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3)
- 2023(9247)
- 2022(8284)
- 2021(7967)
- 2020(6623)
- 2019(15486)
- 2018(15582)
- 2017(30256)
- 2016(16539)
- 2015(18632)
- 2014(18711)
- 2013(18483)
- 2012(16727)
- 2011(15025)
- 2010(14742)
- 2009(13221)
- 2008(12673)
- 2007(10845)
- 2006(9211)
- 2005(7858)
- 学科
- 济(61653)
- 经济(61577)
- 管理(45439)
- 业(43899)
- 企(36204)
- 企业(36204)
- 方法(30870)
- 数学(26681)
- 数学方法(26345)
- 农(17576)
- 中国(17007)
- 财(14579)
- 学(14344)
- 业经(13846)
- 地方(13220)
- 农业(11946)
- 理论(11556)
- 和(10717)
- 贸(10354)
- 贸易(10349)
- 制(10212)
- 技术(10148)
- 易(10014)
- 教育(10001)
- 环境(9812)
- 务(9515)
- 财务(9458)
- 财务管理(9444)
- 企业财务(8946)
- 划(8848)
- 机构
- 大学(230738)
- 学院(226899)
- 管理(95262)
- 济(85802)
- 经济(83780)
- 理学(83544)
- 理学院(82590)
- 管理学(81141)
- 管理学院(80736)
- 研究(74254)
- 中国(53080)
- 京(49509)
- 科学(47158)
- 财(37197)
- 所(36732)
- 农(35167)
- 业大(35017)
- 中心(34174)
- 研究所(33783)
- 范(32090)
- 师范(31849)
- 江(31476)
- 北京(31436)
- 财经(30856)
- 经(28126)
- 农业(27377)
- 院(26796)
- 州(26273)
- 师范大学(26066)
- 经济学(24507)
- 基金
- 项目(163686)
- 科学(128697)
- 研究(121616)
- 基金(118369)
- 家(102381)
- 国家(101468)
- 科学基金(87571)
- 社会(74703)
- 社会科(70520)
- 社会科学(70502)
- 基金项目(63992)
- 省(63576)
- 自然(57735)
- 自然科(56371)
- 自然科学(56360)
- 教育(56176)
- 自然科学基金(55324)
- 划(54091)
- 编号(50982)
- 资助(48683)
- 成果(41322)
- 部(36173)
- 重点(35902)
- 课题(34406)
- 发(34186)
- 创(33866)
- 创新(31429)
- 项目编号(31426)
- 科研(31307)
- 教育部(31191)
共检索到318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范娟娟
本文调查了在京非务工经商型的老年流动人口的语言使用、语言态度和语言能力方面的状况。结果显示,老年流动人口流入北京后,其语言经历了再社会化的过程,普通话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但老年流动人口普通话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仍有一定难度,家庭方言代际传承也出现危机。
关键词:
老年流动人口 老年教育 语言学习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霞
当前,苹果移动设备在高校中风行,利用移动设备学习语言也成为热点。为了解高校中苹果移动设备辅助语言学习的现状及外语教师对iPad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看法,本研究对珠海四所高校240名苹果移动设备用户(186名学生及54名外语学院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苹果移动设备中有助于语言学习的软件虽多,但远未被合理利用;外语教师较之学生在利用苹果移动设备辅助语言学习上未见显著差异,因而难以发挥指导作用。访谈则揭示了深层原因在于教师对苹果移动设备中软件的了解不充分,因而对其辅助外语教学的潜力认识不足。此外,多数教师对iPad运用于课堂教学存在疑问,移动设备运用于课堂需要师生观念的改变和相关技...
关键词:
苹果移动设备 移动学习 外语教学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郑研辉 郝晓宁
目的:分析老年流动人口就医流向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升流动老人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利用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及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动老人就医流向选择存在不均衡性,选择不理会或自行买药的比例最高,其次依次是本地医院、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除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个体特质外,家庭月均收入、是否独自流动、社会交往以及参保情况对流动老人就医流向选择作用明显。结论:应通过强化健康教育、引导合理就医、完善流动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等途径,优化流动老人就医流向,促进健康服务均等化,提升流动老人健康水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邹静 邓晓军
女性老年流动人口在群体特征、生活方式、心理诉求等方面区别于其他流动人口,兼具老年性和流动性,从而使其社会融合成为值得研究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OLS、PSM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居住安排对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1)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社会参与、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四个维度,心理融合得分最高,社会参与得分最低;(2)相比其他性质住房(如借住房和其他非正规居所)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居住在政府提供的公租房、自购商品房、自购保障性住房、自建房和租住私房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更高,而居住在自购小产权房与其他性质住房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无差异;(3)拥有住房产权对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要是通过与本地居民的互动交往和身份认同来实现的;(4)异质性分析发现租住私房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加比例最高,居住在自建房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心理融合度最高,居住在自购商品房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社会参与度最高。据此提出差异化的购房支持政策、合理的土地规划、建立老年流动人口的户口随迁支持政策等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含伟
目前中国老年流动人口数量庞大,群体多样性日趋明显,城市管理与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亟须对老年流动人口的群体差异进行研究。文章使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6个大城市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不同老年流动人口群体异地生活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长期居住愿望和社会融入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城"型比"乡—城"型老年流动人口异地生活感知更好;"主动型"比"被动型"老年流动人口的生活感知更好;流动距离越长,生理和心理健康越差,但市内跨区(县)的老年流动人口长期居住愿望最低,而省内跨市的老年流动人口长期居住愿望最强;收入水平对老年流动人口生理和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但会显著影响其长期居住愿望和社会融入;"社交型"比"宅居型"老年流动人口异地生活感知更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老有所为是提升其异地生活感受的有效途径;女性比男性老年流动人口有更好的异地适应性,健康自我感知和长期居住愿望均优于男性;学历较高、年龄较轻、配偶健在的老年流动人口有更好的异地生活感知。最后,文章提出改善老年流动人口生活质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老年流动人口 群体差异 异地生活感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邹静 邓晓军
女性老年流动人口在群体特征、生活方式、心理诉求等方面区别于其他流动人口,兼具老年性和流动性,从而使其社会融合成为值得研究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OLS、PSM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居住安排对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1)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社会参与、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四个维度,心理融合得分最高,社会参与得分最低;(2)相比其他性质住房(如借住房和其他非正规居所)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居住在政府提供的公租房、自购商品房、自购保障性住房、自建房和租住私房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更高,而居住在自购小产权房与其他性质住房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无差异;(3)拥有住房产权对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要是通过与本地居民的互动交往和身份认同来实现的;(4)异质性分析发现租住私房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加比例最高,居住在自建房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心理融合度最高,居住在自购商品房的女性老年流动人口社会参与度最高。据此提出差异化的购房支持政策、合理的土地规划、建立老年流动人口的户口随迁支持政策等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超
该文认为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包括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心理融入、政治融入等4个层次,提出了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模型,从城市融入的动机、目标、决定因素3个方面分析了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过程,说明不同的生活目标影响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程度,在城市现代部门就业或成为个体工商户、成为城市居民的可能性较大,行政调控机制和市场筛选机制两大机制决定着流动人口能否成为流入城市居民,并以江苏昆山调查数据印证了其解释力。
关键词:
城市融入 流动人口 城市融入模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崔羽杭 时利利
语言学习焦虑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情绪状态,影响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文章以267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语言学习焦虑现状、语言学习焦虑和英语成绩的关系以及性别对语言学习焦虑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建议,从而降低语言学习焦虑,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表现力。
关键词:
语言学习焦虑 英语成绩 非英语专业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宋艳姣 王丰龙
本文根据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OLS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身份认同对流动人口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的城市居民身份认同度越强,其消费水平越高;随着对市民身份认同度的提升,流动人口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均明显增强。在控制收入等一系列因素后,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由农民角色转变为城市居民时,其月均消费水平提高4.99%。为解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进一步采用倾向值匹配法(PSM)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前述结论具有一致稳健性。因此,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对促进我国流动人口消费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昕东 李翔
本文采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半参数Cox回归对我国流动人口的生育间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不仅人口流动会延迟女性的生育时间,而且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女性的婚育间隔、第一次生育间隔均有显著的延迟效应。第二,结婚年龄越大,婚后越有可能选择尽早生育,且不同初婚时间对生育间隔的影响差异明显。同时,参加医疗保险对婚育间隔存在显著的缩短效应,而参加生育保险对生育间隔存在显著的延迟效应。越有经济实力以及在工作中担任重要职位的女性越有可能扩大生育间隔。而随着婚育间隔的扩大,第一次生育间隔反而会缩短。第三,初育子女的性别对第一次生育间隔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即若初次生育为女性,则第一次生育间隔会缩短。第四,放开生育政策虽无法促使女性缩短婚育间隔,但会明显缩短第一次生育间隔。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教育水平 生育间隔 Cox回归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世军 潘妍 伏玉林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了全民创业浪潮,对于我国日益庞大的流动人口而言,其创业面对诸多挑战,其中具有中国情境的"关系"是流动人口创业选择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沪、汉、蓉等7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高学历还是低学历人群,其创业概率普遍不高,而具有中等学历的人群创业概率却最高,是流动人口创业的主力军;后者不仅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还具有较好的社会关系,尤其是作为弱关系的"与本地人关系"的边际影响要超过"与亲友关系"强关系影响。最后从社会融入、创业培训、关系发挥等角度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创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蔚
本文通过对四川成都市温江区946名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实证分析了当前温江区流动人口的消费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其整体消费特点,以期引导他们的消费行为,进而为成都市提升未来城市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提供思路。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收入 消费 特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庆五
由公安部组织实施于1991年完成的中国50乡镇流动人口调查,是目前国内唯一从流出地进行的一次调查,详细反映了调查点流动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职业、文化、婚姻状况、流动时间、在外从事职业、经济收入、居住状况等基本情况,为从流出地研究流动人口获得了一批数据资料。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承宽 周建芳 全碎莲 林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