的意愿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蓉 黄桂田
本文结合城市落户门槛指数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査数据(CMDS),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城市落户门槛将如何影响异质性劳动力的居留意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城市落户门槛的提升将显著降低流动劳动力的定居意愿,增加其离开与进行短期策略性流动的概率。具体地,城市落户门槛每上升一个单位,流动劳动力离开本地的意愿的概率将上升3.98%,停留1—2年的概率将上升6.81%,停留3—5年的概率将上升6.44%,停留6—10年的概率将上升0.84%,而有永久定居意愿的概率将下降17.90%。城市落户门槛对不同城市规模与技能水平的人群具有异质性作用:中小城市与大城市落户门槛的变化对流动劳动力的居留意愿没有显著影响;特大与超大城市中,相对于低技能劳动力,高技能劳动力对落户门槛的变化更加敏感,落户门槛的提升可能促使高技能劳动力更快地离开本地流向其他地方。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获取与社会认同感等非经济因素是城市落户门槛影响流动劳动力居留意愿的重要途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黎莉
解决新市民在流入地的住房问题,增强新市民在流入地的居留意愿,有利于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基于2019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新市民在流入地的租住特征对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租住在保障房里的新市民比没有租住保障房的新市民更愿意居留在流入地;以整租方式租赁住房的新市民比与他人合租的新市民有更强烈的居留意愿;租住房屋拥有独立厨卫的新市民居留意愿高于无独立厨卫的新市民;流入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的新市民居留意愿低于流入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新市民;租金占家庭其他支出的比例越低,居留意愿越高。因此,应根据城市实际情况为新市民提供租赁型保障房,顺应家庭式迁移趋势完善租赁型保障房设计建设标准,加强对租赁住房租金的监测监管。
关键词:
新市民 租住特征 居留意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亦男
在中国传统家庭制度的影响下,新生代流动人口对未来居留地点的选择受到父辈的影响。文章基于反事实框架,发现父代流迁经历与子代居留意愿存在因果关系。考察父代对子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发现父代的流迁经历除了具有直接的影响,还将通过与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家庭禀赋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子代的居留意愿。父代流迁经历对子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存在性别差异,母亲的流迁经历会产生直接影响,父亲流迁经历与社会资本的交互效应会产生显著影响。在人们做出居留决策时,社会因素比经济因素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会受到家庭内部的代际影响,父代的流迁行为将对子代的居留意愿产生影响,有助于未来子代实现"留城"行为。
关键词:
流迁行为 居留意愿 流动人口 代际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亦男
在中国传统家庭制度的影响下,新生代流动人口对未来居留地点的选择受到父辈的影响。文章基于反事实框架,发现父代流迁经历与子代居留意愿存在因果关系。考察父代对子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发现父代的流迁经历除了具有直接的影响,还将通过与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家庭禀赋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子代的居留意愿。父代流迁经历对子代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存在性别差异,母亲的流迁经历会产生直接影响,父亲流迁经历与社会资本的交互效应会产生显著影响。在人们做出居留决策时,社会因素比经济因素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会受到家
关键词:
流迁行为 居留意愿 流动人口 代际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佟大建 张湖沿 应瑞瑶
本文将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专题数据与区(县、市)数据进行匹配,以城市居民为参照系,从就业、健康医疗、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四个维度测度农民工个体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探究其对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水平为0.815,健康医疗和社会保障两个维度与城市居民还存在较大差距,子女受教育问题依然存在,就业维度均等化水平较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上升显著提高了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其中健康医疗和社会保障维度均等化的提高作用显著,就业和子女受教育维度的提高作用不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提升农民工在当前城市的主观融入与行为融入提高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个体异质性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高收入、家中有土地资源、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提高作用更强;群体异质性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有居住证、有劳动合同、已婚农民工群体城市居留意愿的提高作用更强。本研究认为,应切实提升农民工个体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吸引更多农民工在城市居留,从而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兵慧 李薇 马慧强
探究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对推进国家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高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重要支撑。利用2021年太原市六区调查数据,从教育机会、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质量、教育管理及教育效果5个维度构建教育公共服务指标体系,将长期居住意愿、户籍迁入意愿及本地购房打算3个指标等权加总测量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探究教育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效应及不同衡量维度下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变化显著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中等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有显著正向影响;班师资源配比及教师教学能力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正向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
教育公共服务 流动人口 居留意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罗恩立
就业是民生之本,提升就业能力可为改善农民工的城市生存发展处境提供基础性条件,进而影响其城市居留意愿。本文基于对上海市1026份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这一群体就业能力因素对于其城市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能力的五个核心指标中教育程度、就业服务享有、社会网络以及职业类型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城市居留意愿,而工会参与因素影响不显著;传统变量中只有婚姻状况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显示,适恰的就业能力支持政策将既有助于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职业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其留城意愿、促进我国持续稳定的城市化。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农民工 城市居留意愿 回归分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燕萍 梁燕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对任何城市都至关重要。通过知乎、微信社交平台和地方城市生活网络平台,收集40个城市1 787名人才关于城市居留意愿与行为原因叙述的记录,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发现:①影响人才城市居留意愿与行为的因素包括个体城市情感/契合、生存、亲友、政府、城市、个体能力与机缘七大类,不同区域城市类型的关键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②人才城市居留意愿是直接影响居留行为产生的重要前因,但居留意愿并不必然产生居留行为,个体情感/契合因素、机缘因素仅影响居留意愿或居留行为;③居留行为可以通过个体情感/契合因素进一步影响人才城市居留意愿。该研究从人力资源与人才需求角度丰富了人口迁移理论,可为现代城市解决人才吸引留用问题、获取人才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扈新强
本文以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数据为基础,对新生代和老生代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居留大城市的意愿较高,其中老生代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高于新生代,新生代流动人口内部出现分化,"80后"居留意愿较高,"90后"举棋不定者较多。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性别、教育、职业、就业身份、收入等因素造成新生代和老生代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差异。对新、老两代流动人口而言,家庭成员的陪伴和社会的接纳是决定他们是否在大城市"安居"的关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扈新强
本文以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数据为基础,对新生代和老生代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居留大城市的意愿较高,其中老生代流动人口居留意愿高于新生代,新生代流动人口内部出现分化,"80后"居留意愿较高,"90后"举棋不定者较多。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性别、教育、职业、就业身份、收入等因素造成新生代和老生代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差异。对新、老两代流动人口而言,家庭成员的陪伴和社会的接纳是决定他们是否在大城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古恒宇 肖凡 沈体雁 刘子亮
居留意愿是近年来流动人口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其空间格局以及空间效应的讨论相对较少。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地区差异进行描述,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空间格局在南北向呈北高南低态势、东西向则呈现出"U"型的分布特征,且表征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2)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受流动人口内部因素(家庭因素、流动特征因素、经济因素)的影响大于城市外部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内部因素中家庭因素通过社会网络、资源激励机制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产生影响,而表征社会融入的流动特征变量,对居留意愿同样具有显著影响;外部特征中社会经济水平高、包容性强的流入地更具吸引力。(3)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中存在空间依赖效应,其宏观影响载体是城市特征空间溢出,微观影响载体是流动人口社会网络变化带来的社会、文化空间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