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81)
2023(4767)
2022(3906)
2021(3720)
2020(2993)
2019(6640)
2018(6756)
2017(12408)
2016(6854)
2015(7842)
2014(8192)
2013(7640)
2012(7159)
2011(6649)
2010(6741)
2009(6401)
2008(6362)
2007(6036)
2006(5512)
2005(4807)
作者
(20597)
(17123)
(17061)
(16337)
(10877)
(8161)
(7862)
(6758)
(6703)
(6184)
(5931)
(5777)
(5628)
(5469)
(5426)
(5215)
(5043)
(5003)
(4877)
(4799)
(4465)
(4205)
(4185)
(4117)
(3896)
(3822)
(3814)
(3666)
(3571)
(3547)
学科
(26327)
经济(26180)
管理(19195)
(15521)
(14898)
企业(14898)
方法(10574)
理论(10533)
(9047)
中国(8822)
业经(8101)
(7882)
(7399)
(7190)
(7164)
(6414)
教育(5873)
数学(5869)
数学方法(5774)
(4911)
银行(4898)
(4869)
金融(4862)
(4755)
经济理论(4742)
地方(4621)
农业(4606)
社会(4574)
企业经济(4344)
(4133)
机构
大学(102747)
学院(101397)
(37387)
研究(36485)
经济(36366)
管理(35957)
理学(30536)
理学院(30112)
管理学(29447)
管理学院(29248)
中国(26903)
(22693)
科学(22461)
(19966)
(18531)
(17567)
研究所(16782)
(16297)
中心(16065)
(15373)
财经(15191)
师范(15190)
业大(14529)
北京(14297)
农业(13686)
(13666)
(13077)
(12746)
师范大学(12154)
技术(11812)
基金
项目(64533)
科学(50567)
研究(48967)
基金(45660)
(39932)
国家(39540)
科学基金(33334)
社会(31898)
社会科(28850)
社会科学(28840)
(25317)
基金项目(23491)
教育(23334)
(21501)
编号(21014)
自然(20230)
自然科(19776)
自然科学(19768)
自然科学基金(19436)
成果(18864)
资助(18224)
课题(15188)
重点(14714)
(14283)
(13314)
项目编号(12999)
(12895)
(12667)
国家社会(12521)
(12427)
期刊
(47285)
经济(47285)
研究(31969)
中国(24525)
学报(18585)
教育(17749)
(16835)
(16617)
科学(16167)
管理(14197)
大学(14196)
学学(13200)
农业(10899)
技术(8476)
财经(8429)
(8036)
金融(8036)
(7341)
业经(7281)
经济研究(7206)
(6114)
问题(5873)
图书(5823)
职业(5183)
(4987)
社会(4852)
业大(4785)
(4596)
论坛(4596)
科技(4503)
共检索到159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单飞跃  高景芳  
群体性事件属于公共危机,是中国当代社会利益博弈的极端性方式,是社会情感之结的破坏性消解手段。依社会燃烧理论分析,不平衡性主导的社会矛盾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燃烧物质",不对称性主导的社会舆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助燃剂",突发性主导的具体冲突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导火索"。社会燃烧理论的引入,有助于社会矛盾的沸点控制,有助于科学防范、化解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以实现社会体温正常、社会体态正常。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德梅  王正沛  康伟  
文章以社会心态、社会情绪、社会行为理论为基本支撑,推演群体性事件中群体行为的产生和演化路径,并从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群体性事件管理模式。研究表明:群体性事件管理中,政府管理行为的基本切入点就是扭转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只有使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转向正轨,才能促使失范的群体行为稳定、消退和转向;群体性事件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群体心态和群体情绪的监控、识别和调节,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监控网络,能有效反馈社会情绪和心态,有助于社会危机的化解和政府治理的改进;群体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涛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层级分裂已相当明显,他们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日渐显现。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利益表达方式,逐渐增多。对于国家管理者来说,妥当处置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严峻挑战。针对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理,对域内外有代表性的理论进行整理概括,力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论、发展观去理性认识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理,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克  刘海燕  
随着社会矛盾的凸显,由此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呈现了高发的态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网络舆论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能否有效进行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已成为能否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是辩证的,社会治理必须遵循网络舆论的特点及网络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机制,从科研、立法、政府网站的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网络舆情的治理力度,才能稳妥处理群体性事件,实现社会和谐。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贾留战  马红宇  
群体性事件是部分群众与行政当局或强势社会集团的对抗性冲突,为一种典型的集群行为。介绍了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抗争模型,通过相对剥夺、群体认同和集体效能来解释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阐述了相对剥夺中的个体相对剥夺和群体相对剥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群体认同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和集体效能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最后指出社会抗争模型需要对模型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界定,并将其他重要因素如群际情绪、政治信任等因素包含到模型中。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文章认为,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以下新特点:数量急剧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主体多元化,组织性不断增强;政治性因素增多,民族宗教问题有所增加;网络推助作用日益扩大,还对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作了进一步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雁军  马存利  
社会冲突是西方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理论,科塞指出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社会冲突的区别,也指出"社会安全阀"可以运用潜在的冲突维持社会结构。农村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转型时期由于经济利益冲突、农民的环境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司法救济对农民的环境利益保护不足等因素而导致的结果。对农村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应通过发展农村"绿色经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健全环境司法诉求渠道、建立应急预警机制、依法处置冲突等方式,来积极化解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矛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枫  任荣明  
由于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研究环境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需同时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稳定三者的关系。基于CGSS 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环境问题会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经济发展会降低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而如果将环境问题作为中介因素,那么经济发展会通过环境问题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因此,要坚持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同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增强民众对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信心,促进社会稳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枫  任荣明  
由于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研究环境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需同时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稳定三者的关系。基于CGSS 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环境问题会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经济发展会降低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而如果将环境问题作为中介因素,那么经济发展会通过环境问题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因此,要坚持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同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增强民众对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信心,促进社会稳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峰  
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深刻历史背景下,准确把握其特有的内涵和性质,坚持正确的原则,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主动预防,妥善处理,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琼瑛  
目前,劳动保障监察中遇到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劳动者的诉求方向扩大,非理性维权事件增多,超出法律基准的利益诉求也日益增加。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建立健全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和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同时,引导企业不断探索、提高人性化管理程度,建立三方协调机制,是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当务之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景方  
当前我国社会进入转型关键期,各领域出现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特别是受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利益冲突加剧、法制观念淡薄、政策条件不完善等,为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应从农村发展的现状出发,构建相应的利益导向机制、诉求机制和协调机制,以及农村社会预警机制,通过这些化解机制将群体性事件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慧君  李树茁  
为了理清性别失衡对公共安全影响机制与作用模式,本文首先描述了转型社会中社会风险的主要形态,及性别失衡放大社会风险的途径;其次,通过改进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模型,构建了性别失衡背景下社会风险放大的理论解释框架,最后,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揭示性别失衡背景下社会风险放大途径,提出以网络治理为工具的危机管理策略。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德海  谭浩  
群体性突发事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导、一定时期内具有较多的民众聚集程度等特点。根据"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的要求,构建了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的微分博弈模型。考虑社会法治程度和警力处置的两种外生变量,力求通过经济补贴实现社会总损失最小的目标。结果表明:在聚集人群处于较低水平时,当地政府对聚集人群的警力部署程度越大,聚集人群越少,政府给予的经济补贴越多,社会法治程度较高会降低聚集人群占当地总人口比重,但提高了经济补贴;单位社会损失增加会增加聚集人群占当地总人口比重,但降低了经济补贴。在聚集人群处于较高水平时,聚集人群随着当地政府警力部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经济补贴随着政府警力部署程度的增加而减少,社会法治程度较高会增加聚集人群占当地总人口比重,但降低了经济补贴;单位社会损失增加会降低聚集人群占当地总人口比重,但增加了经济补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雅楠  谭术魁  
研究目的:探讨征地类群体性事件防范绩效理论框架,并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对湖北省襄阳市防范绩效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DEA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5年,湖北省襄阳市政府防范征地类群体性事件水平不断提高,防范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效率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但其技术效率对防范效率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2)襄城区凭借防范效率的快速增长和出色的防范效果成为襄阳市防范绩效最佳的地区;(3)相比襄城区和枣阳市,宜城市的政治、社会目标实现情况不够理想,樊城区在冲突控制方面、老河口市在冲突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