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32)
2023(13686)
2022(11914)
2021(11197)
2020(9370)
2019(21525)
2018(21653)
2017(41163)
2016(22751)
2015(25519)
2014(25870)
2013(25210)
2012(23005)
2011(20720)
2010(20676)
2009(19344)
2008(18827)
2007(16437)
2006(14506)
2005(12947)
作者
(65461)
(54142)
(53693)
(51223)
(34485)
(25851)
(24402)
(21201)
(20579)
(19420)
(18547)
(18237)
(17291)
(17198)
(16820)
(16607)
(16217)
(16073)
(15534)
(15386)
(13498)
(13496)
(13020)
(12355)
(12098)
(12098)
(12013)
(11847)
(10915)
(10638)
学科
(82826)
经济(82694)
管理(69727)
(62464)
(53840)
企业(53840)
方法(36830)
数学(31070)
数学方法(30673)
(24648)
中国(22779)
(22333)
(21324)
(20077)
业经(19720)
理论(16392)
地方(16152)
(15471)
财务(15394)
财务管理(15360)
(15131)
(14853)
银行(14806)
企业财务(14584)
(14362)
农业(14281)
(14088)
(13871)
贸易(13860)
环境(13746)
机构
大学(319162)
学院(316052)
管理(124942)
(120101)
经济(117185)
理学(107769)
理学院(106534)
研究(105824)
管理学(104675)
管理学院(104102)
中国(79280)
(68575)
科学(65764)
(59407)
(53030)
(50539)
中心(48114)
研究所(48100)
业大(47474)
(47244)
财经(46588)
北京(43385)
(42300)
(42193)
师范(41870)
农业(39576)
(38797)
(37875)
经济学(35175)
财经大学(34628)
基金
项目(216901)
科学(169913)
研究(160511)
基金(156129)
(135862)
国家(134712)
科学基金(115412)
社会(99274)
社会科(93865)
社会科学(93841)
(84832)
基金项目(82966)
自然(75064)
教育(74221)
自然科(73262)
自然科学(73244)
自然科学基金(71889)
(71600)
编号(66500)
资助(63753)
成果(55327)
重点(48287)
(47804)
课题(46129)
(45172)
(45064)
(42274)
创新(42083)
项目编号(41510)
科研(41218)
期刊
(134217)
经济(134217)
研究(95232)
中国(64703)
学报(51765)
管理(47073)
(46410)
科学(46399)
(46250)
教育(40645)
大学(39315)
学学(36672)
农业(31722)
(27674)
金融(27674)
技术(27409)
财经(22643)
业经(21739)
经济研究(20383)
(19205)
图书(17721)
问题(16991)
理论(16108)
(15798)
科技(15636)
(15239)
实践(14838)
(14838)
现代(14169)
技术经济(14032)
共检索到469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兴鹏  张向前  
作为一个新兴的集体构念,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被认为是激发高水平团队有效性的关键条件。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又称集体匹配,被概念化为一种团队成员对于彼此之间以及与团队工作环境要求之间兼容性的共享知觉或共同评价。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分为一致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二者对团队过程和团队结果均产生重要影响。在系统梳理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概念、产生机制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研究框架,指出后续相关研究方向包括: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前因探索、影响过程和边界条件探讨、多维度检验、纵向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兴鹏  张向前  
作为一个新兴的集体构念,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被认为是激发高水平团队有效性的关键条件。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又称集体匹配,被概念化为一种团队成员对于彼此之间以及与团队工作环境要求之间兼容性的共享知觉或共同评价。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分为一致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二者对团队过程和团队结果均产生重要影响。在系统梳理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概念、产生机制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研究框架,指出后续相关研究方向包括: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的前因探索、影响过程和边界条件探讨、多维度检验、纵向研究设计和跨文化研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罗兴鹏  张向前  
随着个人-团队匹配构念由个体层次向群体层次拓展,群体层次(个人-团队)匹配成为新兴的集体构念。在揭示个人-团队匹配定义、维度与测量、多维构念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个人-团队匹配的前因变量和影响效应展开系统述评,构建了个人-团队匹配研究设计框架,指出未来研究的5个方向,即个人-团队匹配的结构维度与测量研究、前因与影响效应研究、多层次研究、纵向研究和跨文化比较研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马金鹏  蔡地  徐伟涛  蔡亚华  
团队已经成为当今组织的流行工作模式,个人-团队匹配是影响团队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个人-团队匹配是指个人与其所在团队的相容性。国外的学术界对个人-团队匹配已经多有关注,不少研究证实了它与员工个体因素和组织情境有密切关系,对团队凝聚力、员工个人和团队绩效等都有积极影响;但是国内对它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对个人-团队匹配的概念内涵、测量维度、影响因素以及其作用结果进行国内外文献梳理及述评,指出现有文献研究中的不足,并对个人-团队匹配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包元杰  Simon Dolan  
当前对于价值观匹配作用机制的研究存在着不够系统、经验研究不足、以及过于关注社会作用机制的特点。本研究从自我概念理论出发,希望能够更完整的分析和理解价值观匹配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假设基于组织的自尊和组织认同这两种自我概念变量能够在控制对组织的信任这一社会作用机制的中介作用的同时,中介价值观匹配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以及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发现,对组织的信任中介了价值观匹配对上述三种结果变量的作用,而基于组织的自尊和组织认同对价值观匹配作用的中介作用则因结果变量不同而不同。本研究讨论了上述发现在理解价值观匹配作用机制方面的理论意义,并指出了其在组织文化管理方面的实践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罗瑾琏  杨一佳  孙彩霞  
女性高层次人才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何使更多女性更好地发挥才能,为组织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职业成长和匹配理论为基础,以企业女性高层次人才为对象,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扎根分析探究企业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并试图从个体—组织匹配的视角,探寻两者的匹配规律及其对企业女性人才职业成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个体层面的个体价值观、个体目标和人格特质会分别与组织价值观、组织目标和组织氛围产生一致性匹配,个人需求、供给和组织供给、要求间产生互补性匹配。个体—组织匹配程度越高,女性人才的组织承诺、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越高,进而推动其职业成长作用越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利  曲涵毓  
本文首先用企业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供应链企业可通过合作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其次,以关系承诺为切入点,分析合作中企业为满足不同的需要而做出的承诺,并从合作的紧密程度角度将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划分为交易型合作、协作型合作和战略型合作三种类型,归纳出不同合作类型中双方的关系承诺程度。最后,将关系承诺作为中介变量,对处于同需要层次(或不同需要层次)的企业进行合作类型的匹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念新  贾昱  葛世伦  苏翔  
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建立了企业多层次信息技术与业务匹配模型,选取海尔集团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动态环境中个体层次至战略层次信息技术与业务匹配的涌现机理和动态过程。研究发现:(1)影响BITA动态变化的因素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战略、管理模式、企业规模、业务经理和IT经理之间的关系等)和外部环境(如国家政策、市场竞争环境、新兴IT出现等);(2)动态环境中,业务经理和IT经理的有效沟通和常态化交互是实现战略层次信息技术与业务高度匹配的前提;(3)企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实施BITA的演化性变化保持稳定的增长,当环境剧烈变化时,可以利用BITA的革命性变化促进打破原先不相匹配的战略和结构,抓住...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麒凯  袁钰  
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应遵循战略原则、系统原则、递进原则和适度匹配原则,以服务企业战略为宗旨,以组织分析与工作分析为基础和依据,以匹配度识别为核心和关键,以建立专业组织和评价人员培训为保障,以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为根本落脚点的完整体系。本文从高层次人才与岗位、团队、组织三个层面的匹配情况,构建三级匹配下的企业高层次人才P-JTO引进模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永强  毛雨  白璇  曾峥  
研究了不同类别商品的品牌个性与消费者不同自我概念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具有外显性特征的商品其品牌个性与消费者的理想自我具有一定的关联,而具有内隐消费特征的商品其品牌个性与消费者的现实自我具有一定的关联。因此,企业不仅要深刻认识品牌个性塑造的重要性,还要将品牌个性的塑造与消费者的自我概念相结合,对于能够实现消费者不同自我概念的品牌象征意义要进行识别、塑造并强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邓盼盼  常春  
从知识组织的角度介绍概念映射的重要性,分析概念映射方法的深度及研究情况。面向等同、等级和相关映射的类型特征,提出基于精确匹配可以继承的概念映射关系,并分析由于中英文词表异质异构而引起的映射关系矛盾情况,如由于代项或参项而引起的一个概念精确匹配到多个概念的问题、等级映射的深度及相关映射的选择等,并基于汉语用户的需要及编制规则提出相应的处理规则。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佳良  刘军  
作为两个独立而又联系的主体,个人与组织相依相存,通过彼此的匹配来实现绩效提升。个人—组织匹配的研究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共同关注,涵盖了内涵界定、类型与模式、影响因素与管理策略等多个方面。文章综述归纳已有研究,并结合匹配概念在组织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从理论构建与完善、探索性案例分析、相似与互补关系、中国情境化研究等方面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沃强  翟丽丽  张树臣  
[目的/意义]针对大数据联盟背景下的数据资源利用和需求匹配问题,探索大数据联盟显性数据资源需求多层次匹配模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过程]从显性需求维度出发构建了大数据联盟数据资源匹配框架,并对显性数据资源需求和服务属性进行拆分,提出了由类型匹配、领域匹配、功能匹配和共享价值匹配组成的四阶段匹配流程,并给出了每个阶段的相似度算法。[结果/结论]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提高大数据联盟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的策略。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田金方  王冬冬  孔雪  
现有文献证实了投资者关注与股市特征的相关关系(Barber和Odean,2008)~([1]),但并没有进一步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为避免"辛普森悖论"现象的出现,本文以行为金融学中的有限关注理论为基础,选用"一带一路"、"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三类概念股,借助倾向得分法设计相应匹配股,对照检验投资者关注与股市交易量和收益率的因果关联模式。经验分析发现:(1)投资者关注显著影响概念股而非匹配股,且具有"板块现象";(2)投资者关注与概念股交易量具有较强的因果关系,与概念股收益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关;(3)投资者关注与概念股成交量的关联模式关于"牛熊市"具有不对称性,而与概念股收益率却不存在这种不对称性。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赵慧娟  龙立荣  
以华中及华南地区22家企业1000名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比较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需要-供给匹配与要求-能力匹配影响工作满意度时的相对效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回归等方法对收集的83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需求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效应最大,价值观匹配对工作满意度具有一定影响,能力匹配对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作用,从而揭示了需求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的优势效应。研究结果有效拓展了中国背景下的个人-组织匹配研究,并为企业开展有效的匹配管理提供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