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63)
- 2023(2826)
- 2022(2317)
- 2021(2064)
- 2020(1723)
- 2019(3819)
- 2018(3733)
- 2017(6881)
- 2016(3826)
- 2015(4347)
- 2014(4163)
- 2013(4232)
- 2012(3968)
- 2011(3683)
- 2010(3799)
- 2009(3683)
- 2008(3886)
- 2007(3467)
- 2006(3137)
- 2005(2878)
- 学科
- 济(14882)
- 经济(14857)
- 管理(11510)
- 业(11301)
- 企(9982)
- 企业(9982)
- 方法(6248)
- 学(5320)
- 数学(4807)
- 数学方法(4709)
- 财(4461)
- 农(4016)
- 业经(3922)
- 中国(3638)
- 理论(3455)
- 务(3279)
- 财务(3277)
- 财务管理(3274)
- 企业财务(3130)
- 制(3033)
- 和(2841)
- 农业(2746)
- 教育(2711)
- 环境(2536)
- 贸(2530)
- 贸易(2530)
- 易(2442)
- 划(2347)
- 银(2200)
- 银行(2187)
- 机构
- 大学(62511)
- 学院(60869)
- 研究(22038)
- 济(21673)
- 管理(21234)
- 经济(21201)
- 理学(18481)
- 理学院(18176)
- 管理学(17746)
- 管理学院(17626)
- 中国(15564)
- 科学(14740)
- 京(13669)
- 所(11889)
- 农(11341)
- 研究所(11009)
- 财(10903)
- 范(9874)
- 师范(9769)
- 江(9740)
- 业大(9395)
- 中心(9165)
- 农业(8961)
- 财经(8804)
- 北京(8486)
- 师范大学(8036)
- 经(7982)
- 院(7755)
- 州(7466)
- 经济学(6872)
- 基金
- 项目(40662)
- 科学(32102)
- 基金(30074)
- 研究(28851)
- 家(27108)
- 国家(26889)
- 科学基金(22306)
- 社会(18360)
- 社会科(17200)
- 社会科学(17193)
- 基金项目(15654)
- 省(15209)
- 自然(14851)
- 自然科(14496)
- 自然科学(14487)
- 自然科学基金(14245)
- 划(13672)
- 教育(13559)
- 资助(11919)
- 编号(11265)
- 成果(10106)
- 重点(9645)
- 部(9116)
- 发(8451)
- 创(8315)
- 课题(8108)
- 科研(7866)
- 计划(7764)
- 国家社会(7740)
- 创新(7711)
共检索到89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姜向群
本文认为 ,对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应该历史地、将人生周期连续起来看 ;比较青年人与老年人的价值 ,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 ;老年人的价值是以历史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为主 ;既要看到老年人社会价值积极的一面 ,也应该承认其缺欠的一面 ;老年人也有一个继续社会化 ,克服缺点 ,改造主观世界 ,完善自我、继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社会价值的任务。本文就老年人社会价值的评价问题从经济学、人才学和社会文化学三个方面做出理论和学术探讨 ,以期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姚远
认定和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必须置之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指经济发展,而且也包括文化方面的内容。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国合一、重视伦理和直觉思维的文化特征,构建了对老年人的需求,并形成了老年人社会价值的层次性、伦理性、制度性和主导性的特征。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官本位和伦理本位,政府在实现老年人社会价值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老年人社会价值,本文提出了注意文化作用、强调政府功能和突出老年人精神价值的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彦媛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加,城市退休老年人闲暇教育的价值也得以体现。闲暇教育有助于城市退休老年人个体人格的不断完善,有助于老年人形成正确的闲暇价值观,有助于老年人掌握合理利用闲暇时间的各种能力,有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促进城市退休老年人闲暇教育价值的实现,文章提出以下对策:丰富闲暇活动内容,促进老年人自愿选择;合理利用社区资源,推动老年人闲暇活动;正确应用信息技术,加强老年人自主学习;改进老年大学建设,丰富老年人闲暇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桂英 蓝建
积极老龄化是应对老龄社会到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种理念。老年人通过实践学习、通过参与终身学习活动,改善自身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状况,延缓衰老,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权益,是实践积极老龄化的具体体现。CLC项目组通过创新性开展老年活动,努力落实这种理念。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孔伟艳 杨颜嘉 李璐
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是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内,对要素网络、服务标准和运行机制进行规定的一系列正式规则。我国国家层面关于基本养老服务的导向,经历了部门探索、国家重视和顶层设计3个阶段。在此期间,全国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与实践在3个维度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各地在省级层面也已取得较大成效,但还存在要素网络有关制度有待健全、服务标准有关制度有待完善、运行机制有关制度有待优化等问题。建议健全设施组织、人才技术等要素网络有关制度,健全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优化供给,动员协同监管等运行机制有关制度。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新慧
基于CSS2013年的调查数据对中国老年人的互联网应用及影响的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在互联网应用过程中存在接入鸿沟,高龄、收入状况差和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在接入互联网过程中存在劣势;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鸿沟并不存在,大部分老年人应用互联网浏览新闻;老年人互联网应用的产出鸿沟并不明显,互联网应用与否以及具体应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大多数维度影响均不显著,互联网应用与否负向影响"生活状况满意感";常规性应用和资讯类应用都负向影响老年人的"理想接近感"。
关键词:
老年人 互联网应用 生活满意度 数字鸿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洋洋 孙鹃娟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实证研究,对全国老年人的贫困状况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老年人中有24%处于贫困状态,女性、身体健康欠佳、农业户口、与子女居住、文化水平低、没有工作、缺少养老金以及高龄老人构成了贫困老年人口的主体;其中婚姻、性别、身体健康程度、文化水平、户口性质、是否有工作、是否有退休金以及居住方式对老年人贫困状况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贫困 老年人 养老保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文娟 付敏
基于2005~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采用A-F测量方法,分析老年人多维贫困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运用潜类别分析法,探讨老年人的多维贫困模式,评估家庭和社会支持因素对不同贫困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2005~2018年间,中国老年人的多维贫困指数整体下降,健康维度的贡献率上升。多维贫困模式可分为经济-精神贫困型、综合健康贫困型、能力-参与贫困型,女性、高龄、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陷入各类贫困的风险均更高,农村、独居、家庭和社会支持匮乏的老年人更可能处于经济-精神贫困,与家人同住、社区健康服务和社会养老保障相对充分的老年人面临的综合健康贫困问题更突出,而缺乏家庭支持、社区休闲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老年人更可能陷入能力-参与贫困。
关键词:
老年贫困 A-F方法 多维贫困模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曾粤亮 徐琳琳
面向老年人的ICT代际学习项目能够助力老年人适应数字社会、提高数字素养进而促进积极老龄化,厘清其社会支持系统的要素与实现方式,可为相关项目的实践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文章结合社会支持理论,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查,从支持主体、支持内容、学习模式三方面剖析国际上老年人ICT代际学习实践现状。研究发现其社会支持主体包括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个体;主要提供物质型、信息型、情感型支持;形成专题知识讲授、一对一数字援助、亲子学习交流、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模式;具有多主体参与、多维度支持、多形式开展、双向教学相长的特点。据此构建了老年人ICT代际学习社会支持系统框架,并面向相关支持主体提出共建策略,包括:加强各主体的角色认知与服务意识;强化社会支持主体之间的合作;设计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形式;优化空间与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专业指导团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跃生
利用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的短表汇总数据、长表汇总数据和长表1%抽样数据,从3个视角分析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及其变动。短表汇总数据显示,有2个老年人的家庭户中,老年夫妇独居比例超过55%,并且城乡有很强的趋同性;有1个老年人的家庭户中,老年单人独居比例超过36%。长表汇总数据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入住机构养老的比例不足1%;老年人居住方式有较明显的性别差异,高龄阶段尤其显著,男性多在有配偶的家庭户中生活,女性与子女同住超过半数。长表1%抽样数据显示,老年人中夫妇家庭户和单人户的比例合计超过50%,城乡趋同性突出。就整体而言,中国老年人已进入独居为主导的时代。政府、社会和家庭应努力为居家老年人创造舒适且风险较小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
社会养老欠发展使我国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家庭养老为主。在当前家庭照料者的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家庭成员的照料意愿可能会影响老年人所获得照料的质与量。基于上海市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料者的配对样本数据,文章分析了家庭照料者的照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大多数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较强。(2)照料负担维度、责任与情感维度、主要照料者与被照料者的关系维度、社会支持维度中的诸多变量均影响主要照料者的照料意愿。(3)进一步的基于结构方程的路径分析揭示了孝道认同、是否出于爱的照料、关系质量(照料者角度)、关系质量(老年人角度)四个变量既直接影响照料意愿,也通过影响主观照料负担进而间接影响照料意愿。基于上述发现,我们应该发展社会养老以减轻家庭照料者的照料负担、改善家庭关系与提倡传统孝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益澄 马仁锋 孙东波 王楠楠 李章凯 晏慧忠
运用结构式访谈和深度访谈,探索宁波市海曙区老年人的购物行为及空间特征。研究发现:1城市老年人的购物行为通常发生在小区内或小区周边,购物圈为离家0~500m;老年人购物频率呈现每天购买蔬菜食品、隔一天购买日用品,外出购物主要发生在上午,且以步行为主。2城市老年人购物行为受到年龄、性别、收入和家庭结构的综合影响,年龄是老年人购物行为内部分异的最重要因素。3城市老年人购物行为主要分为经济实惠型、成熟理智型、享受生活型和新潮时尚型,购物行为空间基本符合距离衰减定律,但局部有波动且表现为跳跃式五圈层。
关键词:
城市老年人 购物行为 空间结构 宁波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姜向群
老年社会服务与老年资金保障构成了老年社会保障两个方面的内容。老年社会服务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近年来老年社会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必须向社区化发展,加大政府宏观管理力度,与经济保障相协调,与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