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19)
2023(10304)
2022(9177)
2021(8834)
2020(7358)
2019(17126)
2018(17273)
2017(34394)
2016(18559)
2015(20267)
2014(20095)
2013(19902)
2012(18072)
2011(16108)
2010(15817)
2009(14182)
2008(13632)
2007(11631)
2006(9962)
2005(8538)
作者
(50372)
(41587)
(41396)
(39396)
(26630)
(19912)
(18678)
(16501)
(15864)
(14797)
(14328)
(13818)
(13067)
(12998)
(12853)
(12587)
(12475)
(12428)
(11871)
(11771)
(10308)
(10036)
(9891)
(9484)
(9344)
(9161)
(9123)
(9053)
(8267)
(8180)
学科
(70485)
经济(70392)
管理(53571)
(51916)
(43026)
企业(43026)
方法(35542)
数学(30883)
数学方法(30587)
(19796)
(18284)
中国(17975)
业经(15606)
(14687)
农业(13505)
地方(13204)
(12334)
财务(12275)
财务管理(12257)
(12137)
贸易(12131)
理论(12077)
(11959)
(11792)
企业财务(11725)
(11517)
技术(11078)
环境(10612)
(9989)
(9690)
机构
大学(253477)
学院(250681)
管理(106477)
(99343)
经济(97255)
理学(93851)
理学院(92896)
管理学(91392)
管理学院(90948)
研究(79091)
中国(57976)
(53012)
科学(48945)
(44179)
(38294)
业大(37540)
(37413)
财经(36691)
中心(36073)
研究所(35196)
(33685)
(33616)
北京(33325)
(32655)
师范(32390)
农业(29235)
经济学(29094)
(28765)
商学(27824)
财经大学(27728)
基金
项目(179753)
科学(142374)
研究(132290)
基金(132277)
(114197)
国家(113214)
科学基金(98701)
社会(83436)
社会科(78994)
社会科学(78975)
基金项目(71502)
(68799)
自然(65038)
自然科(63541)
自然科学(63528)
自然科学基金(62386)
教育(60513)
(58064)
资助(54528)
编号(54461)
成果(43269)
(40232)
重点(39063)
(37303)
(36817)
课题(35973)
教育部(34948)
创新(34610)
科研(34419)
人文(34385)
期刊
(102326)
经济(102326)
研究(71514)
中国(43305)
学报(38018)
管理(37390)
科学(35733)
(33810)
(31723)
大学(29213)
学学(27470)
教育(26840)
农业(24098)
技术(20493)
(18834)
金融(18834)
财经(17402)
业经(17169)
经济研究(16245)
(14662)
图书(13977)
理论(13307)
问题(13191)
实践(12397)
(12397)
科技(12159)
(12027)
技术经济(11796)
现代(11375)
商业(10871)
共检索到346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车翼  王元月  马驰骋  
本文运用青岛市抽样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模型对影响老年劳动者劳动供给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重点研究了养老金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第一,我国目前养老金覆盖率低的现状,导致有养老金的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供给,这与养老金同劳动力供给成反向变动的理论假设相违背;第二,实证结果表明,养老金、年龄、性别、技术证书、教育程度对老年劳动者劳动供给行为影响显著。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纪锡坚  
劳动者自动离职,也称擅自离职,是指劳动者未经用人单位同意或未事先告知用人单位,随意或擅自脱离所在工作岗位和所在单位的行为。《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者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更加方便和自由,但仍有许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劳动者不能正确行使权利,不按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解除劳动合同,而采取自动离职方式来随意处置双方劳动关系。实践中,劳动者自动离职后,用人单位一般做法是,停止支付工资,并停止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丹  
国内学界尚无统一的过度劳动程度测定标准和体系,这阻碍了过度劳动研究的进展。构建评定体系,应以过度劳动的内涵及其构成要件为基础,遵循劳动者的疲劳状态和工作状态两大维度。疲劳的衡量指标、"过劳死"的病理征兆和工作状态的评定内容,为过度劳动评定体系提供了衡量指标的"内容内核",而日本的疲劳积蓄度自测量表则提供了结构框架和等级评定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叶欢  
能否被认定为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受到劳动基准保护,对于普通公民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劳动者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其判断标准一直与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相捆绑。一方面,现行法律面临大量劳动者被排除在劳动关系之外却又需给予劳动基准保护的两难境地;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准从属性"劳动者应否纳入劳动基准保护也成为热门话题。对劳动者的判断,应回归到"从属性"标准,并扩大非典型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认定范围;将"主体"标准作为劳动合同订立、解除的合法性判断条件,而非劳动关系的判断依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孟续铎  
本文从我国劳动者过度劳动的现状入手,分别对过劳的内涵界定、形生机理、影响因素和规制建议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技术、法制、意识等各方面环境深刻影响到政府、企业、劳动者和工会等相关主体的观念和行为,并经由职场中的外推力和内促力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最终"输出"了中国社会的过度劳动问题。政府有必要从预防性措施和补救性措施两个角度对社会过劳问题进行治理,并最终树立起新的适度劳动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林欧  
本文认为,由于在华外国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近年大量增加以及这类劳动争议所显示出的特定性质,我国应按照保障在华外国劳动者的劳动权利的指导目标,完善相应的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制度,并从根本上规范外国人的就业制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爱文  蒋选  
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劳动供给问题已成为决策者和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对老年劳动供给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老年劳动供给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分别梳理和归纳了国外学界有关健康、养老金和家庭三类因素对老年劳动供给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概述了每类影响因素背后的机制,分析了经济学理论在这一应用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最后,本文总结了老年劳动供给问题研究的特点,以及对我国老年劳动供给的深入研究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吴红宇  
低收入的劳动者在工资率下降时往往会增加劳动供给时间,实证分析表明这些劳动者的个体特征有:女性、已婚、农村户口、身体健康、文化程度低、工作地位低、所在工作单位规模小、职业变化频繁,只有了解这些特征才能保障劳动保护政策做到更有针对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欧  周红阳  
近年来,产生于在华外国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大量增加。这类劳动争议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争议标的的金额数较高、调解难度很大,维权过程中的外国劳动者时常遭遇到法律、语言的障碍,以及无证外国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被忽视等。对此,应完善有关外国劳动者劳动争议的劳动法律制度,规范外国人就业制度,建立针对性的咨询帮助制度等,以保障在华外国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芬  
劳动价值论的提出 ,是政治经济学形成的标志和基石 ,它结束了重商主义仅从流通层面论证赚钱术的机敏和浅薄 ,开始了针对生产领域对经济矛盾的理性思维。也正是由于理性思维对经济矛盾的揭示和论证 ,劳动价值论一直受到攻击和歪曲。坚持和反对劳动价值论 ,是政治经济学史上矛盾斗争的一条主线。但只要劳动还是劳动 ,交换的还是劳动所创造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 ,那末 ,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概括的劳动者的基本经济观点 ,就有其意义 ,而且应随劳动者素质技能及其劳动方式、产品的发展而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明娟  鲍翔宇  张艺  
劳动智能化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生产质量,而且对劳动者的就业状态产生了深远影响。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8年个体问卷数据的分析发现:相比劳动还未智能化的劳动者,劳动智能化的劳动者具有较高的就业质量,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劳动智能化有利于劳动者的工资增长,但对劳动者工作条件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劳动智能化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报酬来提升样本个体的就业质量;劳动智能化对不同类型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对男性劳动者、35岁及以下劳动者、高技能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改善作用较强;劳动智能化对就业质量的改善受到劳动者非认知能力的调节,即劳动者非认知能力的提高会强化劳动智能化的就业质量改善效应。因此,在积极推进劳动智能化的同时,要不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和非认知能力以增强劳动者的智能化适应能力,还应特别重视劳动者工作条件的改善以充分发挥劳动智能化改善工作条件的潜在功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宝民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劳动管理如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提高劳动管理效能?本文拟就劳动管理与劳动者需求的关系谈一些个人的认识和看法。一、激励劳动者劳动积极性的动因是劳动者的需求劳动者的劳动动机是在劳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劳动者自觉进行每一劳动之前,就意识到进行这一劳动的原因,是希望通过这一劳动达到某种目的。但是任何劳动者既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戴继翔  
法律规定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的目的,在于保护劳动法律关系中处于弱者地位的劳动者,维护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权利,以实现劳动力价值最大化。劳动者单方解除权制度体现了自由择业的精神,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劳动法》相关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第31条和第32条,新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也只是对劳动者单方解除权行使的情形和法律责任作了些补充,其余都散见于劳动部规范性文件或者地方性立法中,立法层次较低,条文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实践中纠纷不断。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任丽莉  陈万思  
劳动者拥有劳动合同解除权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促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人才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员工在一定时期的稳定对企业发展极为重要。本文针对《劳动法》第31条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从立法、实践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对修订和完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