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8)
2023(11667)
2022(9840)
2021(9043)
2020(7726)
2019(17371)
2018(17021)
2017(33705)
2016(17909)
2015(19035)
2014(18463)
2013(17915)
2012(16061)
2011(14047)
2010(13419)
2009(12058)
2008(11315)
2007(9324)
2006(7497)
2005(5910)
作者
(47675)
(39864)
(39799)
(37593)
(25275)
(19343)
(17883)
(15826)
(15225)
(13636)
(13418)
(13404)
(12500)
(12233)
(12150)
(12041)
(11968)
(11873)
(11477)
(11331)
(9759)
(9662)
(9247)
(9138)
(9100)
(8871)
(8516)
(8345)
(8015)
(7842)
学科
(73618)
经济(73538)
(50860)
管理(50715)
方法(42485)
(40412)
企业(40412)
数学(39449)
数学方法(39082)
(19693)
(19413)
中国(17220)
(14537)
贸易(14535)
业经(14298)
(14189)
农业(13478)
(13036)
财务(13003)
财务管理(12979)
企业财务(12417)
(11400)
技术(11390)
地方(11270)
(11115)
环境(10358)
(10009)
金融(10008)
(9531)
银行(9492)
机构
大学(239672)
学院(238805)
(103755)
经济(102247)
管理(99715)
理学(89528)
理学院(88703)
管理学(87261)
管理学院(86839)
研究(71704)
中国(53342)
(46281)
(44693)
科学(43449)
(40968)
业大(38742)
财经(38078)
(35282)
中心(34919)
经济学(33628)
(33373)
农业(32694)
(31239)
研究所(31022)
经济学院(30933)
财经大学(29152)
经济管理(27673)
商学(27484)
北京(27258)
商学院(27239)
基金
项目(179686)
科学(144070)
基金(136311)
研究(124829)
(120109)
国家(119163)
科学基金(104425)
社会(84408)
社会科(80397)
社会科学(80377)
基金项目(72936)
自然(69542)
(68665)
自然科(68079)
自然科学(68061)
自然科学基金(66908)
(58483)
教育(58059)
资助(55158)
编号(47053)
(40757)
重点(40117)
(38526)
(37110)
国家社会(36561)
创新(36086)
科研(35832)
教育部(35728)
成果(34794)
人文(34648)
期刊
(92180)
经济(92180)
研究(58550)
学报(39399)
中国(35820)
科学(35512)
(34852)
(33878)
管理(33289)
大学(30493)
学学(29561)
农业(23725)
技术(19395)
(18791)
金融(18791)
财经(18631)
经济研究(16615)
(15868)
业经(15719)
教育(15293)
问题(13028)
(12761)
统计(12441)
(11756)
商业(11588)
(11515)
技术经济(11250)
科技(11022)
理论(10731)
(10346)
共检索到310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熊江尧  张安全  杨继瑞  
老年照料对子女劳动供给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理论上,老年照料对子女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两种相反的假设,分别是减少劳动供给以提供老年照料和增加劳动供给以应对经济压力。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研究老年照料对已婚子女劳动供给的影响发现,已婚的非独生子女在提供老年照料服务时,丈夫和妻子的劳动时间都会显著下降,呈现出合作的特征;而已婚独生子女在提供老年照料服务时,妻子的劳动时间会下降,丈夫的劳动时间有所增加,呈现出分工的特征。最后,本文针对上述实证结果提供了合理的经济解释,并认为应该通过发展养老服务业和制定支持性的财税政策来减轻成年子女的养老负担。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洪友  余锦亮  杜亦譞  
多代直系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是我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特征,因而老年人在家庭照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文章利用2010年、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并实证分析了老年父母的隔代照料及料理家务活动对子女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年父母的隔代照料显著提高了子女的劳动供给,其中男性劳动参与率提高了6.3%,女性提高了14.3%,并且女性的工作时间增加幅度远大于男性。此外,隔代照料对农村居民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大于城市居民,而对城市居民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时间上,公共服务不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洪友  余锦亮  杜亦譞  
多代直系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是我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特征,因而老年人在家庭照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文章利用2010年、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并实证分析了老年父母的隔代照料及料理家务活动对子女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年父母的隔代照料显著提高了子女的劳动供给,其中男性劳动参与率提高了6.3%,女性提高了14.3%,并且女性的工作时间增加幅度远大于男性。此外,隔代照料对农村居民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大于城市居民,而对城市居民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时间上,公共服务不均等以及就业能力和工作性质的差距是异质性产生的重要原因。文章从老年人影响青年人劳动力供给的角度,验证了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女性为何有条件更加“勤劳”。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逸芳  程璆  许佳贤  
文章基于CGSS2012调查数据,考察了角色代偿意识、家庭照料两个维度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及其工资报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角色代偿意识越强,外出参与社会劳动的可能性越高,但对工资报酬的影响不显著;家庭照料的影响则要区分看待:学龄子女数量越多、或越认为养老责任在自己,女性社会劳动参与度越高,而对家庭成员的照料时间以及幼龄子女数量则呈负向影响。此外,学龄子女数量和个人养老态度会负向影响报酬待遇,但付出的照料时间越长,工资报酬反而会越多。稳健性检验证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和工资报酬会在户籍和代际上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郑逸芳  程璆  许佳贤  
文章基于CGSS2012调查数据,考察了角色代偿意识、家庭照料两个维度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及其工资报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角色代偿意识越强,外出参与社会劳动的可能性越高,但对工资报酬的影响不显著;家庭照料的影响则要区分看待:学龄子女数量越多、或越认为养老责任在自己,女性社会劳动参与度越高,而对家庭成员的照料时间以及幼龄子女数量则呈负向影响。此外,学龄子女数量和个人养老态度会负向影响报酬待遇,但付出的照料时间越长,工资报酬反而会越多。稳健性检验证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和工资报酬会在户籍和代际上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鑛  陈士芳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数据,采用Tob it截断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已婚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与城镇已婚女性劳动供给正相关,女性受教育程度是已婚女性劳动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城镇已婚女性年龄与其劳动供给之间呈负相关。丈夫月收入与城镇已婚女性劳动供给呈负相关。家庭中六岁以下孩子的存在作为已婚女性减少市场劳动时间的决定因素是不显著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岚  董晓媛  陈功  郑晓瑛  
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农村经历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变迁。劳动力转移、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农村已婚妇女的家庭照料负担。在本文中,我们利用2000、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研究了照料父母对农村已婚妇女劳动时间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照料老年父母对已婚妇女的农业劳动时间没有影响,而对于非农劳动而言,照料自己的父母不会影响妇女的非农劳动时间,但是照料公婆对妇女的非农劳动时间却有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农村传统的父权意识仍然对家庭内部照料资源的分配起到重要的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继圣  周亚虹  
在生育政策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已婚女性的劳动供给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自身及子女的福利水平。文章基于儿童看护的视角,研究了与家中老人合住如何缓解已婚女性照顾幼年子女的压力,并探讨了对其劳动供给产生的影响。文章使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虑到居住模式选择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之间的内生性,使用特殊解释变量回归的方法,发现与家中老人合住可以显著提升我国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其幅度约为49%,这一结果可以理解为两者之间的因果效应。居住模式对我国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因幼年子女数量不同而呈现异质性,对有且仅有1个幼年子女的已婚女性而言,影响最明显。与老人合住同时会使我国已婚女性每周工作时间显著增加4个小时,其幅度约为8.26%。文章的研究揭示了我国家庭居住模式的新变化所带来的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改变,并为女性生育福利和劳动供给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楠   何雄  
从子女不同受教育阶段视角,使用2012、2013、2015、2017年四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有0—3岁学龄前子女的已婚女性,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提高2%的劳动参与率;对于有13—18岁高年级阶段子女的已婚女性,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提高3%的劳动参与率。考虑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之间的内生性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仍然可以显著提升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并且低学历女性更容易从数字普惠金融中获益。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已婚女性就业质量的提升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文章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已婚女性就业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汤小庆  戚亦浓  杨华磊  
伴随全面三孩政策的落地,中国越来越致力于促进生育,那表征为放松生育管控的生育政策调整会对中国劳动市场,尤其是已婚个体的劳动供给产生何种影响呢?这关乎生育配套政策的制定。为识别放松生育管控对中国已婚个体劳动供给的影响,全面二孩政策提供了一个准自然实验的机会。本文基于2014、2016、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 ,考察了全面二孩政策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一年,全面二孩政策显著降低了已婚个体的劳动供给,大体上,在一个孩子的基础上,再多生育一个孩子,参与劳动的概率下降了9.3%。这一方面源于在缺乏社会和家庭照料下,生育对父母照料的刚性需求不可替代,另一方面源于生育带来了人力资本损耗下的工资率下降,进一步阻碍个人就业。进一步分析发现,首先,女性、农村户口群体、20-35岁年轻群体、家庭收入较低群体因为生育政策的放松,其参与劳动的概率更低;其次,全面二孩政策也降低个体的劳动时间,即在生育一孩的基础上,再生育二孩,个人周工作时间平均下降3.787小时;最后,随着时间的推进,全面二孩政策对劳动供给无显著影响,这也意味着当前生育政策的放松在长期内对劳动市场的影响趋于减弱。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佳  
本文通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了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利用中国1998年-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模型推导的结果,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且"替代效应"占主导。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确实存在负向影响,二氧化硫污染排放量上升1%,将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0.028%,但是这种影响随着经济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存在"门槛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占主导;在经济发展一般的地区,则地缘因素占主导;在经济发达地区,"替代效应"占主导。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晓静  
本文采用Tobit模型,基于2008年河南省农村254个60岁以下已婚妇女的调查数据,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地经济发展是否以第一产业为主、农村经济是否以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业为主、人均耕地、块均耕地、妇女年龄以及家庭财富都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有显著影响;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有负向影响,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家庭赡养系数对妇女农业劳动供给有正向影响,但统计上并不十分显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运华  刘亚南  
在社会化、市场化的老年长期护理体系发育不足的背景下,家庭尤其是子女仍然是失能老人照料服务的重要供给主体。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失能老人子女照料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超过60%失能老人的主要照料者为子女,但70%以上的失能老人每周得到子女照料的时间小于72个小时;失能程度、家庭地位、家庭收入、医疗和照料支出等是影响失能老人能否得到子女照料以及照料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子女数量越多只能增加失能老人获得子女照料的概率,但并不必然会延长照料时间。出台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的支持政策,加快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和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的建设步伐,有助于缓解当前老年失能化的问题。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翟福昕  
融资约束、金融市场化改革以及金融扭曲是否影响企业资本劳动比,这是事关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在构建有效测度中国背景下企业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企业运营资本投资敏感性指标WKS的基础上,本文的重要发现是:(1)融资约束是制约中国制造业企业资本劳动比提高的重要因素。在小规模、年轻及未获得政府补贴的企业中,这种制约效应表现得更为突出;(2)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民营企业中融资约束对企业资本劳动比的制约效应更为显著;(3)现阶段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及金融扭曲对民营企业资本劳动比造成更强的制约效应,表现为在那些金融市场化进程越快或金融扭曲程度越深的地区中,民营企业资本劳动比所受到融资约束的制约效应越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江一  李涵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数据,采用断点回归设计识别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老年人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领取新农保养老金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且主要是降低了农业劳动参与率,并未降低非农业劳动参与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是通过收入效应降低了劳动参与率的。具体体现为,新农保养老金水平越高,其对劳动参与的负向影响越大,但收入效应仅体现在私人储蓄较充足的群体,这表明新农保养老金只是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催化剂",它仅仅使养老筹资能力较强的老年人提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