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7)
2023(8993)
2022(7731)
2021(7280)
2020(5991)
2019(13299)
2018(13076)
2017(25423)
2016(13537)
2015(14968)
2014(14615)
2013(14386)
2012(13493)
2011(12113)
2010(12555)
2009(11688)
2008(11670)
2007(10907)
2006(10015)
2005(9105)
作者
(37193)
(30919)
(30465)
(29347)
(19865)
(14537)
(13748)
(11741)
(11662)
(11413)
(10464)
(10283)
(10017)
(9928)
(9573)
(9570)
(9212)
(8998)
(8939)
(8817)
(7874)
(7557)
(7416)
(7210)
(6967)
(6920)
(6897)
(6831)
(6212)
(6163)
学科
(57535)
经济(57483)
(48046)
管理(47795)
(40467)
企业(40467)
技术(21039)
方法(18793)
(17687)
中国(16619)
数学(15476)
业经(15278)
数学方法(15193)
(13975)
技术管理(13491)
地方(13103)
(12411)
产业(11761)
农业(11668)
(11546)
(10593)
贸易(10585)
(10291)
(10084)
银行(10072)
(9685)
理论(9481)
(8846)
金融(8846)
(8773)
机构
学院(191888)
大学(186828)
(86344)
经济(84592)
管理(78256)
理学(65878)
理学院(65291)
研究(64799)
管理学(64430)
管理学院(64045)
中国(51276)
(39942)
(39079)
科学(35434)
(32125)
(31795)
中心(30248)
财经(30097)
研究所(27900)
(27085)
(26049)
经济学(25470)
(25256)
北京(25207)
(24327)
师范(24173)
业大(23754)
(23411)
经济学院(22739)
财经大学(21763)
基金
项目(119119)
科学(96144)
研究(94230)
基金(84826)
(71615)
国家(70988)
科学基金(62468)
社会(60945)
社会科(58025)
社会科学(58014)
(49187)
基金项目(44032)
教育(42934)
(39572)
编号(38387)
自然(37328)
自然科(36501)
自然科学(36496)
自然科学基金(35893)
资助(33863)
成果(31601)
(31225)
创新(28140)
(28031)
课题(27947)
重点(26731)
(26364)
国家社会(24817)
(24174)
发展(23740)
期刊
(104171)
经济(104171)
研究(63419)
中国(43892)
管理(34142)
(30510)
教育(25359)
(25212)
科学(22983)
(22388)
金融(22388)
技术(21679)
学报(20123)
业经(18407)
农业(17089)
大学(16601)
经济研究(16297)
学学(15342)
财经(15040)
(13287)
问题(13281)
技术经济(12949)
科技(12195)
(11037)
(10792)
论坛(10792)
现代(9761)
(9523)
国际(9326)
商业(9118)
共检索到309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老工业基地振兴中不平衡问题非常突出,在东北和中西部的内陆地区,仍有许多老工业基地城市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亟待调整改造。产业技术创新是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调整改造的关键。目前,这些老工业基地产业技术创新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老工业基地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亟须加以解决。一、老工业基地产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1.人才流失严重,技术创新后劲不足。多数老工业基地面临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恒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东北三省面临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东北地区的国际联合技术创新在政府推动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重短期资源利用、轻长期技术合作,重成熟技术引进、轻自主产权开发,大企业与大项目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等问题。为此,既要重视政府推动国际间合作的作用,又要充分调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积极性,利用多种灵活的创新模式,带动东北地区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凤朝,潘雄峰,王元地  
客观分析和评价老工业基地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制定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的基本依据。本文对东北三省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和分省评价,并将其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和最高水平进行比较以找出其间的优势和差距,试图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对策设计和东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昱东  李乃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丁永波  周柏翔  
创新是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源泉,产业创新是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针对吉林老工业基地产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等多个角度提出提高吉林老工业基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选择,以期能为地方产业创新政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硕  李普伶  邢永亮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制造、钢铁、石化等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同时也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实施的深入,深入挖掘和整合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化自主创新活动,通过优化技术结构、发挥不同技术之间的关联效应,加速主导产业的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志晋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所谓“适用技术循环共生创新”的概念,并把它理解和界定为能够支撑和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与自然环境协同共生的技术创新。从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不同方面系统地对它加以认识和把握,对于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强  田丽娜  
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互为耗散结构体,存在耦合作用关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得到了2008-2013年东北三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大小。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其中,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发展类型属于中级协调发展技术主导型;而辽宁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发展类型则属于中级协调发展消费主导型。因此,在新一轮东北经济再振兴之际,东北三省应审时度势,把握改革良机,依托市场机制有效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协调发展,从而实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强  田丽娜  
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互为耗散结构体,存在耦合作用关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得到了2008-2013年东北三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大小。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其中,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发展类型属于中级协调发展技术主导型;而辽宁省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耦合发展类型则属于中级协调发展消费主导型。因此,在新一轮东北经济再振兴之际,东北三省应审时度势,把握改革良机,依托市场机制有效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技术创新与消费需求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东北经济的再腾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子睿  
文章以深入了解长三角两省一市产业整体的生存发展情况及面临主要问题为目的,通过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技术合作状况进行研究,提出提高长三角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路和建议,为提升长三角产业区域竞争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雄  朱华友  张理华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间结构问题有:产业空间联系缺乏、区域协作程度低下、企业空间组织结构性缺失等。因此,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产业区位的重构是必然的:结合国有企业改制与重组、工业园区的调整、老工业区的搬迁、招商引资等方式,对资源实行空间重新组合,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重构的目标是促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培育良好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铁西老工业的搬迁和长春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配套产业的建设两个案例的分析,为东北老工业的产业区位重构提供实证指导。最后进一步思考了产业区位重构应该注意的问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瑞  李北伟  
本文基于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互动协调的理论分析,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老工业基地典型城市为例,对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发现: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不高,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存在较强的动态反馈关系;产业集聚度提高和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共同促使耦合协调类型的跃迁;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专业化程度提升的同时,区域创新水平也越高;区域城市间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孟韬  
老工业基地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有助于促进企业制度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产品技术创新,形成网络化、专业化、集聚化的产业组织形式,从而有力地推动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与振兴。本文在解析老工业基地集群创新的内涵基础上,从经济演化的视角,分析了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发展为产业集群的路径和类型,提出了中国转轨经济背景下特殊的"演化型"集群模式。并且对分别依靠"凤凰涅槃式"和"鸾凤和鸣式"两类途径形成的天津自行车集群、瓦房店轴承集群两个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了老工业基地集群创新路径的假设,为其他老工业基地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