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
2023(2)
2022(3)
2021(5)
2020(7)
2019(8)
2018(4)
2017(7)
2016(5)
2015(3)
2014(5)
2013(10)
2012(8)
2011(7)
2010(7)
2009(9)
2008(9)
2007(10)
2006(5)
2005(1)
作者
(43)
(35)
(35)
(31)
(29)
(25)
(24)
(21)
(20)
(18)
(18)
(17)
(17)
(17)
(17)
(16)
(16)
(15)
(15)
(15)
(15)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3)
学科
(76)
水产(69)
动物(64)
动物学(63)
(16)
其他(9)
各种(9)
及其(7)
(7)
(7)
敌害(7)
(7)
病害(7)
(7)
防治(7)
生物(6)
(6)
生物学(5)
(4)
经济(4)
鱼类(4)
(3)
人工(3)
化学(3)
(3)
微生(3)
微生物(3)
微生物学(3)
数学(3)
数学方法(3)
机构
大学(119)
学院(112)
水产(94)
(85)
科学(84)
农业(81)
研究(77)
实验(56)
(56)
(55)
(55)
研究所(54)
重点(54)
实验室(53)
(50)
业大(48)
农业大学(46)
(46)
中国(44)
产科(44)
(44)
淡水(44)
技术(43)
(40)
研究院(38)
生物(37)
科学研究(37)
中心(34)
(34)
(34)
基金
项目(105)
(68)
国家(60)
基金(60)
(60)
科技(55)
科学(53)
(44)
科学基金(44)
自然(44)
自然科(44)
自然科学(44)
自然科学基金(44)
专项(43)
重点(43)
计划(41)
(37)
技术(37)
(33)
农业(30)
资助(29)
(27)
(26)
产业(25)
a(24)
广东(24)
广东省(24)
研究(24)
基金项目(22)
b(21)
期刊
学报(68)
水产(55)
科学(46)
大学(37)
学学(37)
渔业(37)
(32)
中国(28)
(28)
(28)
淡水(28)
农业(27)
产科(24)
业大(22)
农业大学(22)
中农(15)
华中(15)
上海(12)
(12)
(11)
海洋(11)
自然(10)
自然科(10)
自然科学(10)
海洋大学(9)
海海(9)
(8)
经济(8)
进展(7)
(6)
共检索到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窦亚琪  梁旭方  高俊杰  何珊  石林杰  史登勇  
在易驯食与不易驯食鳜转录组Unigene数据库中共预测到4809个SNP位点,其中胃蛋白酶基因 (pepsinoge, pep) 和生长激素基因 (growth hormone, gh) 均为转录组筛选获得的鳜 (Siniperca chuatsi) 驯食性状候选基因,本研究将候选基因上的多态SNP位点在易驯食和不易驯食鳜群体中进行基因分型,并与鳜驯食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在易驯食与不易驯食的鳜群体中共发现5个单核苷酸 (SNP) 多态性位点,有效等位基因 (N_(e)) 在1.1959到1.7001之间,观测杂合度 (H_(o)) 和期望杂合度 (H_(e)) 分别分布于0.1800~0.3585和0.1655~0.4160,多态信息含量 (PIC) 为0.2477,全部位点都属于中度多态性位点。结果表明SNP位点pep-A T/C中2种基因型TT和CT与鳜驯食性状成高水平显著相关 (P<0.05),显著影响鳜驯食性状表型,其中Genotype2相关性最高,可作为最优基因型个体进行选育。本研究以鳜选育群体为实验材料,在鳜pep和gh基因中鉴定出与驯食性状呈显著关联的SNP分子标记,为加快易驯食鳜新品种的基因辅助选育提供有效的SNP分子标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窦亚琪  梁旭方  高俊杰  何珊  石林杰  史登勇  
以鳜(Siniperca chuatsi)选育群体为实验材料,在易驯食与不易驯食鳜转录组Unigene数据库中共预测到4809个SNP位点,其中胃蛋白酶基因(pepsinoge, pep)和生长激素基因(growth hormone, gh)均为转录组筛选获得的鳜驯食性状候选基因,本研究将候选基因上的多态SNP位点在易驯食和不易驯食鳜群体中进行基因分型,并与鳜驯食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在易驯食与不易驯食的鳜群体中共发现5个单核苷酸(SNP)多态性位点,有效等位基因(N_e)在1.1959~1.7001,观测杂合度(H_o)和期望杂合度(H_e)分别分布于0.1800~0.3585和0.1655~0.4160,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477,全部位点都属于中度多态性位点。结果表明SNP位点pep-A T/C中2种基因型TT和CT与鳜驯食性状呈高水平显著相关(P<0.05),显著影响鳜驯食性状表型,其中Genotype2相关性最高,可作为最优基因型个体进行选育。本研究在鳜pep和gh基因中鉴定出与驯食性状呈显著关联的SNP分子标记,为加快易驯食鳜新品种的基因辅助选育提供有效的SNP分子标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进  梁旭方  郭小泽  易提林  窦亚琪  王乾  骆小年  
对不同月龄的3个翘嘴鳜群体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头长、眼径、尾长、尾柄长和尾柄高等9个形态性状进行测定,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9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鳜测量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全长和体高等对体质量的回归系数在3个群体中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建立3个群体不同月龄的回归方程。剔除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形态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全长和体高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随着月龄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全长和体高的综合决定系数变化不大,说明全长和体高是影响翘嘴鳜早期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  朱新平  陈永乐  刘毅辉  谢刚  
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框架分析法分析了斑鳜、翘嘴鳜及其杂种(翘嘴鳜×斑鳜)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中,腹鳍棘数、腹鳍条数、臀鳍棘数在3种鳜中都一致,对其他可数性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斑鳜与杂交鳜只有在臀鳍条数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可数性状差异不显著,斑鳜与翘嘴鳜、翘嘴鳜与杂交鳜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对可数性状和框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计算欧氏距离,结果显示:杂交鳜在形态上较接近于其父本斑鳜,在头部和尾部继承了更多翘嘴鳜的特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际佳  何建国  刘丽  王海芳  卢薛  胥鹏  李桂峰  
以湖南和江苏的野生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为基础群体选育了6个群体,包括4个家系选育群体和F_1、F_2两个群体选育群体。对4个家系选育群体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6个翘嘴鳜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鳜纯种家系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不同地理种群的杂交系,杂交系未表现出生长的杂种优势,家系群体的杂合性与生长性能不对应。4个家系选育群体的特有等位基因数量比两个群体选育群体高出约29.33%,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翘嘴鳜家系的建立可以丰富翘嘴鳜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翘嘴鳜选育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F_(St)=0.4388),两个群体选育群体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成为为  杨凯  高银爱  朱思华  李波  王青云  罗峰  夏儒龙  程颖红  邓国乔  郑翠华  
利用9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进行亲子鉴定分析。结果显示,22个家系翘嘴鳜个体中共观测到95个等位基因,其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578(0.219~0.800)和0.607(0.200~0.806),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552(0.187~0.787)。通过软件cervuS统计分析得到9个微卫星座位累计排除率为99.9658%,在27个可能的父母对条件下,混养养殖家系后代个体鉴定准确率为91%,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这些多态微卫星分子标记可以用于翘嘴鳜优势家系的鉴定和分离,通过验证的微卫星标记建立的亲子鉴定技术为基础选育...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鑫海  张紫瑞  周丽颖  汤环宇  敖士奇  周一凡  高晓建  姜群  张晓君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严重危害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养殖生产的主要病原之一,为揭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翘嘴鳜后宿主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筛选免疫相关基因,解析翘嘴鳜应答病原细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翘嘴鳜,于感染24 h后,采集感染组与对照组翘嘴鳜头肾组织,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进行了RNA-Seq分析,原始数据拼接后组装共获得53,040个单基因(unigene)。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翘嘴鳜存在526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54个上调基因和272个下调基因,其中免疫相关的显著上调的差异基因主要有炎症和免疫原性细胞因子白介素、补体系统、MHCⅠ型抗原提呈、溶菌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泛素蛋白连接酶等。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反应和炎症反应等,经KEGG富集分析显示,89个通路富集显著,免疫相关的代谢通路主要有内吞作用和吞噬体等。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所选取7个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与RNA-seq结果具有相似的表达趋势。本研究为揭示翘嘴鳜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御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鑫海  张紫瑞  周丽颖  汤环宇  敖士奇  周一凡  高晓建  姜群  张晓君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严重危害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养殖生产的主要病原之一,为揭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翘嘴鳜后宿主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筛选免疫相关基因,解析翘嘴鳜应答病原细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翘嘴鳜,于感染24 h后,采集感染组与对照组翘嘴鳜头肾组织,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进行了RNA-Seq分析,原始数据拼接后组装共获得53,040个单基因(unigene)。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翘嘴鳜存在526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54个上调基因和272个下调基因,其中免疫相关的显著上调的差异基因主要有炎症和免疫原性细胞因子白介素、补体系统、MHCⅠ型抗原提呈、溶菌酶、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泛素蛋白连接酶等。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反应和炎症反应等,经KEGG富集分析显示,89个通路富集显著,免疫相关的代谢通路主要有内吞作用和吞噬体等。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所选取7个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与RNA-seq结果具有相似的表达趋势。本研究为揭示翘嘴鳜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防御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真  梁旭方  徐晶  何珊  李姣  
以肉食性鱼类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为研究对象,对其肽YY(peptide YY,PYY)基因进行鉴定和分析,并通过中枢注射人工合成的鳜PYY多肽,研究PYY对翘嘴鳜摄食量的影响。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结果发现,sc-PYY与各个物种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鱼类中与狼鲈(Dicentrarchus labrax)、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一致性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c-PYY mRNA表达的组织分布,结果显示,sc-PYY mRNA在脑中表达量最高,在肠道、肌肉、眼睛中亦有较高的表达;翘嘴鳜中枢注射PYY后,摄食量在4 h相比于对照组(PBS)显著性下降。这表明PYY可能在减少鳜的食物摄入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史维舟  李静  樊明兴  
从患细菌性烂鳃病的翘嘴鳜分离的柱状嗜纤维菌制作的酚灭活菌苗,接种翘嘴鳜3周后,受免鱼体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上升到1:256~2048;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显著地高于对照鱼(P<0.05);毒力攻击结果表明免疫保护力达到1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窦亚琪  梁旭方  易提林  张进  田昌绪  骆小年  孙龙芳  
为研究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早期阶段形态性状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征,并判定其最佳生长季节体格与月龄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对2~6月龄翘嘴鳜的全长、体长、体高、头长、眼径、尾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质量等9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鳜各月龄各性状间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各月龄体质量、全长、体长和体高之间显著相关,眼径与其他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较小;各月龄第一主成分始终指向翘嘴鳜的生长发育情况,第二主成分有所不同,2~4月龄指向眼睛发育情况,5和6月龄分别指向头部发育和尾部发育情况。通过建立判别式来判断错过最佳生长季节翘嘴鳜的体格与大小相符的月龄,判别结果表明,总的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泓江  刘婉  刘大志  钟艺文  谭进  刘小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快肌和慢肌中与糖代谢相关的16个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表达差异性,分析翘嘴鳜肌肉糖代谢调控特点。结果显示:在快肌和慢肌中,与葡萄糖摄取和磷酸化相关的基因存在显著性差异表达的各有4个;与糖原代谢相关的基因有显著性差异表达的有2个;PI3K、MAPK5、MAPK63个基因在快肌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在慢肌中的,表明与这3个基因相关的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快肌强于慢肌;而MEF2α、PGC–1α、PGC–1β、PDK1、MAPK4、GYS1、GSK3β7个基因在慢肌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快肌,表明与这7个基因相关的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慢肌强于快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班赛男  朱传忠  杨新冬  陈伟军  李栋  夏冬梅  杨生灿  陈晶  孙云章  易敢峰  
为探究三种不同饵料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为(113.56±11.82)g的翘嘴鳜900尾,随机分成3组,分别投喂活饵料鱼、冰鲜饵料鱼和商品饲料,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1)冰鲜组、活饵组和饲料组翘嘴鳜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饲料组翘嘴鳜肥满度显著小于其他两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大于其他两组。(2)三组翘嘴鳜体成分中的水分、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3)翘嘴鳜肌肉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量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饲料组翘嘴鳜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花生烯酸、EPA、神经酸、DHA的含量及总饱和脂肪酸、总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4)肝脏脂肪酶、肠道淀粉酶的活性在三组翘嘴鳜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冰鲜组翘嘴鳜肝脏淀粉酶、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果表明:翘嘴鳜经过驯化可以摄食配合饲料,且不影响其生长性能。翘嘴鳜摄食饲料后,其肌肉氨基酸没有发生显著性的变化,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升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宇晖  梁旭方  林群  李锦光  王琳  谢骏  
对翘嘴鳜4个人工繁殖群体[江西南昌国家级翘嘴鳜原种场(1个群体)、广东南海人工繁殖群体(2个群体)、广东惠州人工繁殖群体(1个群体)]及2个天然群体(江西鄱阳湖养1个月;江西鄱阳湖养2~3d)共60尾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核苷酸序列进行扩增后测序和遗传多态性分析。采用特异性引物对翘嘴鳜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得到翘嘴鳜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的全序列(833bp)。分析得到的D-loop区碱基序列中60个个体共检测到65个变异位点,其中43个是单一变异位点,22个为简约信息位点。60个个体共检测出22个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江西两个天然群体基因交流充分,未出现遗传分化,但相对江西省翘嘴鳜原...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颜元杰  曹哲明  丁炜东  邴旭文  
利用20对微卫星引物对江苏省5个内陆湖(太湖、滆湖、洪泽湖、高邮湖和骆马湖)和长江的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野生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江苏省不同水域翘嘴鳜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6个水域的翘嘴鳜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长江翘嘴鳜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 524 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 92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 827 3,均高于其它5个翘嘴鳜群体,说明长江翘嘴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其它5湖的翘嘴鳜群体。哈迪温伯格平衡显示,只有2个位点上存在不平衡,其余都满足哈迪温伯格平衡。从6个水域翘嘴鳜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来看,太湖翘嘴鳜群体和滆湖翘嘴鳜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近,骆马湖翘嘴鳜群体和太湖翘嘴鳜群体的亲缘关系最远。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翘嘴鳜种质资源的保护、监测和遗传育种提供分子基础资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