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
- 2023(232)
- 2022(192)
- 2021(164)
- 2020(153)
- 2019(346)
- 2018(320)
- 2017(591)
- 2016(365)
- 2015(423)
- 2014(417)
- 2013(373)
- 2012(377)
- 2011(354)
- 2010(308)
- 2009(295)
- 2008(319)
- 2007(316)
- 2006(258)
- 2005(261)
- 学科
- 业(963)
- 企(952)
- 企业(952)
- 管理(930)
- 济(790)
- 经济(787)
- 财(756)
- 务(606)
- 财务(606)
- 财务管理(603)
- 企业财务(585)
- 中国(495)
- 地方(337)
- 和(331)
- 业经(323)
- 审计(320)
- 方法(315)
- 理论(309)
- 教育(275)
- 制(273)
- 会计(267)
- 融(249)
- 金融(249)
- 预算(241)
- 家(224)
- 农(221)
- 国家(213)
- 各类(200)
- 企业经济(198)
- 文学(198)
- 机构
- 大学(3535)
- 学院(3469)
- 研究(1762)
- 中国(1651)
- 济(1225)
- 财(1222)
- 管理(1175)
- 经济(1166)
- 京(1017)
- 中心(919)
- 会计(909)
- 理学(883)
- 理学院(860)
- 管理学(857)
- 管理学院(843)
- 所(816)
- 科学(745)
- 教育(734)
- 范(706)
- 师范(699)
- 北京(696)
- 部(692)
- 财经(687)
- 江(682)
- 研究所(676)
- 经(613)
- 院(602)
- 学会(587)
- 人民(562)
- 会计学(550)
共检索到8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克武
我试图向人们述说一个关于老“兵”的故事…… 六年的军旅生涯,他是威武雄壮的三军仪仗队队员;脱下戎装后,他进入银行的大门,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他又是名符其实的金融老兵。他叫冯俊谦,灵寿县人民银行行长。 故事之一:回归老区 冯俊谦在北京度过了六个年头的部队生活后,1965年积极响应国家和部队“支持大西北建设”的号召,迈进了石嘴山市银行的大门。但是,在宁夏的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开发
20世纪30年代初,报告文学被视为国际无产阶级所发现的一种新式文艺武器而被引进,体现了左翼作家对这一文体意识形态化的期待,阿英、胡风、茅盾等人视之为有益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的新兴文体,并围绕着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文学性与倾向性等基本问题评介其文体特性;50年代,由于受苏联“特写”的影响,“报告文学”的名称一度改变,与30、40年代注重批判性不同,50、60年代的报告文学主要强调从正面歌颂先进人物、先进事迹;80年代中后期,大批宏观全景、综合运用文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反映社会问题的报告文学出现,标志着报告文学体式的成熟,人们对“报告文学”概念的内涵、外延及文体归属有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
报告文学 历史衍变 非虚构文学
[期刊] 求索
[作者]
岳凯华
通过对捷克文学经典汉译的简要概括,审视捷克报告文学作家基希的经典作品《秘密的中国》的汉译情况,以及报告文学理论和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自觉讨论和创作的特质,可以发现,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生成和发展,离不开汉译基希报告文学创作和理论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基希 报告文学 汉译 传播与影响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祥林
神话属于口头文学,有古老的渊源。女娲是创造大神,在形形色色的女娲神话传说中,除了造人补天,还有许多故事讲述女娲与其他神灵共同完成发明创造。在诸如此类口头文学表述中,往往体现出一定倾向性的民间情感态度及性别话语特点。立足巴蜀地区,从造字、制谷、治水等话题入手,透视口头文学中女娲与诸神合作的故事,其中透露的性别文化信息值得研究者注意。
关键词:
口头文学 女娲神话 性别研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于文 李佳
阿诺德和布鲁诺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一段时间后,叫阿诺德的那个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尹玉生 孙宝成
拥抱纯粹的当下哲理的故事:每当飞机飞到阿帕拉契山脉中一条溪流的上空,机长总会全神贯注地向下凝望,脸上充满了惆怅、回味、向往等复杂的表情。有一次,副驾驶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好奇,问道:"机长,下面这个偏僻、荒无人烟的地方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值得你如此关注?"机长从无限怅惘中回过神来,悠悠地答道:"看到那条蜿蜒的小溪了吗?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常常来到这条小溪旁,坐在一根圆木上钓几个小时的鱼。每当有飞机飞过我的头顶时,我都会抬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伟丽
最近先后听三个朋友的故事,都与银行有关,涉及的还都是声名显赫的银行。第一个是有关花旗银行的。有个位居深圳某著名公司部门主管的老朋友来北京出差,席间说到自己对花旗银行很不满意,起因是五年前他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往返于深圳和香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扶国
提出了以城市故事的概念来建立一种后现代城市设计的建构性思维 ,分析了城市意义要素类型和营构特性 ,论述了城市的整体生态价值以及环境的公正价值观 ;研究了城市故事空间的系统性、多元性、深层性和差异性 ,强调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历史文化以及市民空间行为的重视。
关键词:
故事 后现代主义 城市设计 建构 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振声
可能是小时候饿怕了,这么多年来我对粮食一直特别珍惜,有时参加一些应酬活动,看到餐桌上浪费掉的饭菜,心里格外难受,不由自主会想起从小到大经历过的一些与粮食有关的故事。小时候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分口粮,生产队长在村头一喊,家家户户便倾巢出动,推着小车,挑着箩筐,兴高采烈地往场院跑。那时口粮是按工分计算的,谁家工分多,分的粮食就多,工分少的分的粮食就少。那时我父亲在外地,爷爷奶奶年迈,我们兄妹都小,能挣工分的只有母亲一个人,分到手的粮食自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鹏凯
我本一心向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全球性金融危机瞬时爆发,大环境变幻跌宕,中小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安身立命,正面临几十年不遇的严峻挑战。冬天来了,过冬天的棉被在哪儿?如何"危"中寻"机",在艰难蜕变中"破茧成蝶",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公司里正在上演冬天的故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