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73)
- 2023(14589)
- 2022(12552)
- 2021(11647)
- 2020(9611)
- 2019(21842)
- 2018(21631)
- 2017(41444)
- 2016(22435)
- 2015(24917)
- 2014(24357)
- 2013(23900)
- 2012(21835)
- 2011(19679)
- 2010(19613)
- 2009(17682)
- 2008(17107)
- 2007(14945)
- 2006(13061)
- 2005(11153)
- 学科
- 济(94104)
- 经济(94020)
- 管理(65742)
- 业(62145)
- 企(52424)
- 企业(52424)
- 方法(39456)
- 数学(33779)
- 数学方法(33388)
- 中国(26130)
- 地方(24668)
- 农(23244)
- 业经(22343)
- 技术(20451)
- 学(19116)
- 财(18817)
- 农业(15854)
- 理论(15744)
- 环境(15435)
- 制(14855)
- 和(14579)
- 产业(14283)
- 贸(14040)
- 贸易(14029)
- 地方经济(13551)
- 易(13495)
- 技术管理(13344)
- 划(13245)
- 银(12167)
- 银行(12127)
- 机构
- 学院(310675)
- 大学(310237)
- 管理(126854)
- 济(123485)
- 经济(120706)
- 理学(110698)
- 理学院(109414)
- 管理学(107601)
- 管理学院(107024)
- 研究(104179)
- 中国(74882)
- 京(66558)
- 科学(66174)
- 财(52334)
- 所(51036)
- 研究所(46837)
- 中心(46507)
- 农(46011)
- 业大(45818)
- 江(44761)
- 财经(42701)
- 范(42597)
- 师范(42252)
- 北京(41740)
- 院(38928)
- 经(38827)
- 州(36748)
- 经济学(36335)
- 农业(35923)
- 师范大学(34326)
- 基金
- 项目(221590)
- 科学(176101)
- 研究(162856)
- 基金(160328)
- 家(139461)
- 国家(138334)
- 科学基金(120253)
- 社会(103483)
- 社会科(98167)
- 社会科学(98143)
- 省(88244)
- 基金项目(86592)
- 自然(77926)
- 自然科(76145)
- 自然科学(76131)
- 自然科学基金(74750)
- 划(73572)
- 教育(73470)
- 编号(65710)
- 资助(63752)
- 成果(51646)
- 创(49775)
- 重点(49693)
- 发(48916)
- 部(47432)
- 创新(45801)
- 课题(45751)
- 国家社会(42423)
- 科研(41414)
- 大学(40676)
- 期刊
- 济(133711)
- 经济(133711)
- 研究(90098)
- 中国(58507)
- 管理(47583)
- 学报(45990)
- 科学(45009)
- 农(40956)
- 财(36958)
- 教育(35993)
- 大学(34743)
- 学学(32658)
- 农业(29096)
- 技术(28389)
- 业经(23155)
- 融(22089)
- 金融(22089)
- 经济研究(20973)
- 财经(19552)
- 问题(18671)
- 科技(17795)
- 经(16845)
- 图书(16223)
- 技术经济(16177)
- 业(15486)
- 资源(15247)
- 现代(14821)
- 理论(14499)
- 商业(14082)
- 发(13499)
共检索到443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瑞 李北伟
本文基于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互动协调的理论分析,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老工业基地典型城市为例,对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发现: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不高,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存在较强的动态反馈关系;产业集聚度提高和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共同促使耦合协调类型的跃迁;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专业化程度提升的同时,区域创新水平也越高;区域城市间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凤
文章在对国内外有关产业集聚理论和区域创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厘清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互动关系。通过理论归纳,对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互动机制进行阶段性分析,以获得两者互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对已掌握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立足于中原城市群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分析;以中原城市群为案例,探讨中原城市群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对策研究;对理论分析和量化研究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观点,以期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设、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
耦合模型 产业集聚 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强 田丽娜
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互为耗散结构体,存在耦合作用关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得到了2008-2013年东北三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大小。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其中,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发展类型属于中级协调发展技术主导型;而辽宁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发展类型则属于中级协调发展消费主导型。因此,在新一轮东北经济再振兴之际,东北三省应审时度势,把握改革良机,依托市场机制有效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协调发展,从而实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消费 东北再振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强 田丽娜
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互为耗散结构体,存在耦合作用关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得到了2008-2013年东北三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大小。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其中,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发展类型属于中级协调发展技术主导型;而辽宁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发展类型则属于中级协调发展消费主导型。因此,在新一轮东北经济再振兴之际,东北三省应审时度势,把握改革良机,依托市场机制有效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东北经济的再腾飞。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消费 东北再振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昱东 李乃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文静 刘诗琳
文章借鉴物理学中耦合理论,将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作为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发展的评价尺度,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6年间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系统之间在一定区域内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系统发展水平总体落后于金融集聚系统;东、中、西、东北部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南部地区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情况优于西北部,但南北差异相对于东西差异更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马延吉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进入新世纪以来,仍然是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产业集聚机制的角度探讨老工业基地优势发挥与竞争力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产业集聚机制研究是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研究的切入点。体制创新是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有效途径,也是难点,而固有的工业结构特征,也成为社会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因此,要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演替,同时发展多产业部门,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产业,发挥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海燕 苏博谦
高校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选取200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用熵权TOPSIS方法测算高校科技创新综合指数,并结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研究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的时序演变、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高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呈稳定上升趋势,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2)耦合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异质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地区间及地区内部间耦合协调水平仍有较大差距。(3)全国耦合协调度的泰尔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显著正向空间集聚特征,并具有较强稳定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郝春禄
本文从区域创新系统的要素入手,阐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区域创新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创新系统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庞庆华 周未沫 李铭珍
文章以江苏省金融集聚、区域创新和生态效率的时空耦合协调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7年江苏省数据,利用区位熵和熵权法测算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使用超效率DEA模型对生态效率进行度量,将空间权重加入耦合协调模型中,对江苏省的金融集聚—区域创新—生态效率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分析其空间演化过程。研究表明,江苏省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在不同地区存在很大差异,且江苏省金融集聚、区域创新和生态效率三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不断提高,需要强化江苏省内区域之间的合作联动意识。
关键词:
空间耦合 金融集聚 区域创新 生态效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硕 李普伶 邢永亮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制造、钢铁、石化等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同时也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实施的深入,深入挖掘和整合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化自主创新活动,通过优化技术结构、发挥不同技术之间的关联效应,加速主导产业的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肖美丹 张梦佳
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了2010—2019年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城市竞争力、区域创新和生态环境三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及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各地级市间的空间联系。结果表明:(1)广东省城市竞争力、区域创新和生态环境发展指数均呈稳步增长态势,三系统中生态环境发展趋向良好而区域创新能力滞后;(2)三系统耦合度整体由拮抗阶段向磨合阶段转变,协调度由轻度失调阶段向濒临失调迈进,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整体呈现"中心—边缘"分布格局;(3)三系统协调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空间集聚类型包括"H-H"和"L-L"两种,且集聚演化特征比较稳定,部分城市在空间上随机分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老工业基地振兴中不平衡问题非常突出,在东北和中西部的内陆地区,仍有许多老工业基地城市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亟待调整改造。产业技术创新是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调整改造的关键。目前,这些老工业基地产业技术创新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老工业基地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亟须加以解决。一、老工业基地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1.人才流失严重,技术创新后劲不足。多数老工业基地面临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福涛 钟书华
创新集群是简化的国家创新系统,其演化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回顾了创新集群演化机理研究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创新集群演化研究存在的理论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市场集中、产业地理集聚、技术创新聚集耦合角度思考演化机理,制定相关政策。
关键词:
创新集群 集聚耦合 演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