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50)
- 2023(16020)
- 2022(13322)
- 2021(12424)
- 2020(10073)
- 2019(23138)
- 2018(23287)
- 2017(44401)
- 2016(24471)
- 2015(27453)
- 2014(27620)
- 2013(27172)
- 2012(25064)
- 2011(22616)
- 2010(22586)
- 2009(20490)
- 2008(19805)
- 2007(17441)
- 2006(15610)
- 2005(13986)
- 学科
- 济(101861)
- 经济(101759)
- 管理(65934)
- 业(63884)
- 企(50379)
- 企业(50379)
- 方法(39589)
- 数学(33735)
- 数学方法(33355)
- 中国(31147)
- 农(30229)
- 地方(27602)
- 业经(24707)
- 学(21557)
- 财(21471)
- 农业(20527)
- 制(17963)
- 贸(17004)
- 贸易(16987)
- 环境(16491)
- 易(16361)
- 理论(16259)
- 技术(16030)
- 和(16001)
- 银(15872)
- 银行(15829)
- 发(15823)
- 融(15355)
- 金融(15353)
- 行(15213)
- 机构
- 大学(340866)
- 学院(340294)
- 济(133648)
- 管理(132479)
- 经济(130529)
- 研究(119909)
- 理学(113673)
- 理学院(112335)
- 管理学(110260)
- 管理学院(109656)
- 中国(89365)
- 科学(75375)
- 京(75165)
- 所(60684)
- 财(59756)
- 农(57824)
- 研究所(55192)
- 中心(54054)
- 业大(51626)
- 江(51506)
- 范(48294)
- 北京(48077)
- 师范(47845)
- 财经(47423)
- 农业(44899)
- 院(44196)
- 经(43000)
- 州(42243)
- 经济学(38979)
- 师范大学(38713)
- 基金
- 项目(231983)
- 科学(181785)
- 研究(171819)
- 基金(165500)
- 家(144100)
- 国家(142816)
- 科学基金(122182)
- 社会(106499)
- 社会科(100687)
- 社会科学(100662)
- 省(91740)
- 基金项目(88155)
- 自然(78649)
- 教育(78190)
- 划(77146)
- 自然科(76777)
- 自然科学(76762)
- 自然科学基金(75337)
- 编号(71521)
- 资助(67375)
- 成果(58078)
- 发(53442)
- 重点(52050)
- 部(50070)
- 课题(49893)
- 创(47942)
- 创新(44687)
- 科研(43806)
- 国家社会(43199)
- 项目编号(42989)
- 期刊
- 济(154460)
- 经济(154460)
- 研究(103703)
- 中国(71136)
- 农(53940)
- 学报(53302)
- 科学(50347)
- 管理(49338)
- 教育(43690)
- 财(43468)
- 大学(40255)
- 农业(37656)
- 学学(37364)
- 技术(30979)
- 融(30729)
- 金融(30729)
- 业经(27232)
- 经济研究(23791)
- 财经(21941)
- 问题(20578)
- 图书(20517)
- 业(19181)
- 经(18722)
- 科技(17047)
- 技术经济(16568)
- 资源(16419)
- 理论(16305)
- 现代(15923)
- 版(15393)
- 实践(14991)
共检索到513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飞 宋玉祥 潘志
辽宁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水平高于东北区的吉林和黑龙江以及全国平均水平,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中期,但经济发展模式仍然粗放,"三高一低"产业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两大区域新型工业化面临不同的区情和问题,应该实施不同的区域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军涛 傅小锋
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 ,是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 ,实现其环境 -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辽宁省发展生态产业的背景条件和生态产业发展现状 ,解析了其发展生态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探讨了生态产业的发展潜力 ,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浩淼 崔日明 孟令岩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全面振兴事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成败。辽宁省作为沿海工业大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一定机遇与挑战,应通过积极申请自贸区建设,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等措施,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新的振兴。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 老工业基地 新一轮振兴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吴伟
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成长点。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各地发展并不均衡,存在很大差异。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文化创意产业并不发达,因为缺乏本土文化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化的有效机制。本文分析了本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重要意义,总结了辽宁文化资源产业化现状,提出了本土文化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化的机制,包括创新文化资源开发观念、创新本土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创新本土文化资源传播方式和完善本土文化资源产业化制度。
关键词:
本土文化资源 文化创意产业 转化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秋成
辽宁的重工业对其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但1970年代后期以来,辽宁工业化率特别是重工业比重随经济体制转轨和国企改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相反,人口城市化率则在经历了1960、1970年代的下降后重现生机,持续上升,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由同向变动逆转为异向变动。文章通过对辽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考究,探讨了其工业化、非农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辽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新思路。
关键词:
辽宁老工业基地 工业化 城市化 非农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欣航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以资源型为发展模式的基地,发展道路与世界上的典型老工业基地鲁尔工业区发展路径大体一致。比对鲁尔工业区与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对鲁尔老工业区的振兴发展进行总结,鲁尔区转型力度和改造范围有限,能源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指出,要学习以鲁尔等为代表的老工业区的成功经验,在"三个推进"和"四个着力"政策背景下,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老工业基地的内生动力,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早日重现老工业基地昔日的辉煌。
关键词:
辽宁老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 振兴 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冯艳芳
我国老工业基地辽宁省,重化工业比重大、资源消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全面振兴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中涛 于秀荣 刘毅杰
近年来,循环经济在我国不仅开始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且从中央到地方,在各个层次上都进行着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经济潮流和大趋势,对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也必将对辽宁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的积极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笠崴
文章将“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思想与温家宝总理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讲话相结合,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建立东北经济区,进行整体布局,充分考虑整体利益,重新规划发展道路;信息化重点应放在装备制造业而非IT业;同时强调指出资本密集型工业并不一定比劳动密集型工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少,要利用人力资源优势,促进资本密集型工业与劳动密集型工业共同发展,要以项目吸引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现代化,重振昔日雄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平宇
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具有战略地位。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要走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针对东北地区的传统思维,阐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在于区域创新,即新体制、新结构、新资源、新技术、新开放和新战略。老工业基地改造要采取综合对策:立足传统工业优势,深化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加强国内外合作,重点发展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把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城市功能的完善结合起来,重点改造大中城市,走内涵式城市化道路,实现老工业城市的再生;发挥东北地区的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把乡村工业化作为东北地区新型工业化战略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改变区域工业化的"二元结构",在城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乡村工业化中统筹安排"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诚 许文娟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是全面贯彻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是沈阳市县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快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对当前沈阳市县域经济进步速度减慢,综合实力不强,创新意识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及加强政策支持等一系列相应措施。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 县域经济 沈阳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欣航
老工业基地振兴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辽宁省为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相继出台了《辽宁全面深化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及2018年工作安排》《辽宁省"一带五基地"建设框架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一带五基地’建设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和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从"一带五基地"的具体战略部署不难看出,作为共和国长子的辽宁省想要涅槃重生,必须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这是党中央的期待,也是2020年之前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淑芳
文化全球化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必然到来的社会现象,它带来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这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优先发展先进的文化生产力、建立健全文化创新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借鉴日本、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经验,是文化全球化条件下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必然的战略和策略选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于畅 宋芳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十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的同时,辽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通过计算2003—2012年辽宁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率及高等教育的弹性系数,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十年来辽宁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演变,并对如何提高辽宁高等教育与经济的适应性和协调型发展提出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