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02)
2023(4879)
2022(4130)
2021(3679)
2020(3147)
2019(7290)
2018(6869)
2017(14373)
2016(7349)
2015(8348)
2014(7961)
2013(8083)
2012(7618)
2011(6810)
2010(6728)
2009(5974)
2008(5952)
2007(5177)
2006(4343)
2005(3658)
作者
(18998)
(16057)
(15902)
(15215)
(10477)
(7650)
(7111)
(6153)
(6024)
(5649)
(5518)
(5470)
(5100)
(4955)
(4929)
(4811)
(4730)
(4622)
(4605)
(4377)
(3957)
(3808)
(3771)
(3676)
(3667)
(3638)
(3419)
(3231)
(3135)
(3123)
学科
(40387)
经济(40343)
管理(25579)
(24963)
方法(24774)
数学(23535)
数学方法(23478)
(20245)
企业(20245)
(12317)
中国(8603)
(8345)
(8280)
金融(8280)
(8112)
银行(8111)
(7969)
(7874)
财务(7869)
财务管理(7848)
(7776)
企业财务(7655)
(7497)
贸易(7494)
(7287)
业经(6748)
地方(5789)
(5707)
农业(5615)
技术(5349)
机构
大学(107777)
学院(106017)
(54359)
经济(53672)
管理(45860)
理学(40765)
理学院(40473)
管理学(40142)
管理学院(39940)
研究(29703)
(27176)
中国(25442)
财经(22549)
(20964)
(19553)
经济学(19551)
经济学院(18205)
财经大学(17458)
中心(15282)
商学(14453)
商学院(14345)
(14161)
科学(13619)
(13344)
金融(13156)
(12749)
经济管理(12741)
业大(12320)
(12288)
北京(11788)
基金
项目(74255)
科学(61380)
基金(59452)
研究(54668)
(50124)
国家(49767)
科学基金(45020)
社会(39911)
社会科(38310)
社会科学(38306)
基金项目(31393)
自然(27693)
自然科(27162)
自然科学(27159)
自然科学基金(26769)
(26336)
教育(25585)
资助(25039)
(22032)
编号(19503)
(18931)
国家社会(18135)
教育部(17521)
人文(16948)
重点(15969)
(15845)
(15538)
成果(15162)
大学(15151)
(14901)
期刊
(48581)
经济(48581)
研究(31741)
(21107)
(15749)
金融(15749)
管理(15381)
中国(14298)
学报(12585)
财经(12300)
科学(11715)
大学(10805)
(10508)
学学(10441)
(9782)
经济研究(9432)
技术(7190)
问题(6946)
业经(6860)
(6666)
农业(6460)
统计(6119)
理论(5693)
技术经济(5658)
(5562)
商业(5542)
世界(5313)
教育(5152)
国际(5071)
实践(4963)
共检索到145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邵剑兵  范存建  
以2009年~2016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高管超额薪酬是否存在美貌溢价效应,研究发现美貌溢价效应确实存在,当总经理容貌好于董事长时,高管容貌垂直对对高管超额薪酬的美貌溢价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相反则不显著。进一步按照董事长容貌进行分组,研究证实高管容貌垂直对对总经理超额薪酬美貌溢价效应的调节作用存在着差异性,并发现私有企业、传统行业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着显著的高管超额薪酬美貌溢价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高管超额薪酬研究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研究视角。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贝贝  
基于2006—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卖空对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卖空机制显著提高了公司的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且这种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样本中更为明显;其次,在使用融券卖空量来衡量卖空势力,以及使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安慰剂检验和双重差分法缓解了内生性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通过考虑转融券试点的影响、更换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衡量指标以及改变样本区间等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发现以上的结论保持不变;最后,分析了卖空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影响的潜在机制,发现卖空可以通过提高股价信息含量来提升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卖空能够有效监督和约束管理层的行为,这也证明了卖空是一种有效的外部公司治理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权烨  王满  
本文利用2010—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借助陆港通这一外生事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高管超额薪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有效降低高管超额薪酬,约束高管的自利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陆港通交易制度发挥治理作用的潜在途径是通过提高股价信息含量产生股价信息反馈效应,促进股价在高管薪酬契约中的指导作用,或者通过改善公司信息环境,降低公司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压缩高管超额薪酬的攫取空间。资本市场开放有利于提高高管薪酬契约激励的有效性,但是其对高管超额薪酬的治理作用受到管理者权力的强烈约束。上述研究不仅是对资本市场开放与高管超额薪酬领域研究的有益拓展,而且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进行相关制度建设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黄再胜  
不断强化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增强高管薪酬激励透明度,一直被视为提升企业高管薪酬治理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代理成本角度研究了企业管理层实施高管薪酬自愿性披露的动机和策略。实证研究发现:(1)企业高管获取的货币性私有收益越高,管理层自愿披露更多但相关性不高的高管货币性薪酬信息;(2)企业高管获取的货币性私有收益越高,管理层自愿披露高管在职消费信息的程度就越低;(3)企业高管货币性私有收益与高管薪酬自愿性披露的显著相关性主要存在于国有控股企业中。上述发现表明,国有企业管理层攫取货币性私有收益后,企业高管薪酬自愿性披露存在明显的信息操纵。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兴亮   周艺  
公司治理是企业决策与行动的基础,研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有公司治理效应,有助于厘清试点政策对环境治理的作用机制。本文认为,试点政策打破了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博弈均衡,需要对高管薪酬契约进行调整以达到新的均衡。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试点政策使企业调低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且在高碳行业中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由于试点政策降低了企业业绩,为了提高企业绿色转型的内部动力,企业做出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决策。研究还发现,试点企业采用股权激励的可能性更高,并且那些降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试点企业会有更多的绿色创新和更好的ESG表现。本文是对研究试点政策效果文献的补充,也能为如何激发企业环境治理的内部动力提供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肖坤  
高管薪酬契约是解决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高管薪酬对公司业绩的激励效果。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货币薪酬对长、短期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均具有正向激励效应,高管持股比例仅与当期会计业绩正相关,与长期会计业绩和市场业绩不相关,这恰恰反映出目前以货币薪酬为主的高管薪酬结构既具合理性,又存在缺陷,并提出一些完善高管薪酬契约的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国宇  
本文利用我国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多个大股东与CEO超额薪酬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与CEO超额薪酬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股东力量越平衡,超额薪酬水平越高;第二,公司存在不同产权类型的大股东时,CEO超额薪酬水平越高,并且不同性质的大股东的制衡力量越接近,超额薪酬越高。但是,第一大股东更高的持股水平反而有利于抑制CEO获得超额薪酬;第三,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关系大股东的存在导致CEO获取了更高的薪酬;第四,公司大股东产权类型不同或公司存在关系大股东时,CEO薪酬业绩敏感性下降,是CEO获得超额薪酬的重要条件。大股东数目增加导致彼此协调难度加大,容易被高管加以利用,关系大股东容易导致互相勾结,使得股权制衡和监督失效,高管利用大股东冲突或者参与关系大股东的利益联盟获得超额薪酬。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乐天   王华春  
本文使用2012—2019年实施跨境并购的上市企业数据,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考察跨境并购对高管薪酬的实际影响、作用机制与差异化特征。结果表明,跨境并购显著提升了中国上市企业高管薪酬,且在并购后第3年仍然发挥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跨境并购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兼具相对合理的市场渠道和不合理的非市场渠道。市场渠道表现为跨境并购能让有海外经历的高管获取更高的薪酬;非市场渠道包括跨境并购使得权力更大的高管获得更高的薪酬以及跨境并购增加了高管的超额薪酬。本文厘清了中国上市企业跨境并购影响高管薪酬的作用渠道,不仅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而且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一步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胜昔  李培功  
笔者以我国五大国家级中心城市和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地理位置的替代变量,研究了地理位置与公司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地理位置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企业总部、中介机构、各类人才在中心城市的集聚,促进了高管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提高了位于中心城市的企业的高管薪酬;另一个途径是在公司高管薪酬制定的过程中,会以周围企业的高管薪酬作为参照点,这使得高管薪酬受到本地区其他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人均GDP、CPI指数等变量的情况下,注册地为中心城市的上市公司,其CEO薪酬要高于其他地区的CEO薪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争光  
文章选取了2005年~2012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OLS多元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经验证据表明: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即公司高管薪酬越高,企业绩效越好,表明了薪酬激励在我国发挥了应有的治理作用。文章的也提出了如何提高薪酬,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胜昔  李培功  
笔者以我国五大国家级中心城市和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地理位置的替代变量,研究了地理位置与公司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地理位置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企业总部、中介机构、各类人才在中心城市的集聚,促进了高管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提高了位于中心城市的企业的高管薪酬;另一个途径是在公司高管薪酬制定的过程中,会以周围企业的高管薪酬作为参照点,这使得高管薪酬受到本地区其他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人均GDP、CPI指数等变量的情况下,注册地为中心城市的上市公司,其CEO薪酬要高于其他地区的CEO薪酬,且距离中心城市越近的上市公司,CEO薪酬越高;一个地区上一年的平均高管薪酬,以及该地区领导企业的高管薪酬,均对其他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有显著影响。本文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在中国,地理位置是公司高管薪酬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上市公司制定合理的高管薪酬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纪宇  李涛  李青原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借鉴Bentley等(2013)对公司战略的度量,探索公司战略对国有上市公司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以下简称"高管薪酬差距")的影响及其相应的激励效果。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公司战略越激进,高管薪酬差距越大;(2)相比于采用防御型战略的国有企业,在采用进攻型战略的公司中高管薪酬差距激励效果更显著,并且主要体现在销售收入这一业绩指标上。因此,本文认为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设计应该避免"一刀切"的做法,结合公司自身的战略和经营特点设置薪酬体系。此外,将薪酬差距影响因素与激励效果纳入统一研究框架,按照先探究薪酬差距形成原因、再根据原因研究激励效果的路径开展,有利于得到比较一致的研究结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毕朝辉  张涛  
近年来,股价暴跌引发的股价崩盘风险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和实体经济发展。因此,针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以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考察了CEO薪酬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CEO薪酬水平会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在控制了内生性等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而且,随着CEO权力的增大,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会减弱,但随着董事会中独董人数的增大,两者的负相关关系会得到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CEO薪酬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主要是通过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来发挥作用的。本文结论丰富了CEO薪酬和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相关部门进一步认识CEO薪酬的作用及防范股价崩盘风险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罗昆  杨蓉  
立足于中国的制度环境,以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基于经理人市场理论和契约参照点理论,探究外籍高管、契约参照点与高管薪酬契约三者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公司拥有的外籍高管人数越多,越容易驱动高管薪酬的增长;拥有外籍高管的公司更倾向于借助契约参照点驱动高管薪酬的增长,其背后的作用机理是外籍高管所在国家(地区)的公司治理水平越高以及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外籍高管越多,其所在上市公司借助契约参照点驱动高管薪酬增长的倾向性越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外籍高管的引入对于提升中国上市公司的长期业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其也会驱动中国籍高管的薪酬水平。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赵璨  朱锦余  曹伟  
文章以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腐败行为发现的可能性将上市公司高管腐败分为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实证研究发现:(1)对于显性腐败,高管高薪可以起到抑制腐败的作用,但是由于国有企业天生与政府存在亲属关系,这种抑制作用要弱于非国有企业;(2)对于隐性腐败,高薪并不能起到抑制腐败的功效,并且高管薪酬与隐性腐败存在正相关关系,支持了管理层权力理论。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与隐性腐败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