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05)
2023(6381)
2022(5293)
2021(5026)
2020(4285)
2019(9530)
2018(9565)
2017(17900)
2016(9958)
2015(10913)
2014(11112)
2013(10650)
2012(9860)
2011(8963)
2010(9076)
2009(8147)
2008(8121)
2007(7386)
2006(6438)
2005(5717)
作者
(30307)
(25373)
(25309)
(24079)
(15948)
(12109)
(11594)
(10093)
(9769)
(9069)
(8625)
(8540)
(8363)
(8239)
(8097)
(7618)
(7575)
(7561)
(7424)
(7018)
(6507)
(6359)
(6264)
(5851)
(5762)
(5554)
(5506)
(5496)
(5220)
(5167)
学科
(37356)
经济(37300)
管理(27524)
(24289)
(20242)
企业(20242)
方法(16070)
数学(13900)
数学方法(13757)
中国(11817)
(11581)
(10890)
(10202)
(9977)
(8835)
地方(7973)
业经(7663)
理论(7235)
(6933)
(6929)
金融(6922)
银行(6905)
(6674)
农业(6354)
体制(6271)
(6242)
财务(6222)
财务管理(6210)
结构(6037)
企业财务(5984)
机构
大学(141353)
学院(139049)
研究(52180)
(52072)
经济(50778)
管理(49174)
理学(42808)
理学院(42063)
管理学(40910)
管理学院(40635)
中国(38425)
科学(34682)
(31172)
(27778)
(27293)
研究所(25636)
(25622)
中心(23146)
业大(22815)
(21840)
(21744)
农业(21613)
师范(21547)
财经(20068)
北京(19743)
(19355)
(18322)
师范大学(17628)
(17060)
(16704)
基金
项目(96691)
科学(76773)
基金(70584)
研究(67351)
(63593)
国家(63026)
科学基金(53095)
社会(42302)
社会科(39900)
社会科学(39893)
(37592)
基金项目(37389)
自然(35867)
自然科(35087)
自然科学(35075)
自然科学基金(34465)
(32949)
教育(32604)
资助(28727)
编号(26187)
重点(22901)
成果(22294)
(21511)
(20453)
课题(19855)
(19603)
科研(18742)
计划(18636)
创新(18337)
教育部(18040)
期刊
(57830)
经济(57830)
研究(42377)
中国(31291)
学报(27945)
科学(24929)
(24042)
教育(21324)
大学(20666)
学学(19570)
(19525)
管理(18603)
农业(15832)
(11685)
金融(11685)
技术(11641)
财经(10247)
经济研究(9938)
业经(9729)
(8844)
(8223)
(7661)
业大(7501)
问题(7452)
科技(6971)
统计(6754)
商业(6541)
资源(6412)
(6353)
林业(6088)
共检索到210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露露  潘柳燕  万鹏宇  梅洋  冯志远  杨新国  
本研究考察群体关系结构特征、学校归属感对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及机制。使用问卷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347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群体关系结构特征中的群体边界可渗透性因子和群体地位稳定性因子、学校归属感与流动儿童孤独感均呈显著相关,学校归属感在群体关系结构特征与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彭丽娟  陈旭  罗书伟  
为考查流动儿童集体自尊的特点及其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选取719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集体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总体集体自尊、成员资格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生;(2)小学阶段流动儿童的总体集体自尊、私密性集体自尊、公众性集体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初中阶段的流动儿童;(3)流动儿童转学次数越多,其总体集体自尊和私密性集体自尊水平越低;(4)流动儿童集体自尊与学校归属感显著正相关,具体体现在学校环境、教师行为、学校投入、同伴关系和学校融入;(5)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对集体自尊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预测力为36.4%。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袁晓娇  方晓义  
为探讨亲子身份认同代沟对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及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身份认同量表、孤独感问卷和亲子关系问卷调查了464名流动儿童。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在城市身份和老家身份上均感知到亲子身份认同代沟;仅老家身份认同代沟对流动儿童孤独感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在公立学校中该预测力更强;打工子弟校中,亲子关系在老家身份认同代沟与孤独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公立学校中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孔艳贇  王英春  后玉良  
对北京市某三所打工子弟学校随机抽取301名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流动儿童施测人际交往能力问卷、身体锻炼等级量表、学校归属感问卷以及城市适应问卷,探讨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特点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体育锻炼对城市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适应好于男生,初中生在兴奋与好奇、震惊与抗拒、探索与顺应上得分显著高于小学生。(2)流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体育锻炼与城市适应呈显著相关。(3)学校归属感在人际交往能力对城市适应四个维度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在体育锻炼对城市适应中的震惊与抗拒和探索与顺应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丽君  张碧娴  
目的:考察儿童孤独感、网络交往与交往动机的关系,探索交往动机在孤独感与网络交往时长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方便抽取广州市3所小学和2所初中的915岁儿童688名进行孤独感量表、网络交往问卷、交往动机问卷的调查。结果:(1)初中生在孤独感和网络交往时长、交往动机上均显著高于小学生;独生儿童的孤独感和社会融入与社交补偿等两个交往动机强于非独生儿童。(2)孤独感与儿童网络交往时长和交往动机的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3)网络交往动机在儿童孤独感和网络交往时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少年儿童的孤独感和网络交往状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连云  
通过对264名留守儿童和2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不同情况下,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感上没有显著差异;同学支持和母亲支持对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父亲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低自尊组;只有同学支持对于低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同学支持和教师支持同时对高自尊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夏保国  梁慧  何洁  
本文发展并检验了酒店员工关系特征如何影响员工的离职跟随行为和作用机制。通过对471个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酒店离职跟随员工与离职员工的关系特征为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关系中心性、工作关系嵌入;员工关系特征与职场孤独感均正向显著影响离职跟随倾向;职场孤独感完全中介关系中心性与离职跟随倾向的关系,部分中介情感性关系、工作关系嵌入与离职跟随倾向的关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谷长芬  王雁  曹雁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为学业不良儿童孤独感干预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儿童孤独量表,在北京市四所普通小学四到六年级1276名小学生中筛查出144名学业不良儿童为被试进行团体测查,另外在一般儿童中简单随机抽取227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学业不良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情感温暖"及"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三个维度得分和一般儿童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儿童(P<0.001);学业不良儿童的孤独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的"惩罚...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旺  黄克乐  
长久以来,孤独感都被认为与过度使用互联网有关联,对此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大量研究。文章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关互联网使用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首先介绍了孤独感的定义,其次梳理了该领域研究中提出的两种相反假设即互联网使用引起孤独感、孤独者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以及双向关系的可能性;然后探讨了影响二者之间关系的因素:人格及网络服务;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研究应重视羞怯、依恋、自尊等人格变量及家庭功能、人际信任等因素对互联网与孤独感关系的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汪传艳  储祖旺  
为探讨家庭归属感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亲子冲突在家庭归属感与学业成绩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家庭归属感量表、亲子冲突量表和学业成绩统计问卷对我国2238名流动儿童和1439名城市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家庭归属感和学业成绩的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儿童,亲子冲突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儿童;在控制性别、年龄、居住时间、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学校性质等影响流动儿童学业成绩的变量后,家庭归属感对流动儿童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亲子冲突在家庭归属感与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文娇  
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童孤独感量表调查了324名小学生遭受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基本特点,并探讨了自我意识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孤独感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中存在一定比例心理虐待与忽视现象,心理虐待与忽视阳性组儿童和阴性组儿童在自我意识总分及其分量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和孤独感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与自我意识总分及其分量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与孤独感总分均存在显著相关,并且自我意识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孤独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高峰强  徐洁  任跃强  陈英敏  韩磊  
为探讨孤独感在留守中学生羞怯与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安全感在它们之间的调节作用,采用初中生羞怯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安全感问卷(SQ)和攻击问卷(AQ)测量了329名留守中学生。结果显示:(1)羞怯通过孤独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留守中学生的攻击;(2)安全感不仅调节羞怯与攻击之间的关系,也调节羞怯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即与高安全感的留守中学生相比,低安全感会显著提高留守中学生的羞怯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并且孤独感在羞怯与攻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高安全感的留守中学生中,孤独感在羞怯与攻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姜永志  白晓丽  
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孤独感和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UCLA孤独量表和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对44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不同孤独水平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总分及其它四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高孤独感组的手机依赖水平高于低孤独感组;(2)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和网络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网络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3)网络社会支持在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网络社会支持来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者的孤独感水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凡  赵守盈  陈维  
使用家庭适应与亲和评价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儿童孤独感量表对1100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留守初中生亲子亲和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亲子亲和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相关;亲子亲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均与孤独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亲子亲和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20.97%。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子华  
留守初中生是初中生中的特殊群体,本研究运用问卷法调查了306名留守初中生,考察他们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对孤独感影响以及自我意识在同伴关系与孤独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留守初中生的同伴关系、自我意识对孤独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并且自我意识在同伴关系与孤独感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所以提高留守初中生自我意识不仅可以减弱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还可以减少同伴关系降低对孤独感的消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