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50)
2023(15008)
2022(12856)
2021(11972)
2020(9886)
2019(22401)
2018(22217)
2017(42810)
2016(23362)
2015(25879)
2014(25571)
2013(25467)
2012(23160)
2011(20876)
2010(20549)
2009(18789)
2008(18092)
2007(16015)
2006(14086)
2005(11833)
作者
(69229)
(58056)
(57446)
(54530)
(36240)
(27968)
(25681)
(22933)
(21876)
(20208)
(19580)
(19533)
(18158)
(17946)
(17673)
(17639)
(17579)
(17062)
(16518)
(16243)
(14797)
(14004)
(13916)
(13337)
(13109)
(12937)
(12724)
(12685)
(11676)
(11578)
学科
(94282)
经济(94181)
(67778)
管理(59963)
(50996)
(45618)
企业(45618)
方法(40737)
数学(35911)
数学方法(35562)
农业(33844)
业经(25508)
中国(24353)
(21682)
地方(20470)
(20387)
(16969)
贸易(16963)
(16629)
(16485)
技术(14767)
环境(14456)
(14303)
理论(12958)
(12924)
(12643)
农业经济(12565)
(12479)
银行(12410)
(12048)
机构
学院(331195)
大学(329360)
管理(131686)
(130495)
经济(127810)
理学(116044)
理学院(114755)
管理学(112706)
管理学院(112150)
研究(111578)
中国(81494)
(79124)
科学(73479)
(69122)
业大(61517)
农业(61305)
(56676)
(53893)
研究所(52360)
中心(51205)
(46924)
财经(44365)
(43300)
师范(42813)
北京(42563)
(40699)
(39654)
农业大学(39453)
(37891)
经济学(37879)
基金
项目(238766)
科学(186561)
基金(173422)
研究(169436)
(153884)
国家(152557)
科学基金(129851)
社会(107438)
社会科(101469)
社会科学(101441)
(94401)
基金项目(93975)
自然(86050)
自然科(84020)
自然科学(83995)
自然科学基金(82480)
(78960)
教育(75248)
资助(69301)
编号(69023)
成果(53649)
重点(52912)
(51512)
(51497)
(49459)
创新(46148)
课题(46047)
科研(45827)
计划(44646)
国家社会(44285)
期刊
(142447)
经济(142447)
研究(89167)
(80281)
学报(61723)
中国(60935)
科学(54673)
农业(54628)
大学(46224)
学学(44348)
管理(41722)
(37001)
业经(29913)
教育(29680)
(26462)
金融(26462)
(25288)
技术(25195)
经济研究(20514)
问题(20321)
财经(20222)
(19379)
业大(18629)
科技(18165)
(17155)
资源(16188)
农业大学(15570)
技术经济(15399)
图书(15131)
农业经济(15118)
共检索到463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华   李美婷   李太创  
基于劳动力流动理论,以家庭成员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假设,运用有序probit模型,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量老年照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照料对县乡村内短距离转移有促进效应,对县外市内、市外省内、省外转移有牵制效应且距离越远牵制效应越明显。异质性研究表明,老年照料对男性劳动力转移兼具促进效应与牵制效应,已婚女性因偏好于近距离转移影响不明显;“夹心层”家庭子女牵制效应显著。鉴于此,应凝聚“依亲而居”社会合力,挖掘本地非农就业潜力,构建老年照料服务多元供给体系,缓解老年照料压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课题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流动性不断增强。本文根据1990年、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的空间距离变化以及农村劳动力省际迁移来源地和目的地变化及特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万晓萌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溢出视角,分析了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地理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利用广义空间面板模型,选择我国1990-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能够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间接影响"相邻"地区城乡居民收入,说明劳动力转移对于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在经济意义上是显著的。但是,从产业角度来说,由于第二产业比重过高,吸纳劳动力相对较少,第一、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过大,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能有效转移,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要通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技能、加强省际间经济合作、完善劳动力市场等措施,有效助力农村劳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芬芬  罗光强  
基于2008—2019年中国跨国流动至19个国家的农村劳动力数据,运用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与流入国的文化距离每减少1个单位,流入该国的中国农村劳动力人员数就增加68.8个百分点;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流入发达国家的阻碍效应明显强于发展中国家。当前应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行动方案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加快文化国际传播进程,提高文化融合度与包容度,制定针对性文化交流策略,加强流入国文化培训。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芬芬  罗光强  
基于2008—2019年中国跨国流动至19个国家的农村劳动力数据,运用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与流入国的文化距离每减少1个单位,流入该国的中国农村劳动力人员数就增加68.8个百分点;文化距离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流入发达国家的阻碍效应明显强于发展中国家。当前应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行动方案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加快文化国际传播进程,提高文化融合度与包容度,制定针对性文化交流策略,加强流入国文化培训。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檀竹平  耿鹏鹏  罗必良  
利用9省(区)农户数据,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距离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的距离越远,越能够强化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倾向。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户劳动力转移对农地转出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只有当农户中劳动力的非农转移达到一定比例时,才会对农地转出产生影响;使用替代变量法和工具变量法均证明了该结果的稳健性。农户异质性分析表明,高兼业程度农户的劳动力非农转移、体力型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其农地转出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分区域来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影响呈现中部、东部、西部依次弱化的区域格局。另外,农户参与分工经济,进行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会显著降低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户农地转出的促进作用,这表明农业劳动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地流转三大要素市场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任晓聪  孔梅  
土地流转可以使土地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但是目前我国土地流转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市场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以及地方政府职能错位等等,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能顺利转移到城市。因此需要健全市场机制、完善土地流转纠纷协调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准确定位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蕊  母彦婷  李艳波  
城镇化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将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文章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种尺度,对当前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关注点和相应的结论分别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森林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农药化肥使用等方面,兼具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呈现出复杂性和区域差异性的特征;人口效应、汇款效应是劳动力转移对乡村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直接途径,并受经济、社会、环境因素的调控。未来研究需要多尺度和跨尺度的研究框架,关注耦合的社会生态系统对这一过程的特殊响应,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毅  徐秀英  
基于浙江省龙游县5个行政村115户农户268块竹林地投入产出数据,采用DEA模型对竹林生产效率进行测度,运用Tob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分析劳动力转移对竹林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林地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的均值分别为0.470、0.560及0.842,竹林地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劳均非农就业时间、劳动力转移类型的复合性、竹林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及户主年龄对竹林地生产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竹林地总块数对竹林地生产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提出改善竹林投入、提高生产效率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伟  
农村劳动力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式,且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构建四地区六部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根据2000和2007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已由2000年的1.054%增加到2007年的5.565%,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增长的幅度最大,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正在由负向正转化;相对于区域内转移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大了地区之间的差距,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使东中差距、东西差距、西中差距分别增加5.738%、6.668%、12.627%,比2000年各地区的差距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各地区非农产业部门附加值上升,农业部门附加值下降,其中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服务业部门的影响较大,对西部地区重工业部门的影响最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范晓非  王千  高铁梅  
本文是在当前"用工荒"的社会背景下,利用托达罗模型,在比较优势的框架下,采用CHNS(中国健康营养调查)的微观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具有内生选择的转换模型表明:预期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最重要的因素;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预期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调查的我国农村劳动力数据存在自选择问题,因此在分析转移劳动力收入时应该考虑自选择的影响;教育是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收入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杜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劳动力转移主要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类型——本地非农就业和外出就业,外出就业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水平高于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但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的内部收入差距却高于外出就业劳动力。两种类型转移劳动力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省份、性别、人力资本、就业单位或工作类型等;在外出就业劳动力与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中,禀赋回报率的差异部分解释了57.9%,而禀赋差异部分解释了42.1%。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志刚  李娜  
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文献,重点评述了解释"为何城乡收入差距没有随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而缩小"的各种理论观点,以及针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假说进行的经验检验。在对各种理论观点和经验检验方法进行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建军  孙君  
文章对1980~2011年不同时期的劳动力价格趋同情况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0~1987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与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差距较大;1988~1994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超过了城镇劳动力工资;1995~2003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与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差距逐渐扩大,尤其是1998年以后工资差距迅速加大;2004~2011年,二者的差距又开始逐步缩小,并有逐步动态趋同的趋势,虽然趋同的速度总体上不是很快,但有加速的趋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祥江  杨锦秀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并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但转移规模应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当劳动力转移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刘易斯拐点"出现后,虽然西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但数量不断减少后,农业产出总量不仅不会继续增加反而开始减少。文章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农村转移劳动力数量存在最佳规模,并以我国劳动力转移数量较大的西南地区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