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94)
2023(6330)
2022(5312)
2021(4652)
2020(3869)
2019(8409)
2018(7942)
2017(14555)
2016(8276)
2015(8726)
2014(8372)
2013(8119)
2012(7258)
2011(6672)
2010(6549)
2009(5691)
2008(5551)
2007(4711)
2006(4009)
2005(3293)
作者
(27691)
(23301)
(23265)
(21716)
(14457)
(11508)
(10187)
(9339)
(8716)
(8032)
(8022)
(7653)
(7594)
(7586)
(7236)
(7207)
(7019)
(6912)
(6673)
(6657)
(6176)
(5652)
(5415)
(5374)
(5164)
(5107)
(5032)
(4989)
(4842)
(4825)
学科
(29296)
经济(29265)
(22154)
管理(21880)
(16753)
企业(16753)
方法(14612)
数学(13343)
数学方法(13254)
(9576)
(8364)
(7970)
(7639)
贸易(7639)
(7451)
中国(7273)
业经(6863)
农业(6494)
技术(5487)
环境(5379)
(5066)
财务(5056)
财务管理(5051)
(4913)
企业财务(4820)
地方(4601)
产业(4577)
(4458)
银行(4409)
(4391)
机构
大学(118652)
学院(118276)
(45841)
经济(45125)
研究(43307)
管理(42522)
理学(38320)
理学院(37806)
管理学(37005)
管理学院(36818)
(35777)
科学(31626)
中国(29798)
农业(29205)
业大(27934)
(24445)
(24300)
研究所(22930)
农业大学(19950)
中心(18948)
(18116)
(16511)
财经(15449)
(15216)
科学院(15216)
(15210)
(14983)
(14950)
北京(14435)
(14302)
基金
项目(91100)
科学(70321)
基金(67402)
(63986)
国家(63491)
研究(55318)
科学基金(52281)
自然(37595)
自然科(36786)
自然科学(36770)
基金项目(36554)
(36202)
自然科学基金(36163)
社会(36078)
社会科(34321)
社会科学(34310)
(31751)
资助(26252)
教育(24998)
重点(21356)
计划(21234)
(19694)
科技(19497)
(19291)
编号(19201)
(19071)
科研(18635)
创新(18536)
(18370)
(16668)
期刊
(42060)
经济(42060)
学报(33122)
(31755)
研究(26787)
科学(25213)
大学(22935)
学学(22360)
农业(21732)
中国(20390)
管理(13303)
(13140)
(12049)
业大(10697)
农业大学(9301)
(8204)
经济研究(7842)
(7725)
金融(7725)
业经(7645)
财经(7360)
科技(7272)
教育(7156)
技术(7100)
中国农业(6670)
(6313)
林业(6095)
问题(6031)
自然(5932)
资源(5759)
共检索到156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家僖  田秀平  赵秋  史昕倩  袁苗苗  
为促进绿肥在天津地区进一步推广种植,采用田间试验,以春季闲田为对照,种植并翻压了9个春油菜品种,研究不同品种春油菜对土壤钾素含量及玉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春油菜生物量及养分含量间存在差异,其中,中油肥1901(7 716.50 kg/hm~2)、1804(6 577.02 kg/hm~2)、1907(6 457.03 kg/hm~2)品种油菜生物量高于其他供试品种。2 a间,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其中,中油肥1901、1804、1907品种春油菜处理不同时期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高于其他供试品种,且2020年各处理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均高于2019年。3个品种后茬玉米整株吸钾量及公顷玉米总吸钾量均高于其他供试品种,且相比于2019年,2020年不同春油菜处理玉米整株吸钾量增加了15.70%~24.34%。2 a间不同春油菜处理穗位叶NR、GS活性分别增加了2.16~14.22 nmol/(min·g),0.99~2.30μmol/(h·g),玉米穗位叶NR、GS活性排在前3位的处理与玉米整株吸钾量结果相同。种植并翻压春油菜后茬玉米产量增加了10.02%~33.47%,是CK的1.09~1.41倍,2 a间产量最高为15 700.94 kg/hm~2(2020年中油肥1901)。由通径分析可知,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起主要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中,叶片蛋白质含量通过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对玉米籽粒蛋白质贡献最大。由相关分析可知,油菜全钾、土壤钾素、玉米吸钾量、玉米叶片氮代谢关键酶及玉米叶片蛋白质含量、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间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昕倩  向春阳  赵秋  董家僖  袁苗苗  田秀平  
为了提高华北地区土壤磷素有效性,减少化肥磷素的投入,开展了不同春油菜翻压对土壤供磷能力及对后茬玉米磷吸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春季闲田相比,翻压春油菜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磷素含量(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继运  何萍  
采用田间试验与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氮钾用量下春玉米后期碳氮代谢与粒重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氮钾用量下,玉米叶片可溶蛋白含量较高,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较强,收获指数与氮收获指数较高。适宜的氮钾用量可促进玉米营养体碳氮向籽粒运输,同时提高生长后期叶片的光合能力及根系的氮素吸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苏港  王怡针  葛均筑  李子芳  臧凤艳  王金龙  吴锡冬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绿肥油菜还田时期对不同施氮量下春玉米产量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华北平原春玉米减氮增效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主区绿肥油菜还田时期分别为无绿肥油菜冬闲田(G0)、始花期(G1)、盛花期(G2)和荚果期(G3),裂区施氮量分别为0 (N0),135(N135),270(N270),405(N405),540 kg/hm~2(N540)。收获期五点取样法取土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玉米考种测产。与G0相比,G2处理因春玉米穗粒数均值显著增加5.59%而增产5.89%,G1处理2020年增产6.37%,其中穗粒数增幅8.37%,但G1和G2百粒质量与G0无显著差异;G3处理2020年因穗粒数与百粒质量均值降低2.62%,6.40%,导致减产8.43%;春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G1、G2和G3处理下,春玉米产量在施氮量为N405、N270和N405时达最高,分别为10 961.21,11 253.34和10 331.12 kg/hm~2。线性加平台模型分析可知,G1和G2处理可以保证产量稳定在10 000 kg/hm~2以上,实现氮肥减施7.89%~41.45%,2020年G3处理减氮10.53%,产量降低6.27%。与G0相比,G1和G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增幅分别为8.28%和4.12%,11.17%和12.77%。G1、G2和G3处理土壤全氮含量2019年显著增加6.01%,5.86%,8.00%;G1、G2和G3处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比G0处理显著降低;处理间全钾含量无差异,但G1和G2处理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2020年G3处理含量比G0降低3.41%(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德水  金继运  黄绍文  
【目的】为探明长期施钾对大田玉米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在东北三省的代表性土壤上连续13年的定位施钾试验进行研究。【结果】东北3个定位试验点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长期施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辽宁13年间(1993~2005)施钾效应不稳定,吉林自第3年(1995年)开始施钾显著增产,黑龙江自定位开始施钾显著增产;辽、吉、黑3点长期施钾条件下作物产量13年平均分别增加9.9%~10.3%、12.6%~13.6%和17.5%~21.7%。辽宁、吉林两点施K2O112.5kg·ha~(-1)时土壤-作物系统内钾素处于较明显的亏缺状况,而施K2O225.0kg·ha~(-1)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苗苗  赵秋  田秀平  史昕倩  董家僖  向春阳  杜锦  
为提高华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有机质品质,合理开发利用绿肥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沙维诺夫法分级和焦磷酸钠-氢氧化钠提取法对华北地区不同春油菜翻压下土壤结合形态腐殖质、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春闲对照相比,翻压不同春油菜品种可提高土壤各结合形态腐殖质、大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松紧比、松稳比,提高> 5 mm粒径碳富集系数,提高团聚体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率。其中,土壤松结态腐殖质、稳结态腐殖质及紧结态腐殖质均以中油肥1901增加最多,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38.61%,60.22%,67.44%;松紧比以中油肥1907提高最多,较对照提高43.94%;松稳比以中油肥1901提高最多,较对照提高49.43%。不同春油菜品种翻压后土壤大团聚体数量提高较多的是中油肥1901和中油肥1907,显著高于其他品种,>5 mm粒径碳富集系数以中油肥1901增加最多,土壤有机质贡献率也是中油肥1901最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启现  王璞  刘岩一  王秀玲  翟志席  
在冬小麦施氮144 kg/hm2的基础上,研究了夏玉米4个施氮量(0,90,180,270和360 kg/hm2)对后茬冬小麦生长期间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无机氮供应以及小麦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玉米不施氮(简称不施氮)相比,玉米施氮(简称施氮)0~20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冬小麦生长期间显著增加,自冬小麦拔节起,0~40,0~130和0~200 cm 3层深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随着玉米施氮量(简称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递增;与冬小麦播种时相比,不施氮0~130 cm土壤无机氮减少156 kg/hm2,施氮90 kg/hm2该层土壤无机氮富积41 kg/hm2,且富积量随着施氮量继续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钦  陈正刚  崔宏浩  朱青  宋启堃  胡萍  宋兴香  
为探索利用蚕豆青秸提高玉米养分利用效益的最佳秸秆翻压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蚕豆青秸作绿肥翻压对土壤养分、化肥利用率、农学效益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探索最佳蚕豆秸秆翻压量。结果表明:蚕豆秸秆翻压量与玉米籽粒产量呈显著一元二次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0138x2+98.232x+8149.5,相关系数r2=0.9035。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玉米籽粒产量增加17.14%~21.94%,氮肥利用率提高9.5%~10.9%,P2O5利用率提高6.5%~9.2%,K2O利用率提高4.7%~16.1%,农学效益提高118.61%~143.70%;3年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24~7.86 g/kg,土壤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经廷  王志敏  周顺利  
【目的】探讨夏玉米季不同施氮水平土壤硝态氮(NO3--N)累积及对后茬冬小麦的影响,利用作物轮作降低土壤NO3--N累积,减缓其淋洗,以提高氮肥周年利用率。【方法】夏玉米季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冬小麦采取节水省肥栽培,研究夏玉米收获后土壤剖面累积的NO3--N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NO3--N累积动态的影响。【结果】夏玉米季施氮量与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NO3--N累积量,NO3--N累积量与冬小麦的产量都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冬小麦季采取限氮或不施氮处理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各层NO3--N含量,与夏玉米收获后相比都有显著降低。夏玉米季施氮240 kg.hm-2、冬小麦季施氮157.5 kg.h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云鹏  李前  孔丽丽  秦裕波  王蒙  于雷  王立春  尹彩侠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氮肥对吉林省中部地区春玉米产量、关键生长节点氮素积累特征以及生育期内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和氮素平衡等多方面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的缓/控释氮肥类型,以期为该区域缓/控释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和2015年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设置大田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在相同用量和施用方式下,设普通尿素(CU)、硫包衣尿素(SCU)、树脂包膜尿素(CRF)、稳定性尿素(SU)和脲甲醛(UF)6个处理,测定指标包括玉米产量、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含量和土壤无机氮含量,并计算作物吸氮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和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状况。【结果】各缓/控释氮肥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玉米产量最高,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提高19.6%(2014年)和18.8%(2015年)。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氮素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提高幅度依次为44.8%—72.6%、70.8%—147.7%、9.6%—19.6%(2014年)和29.2%—48.0%、47.7%—86.5%、10.4%—18.9%(2015年),且均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各生育期氮积累量,其中灌浆期至成熟期氮积累量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提高了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其中玉米开花期至灌浆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以脲甲醛处理最高。玉米收获后0—180 cm土壤剖面无机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其中以脲甲醛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氮素总积累量、产量与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性;氮素利用效率与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其中玉米开花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与玉米氮素总积累量、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相关性最强。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收获后0—90 cm土壤中残留无机氮积累量;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显著降低了氮素表观损失量,降低幅度分别为27.4%—42.9%(2014年)和28.4%—45.4%(2015年),其中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最低。【结论】在相同用量和施用方式下,施用缓/控释氮肥可较普通尿素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灌浆至成熟期氮积累量、氮素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并在提高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0—30 cm土层无机氮含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成熟期0—90 cm土层氮素表观损失量,且以树脂包膜尿素的效果最好。因此,在吉林省中部地区,树脂包膜尿素是高产高效的肥料类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雅琪  王寅  朱琳  李玉玺  郑春雨  陈安吉  冯国忠  高强  
为评估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ISSM)的应用效果并为区域作物可持续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撑,基于2009-2020年开展的春玉米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不施肥(CK)、农民习惯(FP)、高产管理(HY)和ISSM 4种管理方式对玉米产量、植株磷钾养分吸收量、利用效率及土壤磷钾养分状况的长期影响。结果显示,12年间CK处理玉米产量大幅下降,FP处理产量略有下降,而HY和ISSM处理产量呈上升趋势。ISSM处理的年均产量、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较FP处理显著增加26%、24%和32%,达到了HY处理的98%、91%和85%。ISSM处理的平均磷、钾肥利用率分别较FP处理增加18.7和1.2个百分点,较HY处理增加17.4和24.8个百分点。采用ISSM方式12 a后较FP处理显著提高0~20和20~40 cm土层的全量磷、钾和速效磷、钾含量及0~2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中的速效磷、钾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产量与植株磷、钾吸收利用指标间,土壤磷、钾养分与>0.25 mm粒级团聚体磷、钾养分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强。结果表明,ISSM方式可实现春玉米的长期高产稳产,增加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提高土壤磷钾养分供应能力,促进土壤-作物系统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昊  耿玉辉  曹国军  周丽娟  申凯宏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钾水平下硫肥对春玉米产量及硫素在春玉米地上部分积累转化规律的影响,为玉米栽培中合理施用硫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的条件下,以“富民985”春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其中主区为氮、磷、钾肥高(H: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280,120,120 kg/hm~2)、中(M: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210,90,90 kg/hm~2)、低(L: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140,60,60 kg/hm~2)3个施用水平,副区为施硫(S6,纯硫60 kg/hm~2)和不施硫(S0)2个水平,共设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LSO(低氮、磷、钾水平+不施硫)、LS6(低氮、磷、钾水平+硫肥)、MS0(中氮、磷、钾水平+不施硫)、MS6(中氮、磷、钾水平+硫肥)、HS0(高氮、磷、钾水平+不施硫)、HS6(高氮、磷、钾水平+硫肥),研究在不同氮、磷、钾水平下施用硫肥对春玉米产量以及各器官硫素积累转化的影响。[结果]相同氮、磷、钾水平下,施硫处理春玉米千粒质量、穗粒数、产量较不施硫处理平均增加了3.37%,2.67%和6.03%,其中HS6处理各指标均最高。低、中、高氮、磷、钾水平下,硫肥的增产率分别是7.72%,5.90%和4.48%,可知硫肥的增产效果随着氮、磷、钾肥施用水平的提高逐渐减小。施硫处理春玉米地上部分硫素积累量比不施硫处理平均提高了7.55%,其中完熟期HS6处理的春玉米地上部分硫素积累量最高(24.05 kg/hm~2)。低、中、高氮、磷、钾水平下,施用硫肥处理春玉米地上部分总硫素积累量分别增加了8.85%,7.21%和6.58%,硫肥对硫素积累的促进效果逐渐减小。在同一氮、磷、钾水平下,施硫处理的硫素总转运量较不施硫处理平均提高了3.35%,其中HS6处理硫素总转运量最高(11.96 kg/hm~2);在相同施硫量条件下,硫素总转运率和对籽粒的总贡献率随着氮、磷、钾肥施用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同一氮、磷、钾水平下,施硫处理以上2个指标小于不施硫处理。[结论]在同一氮、磷、钾水平下,施用硫肥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并促进春玉米对硫素的积累及营养器官中的硫素向籽粒中转运,但随着氮、磷、钾施用水平的提高,硫肥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璐  曹卫东  白金顺  曾闹华  高嵩涓  常单娜  志水胜好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翻压二月兰作绿肥对玉米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设CK(不施肥)、不同翻压量绿肥(50%G、G)、单施全量化肥(F)和绿肥与化肥配施(G+F)5个处理。结果表明,绿肥有一定的养分供应能力,翻压绿肥后玉米生物量、籽粒产量、养分吸收量显著提高,并随绿肥翻压量增加而增加。单翻压绿肥能满足玉米拔节期以前的生长需求,50%G和G处理玉米在拔节期的生物量、氮磷钾吸收量均与F及G+F处理相似。绿肥化肥配施可进一步促进玉米养分吸收,提高玉米产量,G+F处理成熟期玉米整株氮、磷、钾吸收量比F处理分别增加了10.8%,28.1%,45.8%,籽粒产量提高了9.1%。绿肥有促进玉米根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彩霞  王永亮  郭军玲  张建杰  王琦  杨治平  
在高肥力(文水)、中肥力(祁县)、低肥力(东阳)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管理模式(无氮肥对照、农户习惯、优化处理、高产高效处理)对春玉米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累积与氮素平衡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通过3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春玉米收获后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在2011,2012年3个试验点都表现为:农户习惯>高产高效>优化处理>无氮对照。文水试验点硝态氮累积量最高,三季平均为287.7 kg/hm2,比东阳和祁县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高18.4%和11.6%。氮素表观损失在3个肥力水平都均表现为农户习惯>高产高效>优化处理>无氮对照。作物携出量在3个肥力水平均表现为:高产高效>优化处理>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晶  郑利芳  王颖  党廷辉  
[目的]探讨控释尿素施用比例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为研究区氮肥的科学施用及减少环境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2019年在黄土高原南部旱地春玉米上开展了3年的原位试验,试验中总氮施用量为200 kg/hm~2,按照氮肥中控释尿素的施用比例,设置不施氮对照(CK)、控释尿素0%+普通尿素100%(NC0)、控释尿素35%+普通尿素65%(NC35)、控释尿素50%+普通尿素50%(NC50)、控释尿素65%+普通尿素35%(NC65) 5个处理,研究控释尿素施用比例对玉米产量、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碳氮(SMBN)含量以及硝化潜势、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春玉米产量。施用不同比例控释尿素可对春玉米产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当控释尿素施用比例为50%(NC50)时,春玉米产量与NC0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当控释尿素施用比例为35%(NC35)和65%(NC65)时,春玉米产量较NC0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5.76%和14.39%。5个处理中,NC50处理0~20和20~40 cm土层的SMBC和SMBN含量均最高,与NC0处理相比其SMBC和SMB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4.7%,23.5%和11.9%,41.6%。与CK相比,施用氮肥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硝化潜势(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