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94)
- 2023(5429)
- 2022(4875)
- 2021(4373)
- 2020(3946)
- 2019(9353)
- 2018(9377)
- 2017(18024)
- 2016(10244)
- 2015(11884)
- 2014(12137)
- 2013(12250)
- 2012(11687)
- 2011(10640)
- 2010(10729)
- 2009(10054)
- 2008(10280)
- 2007(9509)
- 2006(7990)
- 2005(7077)
- 学科
- 济(44038)
- 经济(43995)
- 业(25769)
- 管理(25722)
- 方法(22890)
- 数学(20513)
- 数学方法(20348)
- 企(19629)
- 企业(19629)
- 农(12682)
- 学(11312)
- 财(11147)
- 中国(10175)
- 地方(9233)
- 贸(8466)
- 贸易(8462)
- 农业(8417)
- 易(8197)
- 业经(7862)
- 制(7400)
- 和(7237)
- 务(6891)
- 财务(6878)
- 财务管理(6855)
- 环境(6656)
- 企业财务(6452)
- 银(6182)
- 银行(6155)
- 融(5905)
- 金融(5900)
- 机构
- 大学(155810)
- 学院(154558)
- 济(61532)
- 经济(60211)
- 管理(55256)
- 研究(54643)
- 理学(47733)
- 理学院(47096)
- 管理学(46139)
- 管理学院(45861)
- 中国(40213)
- 科学(37615)
- 农(35303)
- 京(33010)
- 所(30096)
- 农业(28561)
- 业大(27784)
- 研究所(27676)
- 财(27559)
- 中心(25643)
- 江(23899)
- 财经(22114)
- 范(20740)
- 北京(20500)
- 师范(20460)
- 经(19932)
- 经济学(19393)
- 州(18976)
- 院(18517)
- 农业大学(18500)
- 基金
- 项目(102718)
- 科学(78983)
- 基金(73654)
- 研究(70284)
- 家(65763)
- 国家(65245)
- 科学基金(53983)
- 社会(42514)
- 省(41335)
- 社会科(40158)
- 社会科学(40141)
- 基金项目(39653)
- 自然(36687)
- 自然科(35775)
- 自然科学(35760)
- 划(35286)
- 自然科学基金(35115)
- 教育(32462)
- 资助(30012)
- 编号(28356)
- 重点(23699)
- 成果(23505)
- 部(22514)
- 发(22482)
- 计划(21230)
- 创(20870)
- 科研(20669)
- 课题(19767)
- 创新(19662)
- 大学(18904)
共检索到222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悦梅 任杰 山溪 戴忠良 张振超
【目的】探究羽衣甘蓝裂叶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BoLMI基因对裂叶形成的作用。【方法】以裂叶羽衣甘蓝DH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技术,成功获取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将其命名为BoLMI。【结果】序列分析发现,BoLMI基因全长531 个碱基对,共编码176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量为20 789.35 Da,理论等电点为7.24。根据Pfam保守结构域分析,BoLMI蛋白包含homeobox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羽衣甘蓝的BoLMI基因与甘蓝型油菜以及结球甘蓝的BoLMI基因同属于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BoLMI蛋白是位于细胞核内的可溶性蛋白,包含1个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序列。qRT-PCR分析表明,BoLMI基因在裂叶羽衣甘蓝的幼苗期表达水平较高,在莲座期表达水平较低;在羽衣甘蓝莲座期,裂叶品种不同部位叶片BoLMI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圆叶品种,其中在第1片叶的表达量最高。裂叶品种和圆叶品种不同叶片BoLMI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显著。【结论】推测BoLMI基因在羽衣甘蓝裂叶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为加速羽衣甘蓝叶形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羽衣甘蓝 BoLMI基因 克隆 表达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悦 任洪杰 翟笑雨 徐启江
以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野生型及其在选育过程中发现的2种花瓣数量变化的突变体品种为试材,通过RACE方法克隆了AGL6基因的同源基因,命名为BoaAGL6,并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BoaAGL6在3种不同花型的羽衣甘蓝各类花器官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克隆的BoaAGL6基因长999 bp(GenBank登录号为KC984301),开放阅读框长759 bp,编码252个氨基酸;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oaAGL6基因属于AGL6–like进化系;半定量RT–PCR和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BoaAGL6基因具有较宽泛的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贺慧 虢慧 官春云
ACP5基因是参与植物体中脂肪酸代谢的重要基因之一,在甘蓝型油菜中该基因还未被深入研究。为了弄清楚BnACP5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中的螺旋结构及功能,以湘油15为试材,采用同源克隆法得到一个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BnACP5。BnACP5基因CDs序列长417 bp,共编码13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分析表明,BnACP5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15.25 ku,理论等电点(p I)为5.94,其不稳定参数为43.03,属于不稳定蛋白;其总疏水平均系数(GRAVY)为-0.148,是一种亲水性蛋白;不含跨膜结构,也不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旦望 刘聪 陈社员 官春云 熊兴华
克隆并对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时空表达和逆境表达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结合同源克隆与半定量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甘蓝型油菜湘油15 LPAT5的1条全长1 041 bp的CDs序列,并命名为BnLPAT5。序列分析表明,它具有LPLAT_LCLAT1样结构域,属于LPLAT超基因家族。时空表达分析表明,BnLPAT5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是茎和胚的2倍。逆境分析表明,BnLPAT5在NaCl、PEG4000、水渍、6BA和ABA的胁迫下呈现2种不同的表达模式,他们均对BnLPAT5基因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在NaCl、PEG4000及水渍处理下,BnLPAT5呈"骤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葛风伟 江一 赵惠新
水孔蛋白是位于质膜和液泡膜等生物膜上主要负责水分跨膜运输的通道蛋白。为了分析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过程水分调控的分子机制,采用RT-PCR法从甘蓝型油菜种子中克隆了液泡膜内在蛋白(TonoP lasT inTRinsiC PRoTeins,TiPs)TiP4;1基因片段序列,并对甘蓝型油菜种子TiP4;1基因在种子萌发过程及干旱、低温和盐胁迫下的表达进行了q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表明,TiP4;1基因在干种子中表达水平很低,但是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表达量增加。此外,在干旱、低温及盐的胁迫处理下,TiP4;1基因的表达上调,结果暗示着该基因可能参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梅 张蜀宁 于旭红 郑金双
以抱子甘蓝和羽衣甘蓝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抱子甘蓝的核型公式为2n=2x=18=10+8sm(2SAT),其中第3、4、5、6、8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第1、2、7、9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第7对染色体具有随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L+6M2+10M1;核型分类为2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羽衣甘蓝的核型公式为,2n=2x=18=10m+8sm,其中第3、4、6、7、8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第1、2、5、9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未观察到随体染色体;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8M2+10M1;核型分类为2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
关键词:
抱子甘蓝 羽衣甘蓝 染色体 核型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玉奎 白晓璟 廉小平 张贺翠 罗绍兰 蒲敏 左同鸿 刘倩莹 朱利泉
【目的】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是显花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限制自交衰退、促进杂交优势的一种复杂而完善的重要遗传机制。通过对SI与钙共响应新基因BoSPx的克隆、时空特异性表达分析和筛选与其互作的蛋白,并对BoSPx在自花授粉后刺激柱头的响应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甘蓝SI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转录组测序、自花和异花授粉后差异筛选以及PCR克隆获得BoSPx。利用DNAMAN软件和Smart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和保守结构域分析,通过Expasy在线软件预测BoSPx蛋白分子量、等电点、二级结构和跨膜结构域;采用MEGA6.0软件中的邻接法构建BoSPx蛋白的系统发育树,并推测BoSPx蛋白在甘蓝自花授粉后的功能。利用RT-PCR技术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通过qRT-PCR检测自花和异花授粉后BoSPx的相对表达量。构建GFP表达载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oSPx的亚细胞定位;酵母双杂交技术寻找其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克隆获得一个新基因——BoSPx,其含有1个外显子,无内含子,是单外显子结构。BoSPx的开放阅读框为396 bp,编码具有13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理论等电点pI为4.54,是一种亲水性蛋白,没有信号肽和跨膜域,含有3个保守的EF-hand模体(第48—60、64—80和81—96位)。BoSPx起始密码子上游启动子序列500 bp左右含有生长素响应应答元件。BoSPx在开花前1—2 d的柱头、萼片、叶片、花药、花瓣中均有表达,在柱头中表达量最高,并且在自花和异花授粉的柱头中表达量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在自花授粉15 min时表达量达到最高,而后急剧下降,下降的低值与开花前1—2 d的柱头峰值相当。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BoSPx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BoSPx与SRK、ARC1之间无相互作用,但与生长素家族蛋白BoSAUR71和BoPID均能互作。【结论】BoSPx受自花授粉显著诱导表达,可能是受生长素调节的钙结合蛋白,对SI和钙产生共响应;该蛋白具有多组织表达和核质同在的特性,表明BoSPx可能参与SRK-ARC1-ExO70A1途径以外的未知信号通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薇 赵云 安金玲 王茂林
【目的】克隆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矮化突变体"NDF-1"和野生型近等基因系亲本"3529"中ADP-核糖基化因子(ADP-ribosylation factor,ARF)基因全长cDNA,分析矮化突变体中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矮化突变体中该基因在甘蓝型油菜茎杆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SH(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和RT-PCR技术,克隆甘蓝型油菜矮化突变体"NDF-1"和野生型"3529"中的ARF基因的全长cDNA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连蔚然 王晋芳 李殿波 石锦 徐凤凤 曹芸运 赵冰 郭仰东
为探索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在各种非生物逆境条件下Nac转录因子的表达,以"中甘11号"为材料,克隆获得甘蓝Nac转录因子BoNac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片段全长为1 002Bp,编码333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Nac类蛋白的结构特征。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seNU5亚族,并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BNNac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显示,BoNac2蛋白分布于细胞核中。qrT-pcr分析表明,BoNac2基因受peG和Nacl诱导表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玉秀 张生萍 许唱唱 马小岗 杜德志
【目的】克隆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A基因组上的sBnFLD基因,并对其进行表达研究,为该基因的功能及其在成花转变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的拟南芥和白菜型油菜FLD同源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和RT-PCR扩增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86号品系(光周期不敏感)的FLD同源基因,用qRT-PCR技术检测sBnFLD基因在86号品系不同发育时期茎、叶和茎尖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出了sBnFLD基因,命名为sBnFLD,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kR003079.1。sBnFLD基因CDnA全长2 376BP,有3个内含子,4个外显子,编码791个氨基酸残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仲旭晴 阮瑞 李勇智 岳华梅 叶欢 李忠 李创举
[目的]克隆黄鳝csf1r基因,并对其时空表达特性进行分析,为探明csf1r基因在黄鳝不同体色形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ACEs(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黄鳝皮肤cDNAs中克隆得到csf1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csf1r基因在黄鳝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胚胎或个体及3种体色黄鳝(黄黑斑鳝、碎花斑鳝和隐花斑鳝)皮肤和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该基因的表达特征。测定3种体色黄鳝肝脏中的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黄鳝csf1r cDNA序列全长为4 430 bp(GenBank收录号:OP589303),其编码区长度为2 937 bp,编码978个氨基酸,存在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和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2个保守结构域。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f1r基因在黄鳝脑、精巢、卵巢、肠、心脏、肾脏、肝脏、肌肉、皮肤和脾脏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脾脏和心脏中表达量较高,其次是肾脏、皮肤和肌肉,卵巢中表达量最低;csf1r在胚胎眼晶体形成期开始大量表达,显微观察发现该时期胚胎的躯干上开始有色素颗粒出现。在3种体色黄鳝皮肤和肾脏中,csf1r基因在黄黑斑鳝的皮肤中表达量最低,而在其肾脏中表达量最高。3种体色黄鳝肝脏氧化应激指标测定结果发现,黄黑斑鳝肝脏中的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比其他2种体色黄鳝高,但是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结论]csf1r基因可能不仅参与了黄鳝体色的形成,还与黄鳝非特异性免疫相关。
关键词:
黄鳝 csf1r 时空表达分析 体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新 王贵禧 梁丽松 马庆华
低温是影响植物分布、进而影响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Weiser(1970)指出低温导致植物的基因表达发生变化;早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就发现了植物的冷适应现象(Guyetal.,1985)。虽然迄今为止植物抗寒的分子机制还没完全清楚,但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姚韩韩 董迎辉 姚彬彬 包永波 林志华
为探索贝类乙二醛酶Ⅰ基因的结构及功能特征,实验利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获得泥蚶乙二醛Ⅰ基因(Tg-GLOI)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氨基酸序列特征及时空表达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Tg-GLOI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1 807 bp,开放阅读框为540 bp,编码180个氨基酸,在27~169 aa处具有典型的乙二醛酶系保守序列;成熟的乙二醛酶Ⅰ由2个相同的亚基组成,每个亚基由乙二醛Ⅰ基因编码,其二级结构由18个α-螺旋、20个β-折叠片和36个转角组成,每个亚基各含1个Zn2+;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Tg-GLOI氨基酸序列与太平洋牡蛎的同源性达到86.1%,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同源性也都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黎明 申建梅 宾淑英 廖泓之 林进添
采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了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takeout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BdorTO。测序结果表明:BdorTO开放阅读框全长747 bp,编码24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8.15×103,等电点为5.29。Signal P软件分析表明,该蛋白N端具21个氨基酸的信号肽,为分泌型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BdorTO蛋白与其他昆虫TO蛋白的序列一致性较低,其中与刺舌蝇(Glossina morsitans)的序列一致性最高,一致性值为48.6%。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dorTO在触角中的表达量最高,推测Bdor...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永杰 郭英 王延博 金芳芳 刘邓英 梁小娟 宋新强 陈世锋 熊远著 马云
基于2-DE和MS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梅山猪骨骼肌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动态表达变化,发现CCT5差异表达。为进一步获得猪CCT5基因的序列特征、时空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等相关信息,克隆猪CCT5基因,分析不同物种序列进化关系,检测CCT5在猪不同组织和骨骼肌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获得的2 286 bp猪CCT5 cDNA序列中包括1 626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41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人的相似性为97%,表明该蛋白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CT5基因在猪肌肉和脂肪中表达量最高,心、肝等组织中表达量很低,没有肌纤维特异性;不同发育阶段骨骼肌...
关键词:
猪 CCT5 骨骼肌 克隆 表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