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1)
2023(7363)
2022(6420)
2021(5650)
2020(4995)
2019(11570)
2018(11332)
2017(22185)
2016(12002)
2015(13821)
2014(14209)
2013(14482)
2012(13879)
2011(12917)
2010(13185)
2009(12574)
2008(12406)
2007(11461)
2006(10134)
2005(9300)
作者
(37425)
(31648)
(31499)
(30326)
(20107)
(15049)
(14501)
(12330)
(11768)
(11196)
(10958)
(10382)
(10067)
(10024)
(9868)
(9867)
(9584)
(9368)
(9100)
(9060)
(7950)
(7882)
(7640)
(7306)
(7229)
(7148)
(6867)
(6853)
(6388)
(6274)
学科
(77173)
经济(77116)
管理(32545)
(30023)
方法(29230)
数学(26286)
数学方法(26120)
(23297)
企业(23297)
地方(18527)
中国(15533)
(15235)
(14226)
(13534)
地方经济(12893)
业经(12665)
(10607)
(10494)
贸易(10491)
农业(10219)
(10066)
(9436)
环境(9273)
(8921)
金融(8919)
(8557)
银行(8537)
(8164)
经济学(8090)
(7857)
机构
大学(191005)
学院(189799)
(91376)
经济(89644)
管理(69968)
研究(68258)
理学(59677)
理学院(58964)
管理学(58051)
管理学院(57685)
中国(51050)
科学(40173)
(39717)
(39039)
(35714)
研究所(32269)
(32096)
财经(31245)
中心(30652)
经济学(29966)
(29156)
(28115)
业大(27014)
经济学院(26866)
北京(25335)
农业(25283)
(24200)
师范(23994)
(23346)
财经大学(22805)
基金
项目(117897)
科学(91925)
研究(85762)
基金(85306)
(73720)
国家(73111)
科学基金(61643)
社会(55869)
社会科(52890)
社会科学(52872)
(45655)
基金项目(44919)
教育(38822)
(38146)
自然(38115)
自然科(37176)
自然科学(37161)
自然科学基金(36502)
资助(35687)
编号(34418)
成果(28492)
(26945)
(26735)
重点(26730)
课题(23658)
(23580)
国家社会(23246)
教育部(22947)
科研(22499)
人文(22222)
期刊
(106607)
经济(106607)
研究(59184)
中国(34443)
(30917)
(28915)
学报(28702)
科学(26291)
管理(24816)
大学(21391)
学学(20374)
农业(19006)
经济研究(18132)
(17224)
金融(17224)
技术(16921)
财经(16715)
业经(14930)
教育(14616)
(14522)
问题(14139)
技术经济(12110)
统计(11111)
(10850)
(10145)
世界(9927)
商业(9636)
(9455)
理论(9166)
经济问题(9156)
共检索到288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陈功  
文章采用“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的数据,通过供养金额与抚养金额以及净供养金额为测量手段分析了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代际经济流动的方向和数量。结果表明,对于我国当前的一代老年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总体上子女供养老年人仍是我国代际经济流动的主流,同时城乡之间和性别之间存在着平均净供养量水平的差异,特别是已经出现个别分组的老年人(城市男性老年人)已经产生了与中国传统的“反哺”模式相反的本质性变化。这种差别也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子女养老模式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的现代化过程之中。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鹃娟  
根据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文章对中国城乡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代际经济支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影响老年人收入的因素。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是农村老年人的4.5倍。老年人家庭中的经济资源以"向上"净转移为主体,但城市老年人的"向下"转移比例和程度较高。老年人收入水平不但与先赋条件有重要关系,其生命历程中累积起来的多个社会因素也对晚年的收入产生影响,某些先赋因素与社会累积因素所发挥的作用甚至方向对于城市和农村老年人而言却有很大差别。文章提出提高老年人的经济独立性而非提倡家庭加大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力度才是真正保障老年人在经济上老有所养的关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鹃娟  
根据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文章对中国城乡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代际经济支持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影响老年人收入的因素。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是农村老年人的4.5倍。老年人家庭中的经济资源以"向上"净转移为主体,但城市老年人的"向下"转移比例和程度较高。老年人收入水平不但与先赋条件有重要关系,其生命历程中累积起来的多个社会因素也对晚年的收入产生影响,某些先赋因素与社会累积因素所发挥的作用甚至方向对于城市和农村老年人而言却有很大差别。文章提出提高老年人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白兰  顾海  
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与2018年两期调查构造混合横截面数据,分析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并从老人性别和年龄两个角度进行异质性分析,同时探讨子女代际支持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子女不同维度代际支持对老人健康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子女照料支持显著正向影响农村老人的自评健康,显著负向影响农村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子女经济支持只对父母的心理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子女情感支持显著正向影响农村老年人的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女性、低龄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更容易受到子女照料支持的影响;同时也证明子女代际支持的不同维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基于以上结论,应该从增加经济补偿、提供专业化照料服务、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三方面提高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鹏,武超  
在中国1亿多老年人中,有多少人主要依靠自己的退休金或劳动收入生活,又有多少人不得不依靠子女或其他亲属的经济帮助生活?这是我们研究中国养老情况与制定有关对策时必须要了解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利用我国最新、最大规模的老年人经济来源抽样调查数据对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构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中发现,我国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经济收入来源仍然是以子女或亲属供养为主,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老年人主要是低龄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对子女或其他亲属在经济供养上依赖性大大高于男性,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与居住方式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于翠婷  鲁万波  李丽  
我国中老年人健康水平与代际经济支持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且代际经济支持是导致健康机会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控制政府可调控因素后,不同户籍、区域间中老年人健康机会不平等程度会缩小。因此,政府部门应不断为中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激发个体主观努力能动性,如从医疗保险、健身活动场所、服务类组织和工业污染源距离等方面改善健康机会不平等程度,进而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潘峣   李宇潇  
延迟退休和低生育率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隔代抚养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老年人退而不休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年轻一代的生育决策。本文基于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CHARLS),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IV-2SLS),探究退而不休的老年人劳动供给对子女生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退而不休的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增加将显著降低子女的生育率,对于有退而不休意愿和客观上退而不休的群体而言,老年人延迟退休1年,将导致子女生育率较目前平均生育水平分别降低17.4%和31.1%。(2)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增加将减少老年人照料孙辈的时间,从而抑制子女生育。(3)女性、农村、东西部地区、与子女同住的群体的老年劳动供给对生育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因此,政府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同时需出台相应配套政策以缓解其对生育率的负面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扬名  柳孜  宫仁贵  
探讨社会资本对独生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改善独生子女家庭特有的养老困境具有积极意义。利用CGSS2017年全国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从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维度对老年人健康进行综合考量,分析社会资本对独生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结构型社会资本对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健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认知型社会资本对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健康影响更显著,关系型社会资本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社会资本对多子女家庭老年人生理健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老年人健康问题不仅是狭义上的生理机能退化,更是养老资源多寡的现实表现,社会应关注不同群体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共同营造“适老”环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左冬梅  李树茁  吴正  
论文从农村成年子女个体层面的角度研究他们与老年父母间的经济交换在其整个中青年阶段的变动状况。研究借助生命历程理论框架,从社会、家庭和个体层面实现宏微观视角的整合,力求达到对家庭代际经济支持发展动力机制的系统认识。借助纵贯调查数据,将代际经济交换的生理年龄效应、队列的历史效应和家庭生命周期效应加以分解。结果证明了老年父母在代际交换当中经济福利有所提升,表现在增龄效应和宏观的历史效应两方面,三代家庭成员所处的生命阶段对代际经济交换水平具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性别差异进行了探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薄嬴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和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两部分模型研究了老年人和子女之间双向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医疗消费的影响,进一步利用负二项模型和分位数模型探讨了这些影响的内在机制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接受子女经济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医疗消费的影响范围非常有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农村老年人更倾向于自立自足;而给予子女经济支持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出老年人自身的医疗消费,尤其是在疾病较轻时这种挤出效应很明显。此外,给予子女非经济支持增加了老年人罹患疾病的概率,会对老年人带来负面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负担问题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研究老年人口负担问题不能只停留在人口年龄“数学结构”的一般分析上,而应该对这种数学结构背后所代表的具体的社会和经济含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本文试图运用生命周期的分析方法,对老年人口经济负担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并且从老年人口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两个方面分析老年人口负担需求的不同类型,以及我国当前老年人口负担需求的分布状况,提出我国老年人口负担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是当前我国老年人口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这个矛盾的解决有赖于我国政府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政策的转变,即从增长转向福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文章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对适度普惠型老年人社会福利解析;构建了老年人福利总量及财政负担测算的计量模型并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在城乡统筹下适度普惠型老年人社会福利的经济可行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翌秋  吕美晔  
本文利用江苏省26个县740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的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疾病经济负担主要取决于疾病严重程度、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和是否参加医疗保险。本文肯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减轻老年人住院经济负担方面的重要贡献,但同时发现,农村老年人疾病经济负担与家庭经济状况呈现倒挂,低收入老年人承担了更高的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因此,现阶段公共卫生政策和医疗改革应更多关注医疗公平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彩霞  
通过对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养老方式的分析研究。认为家庭养老是最主要的形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认为应该利用利益机制来改善养老状况,明确老年人对土地的权利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地位,使子女在养老的前提下,能得到土地使用权的拥有和继承,使养老在较好的交换条件下进行。同时,政府应用减免老年人农业税和各种提留的手段支持农村的家庭养老事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华  欧阳静  
本研究通过对中部地区农村老年人自杀现象的分析,力图论证农村老年人自杀作为底层问题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研究认为,中国底层社会的绝大部分问题,通过城乡二元结构与资源积聚机制,转嫁给了农村。在农村内部,这些问题则通过阶层分化与竞争机制,被分配到了农村的某些阶层,而非均质地分布在各个阶层。同时,农村社会又通过家庭内部的代际分工与剥削机制,将被分配到某些阶层的底层问题,转嫁到了这些阶层的老年人身上。农村老年人自杀通过底层的去道德化机制被合理化,中国底层社会的某些问题最终通过牺牲农村老年人而得以解决和消化。这是近年农村自杀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体的根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