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53)
2023(3059)
2022(2511)
2021(2154)
2020(1807)
2019(4034)
2018(3671)
2017(7150)
2016(3731)
2015(4087)
2014(3791)
2013(3838)
2012(3535)
2011(3252)
2010(3127)
2009(2865)
2008(2539)
2007(2230)
2006(1857)
2005(1728)
作者
(10064)
(8543)
(8341)
(8178)
(5398)
(4082)
(3708)
(3282)
(3077)
(2945)
(2850)
(2689)
(2671)
(2655)
(2648)
(2609)
(2521)
(2492)
(2432)
(2357)
(1981)
(1958)
(1949)
(1937)
(1890)
(1847)
(1820)
(1696)
(1666)
(1652)
学科
(17130)
经济(17115)
(10730)
贸易(10730)
(10710)
(10641)
管理(9676)
(9140)
方法(8769)
数学(8258)
数学方法(8220)
出口(7819)
出口贸易(7819)
(7819)
(6885)
企业(6885)
(5850)
中国(4561)
(4170)
财政(3289)
(3189)
业经(3077)
(2682)
技术(2676)
环境(2632)
(2632)
金融(2632)
农业(2608)
地方(2506)
(2504)
机构
大学(52623)
学院(52112)
(27881)
经济(27532)
管理(19851)
理学(17690)
理学院(17539)
研究(17321)
管理学(17301)
管理学院(17219)
中国(13502)
(12847)
财经(10604)
经济学(10489)
(10222)
(9891)
经济学院(9875)
科学(9130)
财经大学(8137)
中心(8091)
(7990)
(7844)
研究所(7276)
(7256)
业大(6979)
(6563)
(6309)
商学(6304)
商学院(6235)
农业(6177)
基金
项目(38186)
科学(30903)
基金(30143)
研究(27029)
(26493)
国家(26322)
科学基金(22872)
社会(19785)
社会科(19081)
社会科学(19079)
基金项目(15719)
自然(13989)
自然科(13738)
自然科学(13735)
(13536)
自然科学基金(13493)
资助(12387)
教育(12161)
(11429)
国家社会(9496)
编号(9309)
(9266)
重点(8392)
教育部(8355)
人文(8042)
(7954)
(7949)
中国(7679)
科研(7565)
创新(7520)
期刊
(24730)
经济(24730)
研究(16090)
(9375)
学报(8248)
中国(8230)
科学(6945)
管理(6785)
(6763)
(6748)
大学(6625)
学学(6354)
(5790)
金融(5790)
国际(5547)
经济研究(5366)
财经(5333)
(4659)
农业(4599)
问题(4101)
技术(3681)
业经(3563)
世界(3270)
(3251)
贸易(3251)
统计(2830)
(2737)
国际贸易(2685)
技术经济(2621)
商业(2516)
共检索到75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丁志杰  谢峰  
量化宽松(QE)正在成为危机期间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常态,尽管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QE3)在美国引起强烈的批评,但国内关于QE3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争论。本文基于前两轮量化宽松的溢出效应,分析QE3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对之策。一、美联储QE3的动机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利率会议决定推出无限量无期限的QE3。美联储每月直接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直至就业市场明显改善为止;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东民  杨子荣  
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路径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美联储在利率等常规货币政策空间耗尽后,开始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014年1月,美联储正式启动缩减购债(Taper),即开始缩减QE,并于2014年11月完全退出QE。2015年12月,美联储在危机后首次加息,货币政策转向紧缩。美联储货币政策从宽松到收紧的路径大致可以概括为:降息→QE→缩减QE→退出QE→加息→缩表。上一轮美联储货币政策周期对于分析当前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路径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秀波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引发全球"资金池"水位下降,日本、欧洲央行的"放水"行为无法弥补和抬升"资金水位"。尽管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会降低进口成本,但是中国也将面临热钱流出、人民币汇率贬值、资产价格泡沫破灭进而导致通缩压力加大等问题。要有效地防范我国经济的通缩风险,总量型的货币政策效果有限;为防止"热钱"流出与人民币贬值预期相互强化,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对于降息措施应慎之又慎;积极型财政政策应担纲结构性调整大任,可创造"债券池"以对冲"货币池"水位下降;加快资本输出步伐,及时淘汰部分过剩产能才能够使经济凤凰涅。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应贵  姚静  苗冬梅  
本文基于美国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的政策声明,研究美国经济形势变化与货币政策的动态关系。重点考察QE2和QE3的决策路径演变,并从美国股票和债券发行市场的表现以及股票、国债、黄金、原油和外汇交易市场的反应来分析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本文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作用有限,解决不了劳工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更深层次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创练  王浩楠  单敬群  
美国货币政策是全球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扰动因素之一,这种扰动同时具有隐蔽性和异质性特征,由此使得各经济体货币政策制定面临复杂的协调难题。鉴于此,本文在测算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29个经济体溢出效应基础上,构建国际政策协调或非协调模型,同时通过逆推的方式识别在协调或非协调情形下的各经济体货币政策规则,并以此为基础测算各经济体货币政策规则协调与否的福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美国紧缩货币政策并不能有效降低全球通货膨胀,但却导致部分经济体产出缺口下降和宏观杠杆周期上升;第二,美国货币政策向受其货币政策牵引更大的经济体输出金融风险;第三,当受美国货币政策牵引更大的经济体采取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时,美国货币政策对该经济体经济周期的负面影响以及货币政策福利损失都得到较大改善。结合各经济体特征可以发现,加强政府对经济体内部的干预能力,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可以降低美国货币政策对各经济体的负面效应,并以较低政策成本维护内部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这也为各经济体应对外部货币政策冲击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曼君  唐诗敏  
基于前瞻性指引溢出效应的相关理论,选取17个代表性新兴市场国家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分析美联储前瞻性指引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联储前瞻性指引在短期内对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冲击,在长期内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存在滞后的正向作用。新兴市场国家应采取应对策略,做好风险识别和预警,加强预期管理,增强货币政策协调和合作,有效防范和化解外溢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启迪  陈颖  
近期,美联储缩表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首先,该文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美联储缩表的原因。次贷危机期间,美联储通过实施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持续"扩表"压低了长期利率,促进了经济复苏,但同时也带来了长期利率过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大幅增加等一系列影响。上述影响将给美国经济复苏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此,美联储必须"缩表"以避免潜在风险。之后,该文创新性地首次对缩表规模进行了详尽的测算,结果显示,2018年美联储的缩表规模将达到约4000亿美元左右,未来五年内缩表的规模约在2万亿美元左右。并且,到2019年当前缩表计划的缩表力度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裕平  
随着美国经济渐趋复苏,美联储开始逐步收缩刺激性政策,月度购债规模从850亿美元削减到150亿美元后,终于在2014年10月30日宣布将购债规模从11月1日开始降低为零,这意味着美联储不再扩大创造基础货币,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可能因持有的资产到期而开始缩减,也可能会采取扭曲操作来维持现有的规模。这是美联储转向退出实施已达6年之久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的重要标志。美联储为什么在此时宣布开始退出QE政策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卫国  兰晓梅  
本文通过构建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的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新一轮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脉冲响应结果显示:第一,美国隔夜拆借利率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各项目的冲击均在零轴以下,表明实际联邦基金利率对我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银行部门的资本流动为负向溢出效应。第二,中美平均汇率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各项目的冲击均在零轴以下,但冲击幅度较美国隔夜拆借利率更大,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银行部门的资本流动有较强的负向溢出效应。第三,美国隔夜拆借利率、中美平均汇率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肖卫国  兰晓梅  
从退出量化宽松至今美联储已加息四次,并宣布将于2017年10月启动缩表,这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波动产生显著影响。有鉴于此,文章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研究了2008年11月至2017年3月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我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联储加息、缩减资产负债规模通过资本流动渠道、汇率渠道以及利率渠道对我国物价、产出、房价以及股价均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文章从资产负债表视角分析了我国货币当局近期资产规模减少与美联储"缩表"不具有联动性,并提出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中国货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斐燕  
本文采用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美联储QE对采用不同货币政策框架、汇率制度和资本流动管理制度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影响。"货币政策钉住货币供应量+宽松钉住汇率制度+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国家其货币政策应兼顾本国物价水平稳定,同时加强宏观审慎政策对资产价格的逆周期调节,避免出现实体经济紧缩而金融繁荣的现象。"货币政策钉住通货膨胀+浮动汇率+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国家应强化宏观审慎政策对资产价格的调节以应对金融资产泡沫。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卫国  兰晓梅  
本文通过构建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的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新一轮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脉冲响应结果显示:第一,美国隔夜拆借利率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各项目的冲击均在零轴以下,表明实际联邦基金利率对我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银行部门的资本流动为负向溢出效应。第二,中美平均汇率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各项目的冲击均在零轴以下,但冲击幅度较美国隔夜拆借利率更大,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银行部门的资本流动有较强的负向溢出效应。第三,美国隔夜拆借利率、中美平均汇率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各项目的冲击幅度总体较小且不断变弱,这与新一轮美联储加息的节奏相对缓和以及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息息相关。因此,中国货币当局应及时关注和监测跨境资本流动,警惕和防范美联储加息对跨境资本流动的不利冲击;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双向浮动弹性,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币汇率预期的稳定,进而缓解汇率波动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皓  许佳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先后出台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失业率和通胀率达到政策目标,美联储先后加息和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产生强烈的溢出效应,不仅引发欧洲银行和英国央行相继采取缩减购买资产规模和加息等相对紧缩性政策,还引发日元套利交易的兴起和汇率的大幅波动,同时导致新兴经济体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加剧、资产价格大幅波动、货币贬值、货币政策独立性受损等严重负面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将引发国际资本从新兴经济体流向发达经济体,导致新兴经济体的流动性减少以及资产价格下跌,促使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另外,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不仅提升了短期利率,而且可能改变投资者风险偏好并提高风险溢价,进而推升其国内的中长期利率,不仅导致发达经济体的真实汇率上升,而且还将增加新兴经济体的债务压力。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将迫使盯住其货币的新兴经济体同样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毕吉耀  张哲人  
QE3的推出短期内有助于促进美国经济复苏和改善我国的外需环境,但中长期有可能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今年9月14日,美联储推出了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主要措施是每月购买上限额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海洋  刘海云  
本文通过建立分析框架,运用平行数据模型方法,以广东为例分析了外资溢出效应与竞争效应对中国内资工业部门以及不同所有制工业部门的影响。我们发现,外资对中国内资工业部门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和负向的竞争效应,而负向的竞争效应超过正向的溢出效应,外资对内资工业部门的净效应是为负的。这说明至少在短期,外资对内资工业部门冲击很大。研究还发现,外资对不同所有制工业部门的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是不同的。外资对国有工业企业冲击最大,而以私营、三资企业为主的其他工业企业受益最大。最后,文章提出了促进外资对中国内资工业部门技术扩散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