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0)
2023(1817)
2022(1635)
2021(1412)
2020(1329)
2019(3236)
2018(3017)
2017(5522)
2016(2942)
2015(3021)
2014(2758)
2013(2859)
2012(2647)
2011(2447)
2010(2496)
2009(2217)
2008(2300)
2007(2038)
2006(1883)
2005(1777)
作者
(9798)
(8138)
(8137)
(7851)
(5354)
(4017)
(3672)
(3237)
(3175)
(3014)
(2912)
(2893)
(2809)
(2772)
(2654)
(2650)
(2487)
(2401)
(2398)
(2366)
(2191)
(2105)
(2103)
(1930)
(1921)
(1851)
(1826)
(1817)
(1804)
(1746)
学科
(10627)
经济(10619)
管理(5060)
(4741)
(4356)
(3908)
企业(3908)
方法(3196)
中国(3117)
关系(3025)
数学(2567)
经济关系(2487)
数学方法(2463)
(2434)
对外(2420)
外经(2256)
对外经济(2246)
(2170)
贸易(2168)
(2098)
地方(1988)
理论(1966)
(1885)
水产(1816)
业经(1763)
动物(1636)
(1605)
农业(1562)
(1467)
金融(1467)
机构
大学(39857)
学院(37605)
研究(18623)
(13312)
科学(13061)
经济(13037)
中国(12807)
(11439)
(11139)
管理(10787)
研究所(10373)
农业(9246)
(9215)
理学(9028)
理学院(8851)
管理学(8506)
管理学院(8431)
业大(8177)
中心(7304)
(7250)
(6925)
(6840)
(6449)
(6348)
研究院(6118)
北京(5972)
实验(5907)
农业大学(5632)
实验室(5631)
技术(5531)
基金
项目(27167)
科学(19633)
基金(18953)
(18942)
国家(18798)
研究(16485)
科学基金(14169)
(10746)
自然(10182)
自然科(9961)
自然科学(9954)
(9816)
自然科学基金(9769)
社会(9485)
基金项目(9199)
社会科(8927)
社会科学(8924)
资助(8495)
教育(7402)
重点(6909)
计划(6855)
科技(6606)
(5959)
科研(5752)
(5514)
编号(5482)
(5439)
专项(5425)
(5421)
(5331)
期刊
(15591)
经济(15591)
学报(12613)
研究(12090)
中国(10520)
(10027)
科学(9264)
大学(8633)
学学(8082)
农业(6630)
教育(5253)
管理(5222)
(5050)
(3886)
业大(3762)
农业大学(3059)
林业(3046)
技术(3004)
(2961)
经济研究(2957)
(2785)
金融(2785)
财经(2515)
(2511)
科技(2333)
(2211)
国际(2207)
图书(2085)
水产(2062)
世界(2002)
共检索到64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际佳  何建国  刘丽  王海芳  卢薛  胥鹏  李桂峰  
对翘嘴鳜♀×斑鳜♂(Siniperca chuatSi♀×S.Scherzeri♂)杂交子一代和翘嘴鳜在0.3月龄、2月龄、7月龄和11月龄时的体重、体长和体高进行测量,从变异系数、杂种优势率、相对/绝对生长率、体重与体长的幂函数曲线以及肥满度5方面,对杂交子一代和母本翘嘴鳜的生长速度和杂种优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7月龄时杂交子一代的体重(300.4 g±118.2 g)与翘嘴鳜(305.2 g±82.5 g)差异不显著,且在7月龄时体重、体长和体高的月相对生长率(280.13%,25.30%和27.55%)比翘嘴鳜显著增高(89.62%,15.90%和12.72%);在0.3月龄和11月...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宓国强  练青平  王雨辰  沈土山  
在ZOOM645S解剖镜下对翘嘴鳜(♀)×斑鳜(♂)人工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受精卵为漂浮卵,微粘性,卵径1.6~1.8mm。在水温(24±1)℃条件下,受精后1h45min,胚盘隆起;2h30min,进入卵裂期;3h15min,进入桑椹期;4h15min,进入囊胚期;11h,进入原肠期;13h40min,进入神经胚期;14h20min,进入胚孔封闭期;17h20min,进入肌节出现期;20h10min,进入视泡期;25h,进入尾芽期;26h40min,进入肌肉效应期;31h,进入晶体出现期;35h10min,进入心跳期;49h10min,进入眼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  朱新平  陈永乐  刘毅辉  谢刚  
运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框架分析法分析了斑鳜、翘嘴鳜及其杂种(翘嘴鳜×斑鳜)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中,腹鳍棘数、腹鳍条数、臀鳍棘数在3种鳜中都一致,对其他可数性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斑鳜与杂交鳜只有在臀鳍条数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可数性状差异不显著,斑鳜与翘嘴鳜、翘嘴鳜与杂交鳜之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对可数性状和框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计算欧氏距离,结果显示:杂交鳜在形态上较接近于其父本斑鳜,在头部和尾部继承了更多翘嘴鳜的特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娜  曹建萌  刘志刚  高风英  可小丽  王淼  衣萌萌  卢迈新  
为了探究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与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远缘杂交的可行性,对吉富罗非鱼(♀)×翘嘴鳜(♂)子代的胚胎发育、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杂交子代的胚胎存活率仅为(0.34±0.13)%,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对正常存活个体进行了DNA相对含量分析,结果显示杂交子代的DNA含量和吉富罗非鱼的DN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数目是2n=44,核型公式是6sm+24st+14t,染色体臂数(NF)=50。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数目与其母本相同,核型与其母本相似,二者与父本明显不同。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特征的结果显示,吉富罗非鱼(♀)×翘嘴鳜(♂)子代属于雌核发育个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国栋  张倩倩  李福贵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很高,分别为90.0%和80.6%。鲂鲌杂交子代的体型有两种,其中,96.2%的后代为鲂鲌中间型体型(杂种A型),另外还存在3.8%的后代体型与母本团头鲂‘浦江1号’相近(杂种B型)。经Partec流式细胞仪测定得出,鲂鲌杂种A型个体DNA含量与母本、父本相同,表明其为二倍体。2个特异性微卫星位点(TTF6和TTF1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好锋  韩晓琳  段亚飞  高保全  刘萍  李健  
选择繁殖性能好的A家系(F6)和生长与存活好的B家系(F3),设计家系内自繁和家系间杂交,比较其自交组与杂交组子一代的生长与存活,评价杂交效应。由自交组F66(A♀×A♂)、F33(B♀×B♂)和杂交组F63(A♂×B♀)、F36(B♂×A♀)4个实验组组成,比较各实验组子一代在80、100、120、150日龄时的各生长指标杂种优势。研究表明,同一生长发育阶段的同一杂交群体的不同性状,表现的杂种优势大小有很大差异,而且同一杂交群体的同一性状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表现的杂种优势大小同样有差异。自交组各阶段全甲宽、甲宽、甲长和体高的生长趋势比较一致,为F33>F66;不同生长性状的生长速度方面,杂交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马进  邬国民  胡红  罗建仁  陈焜慈  林国光  
本文以肾脏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斑点胡子鲶和革胡子鲶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杂交种为2n=55,为真杂种胡子鲶。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范小勇  王茜  齐兴柱  骆剑  王小刚  尹绍武  陈国华  吴光明  
应用RAPD技术研究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及其杂交子一代(F1)间的遗传关系。筛选得到25个随机引物均在亲本和杂交子一代间呈现多态,遗传相似性指数和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显示,正交F1(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与母本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7090)高于与父本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5948);反交F1(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与母本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6301)也高于与父本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6089)。说明正反交子代在遗传关系上均偏向各自的母本,对扩增带和聚类图的分析均得到这一结果,表明F1所接受的双亲遗传物质并非完全对等的,所获得的遗传信息可能更多来自母本。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常亚青  刘小林  相建海  李富花  宋坚  宋林生  刘宪杰  
对两个不同地理种群的栉孔扇贝的两个群体———中国种群(C)和日本种群(J)的纯种后代及其正反两个杂交组合(C♀×J♂和J♀×C♂)的杂种个体,早期(10月龄)同地同期生长发育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个种群正、反交杂种一代在壳高、壳长、壳宽、活体重及成活率5个生长发育指标上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反交杂种F1′除成活率外,其余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显著优于正交杂种;中国和日本两个亲本群体各个性状的测定性能表现为壳宽差异显著和成活率差异极显著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实验证明杂交是提高扇贝生产性能和抗逆性的重要途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俞菊华  夏德全  杨弘  贺艳辉  吴婷婷  
通过测定美国奥利亚罗非鱼(Ao)、Ao(♀)×鳜(♂)的子代(As1)、埃及奥利亚罗非鱼(Eo)、Eo(♀)×鳜(♂)的子代(Es1)、As1(♀)×Ao(♂)的所谓"回交"子代(As2)、Es1的兄妹交子代(Es2)的形态和框架数据,用卡方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形态异同。可数性状卡方分析表明,这几组实验鱼可数性状无显著差异;形态和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了As2与Ao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都有显著差异,其中As1和Es1与其它鱼的差异最大,Es2与其它鱼的差异其次;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判别效果极显著,判别准确率都在90%以上,判别准确率依次为Es1、As1、As2都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蔡忠强  郑言鑫  任利群  赵春暖  吴彪  王肖君  于涛  杨爱国  林建国  
以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分析了各实验组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和稚贝的生长、存活以及杂交子一代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4个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高(80%以上);自交组的受精率略高于杂交组,但孵化率无显著差异。在幼虫期,KK组和Kc组的壳长平均值大于cK组和cc组,但存活率和变态率无显著差异;在稚贝期,KK组和Kc组的壳长平均值也均大于cK组和cc组,但cc组和cK组的保苗率比Kc组和KK组高。综合分析比较表明,杂交Kc组的杂种优势率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壳长生长上均表现为正值,在稚贝期的存活率方面也表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谭杰  王亮  高菲  邹安格  孙慧玲  李凤辉  范超晶  左之良  燕敬平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对刺参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进行群体间杂交和群体内自繁,获得C(♀)×C(♂)、K(♀)×K(♂)、K(♀)×C(♂)和C(♀)×K(♂)4个交配组合的子一代。分析了各交配组受精率、孵化率、附着变态率、浮游幼体和幼参阶段的生长和抗病能力以及杂交子代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杂交组与自繁组在受精率和孵化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杂交组附着变态率高于自繁组。C(♀)×K(♂)组在幼参期体长平均值均大于其他3个组,并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体长杂种优势率在9.43%–23.75%之间;其体重从150日龄后表现出杂种优势,在4.09%–34.96%之间。而K(♀)×C(♂)组在幼参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谭杰  王亮  高菲  邹安格  孙慧玲  李凤辉  范超晶  左之良  燕敬平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对刺参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进行群体间杂交和群体内自繁,获得C(♀)×C(♂)、K(♀)×K(♂)、K(♀)×C(♂)和C(♀)×K(♂)4个交配组合的子一代。分析了各交配组受精率、孵化率、附着变态率、浮游幼体和幼参阶段的生长和抗病能力以及杂交子代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杂交组与自繁组在受精率和孵化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杂交组附着变态率高于自繁组。C(♀)×K(♂)组在幼参期体长平均值均大于其他3个组,并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体长杂种优势率在9.43%–23.75%之间;其体重从150日龄后表现出杂种优势,在4.09%–34.96%之间。而K(♀)×C(♂)组在幼参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郑言鑫  蔡忠强  王鹏  吴彪  张树宝  赵春暖  于涛  林建国  孙超  
以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测定了各实验组魁蚶在养成期(10~15月龄)的壳长、湿重,并计算了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养成期杂交KC组壳长显著高于自交CC组、KK组和杂交CK组,CK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2.03%~5.44%之间,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4.40%~14.74%之间,且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始终高于CK组;养成期杂交KC组湿重始终显著高于自交CC、KK组和杂交CK组,而杂交CK组仅在14、15月龄显著高于自交CC和KK组,2个杂交组合湿重的杂种优势率始终为正值,CK组湿重杂种优势率在1.41%~7.71%之间,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5.32%~23.71%之间,且KC组湿重的杂种优势率始终高于CK组,在湿重性状方面杂种优势更明显。综合分析表明,杂交KC组的杂交子一代在壳长和湿重方面的杂种优势更加明显,是理想的育种材料。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天时  姜涛  孔杰  魏宝振  筴金华  张艳红  栾生  
利用以色列红罗非鱼品系(Israel strain of red tilapia,R)、吉富品系(GIFT strain of Nile tilapia,J)(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Blue tilapia,A)(O.aureus)、尼罗罗非鱼(Nile tilapia,N)(O.niloticus)等群体,构建了具有广泛遗传变异罗非鱼育种基础群体。采用人工定向交尾技术,获得了15个以色列红罗非鱼群体内和65个以色列红罗非鱼群体及其他群体间杂交全同胞家系。待家系平均体重5-8 g时进行标记,每个家系随机取样40尾标记个体放入养殖池中,采用逐渐提高盐度驯化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