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7)
- 2023(11588)
- 2022(10304)
- 2021(9740)
- 2020(8127)
- 2019(19009)
- 2018(18793)
- 2017(35949)
- 2016(19634)
- 2015(22183)
- 2014(22005)
- 2013(21879)
- 2012(20078)
- 2011(18008)
- 2010(17720)
- 2009(16230)
- 2008(15561)
- 2007(13547)
- 2006(11928)
- 2005(10374)
- 学科
- 济(74362)
- 经济(74251)
- 管理(53550)
- 业(52695)
- 企(44201)
- 企业(44201)
- 方法(35660)
- 数学(30501)
- 数学方法(30137)
- 农(20353)
- 中国(19843)
- 学(18801)
- 财(18055)
- 业经(16609)
- 地方(14901)
- 贸(13606)
- 贸易(13596)
- 农业(13307)
- 理论(13241)
- 易(13213)
- 和(12941)
- 制(12779)
- 技术(11745)
- 环境(11561)
- 务(11127)
- 财务(11066)
- 财务管理(11040)
- 教育(10811)
- 划(10777)
- 银(10588)
- 机构
- 大学(277894)
- 学院(273450)
- 管理(109824)
- 济(104064)
- 经济(101723)
- 理学(95522)
- 研究(94684)
- 理学院(94397)
- 管理学(92630)
- 管理学院(92167)
- 中国(68753)
- 科学(61821)
- 京(60468)
- 农(48403)
- 所(48318)
- 财(46672)
- 研究所(44490)
- 业大(44424)
- 中心(42447)
- 江(39102)
- 北京(38399)
- 农业(38227)
- 财经(37671)
- 范(36528)
- 师范(36091)
- 院(34590)
- 经(34406)
- 州(31677)
- 经济学(30193)
- 技术(29417)
- 基金
- 项目(194672)
- 科学(151623)
- 基金(140919)
- 研究(139085)
- 家(125275)
- 国家(123941)
- 科学基金(104803)
- 社会(85564)
- 社会科(80786)
- 社会科学(80759)
- 省(75732)
- 基金项目(75118)
- 自然(70449)
- 自然科(68750)
- 自然科学(68730)
- 自然科学基金(67501)
- 划(64743)
- 教育(63051)
- 资助(58490)
- 编号(56267)
- 成果(45753)
- 重点(43518)
- 部(42266)
- 发(40882)
- 创(40240)
- 课题(38680)
- 科研(37715)
- 创新(37465)
- 计划(36420)
- 大学(35808)
- 期刊
- 济(112806)
- 经济(112806)
- 研究(79875)
- 中国(51944)
- 学报(49589)
- 科学(44448)
- 农(43700)
- 管理(40427)
- 大学(36715)
- 学学(34488)
- 财(33697)
- 教育(31298)
- 农业(30758)
- 技术(22688)
- 融(20728)
- 金融(20728)
- 业经(17815)
- 财经(17782)
- 经济研究(17448)
- 业(16249)
- 图书(16233)
- 经(15038)
- 科技(14538)
- 问题(14398)
- 理论(14391)
- 版(13574)
- 实践(13415)
- 践(13415)
- 业大(13142)
- 技术经济(12757)
共检索到397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封婷 郑真真
为考察当前中国家庭养老的可行性和困难群体分布特征,文章从老年人家庭整体出发考察养老能力,从老年人的养老负担和老年家庭整体的承载力相对应的角度出发,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在经济、人力、潜在三个方面分别设置相关指标,并汇总形成分指数和总指数,尝试通过不同群体指数或分指数得分的对比,识别出依靠家庭养老相对困难的群体。研究应用CLHLS调查数据,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养老负担和家庭承载力分布的群体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高龄、女性、东中部的老年人成为家庭养老能力相对于负担最为不足的群体,养老弱势群体表现出养老能力在各方面均相对不足、积贫积弱和随老化负担变重且家庭承载力弱化从而困难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特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伍海霞
利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数据,设置老年人家庭照料负担水平指标和照料强度指标,对比分析城乡老年人的家庭照料负担和照料强度。研究发现,日常活动能力受限后,镇和乡村老年人的照料负担重于城市老年人;城市老年人的家庭实际照料人数明显少于镇和乡村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城市老年人的照料强度高于相应的镇、乡村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加重了城乡老年人的家庭照料强度,且在城市老年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患重病后,乡村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家庭照料强度重于相应的城市、镇老年人。健康状况对老年人照料负担具有显著影响,有效降低家庭和社会照料负担需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建设立足于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
关键词:
家庭照料 照料负担 照料强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立珺 吴泽斌
宅基地使用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特权,具有浓厚的福利性质,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家庭的整体福利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从家庭风险承载力的视角探讨了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家庭福利水平的门槛效应,利用2014—2016年CFPS中的3450户样本数据,构建以农户家庭风险承载力为门限变量的门限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宅基地退出与农户家庭福利水平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家庭福利水平的影响程度与影响方向取决于农户家庭风险承载力的大小;(2)家庭风险承载力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家庭风险承载力越强,宅基地退出越能促进农户家庭福利水平的提高;家庭风险承载力较弱时,宅基地退出后其家庭福利水平有所降低;(3)家庭风险承载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拥有宅基地面积大小、宅基地退出补偿金额对农户家庭福利水平的提升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风险承载力是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影响家庭福利水平的重要门限变量,政府应以家庭风险承载力作为推动中国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的重要决策因素、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不同农户家庭风险承载力的差异而区别对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崔凤军 刘家明 李巧玲
旅游承载力指数及其应用研究□崔凤军刘家明李巧玲一个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游客人数并不是没有限度的,相反,由于游人的过度密集会引发许多环境、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乃至影响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它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容量的极限值和一个最适值,这便是旅游承载力,一般教...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凤金 许鹏 程慧
本文在分析综合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要素对全国14个大城市进行综合承载力评价,并以广州为例判断大城市人口承载现状,进而提出了增强大城市承载力的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
大城市 适度人口规模 承载力短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雪莲 邓峰 王海灵
本文探讨了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基本模式,笔者认为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是一个需要考虑时间尺度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受其上级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并且与人类设定的经济社会目标相关。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参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思路,以研究区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上级系统的整体协调度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新的思路,并以199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对新疆资源承载力做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系统结构 系统模型 实证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丹 陈爽
城市承载力分区以城市系统为分区对象,从资源环境与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和地理学理论,在分析城市承载力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将区域空间划分为不同类型承载区。城市承载力分区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城市在由无序蔓延向有序发展转变时期的特殊需要。本文对城市承载力分区的理论、方法、指标体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基于城市承载力"状态-压力-响应"概念模型提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区域分为高、中、低3个承载区,进一步按承载力制约因素将低承载区分为可调控区及不可调控区。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承载力分区方法应用于常州,通过实例研究对承载力分区方法进行补充,并将研究结果作为常州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空间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晨 刘艳芳 张万顺 汤弟伟
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是近几年来从水生态的角度解决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从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起源和发展入手,对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基础,与相关已有研究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探讨,并对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从起源上看,承载力理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足迹理论、流域生态学理论分别是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基础、落脚点和支撑。从发展上看,水生态承载力是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的有机结合和深化。从测度和评价方法上看,第一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力方法、生态足迹法、可持续发展指标法和生态系统健康等生态承载力的测度方法为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评价奠定了基础。目前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的研...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流域 水资源 水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先贵 肖玲 兰叶霞 王书转 马彩虹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2 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 年的0.5508 ha 逐年增加至2002 年的1.1059 ha,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9517 ha 逐年减少到0.8102 ha。可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陕西省1978 年的生态盈余为0.4009 ha,1992 年出现生态赤字,2002 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958 ha。预测陕西省2010 年和2015 年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1.2013ha 和1.25...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超 杨艳昭 封志明 郎婷婷 刘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全球重要的人口集聚区。以人粮关系为主线,从全域到国别研究了1995—2017年沿线国家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结果表明:研究期内,(1)沿线国家耕地总量与人均耕地量分别降至6.96×108hm~2和2.23亩/人,分别约为全球水平的50%和80%,约80%的国家人均耕地在下降;(2)承载力增至45.95亿人,近90%的国家在提高,但西亚及中东多数国家在下降;(3)地均承载力增至90人/km~2水平,约为全球水平的1.5倍,孟加拉国、匈牙利、越南超300人/km~2;(4)人粮关系从超载转向临界超载,粮食盈余国家增多,主要为耕地面积广的产粮大国。半数国家土地仍超载,多为气候干旱区与岛屿国家。研究有助于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粮食安全合作和提高项目建设布局的科学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楠 申俊利 贾丽静
本文通过构建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标体系,对北京市1986—2006年间基础设施承载状态进行了测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基础设施承载力指数,并使用相对资源承载能力测度方法测度基础设施承载状态。进而,对北京市各区县2007年基础设施承载力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熊建新 陈端吕 彭保发 王亚力
生态承载力预警是判定生态系统可持续承载的重要依据。利用状态空间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1)景气预警上,洞庭湖区2001~2010生态承载力整体上处于中警状态,反映出湖区生态、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差,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较弱。洞庭湖区17个区域单元生态承载力出现了重警、中警和轻警三种状态,2001年、2005年和2010年3个年份的区域差异及变化相当明显。(2)景兆预警上,2015年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接近轻警状态,可持续承载能力由弱可持续向可持续转变;相比2010年,17个区域单元的重警和中警比重分别下降了33.3%和18.2%,轻警比重上升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张晶
论文以人粮关系为基础,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指数(LCCI)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了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演变的时空格局,并以2005年为代表年份,分类讨论了中国264个牧区(半牧区)县、663个城市地区和592个贫困县(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49~2005年,中国土地资源承载力逐步增强,人粮关系趋于均衡;②1980~2005年,中国粮食盈余省份增多,人口超载省份减少,人粮关系趋于改善;③1980~2005年,中国粮食盈余县域在增加,人口超载县域在减少,人粮关系总体趋于平衡;中国分县土地资源承载力格局基本稳定,粮食主产区的空间集聚效应越来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嘉杨 李祚泳 余静
正确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对合理、充分利用水资源以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采用升半Г型分布曲线模拟水资源承载力各指标对评价过程的影响,并通过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化处理,对升半Г型分布函数进行改进,提出用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升半Г型分布指数公式。经过规范化数据处理方式,升半Г型分布指数公式就可以忽略指标个数的影响,具有普适性。公式中的参数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后,得到适用于多区域、多项指标的具有通用性和普适性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公式。将优化好的指数公式应用到玛纳斯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指数公式的评价结果与其他多种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晓红 何群
经济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生活空问和时间,但却带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是人类违背环境承载力的结果。因此,重新审视环境承载力的价值功能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价值功能 环境容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