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6)
2023(13875)
2022(11881)
2021(10626)
2020(9201)
2019(21086)
2018(20144)
2017(38039)
2016(20600)
2015(22651)
2014(22457)
2013(22395)
2012(21179)
2011(19509)
2010(19733)
2009(18415)
2008(18099)
2007(16527)
2006(14893)
2005(13462)
作者
(65199)
(54637)
(54572)
(51890)
(34715)
(26412)
(24775)
(21421)
(20614)
(19445)
(18863)
(18039)
(17716)
(17264)
(17242)
(17037)
(16575)
(16121)
(15823)
(15732)
(13902)
(13552)
(13448)
(12573)
(12558)
(12045)
(11985)
(11920)
(11141)
(10894)
学科
(104164)
经济(104057)
管理(55659)
(54373)
(41233)
企业(41233)
方法(40758)
数学(36071)
数学方法(35706)
(26783)
中国(24463)
(23195)
地方(22756)
(22267)
业经(19824)
农业(18899)
(17383)
贸易(17376)
(16810)
(16437)
地方经济(14408)
环境(13970)
(13691)
金融(13689)
(13347)
银行(13278)
(13223)
理论(12738)
(12679)
(12651)
机构
大学(310517)
学院(306886)
(134697)
经济(132132)
研究(114268)
管理(111046)
理学(95675)
理学院(94484)
管理学(92646)
管理学院(92094)
中国(84012)
科学(72288)
(65783)
(64456)
(60846)
(58713)
研究所(55579)
业大(51941)
农业(51210)
中心(50713)
(47174)
财经(46683)
经济学(42729)
(42302)
北京(41406)
(40237)
(39681)
师范(39121)
经济学院(38414)
(36546)
基金
项目(204673)
科学(159226)
基金(149002)
研究(140728)
(134194)
国家(133071)
科学基金(110996)
社会(91068)
社会科(86225)
社会科学(86194)
(79928)
基金项目(78407)
自然(73089)
自然科(71411)
自然科学(71379)
自然科学基金(70128)
(68021)
教育(64156)
资助(60956)
编号(54153)
重点(47271)
(45310)
(44745)
成果(43977)
(42069)
科研(40174)
计划(39871)
创新(39503)
国家社会(38575)
课题(38353)
期刊
(151607)
经济(151607)
研究(91347)
中国(61395)
学报(59875)
(58258)
科学(51510)
(45527)
大学(43841)
学学(41691)
管理(40502)
农业(38672)
教育(28076)
(26930)
金融(26930)
经济研究(26033)
技术(24922)
财经(24236)
业经(22524)
(21003)
(20947)
问题(19970)
技术经济(16852)
(16789)
(16579)
业大(15618)
统计(15569)
世界(14671)
国际(14251)
科技(14096)
共检索到464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菊华  陈志光  
文章利用定量和定性数据,探讨家庭变迁和公共福利不足背景下老年人自评的绝对经济贫困的发生率和发生概率。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家庭形式和居住安排、子女的数量和性别、老人的工作史等因素都作用于自评的经济贫困;(2)公共福利的有无对老人经济贫困的影响尤大;(3)孤寡老人、有女无儿的老人、农村男性老人的自评经济状况低于其他老人。由于绝对经济贫困往往是其他类型贫困之源,老人生活来源的不足影响到他们客观和自评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心理满意度等多个方面。结合6省的深度访谈资料,文章提出了改善老年人经济福利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亚庆  王晓兵  杨军  罗仁福  
我国的扶贫战略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成功,农户贫困率降低十分显著,但随着扶贫的深入,消除剩余贫困的难度也不断增大。基于浙江、湖北、云南三省1 362户农户持续10年的微观调研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统计指标和计量模型方法,分析了我国农户贫困的持续性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虽然我国农户贫困主要是暂时性的,但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持续性贫困人口比例将显著增加,且区域分布不均衡,东西部在贫困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农户个体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其脱离持续性贫困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减少社会排斥将促进弱势农户提高社会资源积累,有助于农户脱离长期贫困。分散收入风险,也有利于农户摆脱长期贫困。除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洋洋  孙鹃娟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实证研究,对全国老年人的贫困状况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老年人中有24%处于贫困状态,女性、身体健康欠佳、农业户口、与子女居住、文化水平低、没有工作、缺少养老金以及高龄老人构成了贫困老年人口的主体;其中婚姻、性别、身体健康程度、文化水平、户口性质、是否有工作、是否有退休金以及居住方式对老年人贫困状况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陈金圣  陈世伟  
贫困的顽固性与扶贫济困的可持续性是关系全面小康建设全局的大事。国家对贫困救济承担基本责任、救济内容的综合性与全面性及管理的分层次等英国济贫制度的设计与选择,对于我国在绝对贫困救济立法中妥善处理好绝对贫困救济的对象范围、救济标准的确定、主体制度的选择和救济资金的筹措等关键性技术问题提供了前车之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迎风  张芬  
文章采用"双界线"方法对中国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通过构建随机占优方法和测算一致性比例两种方法研究多维贫困指数关于维度变化、权重选择的稳定性。结果显示,相对收入贫困,多维贫困下降更为明显,但是多维贫困的省份排序与经济发展程度并不相一致。在稳定性方面,等权重下不同维度组合间的多维度识别结果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维度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多维贫困识别结果关于权重的选择变化较大,相对于等权重法,频率法权重下识别的贫困群体向低收入群体更为集中,且识别的结果关于维度变化也更为稳定。研究说明,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需要根据关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陈琳  赵良仕  邹玮  
构建适于中国农村的水贫困与经济贫困评价体系,经过主客观综合权重法赋权后,对1995-2011年间31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地区的水贫困与经济贫困水平进行评价。通过非线性回归拟合,验证了31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水贫困与经济贫困之间存在共生关系。通过构建农村水贫困与农村经济贫困的耦合度模型,测算出两者的历年耦合程度;在此基础上,分4个时间阶段观察与分析17年间农村水贫困和农村经济贫困时空耦合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各阶段水贫困与经济贫困处于极度耦合的农村地区占一半以上;呈极度耦合的农村地区在增加,低度耦合的地区数在减少;各地区的耦合状态波动幅度和波动趋势多样性显著。据此,提出治理农村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金圣  陈世伟  
英国等西欧国家有着悠久的济贫传统,其济贫法制体系与实践亦相当成熟。其济贫法制体系中的国家承担济贫基本责任的原则,区别对待与分类管理的做法,对济贫内容的综合性安排,以政府出资为主的筹资方式及操作程序的科学设计对我国当今的绝对贫困救济立法具有借鉴价值。参考英国的济贫制度体系,我国的绝对贫困救济立法亦须依据实际国情妥善处理好绝对贫困救济的对象范围、救济标准的确定、主体制度的选择和救济资金的筹措等关键性技术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叶普万  
本文主要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贫困经济学领域关于经济增长和缓解贫困,贫困的内涵、度量和类型,减贫战略及其演进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的研究,并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在宏观上将减贫战略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微观上将瞄准机制直接瞄准穷人和进行制度扶贫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小云  于乐荣  齐顾波  
本文利用2000~2008年分省的经济增长和贫困数据研究中国新世纪以来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的关系,包括不同区域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变化的趋势,以及经济增长和不同产业增长对不同区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对减少贫困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但贫困减少的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贫困发生率对人均GDP的弹性绝对值为1.09,明显低于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然而,各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贫困减少速度以及贫困发生率对人均GDP的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农业部门的增长仍然具有较高的减贫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雪妮  孙才志  邹玮  
在牛津大学水贫困指数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贫困指数基础上,分别综合考虑资源、设施、能力、使用、环境5方面和收入、支出、教育、健康、发展环境、家庭供养及就业6方面,构建适用于我国省际间进行比较的中国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经济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为各指标赋以权重。对2009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水贫困及经济贫困水平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水贫困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协调度分析并进行空间分异。计算结果能够反映我国水贫困水平和经济贫困程度的实际情况,并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贫困与经济贫困存在较高程度的耦合度,水贫困与经济贫困整体水平从西到东逐渐变好,得出我国水贫困与经济贫困为共生关系、在扶贫政策中应加入减少水贫困策略的结论。最后,从建立与完善水权制度、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加强水生态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对我国减贫问题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二鹏  
基于2005—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数据,从主观贫困、消费贫困和收入贫困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老年贫困,并对影响老年贫困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主观贫困发生率最低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消费贫困发生率次之但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而收入贫困发生率最高并有逐步上升趋势。代际与家庭因素中的代际经济支持力度、家庭收入状况、老年人的家庭经济地位,以及社会福利因素中的否享有养老金、社区所提供老年服务的完备程度等均影响了老年贫困的发生,但对主观、消费和收入不同维度的贫困发生的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尤亮  刘军弟  霍学喜  
从理论视角,研究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面临的重要挑战;从政策决策视角,推进解决贫困人口的持续贫困问题是政府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聚焦"渴望"—影响贫困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的关键,以渴望与投资关系为主线,建立"渴望—投资—贫困"理论分析框架。依据个体渴望异质性分析的结果,将贫困人口划分为高渴望群体和低渴望群体。针对高渴望群体投资不足行为的约束,本文提出以输血型政策供给突破制约投资不足的外在约束的解决方案;针对低渴望群体的投资不足行为,本文提出以激发型政策供给促使贫困人口由低渴望向高渴望转变,进而提出采用输血型政策供给以促进其投资行为,实现低渴望群体脱贫的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联  孙永生  王娜  倪国华  
贫困的形成机理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目前,关于贫困形成机理的研究还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首先回顾贫困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然后本文结合中国反贫困的实践经验,提出一个贫困形成机理的分析框架,分析贫困的各致贫因素:经济因素、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地理环境因素、脆弱性因素、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以及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最后本文做出了总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毕鹤霞  
高等职业院校贫困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对其家庭地域、家庭经济、个人消费、学习、人际交往、思想行为活动、心理自评、就业期望和心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贫困慢慢从贫困生心理淡化,不再是贫困生的主要心理障碍,取而代之的是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心理调节和择业问题所带来的困扰。建议要因势利导,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要防治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发展,完善心理救助体系;要明确自我认知,提高抗挫能力。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钟惟东  
文章从信息贫困视角出发,探析信息贫困类型、信息贫困与经济贫困关系及两者间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信息贫困通过机会不足和保障能力不够、能力不足两种路径传导到经济贫困,形成资源匮乏性经济贫困、技术性经济贫困和知识性经济贫困3种贫困状态。文章认为应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图书馆建设、公共服务供给解决资源匮乏性经济贫困,通过教育、培训、信息素养能力培育和政策性解读等解决技术性经济贫困和知识性经济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