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70)
- 2023(9697)
- 2022(8651)
- 2021(7989)
- 2020(6930)
- 2019(16573)
- 2018(16526)
- 2017(31733)
- 2016(17632)
- 2015(20273)
- 2014(20855)
- 2013(20396)
- 2012(19193)
- 2011(17402)
- 2010(17712)
- 2009(16382)
- 2008(16310)
- 2007(14879)
- 2006(12797)
- 2005(11411)
- 学科
- 济(76679)
- 经济(76613)
- 管理(49953)
- 业(44000)
- 方法(37117)
- 企(34943)
- 企业(34943)
- 数学(33285)
- 数学方法(32796)
- 农(20279)
- 中国(20020)
- 地方(19148)
- 财(17508)
- 学(16019)
- 环境(15416)
- 业经(14025)
- 农业(13397)
- 贸(12620)
- 贸易(12615)
- 理论(12551)
- 制(12355)
- 易(12116)
- 和(11604)
- 划(11213)
- 务(10982)
- 财务(10946)
- 财务管理(10908)
- 企业财务(10167)
- 技术(9514)
- 银(9500)
- 机构
- 学院(254731)
- 大学(253428)
- 济(98702)
- 管理(96529)
- 经济(96163)
- 研究(83107)
- 理学(82930)
- 理学院(81871)
- 管理学(80053)
- 管理学院(79559)
- 中国(62776)
- 京(55236)
- 科学(54152)
- 财(44715)
- 农(43788)
- 所(42803)
- 江(40541)
- 中心(40142)
- 业大(39304)
- 研究所(38772)
- 财经(35666)
- 范(35123)
- 师范(34792)
- 北京(34683)
- 农业(34480)
- 州(32833)
- 经(32035)
- 院(29961)
- 经济学(29879)
- 技术(27815)
- 基金
- 项目(168653)
- 科学(131129)
- 研究(121633)
- 基金(119703)
- 家(103950)
- 国家(103073)
- 科学基金(88302)
- 社会(74883)
- 社会科(70741)
- 社会科学(70715)
- 省(67740)
- 基金项目(64264)
- 自然(58458)
- 自然科(57027)
- 自然科学(57011)
- 划(56926)
- 教育(56923)
- 自然科学基金(55903)
- 编号(50928)
- 资助(49987)
- 成果(40914)
- 重点(37772)
- 发(36509)
- 部(36437)
- 课题(35568)
- 创(34202)
- 科研(32587)
- 创新(31970)
- 大学(31603)
- 计划(31042)
- 期刊
- 济(109537)
- 经济(109537)
- 研究(71871)
- 中国(50500)
- 学报(39316)
- 农(38259)
- 财(36409)
- 科学(36258)
- 管理(31599)
- 大学(28992)
- 教育(28227)
- 学学(27027)
- 农业(25448)
- 技术(24100)
- 融(20181)
- 金融(20181)
- 业经(18212)
- 财经(16763)
- 经济研究(16592)
- 问题(16499)
- 统计(14564)
- 图书(14415)
- 经(14348)
- 业(14085)
- 资源(14077)
- 技术经济(13273)
- 策(13104)
- 版(12733)
- 决策(11968)
- 理论(11908)
共检索到375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西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城市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从城市公共环境中的整体交通环境、出行购物环境、公共休闲环境等几个方面,对目前西安市城市环境的宜居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认为无论从城市整体规划的宏观操控上,还是从微观设施的具体配置上,将老年人生活的保障作为前提和依据,才能全面体现"尊老城市"的理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慧民 段品生 郭海东
生态宜居度是目前我国政府和人民密切关注的话题。论文通过归纳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安全保障度及生活便利度4个维度的25个基础指标,构建生态宜居度预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预测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预测得到2016—2020年西安市各区县生态宜居度指数数据,用熵权法对西安市各区县生态宜居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时空特征。得到下列结论:(1)西安市各区县生态宜居度基本保持稳定,2016—2020年,西安市市区生态宜居度略有下降,而周边区县的生态宜居度略有上升,不同区县之间的生态宜居度差距略有扩大趋势;(2)西安市各区县生态宜居度目前在空间上形成"核心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在2016—2020年内有从未央区向长安区连线发展并向两翼辐射的趋势,空间分布布局上逐渐向"中间高,两翼低"演化;(3)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发现,影响西安市各区县生态宜居度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鲁宽民 杨玉生 易鹏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人才基础。本研究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展了相关调查,对西安市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培养资源、培养模式和培养效果都有待加强。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制和城乡差别,因此要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引导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丰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动力。
关键词:
农村实用人才 西安市 培养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魏峰群 席岳婷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蔓延也在加速。当彰显城市特色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当今发展的大趋势时,中国城市化的转型已经刻不容缓,城市与文化的和谐共生必将迈出崭新的一步。本文以西安城市空间蔓延实例分析入手,在城市地域蔓延的一般规律和驱动力演化基础上,通过对西安城市历史空间格局、现状发展结构及历次规划理念演变过程的分析,总结西安城市地域扩展中文化基因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围绕城市文化基因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寻求城市空间扩展和文化精神内涵高度和谐的规划理念和手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璞周 卫海燕 杨芳
以西安市为例,对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二者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关系,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推进,其对城市资源产生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并提出了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缓解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银杰 南灵
以西安市城市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990-2010年近20年的有关数据,利用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指数、扩展强度指数和扩展弹性系数,研究了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变化特征;运用单因素法系统考察了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对建设用地扩展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建设用地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里,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经历了低速发展、稳定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影响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为非农业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展 特征 驱动因素 西安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惠丽 王成军 金青梅
文章以西安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并借助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的层级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市场需求、市场价格、集群企业内部创新能力和融资能力是影响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内外部动力因素作用关系表明,要延长城市文化产业集群的成长期和成熟期,预防集群过早衰退,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依靠产业耦合和内部技术创新,发挥内外部动力的双螺旋结构式促进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文梅 任志远 王丽霞 侯琳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资源,各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土资源生态系统的安全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保护水土资源,保证水土资源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是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以西安市为例,在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目标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城市水土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方法,按照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系统层建立水土资源生态安全层次结构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城市水土资源生态安全的状况。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综合评价法计算生态安全值,并将生态安全值划分为5个判别等级,以此来判定西安市水土资源生态安全...
关键词: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 评价 西安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晓君 丁超
再生水是水资源的一种特殊形式,已逐渐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第二水源"。为了推进再生水的利用,合理测定再生水的成本价格便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选取了操作性较强的平均成本价格模型对西安市再生水价格进行了测算,并进一步分析了西安市再生水与自来水的比价情况。最后,提出了促进再生水回用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树熙 陈璐
为了量化探究人口、经济和科技等因素对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影响,缓解交通业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客环运境量压、城力市,文化章率首、客先运选及用货能物源周终转端量消等费7测个算因法素计变算量了,通200过5构—2建01可6拓年展西的安随市机的性交环通境碳影排响放评量估,(然S后TIR引P入AT地)铁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对选取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西安市交通碳排放起促进作用,科技水平的提高起抑制作用,且两者均为关键因素;人口规模的扩张效应影响较小;西安市交通碳排放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初步协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卫海燕 王莉 方皎 宋雪娟
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西安市1991—2007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同时,使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对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压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城市化水平的各相关因子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压力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发展是产生城市生态环境压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协调加快城市化进程与缓解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压力 科学发展观 西安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壮林 高阳 安韬 熊英 马飞
为科学、有效地对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水平进行测度,识别影响和制约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关键因素,论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对指标优化并赋权,建立基于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的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模型,采用贡献度和障碍度识别影响和制约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发展的重要指标,最后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实证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18年西安市绿色交通水平整体基本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绿色交通水平等级由“较差”转变为“中等”;(2)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等驱动力层面因素和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影响层面因素是影响西安市绿色交通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3)人口密度、人均GDP和万车事故率是制约西安市绿色交通水平发展的关键性指标。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其他城市绿色交通水平测度提供借鉴,还可以为城市管理部门制定绿色交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莹 王慧敏
[目的]通过构建基于结构绩效、经济绩效、公平绩效、环境绩效的建设用地供应绩效四维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十二五"期间西安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绩效水平,判定影响绩效水平的障碍因子。[方法]运用熵权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对2011~2015年西安城市建设用地绩效水平及因子障碍度进行测算。[结果]"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建设用地供应结构绩效呈波动式上升,经济绩效贡献度降低,公平绩效有所提升,环境绩效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结构障碍度平均达到58.44%,其后依次是经济障碍度、公平障碍度、环境障碍度,均值分别为14.84%、13.66%和11.24%。[结论]"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建设用地供应综合绩效总体呈上升态势,但仍旧处于中级水平。结构与经济是制约西安市建设用地供应绩效的主要方面,而公平与环境则对土地供应绩效贡献度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