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80)
2023(3791)
2022(3428)
2021(3299)
2020(2742)
2019(6923)
2018(6889)
2017(13148)
2016(7344)
2015(8275)
2014(8207)
2013(8165)
2012(7716)
2011(6826)
2010(6747)
2009(6125)
2008(5805)
2007(5105)
2006(4409)
2005(3898)
作者
(20846)
(17543)
(17174)
(16468)
(11043)
(8728)
(7967)
(6929)
(6880)
(6256)
(6222)
(5988)
(5659)
(5483)
(5481)
(5327)
(5252)
(5204)
(4969)
(4911)
(4393)
(4289)
(4094)
(4085)
(3981)
(3920)
(3793)
(3786)
(3729)
(3583)
学科
(31077)
经济(31057)
管理(16421)
(15050)
地方(11312)
(11200)
企业(11200)
方法(11176)
数学(9887)
数学方法(9744)
(9510)
土地(8879)
(7780)
农业(6559)
中国(6554)
业经(6124)
环境(5322)
(4960)
地方经济(4868)
(4704)
经济学(4557)
(4347)
城市(4247)
资源(4247)
(4079)
贸易(4072)
问题(3814)
(3808)
理论(3780)
(3766)
机构
学院(94742)
大学(94613)
管理(37107)
研究(34107)
(33927)
经济(32963)
理学(31334)
理学院(30862)
管理学(30262)
管理学院(30087)
中国(26451)
(24735)
科学(23634)
(19677)
业大(17427)
(17423)
中心(16841)
研究所(16023)
北京(15974)
(15635)
农业(15472)
(14739)
师范(14630)
(13952)
(13264)
(12569)
(12445)
师范大学(11968)
科学院(11108)
资源(11025)
基金
项目(68120)
科学(52491)
研究(49267)
基金(46773)
(41128)
国家(40740)
科学基金(34554)
社会(29444)
(27749)
社会科(27721)
社会科学(27708)
基金项目(25977)
(23892)
自然(23195)
自然科(22548)
自然科学(22542)
自然科学基金(22075)
教育(21398)
编号(20765)
资助(18473)
成果(16060)
(15582)
重点(15321)
课题(14993)
(13929)
(13520)
计划(13271)
科研(12786)
创新(12667)
科技(12176)
期刊
(40905)
经济(40905)
研究(25938)
中国(25111)
(17235)
科学(15755)
学报(15426)
农业(12019)
管理(11281)
大学(11130)
(10937)
教育(10389)
学学(10088)
资源(9497)
技术(9007)
业经(7249)
(7109)
(6385)
金融(6385)
图书(6279)
(6026)
问题(5958)
国土(5725)
土地(5157)
科技(5011)
经济研究(4935)
(4838)
城市(4746)
现代(4712)
技术经济(4707)
共检索到147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长春  程龙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导致的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在增加;另一方面,耕地保护、生态安全影响下的城市建设用地供给量在减少,两者的矛盾意味了以往"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而对存量土地的深度挖掘将是重要发展途径之一。在这种背景下,老城区的存量土地集约利用显得尤为必要,其集约利用潜力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但目前还缺少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本文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分别对评价单元和评价因子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建立模型计算求得潜力值;最后,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成功地应用了该评价方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杰  杨重光  蒋三庚  王铮  
目前,中国京、沪、港等国际化大都市内建成区的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逐渐凸现,亟待解决。东城区作为北京市核心城区和建成区,区内土地利用状况对于中国诸多大中型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就目前东城区的土地利用模式来看,土地资源严重短缺与城区经济发展的矛盾和冲突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东城区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国际化大都市建成区土地利用模式创新的原则、内涵和具体途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久文  丁鸿君  
投融资体系建设是解决地方发展资金瓶颈的关键手段,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以北京市东城区为研究对象,其投融资体系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投融资管理松散,结构性问题突出;融资运作模式单一,动力不足;投融资公司的债务融资空间有限,债务风险大。对策措施是: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引领,以创新投融资模式为手段,以打造高效投融资平台为核心,积极推动北京市东城区投融资体系的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岩  潘琳  赵启明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破损、违建失控是历史街区面临的重要难题。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区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的分析,结合居民意愿调查,为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后续保护与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苗美娟  李斯  李龙渊  
为稳妥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非结构性访谈,对北京市东城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的发展历程、实践经验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东城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经历了资源导入的探索发展、制度建设下专业化发展、政策突破下创新发展的1.0、2.0、3.0阶段,形成了强化政策引领、完善标准规划,践行“运营先行”理念、促进“建管用”有效衔接,打造多元运营模式、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探索优惠收费服务、健全造血机制,完善腾退空间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新场景的实践经验。在社会化运营“选—用—管—培”的全流程管理链条中,东城区存在缺乏承接主体及资质标准、政府购买资金缺乏合理测算机制、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收费存在政策瓶颈与现实困境、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系列问题。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持续高效发展需进一步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增进社会化运营正确认知,创设多元激励机制、培育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制定社会化运营承接主体资质条件指南,制定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收费规范指南,构建科学合理的运营绩效考评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峰  陈丽  
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土地资源,如何整合区域内的相关土地资源,成为了现今城市发展与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土地资源利用与整合潜力研究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理论研究。本文选择北京丰台区作为我国城乡结合部发展的典型案例,就如何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特征、挖掘土地潜力提出了解决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新奇  王筱明  王爱萍  张波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目的是在城市存量土地的基础上,对现状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测算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在增加面积。城市土地利用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微观评价。本文在济南市城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宗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理想值修正模型”。该模型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准值(合理值)为判定依据,选择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其他因素对标准值进行修正,分析具体宗地的现状和理想值(合理值)之间的关系,计算宗地集约利用潜力等级。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用地功能区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工业区的评价结果出入较大,大部分宗地评价结果修正后提高,即其潜力增加;商业区的结果大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敏文,何永娜,李岩,刘秀兰,李宜珠  
本文报告了北京市东城区24个保健科1991-1994年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结果,发现5岁以下儿童死亡尚未形成稳定下降趋势,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其它先天异常、先天心脏病、肺炎;分析了影响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及今后保健工作应加强的方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纯  吕斌  
在21世纪和谐理念在城市规划领域不断渗透的背景下,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地域单元,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支持。本文基于社区视角,探讨适于中国城市的面向和谐、多元参与的合作型社区规划途径。本文提倡从以民为本等和谐理念以及全面发展的多元目标出发,寻求社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调合作机制,并提倡最终目标的和谐与规划过程的和谐并重。结合在北京市交道口的实践案例,通过建立"三层次—九阶段"合作过程模型,明确社区多元主体在各参与阶段的角色,突出顺序参与、损益评价、利益补偿等具体方法在规划过程中的运用。最后,强调通过社区集体行动将规划成果付诸实施,同时并注重社区后评价和反馈,维护和谐成果的可持续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洪泉  胡振琪  张亚龙  杨华珂  
研究目的:利用GIS技术建立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信息系统,为土地整理工作中提高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的质量、效率和辅助日常管理服务。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实证法。研究结果:提出了中国基于GIS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的目标、结构和功能设计等有关内容。研究结论:随着耕地整理潜力评价工作的深入,应不断完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系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晓丽  班茂盛  宋吉涛  刘海燕  
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及其增长方式转变进行科学合理评价,是提升城镇土地整理与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按照科学性、可比可量性、适中性、层次性、公平性和目标导向性等原则,综合考虑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转变增长方式的角度,构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转变增长方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模型与专家群民主决策支持下定性指标定量转化的赋权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系数;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指标体系的多目标多层次模糊综合测度模型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以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为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北部新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体现在水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友好等方面指数不高,今后应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瑷玲  李波  田启霞  李方方  
在划拨土地使用权入市增值分析和测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省龙口市东城区为例,按类型、用途及区位测算划拨土地使用权以不同用途入市的增值。研究结果表明:龙口市东城区划拨土地入市平均增值率为26.61%。征收农用地形成的新增划拨土地入市增值最大,增值率达142.69%,其次是存量公共用地和工业用地,征收宅基地形成的新增划拨土地、存量商业和住宅划拨用地入市增值平均为负值;总体上高级别增值大于低级别,划拨土地入市转为商业用地增值最大,而转为工业用地增值平均为负值;存量工业、公共划拨土地及宅基地入市转为商住用地是可能的,也是经济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