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
2023(1076)
2022(1017)
2021(933)
2020(855)
2019(1886)
2018(1915)
2017(3757)
2016(2097)
2015(2448)
2014(2422)
2013(2495)
2012(2237)
2011(2012)
2010(2005)
2009(1964)
2008(1958)
2007(1671)
2006(1426)
2005(1282)
作者
(6981)
(5979)
(5912)
(5546)
(3762)
(2953)
(2726)
(2463)
(2315)
(2166)
(1949)
(1935)
(1931)
(1873)
(1845)
(1814)
(1781)
(1662)
(1660)
(1637)
(1553)
(1544)
(1503)
(1417)
(1311)
(1310)
(1297)
(1280)
(1253)
(1206)
学科
(9904)
经济(9886)
(6454)
管理(6293)
方法(5901)
(5573)
企业(5573)
数学(5253)
数学方法(5231)
中国(2705)
(2303)
(2286)
人口(2078)
(2050)
地方(1799)
(1796)
(1733)
关系(1642)
(1606)
贸易(1606)
业经(1535)
(1517)
问题(1477)
理论(1456)
(1390)
(1356)
财务(1355)
财务管理(1351)
企业财务(1316)
(1312)
机构
大学(33544)
学院(32030)
(12285)
研究(12181)
管理(12014)
经济(11959)
理学(10729)
理学院(10562)
管理学(10272)
管理学院(10233)
中国(8426)
科学(7834)
(7132)
(7075)
(6847)
研究所(6490)
(5712)
业大(5698)
农业(5510)
中心(5044)
财经(4869)
(4683)
北京(4539)
(4488)
(4230)
师范(4184)
(4170)
(3985)
经济学(3831)
(3719)
基金
项目(22091)
科学(17338)
基金(16556)
(15016)
国家(14857)
研究(14149)
科学基金(12500)
社会(9517)
社会科(8910)
社会科学(8909)
基金项目(8719)
自然(8697)
自然科(8533)
自然科学(8527)
自然科学基金(8404)
(8331)
(7279)
资助(7077)
教育(6709)
编号(4962)
(4928)
重点(4924)
计划(4460)
(4436)
科研(4376)
(4290)
教育部(4178)
创新(4122)
成果(4108)
大学(3974)
期刊
(12753)
经济(12753)
研究(9341)
学报(7299)
中国(7211)
科学(6750)
(6036)
大学(5078)
学学(4946)
管理(4294)
农业(4031)
(3992)
教育(2596)
财经(2459)
业大(2137)
经济研究(2107)
人口(2099)
(2073)
(2070)
(2017)
金融(2017)
技术(1909)
业经(1905)
(1903)
农业大学(1859)
商业(1833)
统计(1781)
(1715)
问题(1614)
决策(1497)
共检索到46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万莉娟,顾菀茜,赵敏,刘凤英,刘锦桃  
本文采用问卷询问、体检及生化检查等方法,调查了14个民族3 255名已绝经妇女。通过对60岁及以上妇女生育史、婚姻状况及疾病的调查,为制定公共卫生和卫生政策提出建议,为老年妇女保健措施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绝经年龄城市早于农村;绝经年龄晚可能与长寿有关;生殖功能旺盛,末次生育年龄晚、生育期长、孕产次多均使绝经年龄推迟;早年丧偶,可使绝经年龄提早;绝经年龄早,某些疾病患病率高;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民族绝经年龄不同,疾病的患病率也不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魏铜有,王炯,张晋平,张旭东,贡书花,李凯平,李国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晓瑛  
本文根据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数据和常规卫生统计资料, 采用Sullivan方法分析了三种在人群中仍有较高发病率的病毒性肝炎、疟疾、结核等传染 性疾病及慢性病和失能对中国围老龄期和老龄期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的影响,目的是了解 不同的非健康状态对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影响的程度,为中国有限的卫生资源流向提供一 些参考信息。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孙建东  郭晓雷  李维卡  张吉玉  付振涛  鹿子龙  徐爱强  李卫  王涛  
目的:应用伤残调整寿命年测量山东省居民疾病负担,提出该地区主要卫生问题,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东省2000—2005年19个疾病监测点的死因监测资料为基础,利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方法计算不同疾病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所造成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其中,YLDs根据WHO公布的亚太区2002年疾病负担数据进行估算。结果:2000—2005年山东省疾病监测系统居民因为早死和残疾年平均损失149.74个DALYs/千人,其中,76.6%的DALYs损失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致,14.1%由传染性疾病等引起,9.2%因为意外伤害造成;接近1/2(45%)的DALYs损失发生在60岁以上人群;恶性肿瘤为造成男性居民DALYs损失的首位原因,其次为精神行为疾患、意外伤害、脑血管病和心脏病等,女性居民则以精神行为疾患为DALYs首位原因,其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以循环系统疾病、精神行为疾患和恶性肿瘤为首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造成山东省疾病负担DALYs损失的主要原因,对于精神行为疾患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发病率资料的缺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张婧文  
文章描述1990~2015年间中日韩三国妇女平均生育年龄的变化特征,揭示孩次结构和分孩次生育时间对平均生育年龄指标的影响,分析三国内部及国家间妇女平均生育年龄时期变化与国别差异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观察期间中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先下降后上升;平均生育年龄的提高是孩次减少与生育推迟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的影响极为显著,但21世纪近5年的内在机制表现值得关注。与日韩相比,中国妇女总体及分孩次的平均生育年龄都相对偏低;三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上升态势后的内在机制存在差异。文章还就平均生育年龄指标在衡量生育时间的准确性问题,以及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生育时间在提升生育水平方面的政策意义进行讨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张婧文  
文章描述19902015年间中日韩三国妇女平均生育年龄的变化特征,揭示孩次结构和分孩次生育时间对平均生育年龄指标的影响,分析三国内部及国家间妇女平均生育年龄时期变化与国别差异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观察期间中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先下降后上升;平均生育年龄的提高是孩次减少与生育推迟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的影响极为显著,但21世纪近5年的内在机制表现值得关注。与日韩相比,中国妇女总体及分孩次的平均生育年龄都相对偏低;三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上升态势后的内在机制存在差异。文章还就平均生育年龄指标在衡量生育时间的准确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新  张浩  
文章使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2、2005、2008和2011年数据,采用Log-logistic模型考察了中国女性生育史对其老年存活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初次生育过早会减少老年女性的存活时间,这个发现与多数来自发达国家的研究结论一致。研究还发现,曾生或现存子女数为5个及以上的老年女性存活时间更长,这一现象可能有两方面的解释:(1)曾生子女数较多可能刺激女性生物系统,从而促进女性生存与健康;(2)老年女性曾生子女数量的增加会增大其获得来自子女的各项支持的可能性,并获得更多"多子多福"的满足感,有利于老年女性的健康长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新  张浩  
文章使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2、2005、2008和2011年数据,采用Log-logistic模型考察了中国女性生育史对其老年存活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初次生育过早会减少老年女性的存活时间,这个发现与多数来自发达国家的研究结论一致。研究还发现,曾生或现存子女数为5个及以上的老年女性存活时间更长,这一现象可能有两方面的解释:(1)曾生子女数较多可能刺激女性生物系统,从而促进女性生存与健康;(2)老年女性曾生子女数量的增加会增大其获得来自子女的各项支持的可能性,并获得更多"多子多福"的满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本文应用事件史分析方法,讨论了农村妇女初次外出时间与初婚年龄的关系。所用数据来自2000年安徽、四川省4个县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妇女的外出经历及外出时间对她们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婚前曾经外出的妇女初婚年龄较大。婚前外出的流入地为外省或城市的妇女,初婚年龄大于其他婚前外出过的妇女。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流动有助于提高农村年轻妇女的初婚年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勤  
老年妇女是老年人口中比例较大的群体,由于自身属性及生理特点,她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与男子不同的地位,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问题。对我国老年妇女的现状、发展趋势、面临的困难予以专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老年人口的女性化及女性人口的超前老化 从世界范围看,人口的性别比总是围绕在100上下波动,但在老年组,性别比曲线向100平衡线以下跌落,到了80岁以上高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文章根据中国最近的生育意愿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各种调查比较一致地显示,中国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大多是两个孩子。在经济发展较快、社会保障体制相对完善、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与城市居民接近;即使在生育意愿最高的西部农村地区,也仅有少数妇女有多子女偏好。生育意愿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仅仅是一孩和二孩的差别。强烈的性别偏好已成为影响生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金营,何云艳,王志成,段成荣  
本研究构造了人口流动强度和城镇化指数分布法对全国漏报的 5 38 65万多 0岁人口进行地区 (省、直辖市、自治区 )分配 ,将漏报出生回填后 ,估计得出各地区 2 0 0 0年妇女总和生育率。估计结果显示通过漏报回填可以基本展现各地区妇女真实生育水平 ;各地区生育水平差异较大 ,还有1 3个省区超过更替水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真真  
目前我国城市已婚育龄夫妇使用的避孕方法主要是可逆性方法,较少采用绝育这种高效但不可逆的避孕手段。在可逆性避孕方法中,可以自己控制的避孕方法使用率比较高。以北京、天津、上海三大城市1992年的统计数字为例,三市的男女绝育率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宫内节育器(IUD)、口服避孕药、避孕套和其他方法的使用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下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冯志蕙  
为了深入地研究陕西省人口、婚姻、生育状况及今后人口发展趋势,我们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同志一起,在1979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1978年陕西省十分之一人群的人口构成,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能力及生育状况;按不同生育水平予测了陕西省今后百年的人口发展趋势;编制了1978年全省男、女简略寿命表。本文着重从陕西省育龄妇女婚姻和生育状况方面对人口再生产过程进一步探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在对递进生育模式优点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文章以1982、1990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育龄妇女分孩次递进生育模式研究为例,分析中国育龄妇女递进生育模式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