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52)
2023(2936)
2022(2583)
2021(2432)
2020(2254)
2019(5219)
2018(5287)
2017(9628)
2016(5779)
2015(6586)
2014(6667)
2013(6234)
2012(5673)
2011(5033)
2010(5244)
2009(4781)
2008(4544)
2007(4004)
2006(3379)
2005(2855)
作者
(17613)
(14835)
(14722)
(13727)
(9411)
(7064)
(6748)
(5967)
(5499)
(5272)
(5128)
(5065)
(4849)
(4833)
(4719)
(4500)
(4346)
(4282)
(4230)
(4144)
(3800)
(3794)
(3570)
(3362)
(3351)
(3331)
(3198)
(3161)
(3159)
(3033)
学科
(22620)
经济(22602)
管理(14614)
方法(14337)
数学(13418)
数学方法(13096)
(12486)
(10664)
企业(10664)
(5590)
中国(5133)
理论(4498)
(4477)
(3969)
地方(3951)
(3501)
贸易(3498)
(3403)
业经(3368)
(3214)
银行(3196)
环境(3187)
(3144)
金融(3143)
技术(3129)
(3057)
(2989)
(2892)
(2888)
农业(2827)
机构
学院(76717)
大学(75598)
管理(28373)
(27082)
研究(26906)
经济(26440)
理学(24747)
理学院(24485)
管理学(23559)
管理学院(23447)
科学(19394)
中国(19103)
(17499)
(16346)
业大(14957)
(14935)
农业(14112)
研究所(13884)
中心(12450)
(11640)
(11409)
技术(10830)
北京(10105)
(9824)
(9712)
(9644)
财经(9341)
(9142)
农业大学(9035)
师范(8986)
基金
项目(56065)
科学(42799)
基金(39155)
研究(36836)
(35952)
国家(35678)
科学基金(29668)
(24210)
社会(21248)
自然(21229)
自然科(20800)
自然科学(20790)
自然科学基金(20383)
(20278)
社会科(20154)
社会科学(20151)
基金项目(20001)
教育(18258)
资助(17569)
编号(14432)
重点(13102)
计划(12569)
(11810)
(11598)
成果(11595)
科技(11451)
(11450)
课题(11357)
科研(11191)
创新(11025)
期刊
(25101)
经济(25101)
研究(18863)
学报(17284)
中国(15684)
(15581)
科学(13368)
大学(12030)
学学(11537)
农业(10887)
管理(10639)
教育(9484)
(8662)
技术(8654)
统计(6980)
(6485)
(6089)
决策(5683)
业大(5407)
(5367)
金融(5367)
农业大学(4384)
(4362)
科技(4348)
经济研究(4343)
技术经济(4169)
财经(4055)
林业(3962)
业经(3870)
职业(3765)
共检索到109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蓝兴国  解莉楠  于晓敏  李玉花  
该文采用亲和指数法(种子数/自交授粉花朵数)分别在羽衣甘蓝‘赤兔’和‘白波’栽培品种的自交后代中,经过3年的自交选育获得1个自交不亲和系4·1·1和一个自交亲和系3·2·3·由于在芸苔属植物F1代杂交种的生产和自交不亲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方面S单倍型鉴定是必要的,因此在该文中我们采用了PCR方法利用引物PK1和PK4获得了BoSRKx的基因组序列,此序列的大小为919bp.经过数据库检索比对后发现BoSRKx的序列与BoSRK13b的序列完全一致.通过反转录PCR的方法获得了BoSRKx的cDNA序列,结果发现BoSRKx和BoSRK13b的序列在转录水平上也是完全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们采用SC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旸  胡中影  李娜  丁兵  王江  解莉楠  
DNA甲基化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它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以羽衣甘蓝自交不亲和系9#种子为研究对象,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对其生长发育过程以及高压静电场处理条件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探讨自交不亲和系种子退化现象与表观遗传规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交不亲和系9#种子经高压静电场处理后,同时发生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事件,以去甲基化为主。其中全甲基化水平略有升高,半甲基化水平下降明显,总甲基化水平下降;通过记录和计算种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朝芝  傅廷栋  杨光圣  涂金星  杨小牛  但芳  
甘蓝型油菜双低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马朝芝傅廷栋杨光圣涂金星杨小牛但芳(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BREEDINGFORSELF-INCOMPATIBILITYLINESWITHDOUBLEZEROONBrasicanapusL.MaChao...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朝芝  江禹奉  但芳  但巴  傅廷栋  
选育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系有望解决大量繁殖自交不亲和系的困难。通过对国外和国内 5 0份材料对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2 71”、“SI 130 0”恢复性或保持性的研究 ,在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资源中找到了SI系的保持系 ,并得到 4个保持效果好的双低 (低芥酸、低硫苷 )材料 ,大部分材料能恢复自交不亲和特性 ,因而易于选育到优良杂交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由保持系配制的单交和三交杂种都有一定的产量潜力 ,通过筛选适当的恢复系有望得到优良的自交不亲和杂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金雄  傅廷栋  杨光圣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梅  张蜀宁  于旭红  郑金双  
以抱子甘蓝和羽衣甘蓝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抱子甘蓝的核型公式为2n=2x=18=10+8sm(2SAT),其中第3、4、5、6、8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第1、2、7、9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第7对染色体具有随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L+6M2+10M1;核型分类为2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羽衣甘蓝的核型公式为,2n=2x=18=10m+8sm,其中第3、4、6、7、8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第1、2、5、9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未观察到随体染色体;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8M2+10M1;核型分类为2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新鹏  徐宗大  刘林馨  夏甜甜  李晓艳  
为了在转录后水平上探索microRNAs(miRNAs)对羽衣甘蓝红色系叶片形成的调控作用,以红和白色系的羽衣甘蓝品种‘紫鸽’‘白鸽’为研究试材,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其紫红(Bo-P)和白色(Bo-W)心叶进行了小RNA(sRNA)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77个保守miRNAs和33个新miRNAs在Bo-P和Bo-W文库中差异表达;2)基于miRNAs的差异表达和相应靶基因的注释结果,筛选出2个可能与红色系叶片中花青苷生物合成有关的DEMs(miR828和miR858-3);3)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显示与高通量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其中2次结果显示miR828在紫红和白色心叶中表达量的差异倍数均很大。基于上述结果,初步确定miR828和miR858-3(特别是miR828)在转录后水平对羽衣甘蓝叶片红色系表型的形成起到关键调控作用,该结果将为今后深入揭示羽衣甘蓝叶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新视角。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乌云塔娜  谭晓风  李秀根  曹玉芬  张琳  
A new self_incompatibility gene wa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Pyrus bretschneideri cultivars of Yingzhiqing and Daaoao via PCR amplification, DNA sequence analysis and cross pollination tests. DNA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isolated fragment displayed a high homology with S_ 1 ~S_ 11 _a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怀名  杜广岑  贾翠莹  谭学文  王贤  
以花蕾为外植体,离体繁殖羽衣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acephalaf.tricolorHort.)8个杂种一代材料。培养基为(mg/L):MS+BA1~2+NAA0.1~0.2+IAA0.5+(或不加)GA30.3+3%蔗糖。平均18%~67%的接种花蕾产生不定芽;约有30%的不定芽发育成完整植物。培养物的严重褐化和再生植物的普遍玻璃质化是影响植株成活的主要因素。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和青霉素,并给以强光照射,可提高植株成活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明亮  唐章林  刘子瑜  
本文分析比较了遗传来源不同的8对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黄籽和黑籽羽衣甘蓝成熟种子种皮中的叶绿素、类黄酮、花色素、黑色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黑籽种皮的叶绿素、类黄酮、花色素、黑色素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黄籽,黄籽与黑籽种子色泽的差异与种皮中类黄酮、花色素和黑色素的含量不同有关,这与甘蓝型油菜的表现相同,而叶绿素含量却与甘蓝型油菜相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亚玲  幸宏伟  郭宁  韩硕  宗梅  刘凡  王桂香  
观赏羽衣甘蓝作为秋冬季节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抗寒性直接影响其推广和应用。为了阐明羽衣甘蓝响应低温的生理特性,揭示抗寒机理,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生物技术课题组选配的优良F1杂种作为研究试材,分析不同低温处理下叶片电导率变化和半致死温度,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羽衣甘蓝叶片电导率在-5℃以下迅速升高,-10℃左右达到最大值;半致死温度为-10.3~-13.7℃,红色类型低于白色类型,羽叶和圆叶低于皱叶类型。上述研究结果与观赏羽衣甘蓝田间抗寒表现一致。低温处理下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响应特性表明,不同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除了可溶性糖在-10℃含量最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欢  付小蕾  毛洪玉  祝朋芳  
为建立稳定的羽衣甘蓝遗传转化体系,以羽衣甘蓝自交系’Mark 10’,’W02-7’和’Curly 6’为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比较羽衣甘蓝子叶、子叶柄、子叶片、下胚轴4种外植体的再生能力,筛选培养基中的适宜激素浓度,优化了羽衣甘蓝不同外植体的再生体系。将播种后6d的子叶于最适再生培养基上进行黑暗预培养,以根瘤农杆菌为介导侵染子叶后,于黑暗条件下进行农杆菌与植物材料的共培养。随后转入含有头孢霉素的抑菌培养基中进行抑菌培养,再将子叶移入含有卡那霉素浓度的筛选培养基中进行抗性芽选择,并提取植物基因组DNA进行目的基因的PCR验证,从而建立高效的羽衣甘蓝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的外植体是羽衣甘蓝的子叶,在培养基MS+6-BA 1.0mg·L-1+NAA 0.1mg·L-1上,不定芽分化率可达100%;子叶经2~3d预培养,将OD600值为0.3~0.5的携带DFR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菌液离心,以50mL MS重悬液重悬,侵染外植体5min,共培养2d;采用头孢霉素300mg·L-1,抑菌培养3d后,采用10mg·L-1卡那霉素进行抗性芽选择。在播种后30~40d共获得了24个抗性芽,以抗性芽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9株呈DFR阳性,显示外源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羽衣甘蓝基因组中,平均转化率为37.5%。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羽衣甘蓝重要性状基因的遗传转化提供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希刚  施雪萍  包满珠  
【目的】建立羽衣甘蓝小孢子胚植株再生体系,完善羽衣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为高效稳定地获得羽衣甘蓝双单倍体植株奠定基础。【方法】以名古屋-红、白珊瑚、红鸥、白舞、桃舞、帝王-桃红、P3、X18和X35等9个基因型羽衣甘蓝为试验材料,研究基因型、培养基、琼脂质量分数、低温处理、胚龄和激素对羽衣甘蓝小孢子胚状体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9个基因型羽衣甘蓝的小孢子胚植株成苗率差异很大,其中‘红鸥’的胚状体成苗率最高,达到88.6%;附加质量分数1.0%琼脂的MS培养基最适合植株再生;低温处理对胚状体的再生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不明显;25~30d胚龄胚状体的再生能力较强。附加1.5mg/L 6-BA和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悦梅   任杰   山溪   戴忠良   张振超  
【目的】探究羽衣甘蓝裂叶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BoLMI基因对裂叶形成的作用。【方法】以裂叶羽衣甘蓝DH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技术,成功获取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将其命名为BoLMI。【结果】序列分析发现,BoLMI基因全长531 个碱基对,共编码176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量为20 789.35 Da,理论等电点为7.24。根据Pfam保守结构域分析,BoLMI蛋白包含homeobox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羽衣甘蓝的BoLMI基因与甘蓝型油菜以及结球甘蓝的BoLMI基因同属于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BoLMI蛋白是位于细胞核内的可溶性蛋白,包含1个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序列。qRT-PCR分析表明,BoLMI基因在裂叶羽衣甘蓝的幼苗期表达水平较高,在莲座期表达水平较低;在羽衣甘蓝莲座期,裂叶品种不同部位叶片BoLMI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圆叶品种,其中在第1片叶的表达量最高。裂叶品种和圆叶品种不同叶片BoLMI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显著。【结论】推测BoLMI基因在羽衣甘蓝裂叶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为加速羽衣甘蓝叶形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悦  任洪杰  翟笑雨  徐启江  
以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野生型及其在选育过程中发现的2种花瓣数量变化的突变体品种为试材,通过RACE方法克隆了AGL6基因的同源基因,命名为BoaAGL6,并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BoaAGL6在3种不同花型的羽衣甘蓝各类花器官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克隆的BoaAGL6基因长999 bp(GenBank登录号为KC984301),开放阅读框长759 bp,编码252个氨基酸;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oaAGL6基因属于AGL6–like进化系;半定量RT–PCR和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BoaAGL6基因具有较宽泛的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