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8)
2023(9646)
2022(8717)
2021(8293)
2020(6907)
2019(16236)
2018(16266)
2017(32025)
2016(17651)
2015(20058)
2014(20193)
2013(19938)
2012(18242)
2011(16145)
2010(16147)
2009(14713)
2008(14256)
2007(12448)
2006(11040)
2005(9777)
作者
(50596)
(41426)
(41293)
(39386)
(26451)
(19958)
(18725)
(16459)
(15851)
(14979)
(14398)
(13941)
(13063)
(13022)
(12766)
(12630)
(12421)
(12391)
(11902)
(11721)
(10368)
(10180)
(9940)
(9501)
(9305)
(9290)
(9257)
(9111)
(8286)
(8151)
学科
(67979)
经济(67890)
管理(50266)
(48810)
(39446)
企业(39446)
方法(32336)
数学(27887)
数学方法(27521)
中国(20259)
(19945)
(16705)
业经(15428)
(14982)
地方(14077)
农业(13781)
理论(12072)
(11966)
(11907)
贸易(11903)
(11544)
(11326)
环境(10878)
技术(10860)
(10807)
财务(10739)
财务管理(10715)
企业财务(10131)
教育(10107)
(9651)
机构
大学(247772)
学院(246604)
管理(101502)
(96026)
经济(93791)
理学(88008)
理学院(87071)
管理学(85581)
管理学院(85148)
研究(80580)
中国(59361)
(53438)
科学(50957)
(42871)
(40595)
(37412)
业大(36927)
研究所(36838)
中心(36257)
(35488)
财经(34760)
北京(34256)
(33461)
师范(33215)
(31564)
(29415)
(29240)
农业(29031)
经济学(27709)
师范大学(26862)
基金
项目(169961)
科学(133319)
研究(126367)
基金(122360)
(105528)
国家(104613)
科学基金(90183)
社会(77848)
社会科(73583)
社会科学(73561)
(66405)
基金项目(65880)
自然(58989)
教育(57841)
自然科(57588)
自然科学(57576)
自然科学基金(56510)
(55819)
编号(52887)
资助(50669)
成果(43114)
重点(37329)
(37219)
课题(35925)
(35735)
(35028)
项目编号(32548)
创新(32485)
科研(32276)
教育部(32029)
期刊
(106104)
经济(106104)
研究(73403)
中国(46597)
学报(37362)
管理(36943)
科学(35245)
(34466)
(31408)
教育(29909)
大学(28277)
学学(26328)
农业(24209)
技术(21859)
(18921)
金融(18921)
业经(17761)
财经(16428)
经济研究(15596)
图书(14672)
问题(14219)
(13930)
理论(13406)
实践(12360)
(12360)
科技(12241)
技术经济(12207)
(11474)
现代(11320)
资源(11020)
共检索到357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元文  
辽宁作为全国最早建立起来的重化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多,产业工人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严重失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宁  
劳动力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和必然要求。劳动力只有通过流动,才能使劳动力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能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有利于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劳动力的流动也日益活跃。相比较而言,东北地区的劳动力流动却依然比较滞缓。文章对东北地区劳动力在产业间、行业间、区域内和跨地区(省际间)的流动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就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如何通过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秋成  
本文探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劳动力资源的转移配置特征,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认为:(1)东北老工业基地劳动力参与率在全国6大区域中长期处于最低水平,与其国有和集体部门主导型的经济结构等因素有关;(2)与发达国家比较,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可挖;(3)劳动力资源逆人口城市化向农村转移配置,与城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不景气、私营经济不够发达以及农村非农产业迅速成长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向农村非农部门转移配置有关,就业形式的灵活与多样化为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及合理配置提供了更大空间,有利于其配置效率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宁,丁四保,谢景武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之一是离开农村到城市就业。就全国而言,城市制造业就业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是我国经济结构转换、升级的一般趋势。但这种趋势在区域之间又存在着差异。老工业基地除面临制造业升级排斥就业之外,其他产业发育也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势下,老工业基地城市如何发挥农村劳动力接收器的作用?文章就此问题以长春市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步德迎  
本文分析了劳动力商品与普通商品的共性及劳动力商品所具有的特性。通过劳动力商品的特性分析了失业产生的原因和再就业的条件,提出了五条解决就业问题的思路,其中较独特的一条是改变人们的成才观,大力宣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理念,通过人才的合理分布和劳动力需求的互补性特点扩大就业。文章对当前解决就业问题上的一些认识误区作了分析。文章分析了解决农村就业和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思路———将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作为走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一步棋。此外,还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对策,一是通过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劳动力的学习能力和再就业能力,二是培养、造就和吸引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创业,带动就业的增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秋华  
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劳动就业的严峻形势为背景,着重分析了在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路径选择时人们普遍遇到的难点:一是如何处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二是如何判断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前景;三是如何面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与农民工之间对有限就业岗位的竞争。这些问题的分析与共识以及政策取向不仅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劳动就业及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就业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洪明   苏里坦   佟德福  
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劳动力总量、质量、就业现状及农业劳动力剩余状况的分析 ,剖析了新疆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率低的原因 ,提出了应对措施 ,供参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尹豪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寻找东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从根本上解决东北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将直接关系到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各种历史原因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直接影响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小顺  
一、我国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面临的困难 我国有13亿人口,劳动力的供给相对于有限的物质资源几乎无穷大,并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显得更加困难。 1、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据测算:“十五”期间每年城乡新生劳动力将升至峰值,加上现有城镇下岗职工和就业转失业人员,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达到2200至2300万人,按经济增长速度在7%左右计算,在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下,每年新增就业岗位700至800万个,形成2200至230万下岗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竞争700至800万个工作岗位的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佳  
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立足于四川省南江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南江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姚裕群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 1 .3亿 ,加入WTO以后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还会增加 1 0 0 0万人的失业。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路问题 ,既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也是非常紧迫的现实性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就业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谭玲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20世纪60年代,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体制的形成,中国农村出现了以无效劳动分占有效劳动为特征的劳动分占。虽说劳动分占在农村集体中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是指令性计划经济下农村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但它却是计划经济下的一种有效化解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就业压力的机制。从劳动分占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角度回顾农村经济的变革过程,能够客观地看到中国农村的问题主要是劳动力能否从事有效劳动,或者说有效劳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吸纳农村劳动力。这就说明,向农村提供充足的有效劳动的机会,才是真正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办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美  张福明  孙鹏飞  
本文基于刘易斯模型,采用调查问卷、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当前的农业就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就业在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个体特征、农业就业的时间分布、农业就业的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了新的矛盾与问题。其成因,既有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城乡收入分配制度、土地制度等制度性原因;又有劳动力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个体特征原因。要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农业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和农地制度改革,加大政府对农业就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变就业观念方面,寻求根本的解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怡然  李治兵  董法尧  
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是促进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对阿坝州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现状及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发现: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大,二三产业吸纳能力弱,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较大困难。结合阿坝州州情,在分析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加农民受益面;提升劳动力文化素质,努力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推进旅游产业振兴,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