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61)
2023(11170)
2022(10014)
2021(9400)
2020(7943)
2019(18328)
2018(18080)
2017(35763)
2016(19097)
2015(21532)
2014(21231)
2013(21195)
2012(19329)
2011(17359)
2010(17050)
2009(15607)
2008(15089)
2007(13070)
2006(11433)
2005(9548)
作者
(53579)
(44238)
(44116)
(42002)
(28351)
(21284)
(20019)
(17509)
(16933)
(15822)
(15321)
(14832)
(13846)
(13760)
(13671)
(13343)
(13185)
(13137)
(12716)
(12532)
(10908)
(10675)
(10605)
(10061)
(9888)
(9746)
(9705)
(9676)
(8826)
(8704)
学科
(78835)
经济(78646)
管理(57079)
(54177)
(46139)
企业(46139)
方法(41594)
数学(35517)
数学方法(35211)
(20539)
(20187)
中国(19541)
业经(17708)
(16227)
地方(15080)
理论(14260)
(13676)
农业(13611)
(13241)
(13186)
财务(13181)
贸易(13181)
财务管理(13159)
(12787)
(12738)
企业财务(12587)
技术(12166)
环境(11681)
教育(10765)
(10685)
机构
大学(273825)
学院(269641)
管理(113840)
(107438)
经济(105195)
理学(100331)
理学院(99295)
管理学(97747)
管理学院(97251)
研究(84258)
中国(61029)
(56931)
科学(51413)
(49046)
财经(40662)
(40344)
业大(39592)
(39133)
中心(38417)
(37102)
(36993)
研究所(36840)
北京(35747)
(35651)
师范(35379)
经济学(32298)
财经大学(30555)
(30465)
农业(30426)
(30305)
基金
项目(191512)
科学(152084)
研究(141510)
基金(141393)
(121460)
国家(120434)
科学基金(105259)
社会(91460)
社会科(85869)
社会科学(85843)
基金项目(75860)
(73256)
自然(68373)
自然科(66818)
自然科学(66806)
自然科学基金(65649)
教育(65290)
(61855)
资助(58238)
编号(57888)
成果(46534)
(43234)
重点(41738)
(39631)
(39104)
课题(38469)
教育部(37849)
人文(37285)
国家社会(37053)
创新(36782)
期刊
(110551)
经济(110551)
研究(78353)
中国(45457)
学报(41237)
管理(39774)
科学(38283)
(35940)
(34808)
大学(31939)
教育(30189)
学学(29944)
农业(24312)
技术(22064)
(20574)
金融(20574)
财经(19986)
业经(17997)
经济研究(17478)
(16813)
图书(15057)
问题(14494)
理论(14055)
实践(12972)
(12972)
技术经济(12933)
科技(12929)
(11994)
现代(11786)
商业(11772)
共检索到374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如敏  
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项艰巨任务。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以浙江、福建两地的360位老人作为主要调查对象,从人口学特征变量、社会参与频率、参与角色及退休后工作状态等角度分析和探讨老年人社会参与行为与成功老龄化的关系,并针对老年人自身的参与意愿与不同群体对其认知的偏差,以及社会给予的外部支持环境不一致等矛盾提出倡导终身化老年教育等解决思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虹  王波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本文根据标准消费人的方法测算出我国1995—2011年老年人消费总支出,选用老年人人均消费支出反映老年人消费需求,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与检验方法,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对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拉动老年人消费的经济效益明显,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一凡  易定红  赵依兰  
人口老龄化时代,养老保障制度设计和老年人就业问题是需要关注的焦点。基于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养老保障对老年人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享有养老保障会降低其就业的概率,但影响程度较为有限。不同类别养老保险所带来的影响存在差异,享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会显著降低老年人就业概率,而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则会提高就业概率。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东部地区与城市地区的老年人享有养老保障会显著降低其就业概率。老年人对社会的心理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养老保障对就业概率的抑制作用。政策启示是适当完善养老金发放机制,在保障老年人生活福祉的同时,合理运用老年人力资本,促进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实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姜向群  
本文认为 ,对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应该历史地、将人生周期连续起来看 ;比较青年人与老年人的价值 ,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 ;老年人的价值是以历史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为主 ;既要看到老年人社会价值积极的一面 ,也应该承认其缺欠的一面 ;老年人也有一个继续社会化 ,克服缺点 ,改造主观世界 ,完善自我、继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社会价值的任务。本文就老年人社会价值的评价问题从经济学、人才学和社会文化学三个方面做出理论和学术探讨 ,以期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华  张哲元  毛磊  
健康保险通过保障效应和健康效应影响劳动供给,而二者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恰好相反,因此健康保险对劳动供给的具体影响仍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CHNS的2004、2006、2009和2011年四期数据研究发现,新农合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的非农劳动供给率和农业劳动供给率,表现为健康效应;但减少了非农劳动时间,表现为保障效应。新农合提高了参合老年人的农业劳动供给时间,该结果在全年农业劳动供给时间小于672小时的个体中特别显著,在该群体中表现为健康效应。此外研究发现,新农合对男性老年人农业劳动供给率的影响比对女性老年人的影响更加显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嘉杨  陈春  
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城市老年人的政治参与和志愿参与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其经济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该结果通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年龄异质性检验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全年龄段老年人经济参与均有抑制作用,仅对低龄老年人政治参与和志愿参与有促进作用;性别异质性检验表明互联网使用对男性政治参与的正向影响高于女性,对女性志愿参与的正向影响和经济参与的负向影响高于男性;地区异质性检验表明互联网使用对政治参与和志愿参与的正向影响呈现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递减趋势,对经济参与的负向影响呈现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递增趋势。调节效应分析表明退休后的高收入水平会强化互联网使用对经济参与的负向影响。中介效应表明互联网使用可能通过社会网络和文化资本影响城市老年人政治参与,通过信息渠道和社会网络影响其志愿参与。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互联网对城市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际影响,提高积极老龄化政策实施效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思博  赵大伟  严文群  
居民投资行为的老龄化影响是近年来经济学、社会学研究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如何有效提高老龄人口的金融市场参与程度,积极释放老年群体金融消费活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数据,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出综合性社会互动指标;其次,采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社会互动对老年群体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发现社会互动强度越高,老年人越倾向于参与正规风险金融市场;再次,通过逐步回归和KHB中介检验法对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内生性互动能通过信息获得、情感认同以及社会规范三种渠道来部分影响老年人的正规风险金融市场参与。研究结论为老年人参与金融市场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结构视角。据此,政府应充分关注社会互动这一非正式制度对于老年金融市场的效用,发挥内生互动机制在降低信息关注成本、提升金融素养与建立合理风险偏好上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家庭金融健康水平,改进投资策略、控制投资风险、提高资产收益、促进金融市场繁荣。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梦竹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调查数据,以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代际支持与老年人劳动参与状况以及代际经济支持和代际经济反哺对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49.7%的农村老年人在年老之后继续从事生产活动,15.3%的农村老年人定期获得子女的经济支持,3.2%的农村老年人定期给予子女经济补贴。子女的经济支持显著降低了农村老年人从事自家农业生产活动的概率,但对于参与非农活动没有影响,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补贴将促进老年人参与各项生产活动的概率。这说明,我国农村利他型的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海盛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江苏省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不同特征老人的劳动供给状况,并分析了影响农村老年劳动力劳动供给的因素。研究发现,江苏省农村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存在地区性差异,影响老年人参加劳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子女数量和外出打工人数。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社会养老模式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但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迁移,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必须在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成昆  储德平  杨曌  黄亚榕  
伴随全社会闲暇时间的增多与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老年闲暇教育作为推动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手段,为老年人的社会再融入提供了契机。以乡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方式,共访谈24位乡村老年人,获得近11万字的访谈文本素材,继而运用扎根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出乡村老年人参与闲暇教育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老年人闲暇教育参与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乡村老年人参与闲暇教育主要取决于个体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三大方面的影响;个体因素中包括自身客观条件、自身主观认知两个关系类别,社会因素中包括人际关系、公共组织两个关系类别,教育因素中包括教育活动、教育资源两个关系类别;三大因素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乡村老年人闲暇教育的参与行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正东  琚向红  
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思想的体现,同时也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以杭州市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影响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受个体特征、家庭、学习环境和学习预期等因素影响,其中性别、年龄、帮带小孩、学习距离、收费标准、教学内容和有益健康等因素影响显著,文化程度、月收入、居住状况、师资和家庭和谐等因素影响不显著。应依据老年人的主客观需求,构建多方支持的老年教育平台,建立适合老年人的教学模式,促进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洁  柴彦威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空巢化现象的加快使得老龄问题受到学者关注。老龄化进程和养老模式等宏观层面的研究为中国老龄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指导,而政策的落实状况及其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需要从微观层面通过空间行为分析来还原老年人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从空间行为的视角对国内多个学科的老年人日常行为相关研究进行评述。基于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及需求层次理论的认知,文章聚焦中国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体行为:就医行为、购物行为和休闲行为,梳理这3类行为的国内研究发展历程及其行为特征、影响机制分析等主要研究结论。基于时空间尺度和出行链进行了中国老年人空间行为研究的地理学探讨,并结合国际老年地理学的研究发展,提出了老年人空间行为研究的展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田馨滦  张晓娟  
本文基于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1个村庄的观察数据,针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群体,实证探究了收入、文化服务与其幸福感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在现阶段,收入状况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正向影响依然存在;文化服务满意度对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具有比收入更显著的影响;不同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不一,其中文化活动室与图书阅览室对老年人幸福感影响最为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浩  
利用2013年、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混合截面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OLS回归模型,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二个维度,综合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城乡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检验了社会融合学说及网络关系学说两个理论。研究发现:个体社会资本与集体社会资本均对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产生显著正向作用,社会经济地位、收入和教育都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正向影响,性别和年龄会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健康,而婚姻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家庭规模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但在考虑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时,个体社会资本对城市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而家庭规模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因此,需要促进城市老年人社会交往,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鼓励农村孩子常回家看看,共同营造一个"健康老龄化"的社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谢立黎  王飞  胡康  
使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在个人—家庭平衡视角下,根据老年人在个人生活领域(学习社交、个人娱乐、经济活动和志愿活动)和家庭生活领域(照顾父母、照顾孙子女和照顾子女)的参与情况,利用潜在类别模型探索中国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模式。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模式可划分为平衡型、个人中心型、家庭中心型和低参与型。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低参与型老年人的社会适应状况最差,其次是家庭中心型老年人,个人中心型和平衡型老年人的社会适应状况最好且没有显著差异。社会参与模式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存在显著城乡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应保障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权利,丰富社会参与的途径和内容,促进老年人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参与的平衡,以增强其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