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72)
2023(4636)
2022(4023)
2021(3941)
2020(3153)
2019(7257)
2018(7239)
2017(14730)
2016(8279)
2015(9198)
2014(9370)
2013(9188)
2012(8831)
2011(8124)
2010(8369)
2009(7811)
2008(7840)
2007(7065)
2006(6434)
2005(5938)
作者
(22340)
(18334)
(18176)
(17574)
(12214)
(8633)
(8589)
(6982)
(6965)
(6854)
(6232)
(6103)
(5957)
(5920)
(5892)
(5753)
(5516)
(5432)
(5408)
(5321)
(4769)
(4428)
(4414)
(4326)
(4237)
(4203)
(4157)
(4114)
(3729)
(3705)
学科
(29594)
经济(29551)
管理(22177)
(20900)
(16545)
企业(16545)
方法(11585)
数学(10072)
数学方法(9876)
(9783)
(9045)
(8700)
贸易(8697)
(8537)
中国(8319)
(7943)
(7116)
(6648)
金融(6648)
(6646)
银行(6638)
业经(6484)
(6423)
农业(6018)
地方(5938)
及其(5758)
政策(5472)
(5450)
(5270)
理论(5146)
机构
大学(114802)
学院(114689)
(50567)
经济(49365)
管理(43431)
研究(41605)
理学(36181)
理学院(35791)
管理学(35312)
管理学院(35068)
中国(34045)
(26517)
(24299)
科学(22087)
(20934)
财经(19838)
中心(19545)
研究所(18465)
(18247)
(17926)
(16023)
(16013)
北京(15949)
师范(15916)
经济学(15562)
(14959)
(14586)
财经大学(14551)
经济学院(13953)
业大(13261)
基金
项目(68183)
研究(54463)
科学(53695)
基金(48652)
(41051)
国家(40679)
科学基金(34358)
社会(33479)
社会科(31714)
社会科学(31711)
教育(25319)
(25234)
基金项目(24122)
编号(23462)
(22113)
资助(21596)
成果(21375)
自然(20579)
自然科(20053)
自然科学(20050)
自然科学基金(19712)
课题(16629)
(16233)
重点(15216)
(15078)
(14927)
项目编号(14362)
教育部(14107)
(13934)
(13827)
期刊
(58264)
经济(58264)
研究(39911)
中国(23064)
(19346)
金融(19346)
(19295)
管理(16402)
教育(15569)
(15195)
科学(12440)
学报(12333)
农业(10415)
大学(10004)
经济研究(9580)
财经(9366)
技术(9299)
学学(9097)
业经(8804)
(8279)
国际(8161)
(8030)
问题(7463)
世界(7019)
理论(6184)
(5889)
论坛(5889)
图书(5663)
现代(5646)
实践(5551)
共检索到186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毅峰  陈志刚  
本文对美国、英国、德国实行的货币政策框架进行了比较 ,并借鉴三国经验 ,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目前实行通胀目标法存在困难 ,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完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理  
2008年金融危机后,G20中多数国家的货币政策框架发生了变化,单一的通货膨胀目标不再是唯一的最终目标,政策工具也偏向于数量型工具,并创新出了非传统货币政策。当前,我国正处于数量型向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转型中,如何处理好"量"与"价"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实现过渡或转变至关重要。文章在G20各国货币政策框架的理论、实际应用基础上进行了较为深入分析、对比和总结,为我国货币政策实现转型、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提供经验和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理  
2008年金融危机后,G20中多数国家的货币政策框架发生了变化,单一的通货膨胀目标不再是唯一的最终目标,政策工具也偏向于数量型工具,并创新出了非传统货币政策。当前,我国正处于数量型向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转型中,如何处理好"量"与"价"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实现过渡或转变至关重要。文章在G20各国货币政策框架的理论、实际应用基础上进行了较为深入分析、对比和总结,为我国货币政策实现转型、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提供经验和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煊  沈少波  
近年来,透明度已经成为货币政策主要的特征之一,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正在演变为一种国际趋势。文章根据Geraats(2009)测算的E–G透明度指数发现,不同货币政策框架的中央银行透明度都有显著的提升,但通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经历了最大范围的透明度,货币目标制和汇率目标制的中央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显示出了较小的透明度;货币政策框架是信息披露程度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同时,文章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选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晓辉  张璟  
本文利用IMF发布的《汇率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考察了2000—2015年期间全球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框架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发现:第一,全球,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分布并未表现出向两极发展的趋势,虽然固定汇率制度占比持续稳定增长,但浮动汇率制度占比不断减少的同时,中间汇率制度占比持续强劲上升。第二,汇率锚和通货膨胀盯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日益盛行。第三,在汇率锚的货币政策框架中,美元是最主要的锚货币,欧元次之。第四,很多经济体在采用通货膨胀盯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的同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这种浮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长平  黄迪祎  
基于美联储和欧央行2008年至2021年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通过统一划分实施阶段和政策类型,对比美欧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运用TVP-VAR模型比较不同渠道的政策传导效果,探讨美欧非常规货币政策分化的时间、表现和原因。研究发现,美欧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危机初期和危机应对阶段已经分化,在操作阶段、政策工具、政策目的、政策效果方面呈现出多维度分化的特点。美国和欧元区国家在经济基本面、危机爆发来源、危机应对方式和政策实施效果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美联储和欧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多维度分化现象。结合政策特点和基本国情,我国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时应强化风险控制,重视国际风险;及时精准施策,善用工具组合;加强政策沟通,作出明确承诺;把握经济全局,政策协调配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云林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一般建立在其货币对全球经济影响力基础之上。美联储调息之所以备受各国关注,其关键是美元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随着欧元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美联储与欧洲中央银行的政策合作也在逐步加强。美联储重视欧元的主要原因,是看重欧元挑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劲松  虞吉海  
中间目标的选择是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使用中间目标,央行能够较为迅速地判断出它的政策是否处于正确的运行轨道并进行中途修正,从而有效地保证货币政策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各国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所选择的中间目标主要有汇率、利率、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卢岚  邓雄  
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银行存款增长受限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实体经济融资出现结构性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凸显,在此背景下,我国央行创新推出了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面对同样的问题,欧美等国采用的FLS、TLTRO以及TAF等主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综合运用多种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丰富和优化政策组合,降低特定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同时应加快合格抵押品内部评级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抵押品分类和违约风险度量框架;另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相容机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纳拉亚纳·科赫拉科塔  蔡军龙  
强调通胀目标的对称性十分重要,通货膨胀持续低于2%的目标将使大家怀疑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在追求更低的数字。这将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美联储是一个独特的美国政府机构。相对于其在世界各地的同行,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是高度分散的。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是美联储12个区域性储备银行之一,这些区域性储备银行连同设在华盛顿特区的理事会,共同构成了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每年召开8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侯青  张永军  
目前人民币处于升值过程中,这种情况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等国的情况有类似之处,本文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等国在本币升值背景下采取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比较,总结了他们在本币升值时货币政策的得失,并提出了可供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参考的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厉大业  张海阳  
纵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推出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发现结果总是事与愿违。从欧洲中央银行资产总额变化来看,欧洲中央银行在欧债危机期间向市场释放的流动性大部分又回流到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之中。西方各国央行之所以在这场金融危机的应对处理上遭受如此之多的责难,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央行仍然在遵循着之前的货币政策框架:通胀目标制。当实体经济情况发生剧烈变化而中央银行的政策制定指导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傅勇  李月  
本文从干预主体的角度归纳分析了10个国家的外汇市场干预模式,讨论了财政主导型干预和央行主导型干预的区别及各自适用条件。分析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均不存在标准的外汇市场干预模式,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分工界定不一。国际经验显示,对于汇率灵活性不够、需要频繁而大规模地干预、财政融资空间有限、财政央行政策协调成本较大的国家,中央银行主导外汇市场更具优势。本文也讨论了未来建立外汇平准基金或特别账户的可能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秦海英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认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供给并非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的外生变量,而主要是由商品流通及经济活动所内在决定及制约的内生变量,并由此决定了在市场化金融体制下,应采用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着眼于货币需求的间接货币调控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利率型传导机制的主要内容,然后在此视野内,分析了我国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特性,最后建议中央银行采用“盯住利率型"的货币调控模式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然,这有赖于应首先建立起良性的利率市场形成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许东江   汪晓宇   王祺   朱奇  
在货币政策框架中,无论哪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归纳起来,都是谋求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或者说,谋求货币供给量的增长既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又不导致过度的通货膨胀。但是,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运用,并不能直接地控制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只能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对与终极目标紧密相关的中间目标的调节与控制,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名义驻锚(nominal anchor)可理解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定。Mishkin(1999)提出名义驻锚是对本国货币价值的限定。在某种形式上,它是成功的货币政策体系的必要成份。 就目前国际经验来看,主要存在四种基本的货币政策体制,分别以汇率、货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