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28)
2023(10732)
2022(9239)
2021(8278)
2020(7257)
2019(16402)
2018(15949)
2017(30076)
2016(17200)
2015(19101)
2014(19204)
2013(19000)
2012(17740)
2011(16210)
2010(16489)
2009(15493)
2008(15495)
2007(14237)
2006(12464)
2005(11074)
作者
(54225)
(45513)
(45329)
(43258)
(28621)
(22146)
(20759)
(17903)
(16946)
(16122)
(15456)
(15161)
(14514)
(14501)
(14246)
(14236)
(14064)
(13522)
(13141)
(13094)
(11647)
(11165)
(11135)
(10495)
(10364)
(10223)
(10126)
(10097)
(9282)
(9275)
学科
(68794)
经济(68694)
管理(48693)
(47232)
(37999)
企业(37999)
方法(33181)
数学(29046)
数学方法(28765)
(20469)
(18350)
中国(17442)
(17340)
业经(15295)
(14857)
贸易(14850)
(14438)
(13957)
农业(13630)
地方(13194)
(11275)
财务(11254)
财务管理(11224)
(11160)
银行(11092)
企业财务(10592)
(10474)
理论(10429)
(10423)
环境(10275)
机构
大学(254659)
学院(251812)
(100186)
经济(98082)
管理(94551)
研究(86646)
理学(81893)
理学院(80907)
管理学(79436)
管理学院(78974)
中国(64932)
科学(57171)
(55640)
(53446)
(46129)
(45609)
业大(45030)
农业(44575)
研究所(42366)
中心(40720)
(39699)
财经(36583)
(33117)
北京(33023)
(32664)
师范(32171)
(30972)
经济学(30646)
(30374)
(29338)
基金
项目(170856)
科学(132559)
基金(123782)
研究(116485)
(111488)
国家(110514)
科学基金(92586)
社会(73889)
社会科(69932)
社会科学(69905)
(67652)
基金项目(66056)
自然(62554)
自然科(61141)
自然科学(61116)
自然科学基金(60089)
(57904)
教育(54250)
资助(50279)
编号(45813)
重点(39086)
(37472)
成果(37148)
(36173)
(35422)
计划(34148)
科研(33788)
创新(33197)
课题(31930)
教育部(31267)
期刊
(107461)
经济(107461)
研究(68565)
学报(50764)
(49744)
中国(48710)
科学(42635)
大学(36471)
(35874)
学学(34562)
农业(32760)
管理(32119)
教育(24807)
(22113)
金融(22113)
技术(19471)
业经(18210)
财经(18134)
(17655)
经济研究(16955)
(15574)
问题(14977)
(14747)
业大(13426)
技术经济(12624)
图书(12562)
(12350)
科技(12261)
商业(11932)
理论(11609)
共检索到367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章梦昱  童春林  姚翔  
本文从老年雇员退休前的雇佣质量的角度出发,考察提升其退休初期生活适应的有效手段。研究结果表明,老年雇员的组织继续承诺可显著地预测其退休初期的生活适应;同时,上述关系受到老年雇员退休态度的中介。文章研究结果为有效干预老年雇员退休后的适应状态,提升退休生活质量提供了对策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高鸿纲  赵琛徽  
退休者面临着继续工作或完全停止两种选择。在连续性的作用下,为了保持原有生活状态的连续和避免特定角色的丧失,员工会做出是否返聘以及返聘倾向的决策。根据承诺强度的不同,将返聘者分为忠实返聘、组织驱动、职业驱动和多元返聘四种类型,并构建了承诺决策模型。组织在聘用退休员工时,要结合返聘者不同类型的特点,采取差异化管理方式以获取高技能和丰富经验,提升组织的持续竞争优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琴  彭浩然  
本文基于2011年CHARLS数据,利用Multinominal Logit模型分析了45岁~60岁劳动者个人特征、配偶特征以及家庭特征对他们延迟退休意愿和无休止劳动意愿的影响。本文发现,女性、具有高级职称和农业户口的劳动者更愿意延迟退休,在企业工作、具有农业户口和受教育程度偏低的人倾向于无休止劳动。对延迟退休意愿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的结果表明,男性延迟退休意愿随着自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着妻子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呈现先降低后提高的"U"型趋势。女性的延迟退休意愿随着自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下降,但并不受丈夫的影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们无休止劳动的预期均下降。针对以上结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灵云  谢孝忍  
基于上海市退休老年人再就业调查数据,对再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年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否有退休工资、其他老人工作影响等对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在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老人工作影响方面存在性别差异。本文的政策建议:鉴于上海市老年人再就业意愿比例较高,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使其"老有所为"。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有关就业政策时应当加以考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万  
延迟退休对职工利益的潜在影响如何,已备受社会关注。现有研究大都认为基本养老金对城镇职工退休有明显激励效应,普遍存在的提前退休现象似乎也印证这一点。基本养老金的确不利于增进延迟退休利益吗?本文借助养老金财富模型分析发现,延迟退休对职工利益的影响也取决于养老金参数的不同水平组合,如工资增长率越高,越有利于延迟退休;养老金增长率越低、养老金贴现率越高,越不利于延迟退休。本文认为,为适应弹性退休政策的推行,有必要保持养老金参数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便于职工选择退休时间更有理性;不同退休年龄待遇计发应符合精算中性或公平,以减小弹性退休给制度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调整退休年龄应主要是调整各类养老金最低领取年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倩倩  陈鹏军  
针对中国现行男女差龄退休制度,本文以2014年"退休年龄问题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在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青海、西藏、海南、台湾、香港和澳门除外)进行的问卷调查得到的3 889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人、家庭、工作和其他四个角度研究了中国城镇职工同龄退休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和年龄对男女同龄退休意愿有显著影响,女性比男性反对同龄退休的比率更高,并且持反对态度的几率将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婚姻状况、家庭负担、月收入水平、岗位性质和工作满意度等因素与职工同龄退休意愿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延迟退休意愿及其相关因素对同龄退休亦存在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为延迟退休方案的制定和保护女性劳动就业权益,维护性别平等和女性平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纪竞垚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探讨了中国城市老年人退休适应状况,并结合中国退休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验证并拓展了退休适应综合模型,构建了本土化的老年人退休适应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研究显示,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能够较好地适应退休生活,但具有群体差异。城市老年人中受教育程度较高、健康状况较好、有配偶、有经济上的养老规划、退休后选择继续工作或退休前为中高层管理者拥有更好的退休适应状况。同时,文章验证了本土化退休适应综合模型。结果显示,个体和工作环境相关因素皆影响中国城市老年人的退休适应。此外,基层管理者的适应状况较差,需要在政策和实践层面重点关注该类群体的退休适应问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志远  张铭洪  
本文首先利用Welch指数计算年轻劳动力和老年劳动力之间的职业替代性。结果表明,这两部分群体之间的职业替代性较差。进一步地,通过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发现,总体上老龄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有助于促进年轻劳动力的就业率,且该促进作用主要是来源于高学历老龄劳动力的增加,低学历老龄劳动力的增加对年轻劳动力的就业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阳义南  
当前我国劳动力逐渐短缺,职工退休年龄直接关系到我国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结构。使用2011年在广东省21个地市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影响职工退休年龄问题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工资、工龄对职工退休年龄的影响显著为正。养老金对男职工退休年龄的影响显著为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年龄更晚。教育年限对女职工的影响显著为正。已婚、配偶在职的女职工退休更早,而当其配偶退休时,女职工会选择更晚退休。职务高的职工退休更晚,而低职务职工的退休年龄更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钱锡红  申曙光  
在养老保险的研究中,参保人的满意度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但目前学术界很少从微观层面来探讨退休职工养老保险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参保人的角度对养老金满意度展开研究,并收集南方五省退休职工2 772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养老金满意度受参保人健康状况、养老金水平、家庭财产的正向影响,而参保年限、支出状况与养老保险满意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退休前工资对养老保险满意度的影响不大,但退休前任职级别却与养老保险满意度有负相关关系;参保人的婚姻状况与配偶的经济收入状况也对参保人的养老保险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有重要启示,也可为相关政策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鹏军  张寒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研究我国职工的延迟退休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论表明女性职工、有配偶职工、企事业单位职工、体力劳动者及非领导岗位职工对延迟退休的抵触态度较为强烈,身体健康状况越好、家庭需要抚养的人口数越少、收入水平越高,以及感受工作强度与压力越小、对工作或岗位越喜欢、对工作环境与工作待遇越满意的职工就越能接受延迟退休政策。据此建议: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之前应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降低职工的工作压力,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透明性;在启动延迟退休改革时,应兼顾各方诉求,采用渐进的、灵活的、能够体现职工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权的退休制度设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佳林  
通过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就业压力和社保基金收支结构三个方面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分别讨论了这三种因素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本身,政府在施政存在的时滞问题,以及社会各阶层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不同判断这三个角度分析了推出延迟退休年龄这一政策在短期内是否具有可行性。本文认为,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并非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也不利于解决当前养老保险制度中公平性的问题,在当前提出研究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还是为时过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廖少宏  
文章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城镇人口提前退休模式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是:(1)提前退休模式与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距离法定退休年龄更近时退休,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法定退休年龄对女性退休模式与行为的影响更大;(2)随着中国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逐步增强,人们劳动参与意愿和可能性都会显著提升,提前退休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且不断提高的受教育程度也会使女性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减小;(3)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男性提前退休有显著影响,对女性则不显著。与养老保险制度相比,医疗保险与失业保险制度对男性提前退休的影响更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会增加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更有可能增强男性的工作意愿,降低提前退休的可能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晓庄  孟鸿兴  李洪玉  
关于年长员工对衰老和时间的观念和认知、对工作特征相关因素的感知及其与退休后继续工作动机的关系,还缺乏充分的研究证据和结论。本研究基于动机生命周期发展理论和社会情感选择理论,采用网络分析方法 ,通过两次问卷调查收集的887名年长员工数据,考察年长员工继续工作动机的影响因素及不同年长员工群体的网络结构差异。结果表明:(1)影响年长员工退休后继续工作动机因素的核心节点为工作自主性、职业剩余机会、组织支持感和非本质主义信念。(2)不同性别年长员工的网络结构和核心节点存在显著差异,男性网络图中,工作自主性、职业剩余机会与退休后继续工作动机的联系更为密切;而女性网络图中,非本质主义信念、组织支持感与退休后继续工作动机的联系更为密切。(3)不同职业和单位性质的年长员工群体网络核心节点存在显著差异,商业服务业年长员工的网络图中,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中心性高于其他职业;机关事业单位年长员工的网络图中,工作自主性的强度中心性高于企业单位。本文深化了对年长员工退休后继续工作动机相关因素及群体差异的认识,为开展年长员工生涯管理及助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梅  方晓伟  
文章以浙江地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35~59周岁的城镇中青年人是否愿意延迟退休年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就业状况对延迟退休意愿的影响最显著;在单位处于中层职位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延迟退休的意愿更强烈;机关事业单位的劳动者更倾向于延迟退休;女性比男性的延迟退休意愿更强;人力资本状况、年龄、工作满意度对延迟退休意愿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