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99)
- 2023(16996)
- 2022(14859)
- 2021(13926)
- 2020(11860)
- 2019(27593)
- 2018(27525)
- 2017(53147)
- 2016(29125)
- 2015(33074)
- 2014(33459)
- 2013(32698)
- 2012(30157)
- 2011(26999)
- 2010(26937)
- 2009(24753)
- 2008(24303)
- 2007(21484)
- 2006(18253)
- 2005(15725)
- 学科
- 济(114848)
- 经济(114712)
- 管理(84144)
- 业(79245)
- 企(65406)
- 企业(65406)
- 方法(57090)
- 数学(50047)
- 数学方法(49391)
- 农(31757)
- 财(30103)
- 中国(28430)
- 学(26136)
- 业经(24867)
- 地方(22623)
- 制(21254)
- 农业(20982)
- 贸(20718)
- 贸易(20712)
- 易(20091)
- 理论(19955)
- 务(19413)
- 财务(19325)
- 财务管理(19279)
- 企业财务(18192)
- 和(18158)
- 技术(17623)
- 环境(17469)
- 银(17004)
- 银行(16943)
- 机构
- 大学(414723)
- 学院(414399)
- 管理(164024)
- 济(160822)
- 经济(157173)
- 理学(142917)
- 理学院(141336)
- 管理学(138620)
- 管理学院(137897)
- 研究(134667)
- 中国(99117)
- 京(87572)
- 科学(86824)
- 财(72621)
- 农(72175)
- 所(68113)
- 业大(66041)
- 研究所(62557)
- 中心(62437)
- 江(60115)
- 财经(58994)
- 农业(57041)
- 北京(54629)
- 范(54418)
- 师范(53817)
- 经(53608)
- 院(48930)
- 州(48627)
- 经济学(47846)
- 技术(45488)
- 基金
- 项目(288120)
- 科学(225103)
- 基金(207697)
- 研究(207233)
- 家(181847)
- 国家(180347)
- 科学基金(154400)
- 社会(128084)
- 社会科(121185)
- 社会科学(121153)
- 省(113830)
- 基金项目(110531)
- 自然(102671)
- 自然科(100281)
- 自然科学(100252)
- 自然科学基金(98421)
- 教育(96540)
- 划(95738)
- 资助(86286)
- 编号(85474)
- 成果(68579)
- 重点(64350)
- 部(63101)
- 发(60549)
- 创(59277)
- 课题(58701)
- 科研(55665)
- 创新(55327)
- 教育部(53674)
- 大学(53553)
- 期刊
- 济(168949)
- 经济(168949)
- 研究(114329)
- 中国(74235)
- 学报(69877)
- 农(64737)
- 科学(62107)
- 管理(57144)
- 财(56219)
- 大学(52280)
- 学学(49337)
- 教育(45963)
- 农业(44635)
- 技术(37351)
- 融(31055)
- 金融(31055)
- 业经(29269)
- 财经(27918)
- 经济研究(27133)
- 经(23805)
- 业(22993)
- 问题(22290)
- 图书(21208)
- 版(20732)
- 技术经济(20118)
- 科技(19806)
- 理论(19340)
- 统计(19323)
- 商业(18766)
- 资源(18154)
共检索到584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博 董福荣
在我国,员工反生产行为给组织带来的危害日趋严重,有些事件甚至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理论界关于反生产行为成因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多限于个体层面,对来自群体和组织层面的影响甚少关注,破坏程度以及影响更大的群体反生产行为尚未得到充分研究。鉴于此,本文在集体行动的社会认同模型(social identity model of collective action,SIMCA)的框架下,结合我国新闻媒体报道的典型案例,从群体情绪、社会认同和工具理性三个因素出发,分析了针对个人、组织的群体反生产行为的形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控建议与干预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向敏 岳永兵
从农户视角分析利用新、老宅基地建房的成本效用,找出农民偏好利用新宅基地建房的经济学诱因,探寻增加利用新宅基地建房的成本和增加老宅基地建房效用的措施,达到遏制农村居民建房时利用新宅基地的冲动,促使对老宅基地的利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春华 胡庆平
纵观世界各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历程,传媒体制变迁与其说是政府主导式的"强制性"变迁,不如说是多方利益集团博弈的"诱致性"产物。在梳理美国广播电视体制百年变迁的过程中,本文重点从西方经济学三次革命的维度,剖析经济学革命的动态演化脉络与美国广播电视体制变迁间的内在关系。结果发现,美国广播电视体制与同一时期占主流地位的政治经济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占据主流地位的政治经济思潮影响甚至决定着同一时期的广播电视政策与体制,而且这种内在关系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基于路径依赖理论,本文认为由2008年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学第三次革命"很可能成为美国广播电视体制变革的"新拐点",即在复归"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强化政府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晓姝 李锂
地方政府对产能过剩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利用数理分析的方法将地方政府行为诱发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模型化。中央政府是抑制产能过剩的主体,本文利用数理模型分析中央政府规制地方政府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中央政府抑制产能过剩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针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诱发产能过剩中责任的不同和在抑制产能过剩中作用的不同,本文给出中央政府的角色定位,以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具体的规制内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蕊
商业周期是贯穿经济发展史的商业现象和经济问题,因此商业周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诱因。本文首先分析了商业周期不同阶段的理论,然后侧重讨论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形成商业周期的诱因,并结合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提出了我国应对商业周期策略。
关键词: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商业周期 诱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怀娟
外商投资企业在注册资本金未足额到位或完全有能力通过增资方式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通过各种融资途径来替代投资行为,以期实现比直接投资更大的收益,这种行为即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替代行为"。本文从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替代行为"的形式、行为诱因、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君玲 田庆贺
企业群体性事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针对目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群体性事件的起因做了一些研究。本文就劳动者参与企业群体性事件的心理诱因作一探析。■劳动者参与企业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的心理诱因利益心理企业群体性事件爆发的直接因素是利益的矛盾。集体停工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利益,不论是工资待遇、工作条件,或者是企业对员工的保障制度。这些涉及劳资双方利益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矛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瑞峰 张勇
公共危机的发生与组织管理者的理念、行为息息相关。从广西政府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组织文化、决策和执行等方面分析广西公共危机的体制性诱因,对于有效地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公共危机 诱因 行政管理体制 广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敏
一、引言20世纪20年代初,预算管理思想在美国大型企业中悄然崛起,初时被用于几大企业的成本控制,在逐步的发展过程中开始衍生出了其他功能,如计划、评价功能,因其在企业管理中的综合功用一跃而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因素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因为无法彻底摆脱长期以来运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困扰,企业自身已经形成了由上至下的固定指令传递模式,这种组织方式增加了信息传递的链条长度,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敏蓉
工业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而技术进步若存在资本偏向,那么也可能会加剧产能过剩。文章从技术资本偏向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主要诱因。研究发现,过度投资一直是加剧产能过剩的重要因素;工业技术资本偏向,使得工业生产倾向于过多资本投入,从而加速了产能过剩。此外,出口、研发投入等则是缓解产能过剩的有效渠道。
关键词:
技术资本偏向 工业 产能过剩 诱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飞 翟伟娟
本文首先基于农户行为视角构建解释农地流转诱因的微观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中的农村家庭数据,分析农户土地流转决策行为并评价福利效应。研究发现,租入和租出土地均有利于提升农户收入并降低贫困发生率,但福利效应在不同家庭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土地价值、农业补贴以及涉农贷款对农户租入土地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市工资水平和就业机会是农户租出土地从事非农生产活动的主要诱因。此外,对福利效应的分解结果表明:土地租入户的净收入效应依次来源于耕地规模扩大、技术效率提高和中间投入增加,租出户的净收入效应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增加,部分来源于土地租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雷丽萍 佘廉 吴国斌
三峡库区蓄水后对长江水体自净能力的极大削弱,沿江聚集的各类生产、生活活动对长江水质的多渠道污染极易引发库区各类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结合对库区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多维度诱发因素的调研结果,运用事故树的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的逐级诱发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存在13条诱发库区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的路径以及3条防治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的路径;在不考虑诱因发生概率的情况下,排污因素是诱发库区水体污染公共安全事件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促成库区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的回水区变长,水流紊动减弱和水位抬升三方面因素是次重要的诱发因素。只有对不同的诱因施行不同的监测和控制策略,才能对库区水体污染公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军 陶建平
文章基于山东、安徽和江西500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农业保险排斥诱因及影响程度。研究认为,农户年龄对农业保险排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对政府的信任、对保险公司的信任、从事职业和保险险种是否适合等因素有显著负向影响。提高农户农业收入和农户教育水平,扩大农业保险投保范围,保证政府和保险公司农业政策的公平公正,提高信誉度是解决农业保险排斥的有效方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昳 张向前
基于496名具有社交媒体使用经验的在职员工的调查数据,从人-环境匹配理论的视角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对员工反生产工作行为的影响,并运用层级回归模型检验技术压力在社交媒体使用影响员工反生产工作行为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以及工作特征在技术压力与员工反生产工作行为间的调节效应,采用"拔靴法"检验被工作特征调节的技术压力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工作场所中,员工的社交媒体使用行为对反生产工作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技术压力在社交媒体使用与反生产工作行为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工作自主性、技能多样性负向调节技术压力与反生产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且调节了技术压力的中介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雷
一般而言弱势群体权利保障能力不足,缺乏足够的话语权,难以影响权利初始分配,享有的权利容易受到侵犯,欠缺必要的救济手段,从公法层面加强救济,符合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当前公法救济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如缺乏专门法律落实宪法相关条文,无行政救济实体法救济程序繁琐,刑事立法未充分考虑救济的复杂性,公法救济模式相互独立缺乏衔接等。构建完善的公法救济体系,应着重从以下方面逐步优化:制定专门救济法律以实践宪法规定,完善行政立法简化行政救济程序,厘清救济的特殊性强化刑法救济,加快融合形成整全的公法救济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