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43)
- 2023(9499)
- 2022(8359)
- 2021(7608)
- 2020(6702)
- 2019(15600)
- 2018(15423)
- 2017(30314)
- 2016(16533)
- 2015(18791)
- 2014(18949)
- 2013(19277)
- 2012(18262)
- 2011(16553)
- 2010(16659)
- 2009(15548)
- 2008(15733)
- 2007(14454)
- 2006(12491)
- 2005(11224)
- 学科
- 济(67542)
- 经济(67369)
- 业(45813)
- 管理(44100)
- 企(35664)
- 企业(35664)
- 方法(34425)
- 数学(29002)
- 数学方法(28700)
- 农(18957)
- 中国(18541)
- 财(18513)
- 学(17204)
- 制(15600)
- 业经(14560)
- 贸(13130)
- 贸易(13127)
- 易(12771)
- 地方(12393)
- 农业(12093)
- 和(12067)
- 理论(11863)
- 务(11054)
- 财务(11029)
- 财务管理(10995)
- 银(10982)
- 银行(10940)
- 企业财务(10459)
- 行(10412)
- 融(10245)
- 机构
- 大学(247361)
- 学院(242384)
- 济(97799)
- 经济(95435)
- 管理(90438)
- 研究(86402)
- 理学(77586)
- 理学院(76640)
- 管理学(75177)
- 管理学院(74726)
- 中国(64410)
- 科学(55646)
- 京(53300)
- 农(49239)
- 所(46165)
- 财(46020)
- 研究所(42004)
- 业大(40000)
- 中心(39977)
- 农业(39148)
- 江(38055)
- 财经(36336)
- 北京(33597)
- 经(32952)
- 范(32025)
- 师范(31594)
- 院(30365)
- 经济学(30340)
- 州(29853)
- 省(27967)
- 基金
- 项目(161940)
- 科学(125570)
- 基金(117381)
- 研究(113321)
- 家(104765)
- 国家(103894)
- 科学基金(86680)
- 社会(72287)
- 社会科(67305)
- 社会科学(67277)
- 省(62551)
- 基金项目(61819)
- 自然(57501)
- 自然科(56196)
- 自然科学(56171)
- 自然科学基金(55232)
- 划(53864)
- 教育(52213)
- 资助(49035)
- 编号(45590)
- 成果(38652)
- 重点(37079)
- 部(36309)
- 发(34350)
- 创(32700)
- 科研(32016)
- 课题(31357)
- 计划(31145)
- 创新(30594)
- 教育部(30492)
- 期刊
- 济(107060)
- 经济(107060)
- 研究(69214)
- 中国(51502)
- 学报(46598)
- 农(43691)
- 科学(39720)
- 财(36764)
- 大学(34135)
- 学学(31926)
- 管理(31016)
- 农业(29007)
- 教育(24735)
- 融(21639)
- 金融(21639)
- 技术(19081)
- 财经(18629)
- 经济研究(17447)
- 业经(16204)
- 图书(16161)
- 经(16041)
- 业(15698)
- 问题(14171)
- 版(13557)
- 贸(11888)
- 技术经济(11746)
- 业大(11729)
- 统计(11726)
- 理论(11717)
- 书馆(11547)
共检索到364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柏惠 俞卫 寇恩惠
文章利用集中指数(CI)及其分解方法衡量了中国老年人在社会照料和医疗服务使用中的不均等性,以及各因素对不均等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相对于医疗服务,老年社会照料使用中存在明显的由非需要类变量引起的亲富人不均等,各因素对二者不均等性的影响方向基本一致,其中收入和城乡分布是不均等的主要根源,社区服务和保险等因素也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影响和变化趋势。作者建议按照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分配照料服务资源,并将老年服务纳入城乡和地区均衡发展战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清红 刘俊霞
根据2008年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CLHLS),选取Stepwise和Logistic两种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医疗保障对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医疗保障显著促进了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使其家庭医疗负担得以降低、及时就医率得以提升。虽然大病保险这一保障形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其回归方向较为稳定。第二,不同的医疗保障政策对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促进效果有所差异。医疗保障在提升老年人及时就医率上所起的作用基本是均匀的,但在降低家庭医疗负担方面,合作医疗发挥的效果最差。第三,医疗保障对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利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医疗保障在城镇地区发挥的效果要...
关键词:
医疗保障 医疗服务需求 老年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吴振东 王璐涵 陈功
目的:本研究系统梳理我国老年人医疗服务相关政策,分析政策的特征与现状,为推动我国老年人医疗服务政策体系的发展提出建议。方法:通过北大法宝,检索47份老年人医疗服务政策,构建“政策工具—政策过程—政策作用力”三维分析框架,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老年人医疗服务政策存在政策工具结构性失衡、政策过程中监督与评估不足、政策制定主体单一且效力有限3个问题。结论:建议促进我国老年人医疗服务政策工具的均衡性发展、完善政策监督和政策评估、推进老年人医疗服务条例立法进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丽珍
本文运用logisitic回归模型,从医疗服务利用与否和医疗服务利用程度二个层面分析了老年人利用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即存在哪些因素促进或阻碍着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利用。结果表明,身体健康状况、医疗制度和经济状况是影响老年人利用医疗服务的基本因素。为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保证老年人能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医疗保障体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建刚 王冬梅
医疗支出差异在各省间均有存在。影响家庭医疗支出总额的主要因素则有户主年龄、家庭工作人口数、家庭可支配收入与家庭食品支出总额。医疗支出较低的江苏省与黑龙江省相对其他各省间的差异有所缩小。
关键词:
医疗支出差异 DID 分量回归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华帅 刘亮 许明
文章基于2008~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中死亡老人数据,将死亡老人微观调查数据与所在县(区)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结合起来,实证检验地区差异对中国老年人临终医疗与照料费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老人临终前的医疗与照料费用绝对值及其占家庭收入比重均高于中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相差不大。此外,老人临终费用与地区人均GDP之间呈现"U"型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使更多老年人带病存活,经济发达地区老年人临终前的整体健康水平低于落后地区老年人,进而导致老年人的临终医疗和护理开支加速增长,这是中国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在余 李薇 江玉
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CHNS),以我国新农合全民覆盖为背景,利用完全外生性样本,实证分析了新农合对农村老人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农合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村老人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没有明显变化,根据重新界定,大致在1%左右;新农合对降低农村老人灾难性医疗支出无显著影响,其发生率主要取决于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及自身的健康状况。从对传导机制的分析来看,新农合显著提高了农村老人的就医主动性,从而可能增加了农村老人的医疗服务支出,导致新农合政策对缓解农村老人大病医疗可负担性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在余 李薇 江玉
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CHNS),以我国新农合全民覆盖为背景,利用完全外生性样本,实证分析了新农合对农村老人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农合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村老人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没有明显变化,根据重新界定,大致在1%左右;新农合对降低农村老人灾难性医疗支出无显著影响,其发生率主要取决于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及自身的健康状况。从对传导机制的分析来看,新农合显著提高了农村老人的就医主动性,从而可能增加了农村老人的医疗服务支出,导致新农合政策对缓解农村老人大病医疗可负担性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在余 李薇 江玉
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CHNS),以我国新农合全民覆盖为背景,利用完全外生性样本,实证分析了新农合对农村老人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农合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村老人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没有明显变化,根据重新界定,大致在1%左右;新农合对降低农村老人灾难性医疗支出无显著影响,其发生率主要取决于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及自身的健康状况。从对传导机制的分析来看,新农合显著提高了农村老人的就医主动性,从而可能增加了农村老人的医疗服务支出,导致新农合政策对缓解农村老人大病医疗可负担性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瑞霞
在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中国战略双重背景下,促进老年健康服务发展成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的重点之一。文章基于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运用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城乡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潜在类别模型结果表明,城乡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使用呈综合型、低使用型和预防保健型三类,占比分别为1.13%、85.67%和13.19%。回归分析发现,需求因素和使能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卫生服务使用的重要因素。其中,教育程度越高和健康状况越差的老年人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可能性更高;经济条件不是限制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使用的主要因素;相比城镇,农村无配偶或独居的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使用率更低。基于此,文章认为我国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使用率整体较低,需要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健康意识,加强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功能建设,并重点关注失能和农村等对社区卫生服务依赖度高的老年群体。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于大川 吴玉锋 赵小仕
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分析社会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医疗消费和健康的促进效应,并探讨该制度对老年人健康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社会医疗保险能显著提高老年人的医疗消费水平,并改善其健康状况;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效应具有明显的群体差异性,对高龄、农村、低收入等弱势老年人群医疗消费和健康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制度的公平性仍有待提高;社会医疗保险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可能渠道包括医疗消费水平提高和健康/就医行为改变,但不包括医疗负担减轻。据此,深化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应强化福利性,提高公平性以及维护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权益。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何莎莎 危莉 冯占春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人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针对调查对象设计问卷,对东、中、西及西北部4省(或直辖市)农村老年人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进行调查,将数据进行分类及量化处理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有77.67%的老年人接受过健康体检,其中一类地区为81.12%,二类地区为88.73%,三类地区为78.60%,四类地区为69.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利用健康体检服务与老年人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健康知识认知程度及是否告知服务有关。结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宣传,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教育工作,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提供服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德超 徐文才
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是保障和改善人们生命与健康权的基本条件。受承担法律责任的要求,受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性质的要求以及受保障健康权、维护人权的要求,政府应承担起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由于受历史原因、体制原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地区、城乡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不均等的状况较为突出。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的主要原因包括地区、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软约束的市场化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约束。这就需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医疗卫生体制;逐步化解城乡二元结构。
关键词:
基本医疗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 城乡二元结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蓝英 夏晓红 文萃
为了了解城市老年人对“互联网+医疗”模式的使用,为“互联网+医疗”在老年人群中的推广使用提供依据。采用分层方便调查法线下收集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老年人目前“互联网+医疗”使用情况的差异以及未来“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结果表明,城市老年人有“互联网+医疗”使用经历的比较少。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老年人的电子健康素养对“互联网+医疗”使用经历有显著性影响(P<0.05),电子健康素养每增加1分,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概率是不使用的1.192倍。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互联网+医疗”优势能够正向预测老年人未来“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P<0.05),电子健康素养均值、“互联网+医疗”优势每增加1分,“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分别增加0.817和0.463分;而“互联网+医疗”劣势负向预测“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P<0.05),“互联网+医疗”劣势每增加1分,“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便减少0.539分。从而得出结论,只有提升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优势、规避“互联网+医疗”劣势、完善有关法律确保患者隐私安全,方能促进老年人群对“互联网+医疗”的使用意愿,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瑶 刘俊霞 李磊
本文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与Andersen医疗服务利用模型,构建新农保影响医疗服务利用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11-2018年四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FRD)方法,考察了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领取新农保促进了农村老年人的治疗性医疗服务利用,使住院服务使用率显著增加,但未对预防性医疗服务利用产生显著影响,调整带宽后的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领取新农保主要释放了女性、有同住配偶、健康状况较差以及低收入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优化预防性医疗服务供给与增强预防保健意识、关注弱势群体是保障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医”、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对老年人医疗费用的影响:效应测度与机制分析
我国城镇老年人医疗福利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医疗消费的影响——基于2011年CHARLS数据的分析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老年人的失能风险和照料时间——基于Barthel指数的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的影响
居住及日常照料方式对老年人躯体机能转归的统计分析
社会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反事实估计
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与过度医疗需求——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公共支出结构对收入不均等影响研究——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分析
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减贫效应及门槛特征——基于空间异质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