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35)
- 2023(5347)
- 2022(4747)
- 2021(4299)
- 2020(3898)
- 2019(9365)
- 2018(9314)
- 2017(18806)
- 2016(10649)
- 2015(12270)
- 2014(12622)
- 2013(12678)
- 2012(12000)
- 2011(10799)
- 2010(10953)
- 2009(10319)
- 2008(10427)
- 2007(9701)
- 2006(8282)
- 2005(7511)
- 学科
- 济(47683)
- 经济(47641)
- 业(27972)
- 管理(26799)
- 方法(25362)
- 数学(23179)
- 数学方法(23017)
- 企(20026)
- 企业(20026)
- 农(14504)
- 中国(13711)
- 财(11011)
- 农业(9885)
- 贸(9340)
- 贸易(9340)
- 学(9162)
- 易(9074)
- 地方(8720)
- 业经(8415)
- 制(7695)
- 劳(7006)
- 劳动(6989)
- 和(6882)
- 务(6633)
- 财务(6616)
- 财务管理(6595)
- 银(6389)
- 银行(6364)
- 环境(6193)
- 企业财务(6185)
- 机构
- 大学(158332)
- 学院(157433)
- 济(68912)
- 经济(67539)
- 管理(59528)
- 研究(53096)
- 理学(51315)
- 理学院(50750)
- 管理学(49873)
- 管理学院(49575)
- 中国(39765)
- 京(33082)
- 科学(32820)
- 财(29871)
- 农(29503)
- 所(27898)
- 研究所(25418)
- 业大(25022)
- 中心(24929)
- 财经(24386)
- 江(24129)
- 农业(23540)
- 经济学(22251)
- 经(22128)
- 北京(20723)
- 经济学院(20372)
- 范(20257)
- 师范(20053)
- 州(18642)
- 院(18368)
- 基金
- 项目(102152)
- 科学(79546)
- 研究(74058)
- 基金(73621)
- 家(63781)
- 国家(63256)
- 科学基金(53378)
- 社会(46695)
- 社会科(44203)
- 社会科学(44185)
- 省(40170)
- 基金项目(39167)
- 教育(34807)
- 自然(34064)
- 划(33916)
- 自然科(33261)
- 自然科学(33248)
- 自然科学基金(32649)
- 编号(30953)
- 资助(30921)
- 成果(25323)
- 部(23540)
- 重点(23102)
- 发(22120)
- 课题(20948)
- 创(20649)
- 教育部(20039)
- 科研(19998)
- 大学(19569)
- 创新(19313)
共检索到228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秋华
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劳动就业的严峻形势为背景,着重分析了在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路径选择时人们普遍遇到的难点:一是如何处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二是如何判断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前景;三是如何面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与农民工之间对有限就业岗位的竞争。这些问题的分析与共识以及政策取向不仅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劳动就业及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就业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劳动就业 劳动密集 就业空间 就业歧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凤朝 王元地 潘雄峰 佟佰菊
抑制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片面强调第二产业的发展,使得老工业基地在面临产业结构严重扭曲、第二产业结构化程度低的情况下,也面临地区就业率低、富余人员过多等就业问题。因此,在强调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必须强调就业结构的调整,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老工业基地调整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元文
辽宁作为全国最早建立起来的重化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多,产业工人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严重失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传谌,张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要对东北地区业已存在的巨大就业压力给予重视。随着我国加入WTO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制度创新步伐加快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就业问题日渐突出 ,成为影响东北地区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之一。通过加速国有企业改革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和提供更多职业培训等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就业压力可以得到缓解并向良性方向发展。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就业压力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云珠 黄桦
在对山西与全国及部分地区的劳动就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山西劳动就业存在劳动力总体素质低、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及城镇化水平有偏差等问题。在新时期,山西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从单一产业就业向三产并举就业转变,努力扩大就业容量;积极创优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就业促进工作的五个转变,推动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关键词:
劳动就业 比较分析 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宁
劳动力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和必然要求。劳动力只有通过流动,才能使劳动力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能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有利于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劳动力的流动也日益活跃。相比较而言,东北地区的劳动力流动却依然比较滞缓。文章对东北地区劳动力在产业间、行业间、区域内和跨地区(省际间)的流动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就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如何通过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秋成
本文探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劳动力资源的转移配置特征,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认为:(1)东北老工业基地劳动力参与率在全国6大区域中长期处于最低水平,与其国有和集体部门主导型的经济结构等因素有关;(2)与发达国家比较,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可挖;(3)劳动力资源逆人口城市化向农村转移配置,与城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不景气、私营经济不够发达以及农村非农产业迅速成长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向农村非农部门转移配置有关,就业形式的灵活与多样化为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及合理配置提供了更大空间,有利于其配置效率提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文甫
本文把政府支出引进效用函数之中,建立一新古典增长模型来研究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发现:政府支出、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效应主要与消费者风险规避系数有关;中国的政府支出增加促进就业,技术进步抑制就业。同时利用中国的1978-2004年政府支出、技术水平以及就业的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就业量与政府支出、生产技术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政府支出对就业的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芹
1997年劳动就业形势分析预测范芹一、当前就业基本格局1.当前就业领域的基本状况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劳动就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劳动就业规模逐年扩大,城乡新就业人数大量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就业结构有所改善,劳动服务体系迅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道双 郭庆松
下世纪初中国劳动就业形势分析①马道双郭庆松一、中国劳动就业的现状及特征中国的劳动就业问题,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表现为城镇新增劳动力人口不能得到全部安置而形成的“待业”问题;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大量流动,“民工潮”便成为问题的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甫
文章在匹配模型中,分别引进政府的教育支出和公共投资支出,讨论了它们对就业影响的两种情形。一是只考虑教育支出的情形,建立模型分析发现:政府的教育支出与就业之间是个倒"U"形的关系;二是考虑教育支出和公共投资支出的情形,由模型分析得出结论是:政府的教育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与就业之间也有一个倒"U"形的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强,刘晓梅
1996年一季度,在国家继续实行适应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情况下,我国从业人员数量依然保持了正常的增长速度。据统计,一季度末,城镇职工达14743.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2.7万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10870.5万人,增加75.8万人;城镇集体单位职工3024.5万人,减少121.4万人;其他经济单位职工848.9万人,增加98.3万人。与此相适应,一季度按城镇登记失业人口统计的失业率为2.9%,与上年基本持平,劳动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预计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的宏观环境背景下,1996年全年劳动就业仍有望保持一季度基本稳定的形势,但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一定程度的失业率上升将难以避免。 1 全年劳动就业的总体形势与结构变化特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起失业增加的供给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劳动力存量的多少,即现有劳动力是不是过剩;二是劳动力增量的变化,即今后进入劳动力年龄人口(劳动力资源人数)的比率。由于我国城乡剩余劳动力基本上是以隐性失业的形式滞留在各个生产领域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肖三华
香港和台湾经济起飞的共同点之一是利用丰富而廉价的人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进一步掌握国际分工中的有利时机,发展多元化出口导向型经济而跻身国际市场的。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正确而又全面地提供了有关香港和台湾的人口状况,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仲常 谢曼 刘彦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将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产生巨大影响,由此带来各行业劳动就业的变动,具体表现为第一产业要释放和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中有国际竞争力行业会吸纳一些劳动力,而一些夕阳产业则要大量裁员;第三产业总体上说发展潜力巨大,被视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