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0)
- 2023(13844)
- 2022(12199)
- 2021(11703)
- 2020(9870)
- 2019(22908)
- 2018(23096)
- 2017(44059)
- 2016(24432)
- 2015(27741)
- 2014(27861)
- 2013(27097)
- 2012(24836)
- 2011(22440)
- 2010(22665)
- 2009(20750)
- 2008(20417)
- 2007(17894)
- 2006(15826)
- 2005(13591)
- 学科
- 济(93940)
- 经济(93755)
- 管理(67845)
- 业(62963)
- 企(54073)
- 企业(54073)
- 方法(45979)
- 数学(38560)
- 数学方法(37833)
- 农(25029)
- 中国(24723)
- 学(23707)
- 财(22198)
- 业经(21774)
- 理论(20261)
- 地方(18348)
- 制(17782)
- 和(17239)
- 农业(16178)
- 贸(15836)
- 贸易(15829)
- 易(15328)
- 技术(14340)
- 教育(13828)
- 环境(13801)
- 银(13797)
- 务(13752)
- 银行(13742)
- 财务(13663)
- 财务管理(13634)
- 机构
- 大学(346363)
- 学院(345077)
- 管理(134928)
- 济(127843)
- 经济(124841)
- 理学(117282)
- 研究(116579)
- 理学院(115876)
- 管理学(113287)
- 管理学院(112678)
- 中国(84050)
- 科学(76615)
- 京(74672)
- 农(60484)
- 所(60168)
- 财(58394)
- 研究所(55310)
- 业大(55019)
- 中心(51592)
- 江(50682)
- 农业(47670)
- 范(47414)
- 北京(46972)
- 财经(46970)
- 师范(46891)
- 经(42609)
- 院(42253)
- 州(40939)
- 技术(39122)
- 师范大学(37729)
- 基金
- 项目(239486)
- 科学(187014)
- 研究(172234)
- 基金(171802)
- 家(151262)
- 国家(150001)
- 科学基金(127662)
- 社会(105503)
- 社会科(99113)
- 社会科学(99078)
- 省(95072)
- 基金项目(90859)
- 自然(85539)
- 自然科(83595)
- 自然科学(83570)
- 自然科学基金(82021)
- 教育(80865)
- 划(80588)
- 资助(71841)
- 编号(71050)
- 成果(58582)
- 重点(53918)
- 部(51955)
- 发(50016)
- 课题(49956)
- 创(49442)
- 科研(46106)
- 创新(46002)
- 计划(44514)
- 大学(44236)
- 期刊
- 济(139435)
- 经济(139435)
- 研究(97832)
- 中国(66499)
- 学报(60837)
- 农(55024)
- 科学(54318)
- 管理(49505)
- 大学(45013)
- 教育(44618)
- 财(43467)
- 学学(42296)
- 农业(38127)
- 技术(31033)
- 融(25235)
- 金融(25235)
- 业经(23192)
- 财经(22194)
- 经济研究(21793)
- 业(19619)
- 图书(19150)
- 经(18864)
- 问题(17897)
- 版(17695)
- 科技(17270)
- 业大(16351)
- 技术经济(16112)
- 理论(16106)
- 统计(15861)
- 现代(14909)
共检索到497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贾留战 马红宇
群体性事件是部分群众与行政当局或强势社会集团的对抗性冲突,为一种典型的集群行为。介绍了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抗争模型,通过相对剥夺、群体认同和集体效能来解释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阐述了相对剥夺中的个体相对剥夺和群体相对剥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群体认同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和集体效能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最后指出社会抗争模型需要对模型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界定,并将其他重要因素如群际情绪、政治信任等因素包含到模型中。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相对剥夺 社会抗争模型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金全 魏玉嫔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各种类型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根据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的阈值特征和类型特征,运用KermacK-mcKendricK传染病模型,构建了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模型,分析了信息传播(尤其是谣言传播)的特征,以及政府采取信息控制措施如何影响事态演化规律,最后,结合"杞人忧钴"事件进行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演化过程的算例分析。研究表明,在谣言的自身传播过程中,谣言传播者的人数先单调增加,达到一个最大值,然后单调减少并趋于零;地方政府对谣言传播施加有效的控制措施,能够降低谣言传播的最大阈值,促使事态尽快收敛。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德海 韩呈军
近年来全国各地频发的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考虑化工企业立项决策与周边居民抗议行动的斯塔克伯格博弈,构建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的扩展式演化博弈模型。由于扩展式演化博弈均衡求解的困难,考虑参与者的心智模型后简化了求解过程。比较怀特流形演化解和心智模型演化解,研究发现,两种演化解均反映博弈双方在稳定状态下的策略选择,但是心智模型演化解更贴近于实际情况。最后,结合大连福佳大化PX事件案例,比较了怀特流形演化解和心智模型演化解的均衡求解结果。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德海 谭浩
群体性突发事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导、一定时期内具有较多的民众聚集程度等特点。根据"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的要求,构建了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的微分博弈模型。考虑社会法治程度和警力处置的两种外生变量,力求通过经济补贴实现社会总损失最小的目标。结果表明:在聚集人群处于较低水平时,当地政府对聚集人群的警力部署程度越大,聚集人群越少,政府给予的经济补贴越多,社会法治程度较高会降低聚集人群占当地总人口比重,但提高了经济补贴;单位社会损失增加会增加聚集人群占当地总人口比重,但降低了经济补贴。在聚集人群处于较高水平时,聚集人群随着当地政府警力部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经济补贴随着政府警力部署程度的增加而减少,社会法治程度较高会增加聚集人群占当地总人口比重,但降低了经济补贴;单位社会损失增加会降低聚集人群占当地总人口比重,但增加了经济补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沈焱 邹华伟 刘德海 李仕明
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对我国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严峻挑战。根据地方政府提供经济补偿和部署警力两种处置策略,构建了应急处置的优化模型,比较了经济补偿、部署警力妥善处置和处置不当事态恶化的三种情境,分别给出了最优的理论解。最后,结合数值分析方法进一步阐述了理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补偿策略具有事态恶化风险较小的优点,但是容易造成负面的声誉效应。地方政府不依法治理、单纯提供经济补偿的解决思路,从长期上看不利于长治久安。部署警力策略具有经济成本较小的优点,但是处置不当将诱发更大的社会稳定风险。地方政府需要根据具体情境权衡两种应急处置策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俊 霍良安
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平台,通过构建交互演化模型来刻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动态过程,分析微博环境中两个舆论场之间相互影响机理,探讨在不同的参数条件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趋势,提出了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策略。
关键词:
舆论场 网络群体性事件 交互模型 微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德海 赵宁 邹华伟
在应急处置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维稳原因迅速采取停建搬迁的应急处置决策,反而对其他地区的类似事件造成了负面的示范效应。本文构建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政府应急策略的多周期声誉效应模型,解释了地方政府维稳策略下全国各地爆发PX事件的扩散效应。研究表明,在无政府声誉效应的单周期序贯博弈模型中,当周边群众完全采取妥协策略时,地方政府事前强硬表态绝不搬迁将会降低地方政府的期望成本。考虑政府声誉效应的多周期序贯博弈模型中,地方政府做出停产搬迁决策将对未来时期(或其他地区)产生声誉效应,不仅地方政府的预期成本将会上升,而且声誉效应越大,地方政府预期成本增加值越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峰
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深刻历史背景下,准确把握其特有的内涵和性质,坚持正确的原则,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主动预防,妥善处理,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处理 原则 预警 方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涛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层级分裂已相当明显,他们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日渐显现。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利益表达方式,逐渐增多。对于国家管理者来说,妥当处置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严峻挑战。针对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理,对域内外有代表性的理论进行整理概括,力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论、发展观去理性认识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理,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生成机理 利益冲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枫 任荣明
由于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研究环境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需同时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稳定三者的关系。基于CGSS 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环境问题会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经济发展会降低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而如果将环境问题作为中介因素,那么经济发展会通过环境问题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因此,要坚持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同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增强民众对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信心,促进社会稳定。
关键词:
经济 环境 社会稳定 群体性事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枫 任荣明
由于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研究环境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需同时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稳定三者的关系。基于CGSS 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环境问题会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经济发展会降低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而如果将环境问题作为中介因素,那么经济发展会通过环境问题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因此,要坚持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同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增强民众对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信心,促进社会稳定。
关键词:
经济 环境 社会稳定 群体性事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克 刘海燕
随着社会矛盾的凸显,由此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呈现了高发的态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网络舆论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能否有效进行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已成为能否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是辩证的,社会治理必须遵循网络舆论的特点及网络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机制,从科研、立法、政府网站的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网络舆情的治理力度,才能稳妥处理群体性事件,实现社会和谐。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群体性事件 治理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炜 程宝生 杨青
将本体论和语义计算的相关技术引入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题发现研究中,并通过构建食品安全领域本体进行实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获取主题信息,有助于实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题发现。
关键词:
本体 语义计算 网络群体性事件 主题发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宋香丽
从利益博弈视角审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正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大学生同高校和地方政府之间利益非均衡博弈,导致大学生的自身权益受损,这是诱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社会环境变化,是引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潜在因素;消极心理,是引发大学生群体事件的自身因素。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管理策略包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畅通大学生利益诉求机制;建立大学生群体事件预警机制;建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化解机制。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高校 博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缪金祥
环境群体性事件基本都是长期积累或者是政府盲目招商引资引起的,表现为政府引进来的高污染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令群众不满而形成的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加上群众的维权时常得不到保障,于是想采取极端的方式将问题解决。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充分重视并积极加以预防,建设美丽中国。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环境群体性事件 预防 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